GCD的问题是最麻烦的,陈布雷搓了搓手,似乎在表示这事棘手,从形势上说,国民党形势一遍大好,政治军事都处于强势中,战场上的胜利让政府威望空前高涨,大部分地方军阀接受整编,开始融入中央军中,形势这样好,可对GCD采取军事行动,在政治上却不允许,国内国外的政治军事形势都不容许。
“张家口乃省会城市,是华北重镇,他们想用这两个城市交换冀中三县和平津附近那几块小根据地,异想天开。”陈诚忍不住抱怨起来:“委员长绝不能同意。”
“布雷先生,蔚文,你们是什么意见。”蒋介石没有立刻作出决定,而是转向陈布雷和林蔚。
“按照我们和GCD的协议,察哈尔和绥远归他们管,绥宁已经在傅作义手中,看样子拿不过来,如果他们两个省都没有省会,他们心里恐怕也不是滋味。”林蔚斟酌用词,话说得很小心。
“是不是问问庄文革的的意见?”陈布雷感到历次与中共谈判,唯独庄继华与他们谈判没有吃亏。他好像总有办法,让看上去吃亏的事情,变得有利。最经典的便是当年两党走向内战,庄继华左右调谐,结果用两个半省主席交换了GCD在苏北和江南的根据地,当初很多人认为吃亏了,可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吃亏,而且是占便宜了。江南没有了GCD部队,国军可以从容进行。
蒋介石这才感到电报好像有些不同,想了想发觉了,以往庄继华的电报中都带有自己的分析建议,可这封没有,只是简单报告中共的要求。
“看来他也学会谨慎了。”蒋介石在心里嘀咕,可面上却没表示出来,依旧微微皱眉。
陈布雷的提议得到林蔚的支持:“委员长,我看可以,要不这样,华北会战已经告一段落,难得有段空闲,是不是让他回来一趟,当面向委员长报告。顺便也谈谈东北军的问题。”
蒋介石微微点头,这个办法不错,可转念一想,他又摇摇头:“华北会战虽然告一段落,可战后事务繁多,文革也走不开,不如这样,蔚文,辞修,我们去一趟华北。”
林蔚一愣,随即表示同意,华北战后的困难之大,前所未有,前段时间,庄继华一天几封电报,要粮食,要弹药,要补充兵员,和洪君器吵得天翻地覆,吵到蒋介石面前。另外,获得这样一场大胜,作为国家首脑的蒋介石也应该去看看,鼓舞士气。
“那苏北的事情怎么办呢?”陈诚迟疑下问道。
蒋介石县都没想便说:“你开始的建议很好,电告五十七军,是否调他们到华北战区,尚未最后决定,不过苏北战局紧张,他们应该首先稳住苏北战局。”说到这里,他停顿下又补充道:”关麟征兵力较弱,就从江南调两个军到苏北,另外,从华北抽调一个军到江淮战区,具体那个让薛岳和庄继华决定。西尾寿造不过是想拖住我军,两个师团进攻苏北,闹不出什么大事。”
“是。”陈诚迟疑下答应下来,他已经明白,蒋介石在他还没到之前便考虑清楚了,日军从安庆等地撤退,兵力虽然更集中了,可江南战区的兵力密度也更大了,足以抽调两个军出来。
陈诚就在蒋介石的办公室内起草电报,交给蒋介石签字后便用别墅的电台发出去。当天晚上,陈诚便留在别墅内。
第二天,当蒋介石乘飞机到济南,再转火车到德县,当他在德县火车站下车时,庄继华带着战区司令部的主要军官均在火车站等候,此外史迪威和司徒雷登,以及德县地方名流也在火车站迎候。
军乐队雄壮的乐曲中,蒋介石满面笑容,庄继华上前敬礼,大声报告:“报告委员长卑职华北战区司令庄继华率战区司令部主官欢迎委员长到华北战区视察”
蒋介石含笑回礼:“文革,辛苦你了,看你又瘦了一圈。”
庄继华呵呵一笑:“多谢校长关心。”
说完他向后一挥手,军乐队再度奏响,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声,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看上去很英武,史迪威上前向蒋介石敬礼,蒋介石也微笑着还礼。蒋介石又专程走到司徒雷登面前,祝贺他脱离危险,随后蒋介石在站台上向欢迎人群和记者们发表了简单的讲话。
“华北会战,国军获得空前大捷,歼敌三十多万,仅仅俘虏便有数万光复大批国土,国军兵锋直逼山海关这场胜利是我华北战区将士流血牺牲而来是华北数百万民众支持得来的这场胜利是我们民族的光荣
抗战七年,我们付出了巨大牺牲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华北会战的胜利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最终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随后蒋介石便在军乐声中登上轿车,临上车前,将庄继华叫到车上,上车后,蒋介石脸上的笑意一扫而光,庄继华察言观色知道事情不是很妙,也闭嘴不开腔。
轿车没有进城,直接向鲁家别院开去,快到鲁家别院时,蒋介石才开口:“难民的情况怎样?”
