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在攻城塔内,塔身木制,但其顶盖和前壁是金属板,顶盖下有一平台, 

    供弓箭手射杀守城者之用,有6个轮子。亚述的筑城术与攻城战具为波 

    斯人仿效,后来又为希腊罗马人所继承和改进。 

         亚述帝国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征服史。其最大贡献即在军事方面, 

    至于其他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树,则聊胜于无。在战略战术上,亚述 

    人有许多创新。亚述的战法经历了两个阶段,初期是“混合的群体混战”, 

    即诸兵种混合作战;萨尔贡二世以后,“混合的群体被单一兵种的密集 

     队形所代替”,即用方阵作战。亚述军队有一定的战术编队,据目前所 

    知,有10人队、50人队和100人队三种战术单位;诸兵种编队时也有一 

    定的比例关系,如一辆战车和10名骑兵配合200名步兵作战。对亚述方 

     阵,恩格斯曾有专门研究,他说,“亚述的步兵战术在运动的规则上和 

     队形的排列上显然取得了某些进步。弓箭手或是站在前面作战,这时他 

    们每一个人都由盾牌手来掩护;或是站在后列,这时,第一和第二列的 

                                                     ① 

    长矛手弯下腰或跪下来,以便弓箭手射箭。” 由此推知,亚述步兵方阵 

    可能由盾牌手、弓箭手和两列长矛手共四列横队组成。方阵两翼为战车 

    兵和骑兵,骑兵列于战车兵之后。亚述人作战,一般是全线出击,同时 

    也注意正面拼杀与侧面进攻相结合,击溃敌人后,车兵与骑兵便迅猛地 

    追歼逃敌,以确保全歼敌人的有生力量。亚述人善于使用各种“军事的 

    奇计”,如偷袭、绝粮等。实施绝粮战术时,他们占据一切山中隘路、 



① 布雷斯特德: 《文明的征服》,转引自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9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7 页。 


… Page 52…

    水源、渡口,截断敌人一切交通,使敌军无法得到水、粮食供应和增援。 

          亚述人注意到了“知彼知己”的重要性,注重军事侦察和谍报工作, 

    驻外使节须按时汇报别国情报,诸如战争准备、军队调动、缔结密约、 

     迎送使节、密谋和起义、要塞构筑、叛逃人物、经济状况等;重视保障 

     交通线和通讯联络,精心维护驿道,以利快速行军;遇有战况,则以烽 

     火报警。一旦决定用兵,则求快速进攻、快速追击、闪电般地打击,使 

     敌人来不及集聚兵力。亚述另一重要战略是攻心战,实行恐怖主义。亚 

    述人以斩首多寡论功,故无论是与敌对阵,还是攻城掠地,都一味砍杀, 

     以杀人为务。他们生性残忍,对于战俘的处置,极尽残酷之能事:或集 

    体坑杀、割鼻削耳、断手断脚、剥皮拔舌、杀头分尸,或将活人戳于木 

    桩,或以火炙烤,或当其面,剜出其儿女的眼睛。亚述巴尼拔曾自吹道: 

