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丝毫研究价值的海战了,而罗马统治权的建立,很快就消除了以后在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29 页。 

① 卢林:《战术史纲要》,解放军出版社1987 年版,第35 页。 


… Page 10…

     地中海发生任何海战的可能。”       ① 

          古代中期,人们已开始对战争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出现了许多有 

     关军事的著述和军事理论专著,如色诺芬的《长征记》、古印度的《政 

     事论》,以及中国的《孙子兵法》等,均影响深远、名垂后世。军事思 

     想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后世军事学术的坚实基础。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382 页。 


… Page 11…

                           二、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军事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 

     的诸岛屿、小亚细亚沿海地区、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带。 

    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这一时代可分为古朴与古典两 

    时期。古朴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初期,希腊半岛形成了许多城邦, 

    继而向海外殖民,至公元前6世纪时,其殖民城邦已遍布地中海。众多 

    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最为强大。自公元前5世纪始,希腊进入古典 

    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这一时代前期,新兴的希腊文明经受了波 

    斯三次进攻的考验,经马拉松、萨拉米、普拉提亚等战役,希腊击败了 

    波斯帝国的入侵。但由于雅典在战争中起了主导作用,威望大增,引起 

    斯巴达的不满,故在古典后期,两国相互交兵。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 

    前431—前404)内耗了希腊实力,使希腊世界长期陷于动荡之中。 



                           1。希腊的兵制、装备与战术 



          (1)兵制 

         希腊城邦有200多个,它们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 

    村落而形成的小国。所有城邦都实行共和政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以 

    斯巴达为典型的贵族政治和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政体的不同,常 

    常影响各邦之间的团结,并因此形成了两个地区性同盟,以斯巴达为首 

     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稍后的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雅典和斯巴达分别 

    成为希腊世界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大本营。希腊诸邦盛行公民兵制, 

    两类不同政体城邦的兵制,我们可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例说明。斯巴达为 

    贵族共和国,民分三等:斯巴达人是全权公民,终身当兵;皮里阿西人 

    为无权自由民,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需纳税和服兵役;希洛特是 

    奴隶,负责为斯巴达人耕种土地,战时充当斯巴达人的随军仆从,具有 

    后勤兵的性质。由于民分三等,其军队也由三部分组成。斯巴达人是军 

     队的主体,所有斯巴达人皆为兵员,其任务是训练与打仗,其职责是“征 

    服或战死”,为终身职业兵。他们的婴儿一出生,即要受长老检查,健 

    壮者始允许抚养,弱者则扔于山谷;男孩7岁开始集中训练,项目有竞 

    走、格斗、拳击、掷铁饼、投标枪等,仅学少许文化课;18岁接受正规 

    军训,并参加暗杀有叛乱嫌疑的希洛特的秘密行动,以培养其机智与胆 

    识;20岁成为正式军人,直到60岁;服役期间,战时出征,平时驻于军 

    营,集中训练,项目有体育、击剑、拳击、操练、跑步等。任何人不得 

    私自回家或另开伙食,同时灌输英雄观念,要求士兵“不要怕敌人的军 

     队,不要给恐惧所支配!让每一个人拿着战盾,站立在战士的前驱”; 