庄继华叹口气,为难的说:“难呀,难民加军队上千万,后勤压力极大,粮食极其紧张。晚来一天,我这里就揭不开锅了。”
蒋介石也重重的叹口气:“是呀,难为你了,文革,这一仗基本解决了在华日军主力,你打算什么攻北平天津?”
庄继华心里暗骂,老子还以为你要给我送粮,你倒好就问一句,北平天津不过是熟了的果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有什么难的。
“北平暂时不动,两周后进攻天津,光亭已经在调动部队了。”庄继华又叹口气:“主要问题还是后勤,弹药不足,特别是炮弹,现在的炮弹基数只有一个,要打天津这样的坚城,至少需要三个炮弹基数。”
“北平天津不用太着急,准备充分了再打也不迟,”蒋介石想扭过头看着庄继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文革,山海关那边呢?关东军的情况呢?”
“我们和狼眼失去联系,”庄继华老老实实的说:“他突然消失了,可能在北平城内,也可能去了东北,目前我们已经派人潜入东北,不过,困难的是,东北的情况很复杂,日本人治理了十三年,社会管制很严,我们的人要站住脚比较困难,王小山正和戴笠合作,准备将狼眼的联系方式交给戴笠,由戴笠负责。”
蒋介石微微点头,随着战争的进程,狼眼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且由于狼眼在推动对苏作战中过于积极,战后苏俄追究起来,这笔账很难算清。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冈部直三郎率领的蒙古方面军已经到达山海关,目前关东军在山海关地区有二十万左右的兵力,我军在山海关正面只有二十万兵力,不过在热河地区还有大约二十五万左右,我的基本判断是,冈部直三郎正在加紧构筑工事,暂时没有对我军发动进攻的迹象。”庄继华说,这些情报来自军统,军统这些年在东北布下几个情报网,少数精英分子还打入了满洲国高层,准确的情报拿不到,这些基本情报还是能拿到的。
正说着,轿车停下了,俩人扭头看,却是已经到鲁家别院门口,庄继华坐在前排的伍子牛率先下车给蒋介石打开车门,庄继华则自己推开车门下来,司令部没去车站的军官都在司令部门口,军衔最高的还是作战处副处长何畏。
看到蒋介石走过来,何畏的心情难以言表,毕竟曾经与这个人打过十年,蒋介石走到何畏面前站住,何畏唰地向蒋介石行了个军礼,蒋介石比较随意的还了个礼。
“你就是何畏,何副处长?”
“是,卑职作战处副处长何畏。”何畏大声答道。
“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了,你在红四方面军便称作小诸葛,张国焘先生对你的评价很高,我也早想见见你,可惜每次来司令部,你都不在,今天总算见到庐山真面目了。”蒋介石语气中透着亲热,这是非常少见的,不但庄继华感到意外,就连陈诚林蔚也感到非常意外。
“卑职徒有虚名,”何畏不卑不亢的说:“劳烦委员长挂念。”
“不用谦虚,腊戌会战,你是首功,鄂北会战,你也立下不小功勋,”对何畏的情况,蒋介石其实比较清楚,张国焘、庄继华、俞济时都曾经向他谈起过,庄继华调走何畏,俞济时开始还不同意,蒋介石去视察时,俞济时还在他面前抱怨,正是他的抱怨,让蒋介石开始留心这个何畏了:“国家量才用人,不管以前作过什么,只要有才能,国家就会用他,何处长,不要有什么顾虑,大胆施展你的才华。”
“多谢委员长,请委员长放心,卑职不敢有所顾虑,不管在那,都会尽心尽力为国出力”何畏的回答也很恳切,似乎是领了蒋介石的情。
“好很好”蒋介石笑着点头,然后才领头走进鲁家别院。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二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
庄继华一句胶东局势复杂,点出了胶东问题最大的隐忧,国民党在胶东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居于下风,GCD胶东部队有大约三万主力,另外还有民兵等组织,兵力大约十万,此外,山东地区还有新四军第一师陈Y粟Y部队以及他们的地方部队,而在山东其他地方,国民党只有地方保安团,所以在山东现阶段是共强国弱。
“七十四军到胶东后,可以扩编为集团军,这样可以改变我们在山东的不利形势。”庄继华又轻飘飘补充了一句。
林蔚一听这句话就明白蒋介石不会反对了,山东情况复杂,两党是达成了协议,可山东地区两党控制区犬牙交错,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纠纷中,大都以国民党失败告终,这让蒋介石心中憋了不少的气。