      “我所捉住的叛军首领,有的活剥皮,有的烧烤,有的埋在城墙脚,…… 

     有的剁脚剁手”;“我把所捉住的三千战俘都活活烧死,一个活口都没 

     留下”;“凡是反叛亚述及反叛我者……有的我割掉他的舌头,再叫他 

     死;有的我把他活活埋掉;有的,我斫 (zhuó)下他的手足,拿去喂猪 

             ① 

     喂狗。”从尼尼微发现的许多浮雕来看,有剥皮拔舌、开肠破肚、剜目 

     斩首等惨象,可知以上大言不惭之语,并非虚言。亚述诸王以征服为务, 

    树敌甚多,之所以如此,旨在杀鸡慑猴,使敌临战气馁,使降国心存恐 

    惧,不敢叛离。 



                                 3。亚述的征服战争 



          公元前9—前7世纪的亚述国王,凭借装备的精良、强大的兵力、严 

     密的军事制度,不断用兵,东征西讨,在西亚历史上首次建立了一个规 

    模空前的军事帝国。限于目前的资料,我们很难详述其用兵的具体经过 

     与每个战役的细节,仅作一概述。 



          (1)征服开始 

          亚述帝国的开国之君当数亚述纳西帕尔二世,他在位25年,远征14 

     次,扫平两河流域北部周围十余个城市国家,并不断向西推进,征服叙 

     利亚、黎巴嫩及腓尼基,使帝国版图直达地中海。据说他生性残忍,一 

    生嗜好挖俘虏的眼睛,曾杀死450头雄狮、390头野牛、200只驼鸟、30 

     头大象。公元前858年,其子沙尔马纳塞尔继位,继续扩张,终生未离 

    鞍马,在位35年,发动了32次侵略战争。当时,叙利亚诸国与北方强 

     国乌拉尔图联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他上台后即不断进攻乌拉尔图, 

     兵锋直抵该国中心凡湖一带;此后又与叙利亚地区强国大马士革领导的 

    各国联军四次交锋,最后一次投入12万兵力,仍无进展。直到公元前842 

     年,乘其不睦之际,再度用兵,于城郊一战,斩其步兵16000、骑兵480、 

                     ① 

    俘战车1121辆 ,并于次年攻陷大马士革,重新平定了叙利亚。在东南 

     方,他征服巴比伦,洗马波斯湾。但由于亚述诸王非常残暴,一味使用 



① 《亚述巴尼拔年代记》,转引自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卷二,台北版,第237—238 页。 

① 马斯皮奥:《逝去的帝国》,1900 年伦敦版,第85 页 (G。Maspero,ThePass… 



ingofTheEmpires850B。C。to330B。C。,London,1900)。 


… Page 53…

高压政策,军旅所到之处,灭国屠民,毁城灭族,烧杀无度,对战俘或 

集体坑杀,或施以肢解、剜眼、火焚等酷刑,以观战俘痛苦为乐事,故 

怨声载道。被征服诸族乘亚述国内政局不稳、血溅宫廷之机,先后举起 

义旗;加之此时乌拉尔图在一明君治理下,国势兴盛,不断南征,夺取 

幼发拉底河上游,取代了亚述在西亚的优势,因而在公元前9世纪末8 

世纪初,亚述暂处守势,积蓄力量,以期再起。 



     (2)“中兴之主” 

     公元前8世纪中期,军事将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上王位, 

他凭实力乱中夺权,是位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君王。他上台之初,即 

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军政体制和统治政策作了改革。为防止地方势力坐 

大,他将原来较大的总督区划为较小的行省,任命省长治理,另派专员 

监督政务,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被征服地区居民,改变传统的斩 

尽杀绝政策,实行强制移民,命令他们迁居指定地区,分散安插,这既 

保存了人力,又使其不致为患。在军事方面,他实行募兵制,组建常备 

军;实行军事移民,培养一个职业世袭的武士阶层,组成地方兵团,以 

戍守地方或备征调;为扩大兵源,在部分被征服居民征兵;创建工兵、 

辎重兵新兵种,首次使工兵成为一独立兵种;并以铁制武器取代铜兵器。 

通过上述改革,他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稳定了被征服的 

居民,而且组成了一支组织完善、兵种齐全、装备精良、兵员充足、战 

术高明的劲旅。他用这支精兵重启争霸,将亚述带入了极盛时期。 

     提格拉斯·帕拉沙尔继位之初,亚述四面临敌,尤以北面的乌拉尔 

图和西陲的大马士革为首。为此,他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公元前745 

年,他平定巴比伦内乱,树立了亲亚述的政权,稳定了后方。次年,他 

首先征服了东北的米底各部落,斩断强敌乌拉尔图的左膀;再次年,西 

征北叙利亚各国同盟,再断乌拉尔图的右臂。公元前743年,兵锋直指 

乌拉尔图,两军战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康马甘地区,乌拉尔图几乎全军 

覆没,其王只身骑母马逃走,传为笑柄。亚述收复了幼发拉底河沿岸地 

区,并乘胜深入敌境追击,俘敌72950人。公元前736—前735年,亚述 

再次北伐乌拉尔图,直捣其国都吐施帕,虽因地势险要未能攻克,却使 

之仅余孤城一座,一时不足为患。 

     打击乌拉尔图与打击大马士革的战争是交替进行的,在此战中,亚 

述王运用了迂回进攻、剪除羽翼的战略。公元前742—前740年,亚述西 

征,迫使叙利亚各国臣服;公元前739年,以大马士革、以色列为首的 

西方19国联合叛乱,亚述军在黎巴嫩山区大破联军,各国再次请降;公 

元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四征叙利亚,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亚 