果然,蒋介石很快点点头:“好,就七十四军。不过,如果将五十三军和五十七军骑兵第二军也调到华北战区,关麟征肯定不同意,必须给他调几个军去,华北战区兵力雄厚,攻克平津后,兵力就更雄厚,江淮战区兵力薄弱,关麟征势必要求增兵,中央只能从华北战区调兵,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庄继华沉默了下,他不是没想过,而是早在他计划之内,现在只不过故作为难,陈诚见状便开口说:“必须考虑到将来如果日本不投降,我们用武力夺回江浙沪地区,与其将来匆忙,不如现在就预作准备,调几支战斗力强的部队到江淮战区吧。”
庄继华闻言差点扑上去亲几下陈诚,这小子这次怎么这么配合,真应了那句话,瞌睡来了便遇上枕头,他连忙沉住气,依旧没有开口,等待蒋介石表态。
“精兵强将全部集中在华北战区,介石,当心尾大不掉,必须未雨绸缪。”
蒋介石脑海响起陈果夫的提醒,陈立夫去了浙江担任省主席,但陈果夫依旧是侍从室第三处主任,党内一些元老就认为,庄继华掌控的兵力太多,必须予以调配,但蒋介石没有立刻采纳,上次对庄继华明升暗降后,杨永泰忧心重重,居然说动宋美龄。
杨永泰的当心他不是没看到,但那次是有美国人的压力,俩人可以不撕破脸面,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再这样,庄继华能不能接受还不知道,他在全国全军的威望,以及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力量,如果他真要反击,麻烦还真不小。
“嗯,是这样,江淮战区兵力是很薄弱。”蒋介石说着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庄继华。
“既然这样,江淮地区,以丘陵和河流为主,机械化部队不是很适应,四十九集团军,我肯定不给。”庄继华说到这里作了个鬼脸,蒋介石禁不住笑了,在座的谁也没敢打四十九集团军的主意。
“华北战区的部队经过整编,大部分部队已经中央化了,论战斗力,四十九集团军,三十六集团军,第五集团军是第一流的,接下来是七十一、七十二、新一军、新六军等远征军部队,”庄继华的语气开始放慢,好像在边说边思考,最后才下决心:“这样吧,七十一、七十二军、嗯,再加上三十六集团军,总共四个军二十万兵力,调江淮战区,关麟征应该可以满意了。”
林蔚松了口气,庄继华调走的全是中央军,这说明他没有扩张实力的企图,平津地区还有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青年军两个军,还有宋希濂的第二集团军,杜聿明的五十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以及大量黄埔生掌控的军师。
“关麟征正在整军,这些部队可以作为他的基本部队,用这些部队来消化吸收地方部队。”庄继华将自己的目的直接讲出来。
陈诚没想到庄继华就这样直接接受了他的建议,这让他一愣,还没容他想清楚,蒋介石便连连点头:“好,这样好,四个军,二十万兵力,江淮战区实力将跃升到一个新台阶。”
蒋介石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特别是庄继华的态度,他几乎满足了蒋介石的全部要求,而且还委婉的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关于胶东的建议,说明他对GCD并没有放松警惕。
接下来蒋介石要谈的便是最重要的内容,蒋介石端起水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然后才说:“文革,你与GCD的谈判,DXP提出的要求,你是怎么想的?”
庄继华察觉到一丝危险,他皱起眉头,看看蒋介石,没有开口,蒋介石微微一笑:“你是不是想接受他的建议?”
庄继华微微点头,不过他立刻解释道:“我是这样考虑的,从政治上看,在战前,两党厮杀十年,相互之间充满猜忌,这对实现抗战建国非常不利,要消除这种猜忌,重建两党信任,我们可以首先让一步,张家口是省会城市,也是华北重镇,为了满足GCD要求,我们让出这个城市,这对我们在政治获得主动有重要作用;其次,从军事上看,校长,陈总长,林主任,你们想,要是两军对阵,摆开堂堂之势作战,是对我们有利还是对他们有利?”
庄继华停顿下,看了看蒋介石陈诚林蔚,没等他们答复,便接着说:“答案显而易见,国军在财政工业上占有绝对优势,将张家口让给他们,就等于给他们一个包袱,让他们背上去,一旦有事,他们为了保护城市而与我们决战,我们便可以收到一战定天下的效果。”
说到这里,庄继华站起来,他的脸上有些忧虑:“学生一直主张国共合作,可惜十多年了,国共合作始终没有实现,抗战七年,如果在赶跑日寇之后,国家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