述军以连为单位布阵,每连第一排为5辆战车,第二排是15名骑兵,第 

三排置25名重装步兵,50名轻装步兵布置于两翼和后面。摆好阵势,在 

杀声震天中展开厮杀:战车对战车、骑兵对骑兵、弓箭手互相对射,十 

分激烈。亚述方面取得了优势,使敌人开始退却,亚述步兵随即登场, 

其青铜盾和头盔使敌人的箭被弹飞、刀斧变钝,他们则不断射出排箭和 

石弹,使大马士革军溃不成军,狼狈逃回城里坚守。亚述军以树木在城 

周筑起栏杆,像“把鸟关在笼子里”一样将该城围起来。次年,提格拉 

恃·帕拉沙尔见相持不下,遂令攻城:以20架投石机不断发射重石猛击 


… Page 54…

    南墙,使之松脆,再以攻城槌撞松脆处,终于撞坍一个缺口,亚述兵从 

    此杀入,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平定了该城。此役,亚述军烧杀无度, 

    仅在北门,被斩下的人头即堆成一座小山。2万居民被俘。大马士革王遭 

    擒,据说他曾被带到亚述王面前,亚述王一言不发,只凶狠地瞪了他一 

    眼,便挥剑砍下他的脑袋。 

         正当亚述在北方和西陲用兵时,东南方的迦勒底人夺取了巴比伦的 

    王位。公元前729年,在巴比伦祭司集团的支持下,亚述出兵赶走了篡 

    位者,并与巴比伦结盟。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其年代记中洋洋得 

    意地宣称:“我把卡尔杜尼阿什(即巴比伦)的广大国土直到最遥远的 

    边疆都收归自己的政权之下,并开始对它加以统治。……海滨国王梅罗 

    达克·巴拉丹(迦勒底人首领)不来朝见我的先王,也不来吻他们的脚, 

    现在在我的主人亚述神的可怕威力面前战战兢兢了,……跪在我的面前 

    吻我的脚。我收取了黄金、大量的山上粉末贡金、黄金制品、黄金颈饰、 

                                                         ① 

    宝石……花衣服、各种草、牲畜和绵羊等贡物。” 至此,四字平服,其 

    版图包括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东部,使帝国腹地从两河流 

    域北部直达波斯湾。因此,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被称为帝国的“中兴之 

    主”。 



          (3)“亚述的拿破仑”与帝国的兴盛 

         公元前727年,沙尔马纳塞尔五世继位。他曾两次西征,打败叛邦 

    腓尼基城市推罗及其同盟者以色列。但由于他的某些经济措施触犯了贵 

    族、富贾和祭司的利益,遭致不满,结果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一军事 

    将领萨尔贡取而代之。萨尔贡二世即位之初,国际形势极为不利:北方 

    的乌拉尔图国力恢复,正在拉拢邻近小国,以期反攻;西陲叙利亚诸国 

    与埃及联合,举起反旗;东南之迦勒底人首领梅罗达克·巴拉丹登上巴 

     比伦王位,并与东方强国埃兰联合,不服管辖。但萨尔贡二世富有军事 

    才能,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选择有利战机予以打击,通过一系列征 

    讨,平定了叛乱,并进一步扩张了版图。 

         公元前720年,萨尔贡二世首先南征,进攻巴比伦与埃兰联军,却 

    未能消灭其主力,遂转锋西征,攻陷了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并平定了 

    大马士革。随即大破推罗、加沙与埃及联军,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地区, 

    迫使埃及法老称臣纳贡。公元前741年北伐乌拉尔图,俘敌20170人, 

    逼其王自杀。这时,巴比伦王梅罗达克·巴拉丹因行某些措施与巴比伦 

    贵族不睦,而其盟国埃兰内乱又无力支援,萨尔贡二世见有机可乘,便 

    于公元前710年兵分两路进攻巴比伦,城郊一战,巴拉丹兵败,负伤逃 

    往埃兰,亚述军俘敌9万余众,“在欢呼声中进入了巴比伦”,再次平 

    定了东南部。萨尔贡二世作战灵活,有力地维持了帝国的鼎盛态势,有 

    的史学家称之为“亚述的拿破仑”。 

         萨尔贡二世死后,其子辛那赫里布即位。此时,巴拉丹率部从埃兰 

    返回巴比伦,继续与亚述对抗。辛那赫里布遂领兵征讨,与巴比伦、埃 

    兰联军战于两河平川之地,由于指挥得当、装备精良,亚述军大破敌军, 

    三度征服巴比伦,俘获208000人。此后,又平定腓尼基与犹太国的叛乱, 



① 转引自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496—497 页。 


… Page 55…

     但远征埃及却劳而无功。正当他用兵西陲之际,巴比伦再度叛乱,由埃 

     兰领导的反亚述联盟席卷东南之地,军旅之众有如“一群群遮天蔽日的 

     蝗虫,所经之处,踏起的灰尘如一层厚厚的云层,使天空阴暗,呈现灰 

             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