                                                                           ① 

    战时要比肩作战,“不要作可耻的逃亡”,“不要作懦夫的丑态”。斯 

     巴达是一个实行军国主义的国家,斯巴达人极少自由,整个斯巴达城犹 

    如一座大兵营。全体斯巴达人皆为重装步兵,构成其军队的核心。此外, 

    还有轻装步兵,由皮里阿西人中的健壮者组成。希洛特人主要是为重装 



① 堤尔泰奥斯:《战歌进行曲》;转引自'苏'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第165 



页。 


… Page 12…

步兵服务,行军时为主人携带行装,作战时跟在主人身后,用棍棒击毙 

受伤之敌,救护受伤的主人。每一重装步兵配备1名以上的希洛特,最 

多时可达7名。军队最高首脑是两位国王。 

     雅典也实行公民兵制,但与斯巴达稍有不同。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 

雅典有4个部落,每一部落有12个区,区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军事组织。 

每区提供配备武装和船员的战舰一艘和两名骑兵。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 

斯提尼改革,把阿提卡划为10个部落,每个部落要求提供步兵和骑兵各 

1队,以及配有船员和武装的5艘舰船。古典时代雅典的军队,大致如此 

构成。整个雅典10部落的海陆军,由10位将军统率,出征时,十将军 

轮流指挥,其中首席将军职位最高。雅典全体自由人皆为公民兵,公民 

兵诸兵种以财产多寡为基础,按梭伦改革(公元前594)的规定:收入达 

500和300斗谷物者为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收入200斗的为第三等 

级,提供重装步兵;收入少于200斗的为第四等级或无产者,提供轻装 

步兵或桨手。雅典青年至18岁,开始军训,一年后经检阅,领取武器, 

次年进行野战训练,此后服役到60岁。 

     兵民合一、装备与给养自备,这是古希腊兵制的共同点。不过,斯 

巴达的公民兵,给养及装备由希洛特提供,国家概不负责;而雅典,公 

民财产不均,并据此组成不同兵种,兵员、舰船、军费等以区和部落为 

单位向国家提供。雅典士兵战时出征,平时解甲归田,与斯巴达相比, 

军训方面显得松弛一些。至公元前4世纪,雇佣兵制日益流行,逐渐取 

代了公民兵制。 



     (2)装备与战术 

     斯巴达战士的武装较重。进攻性兵器主要有铁矛和剑,防护性装备 

有嵌铜圆盾、铁头盔、金属胸甲、革制护胫。每人所带武装约达30余公 

斤。雅典重装步兵的装备,主要有短剑、2米长的长矛和护身设备,护身 

之物与斯巴达相似,也有头盔、胸甲、护胫等,仅较斯巴达稍轻。由于 

武装过重,希腊的重装步兵一般有奴隶伴随出征。轻装步兵的武器有轻 

矛、标枪、弓箭。投枪可投出20—60米,箭的射程可达近200米。伯罗 

奔尼撒战争前夕,出现了投掷兵,使用投掷武器如投石器等。在伯罗奔 

尼撒战争及其后的混战时期,攻城与城防器械获得了较大发展,攻城工 

具有破城锤、攻城吊车、火箭以及各类投石器;城防器械有吊梁、套索 

等;当时还发明了弩。希腊境内多山,骑兵无用武之地,故骑兵较少, 

其装备有长矛和轻盾。希腊骑兵很少用于战场,主要作用是侦察敌情。 

     希腊海军较为发达,尤以雅典为最。海军是雅典的骄傲,是其整个 

军事力量的支柱。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海军的极盛时期,时值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初,雅典用劳里昂银矿的收入组建了一支200艘 

舰船的舰队,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伊始,已达300余艘。雅典舰船分战舰 

与运输船两类,战舰亦称长舰,运输船供输送兵员、辎重之用。战舰主 

要是三列桨舰,也有少量五列桨舰。三列桨舰有桨手170名,上层62人, 

中、下层各54人,另加操纵帆的水手、舵手及重装步兵,全舰人员约200 

人。雅典舰队庞大,其修建与管理也较复杂。海军的一切事务最后决定 

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如决定年造舰只数量(一般为20艘)、 

造舰及修缮经费、何时出征及用舰多少等,然后交由五百人会议执行。 


… Page 13…

    在雅典兴盛时期,五百人会议主要职司之一是执行造舰、修缮、检查出 

    航舰船等事务。船场有专人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掌管所有海军军器库; 

     向舰长分发和收回船只及装备;将舰分为新、旧、好、坏几类,旧、坏 

    者派人维修等。此外,还有负责检查舰只建造及维修质量的船坞长,以 

    及警卫人员。 

         雅典海军是其决定性军种,故所造舰只较为坚固,舰头角包以黄铜, 

    用以拦腰冲撞敌舰之舷。舰上还设有跳板,与敌舰接舷时将之搭上敌舰, 

    供重装步兵冲过去进行肉搏。当时,希腊海军战术主要是冲撞与跳帮两 

    种,并以后者为主,此战术实际上是作海上陆战,胜负取决于步兵的勇 

    敢与力气。希腊步兵战术是方阵,以斯巴达方阵较为著名。重装步兵是 

     斯巴达军队的核心,开始时有5个大队,公元前5世纪时增至8个。其 

    编制大致是:64人为一小队;两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128人;两个中 

     队组成一个大队,256人;8个中队即4个大队组成一个联队,1024人。 

    作战时,全部步兵组成一个密集的方阵。方阵纵深为8列横队,各横列 

     间隔距离,行军时为2米,攻击时为1米,迎击时为0。5米;要求士兵 

    协同进攻:“步伐合着步伐,战盾靠着战盾,羽饰混着羽饰,铁盔照着 

    铁盔,肩膀靠紧肩膀,让每个人跟敌人厮杀,用手紧握着长矛,或者执 

              ① 

    着利剑” 。投石手、标枪手、弓箭手等轻装步兵列于方阵之前,向敌阵 

    射击,以打乱其阵列,当方阵进攻时,则退至方阵的两侧翼或后部。雅 

     典步兵方阵与斯巴达方阵相近,但底比斯方阵略有不同,其纵深一般为 

    25横列。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底比斯名将伊巴密浓达 (约公元前418— 

     前362)进行革新,创立斜形阵势,将打击重点放在左翼(以前是放在右 

     翼或中央),其阵列纵深增至50横列,中央与右翼各为8列,所有士兵 

    均持长矛。他依此战术,曾大破斯巴达军,开创了“底比斯强国”时期, 

    深得恩格斯赞赏:伊巴密浓达“第一个创立了直到今天仍然解决几乎一 

    切决战的伟大的战术原则,即不要沿正面平分兵力,而把兵力集中在决 

                            ① 

     定性地段进行主攻。”此方阵奠定了马其顿方阵的基础。无论何种方阵, 

    都是一个整体,它能发挥整体作战的威力,但也有因局部不适导致全阵 

    紊乱、灵活性与动机性较差等弱点。 



                                     2。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诸城邦形成初期,即受到来自东方的挑战。 

     此时的波斯,经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 

    —前486)的文治武功,已成为囊括西亚、北非的大帝国,正以强劲的势 

     头西进。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集中战舰二三百艘、步兵7万,西 

     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击西徐亚人 (亦译斯基泰人),经一年战争,占 

    领色雷斯、黑海海峡,降服马其顿,不仅从北面直接威胁希腊诸邦,而 

     且断绝了希腊与其供粮基地黑海沿岸一带的联系。此事遂成为希波战争 

     的远因。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希腊殖民城邦发生反抗波 



① 堤尔泰奥斯:《战歌进行曲》;转引自'苏'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第16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357 页。 


… Page 14…

    斯的起义,雅典派25只战舰前往支援,波斯镇压起义后,即以此为借口, 

    兵伐希腊。 



          (1)波斯第一、二次远征希腊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命其婿玛尔多纽斯为将,统兵首征希腊。 

    此次进军,沿色雷斯海岸水陆并进。水师行至希腊东北部的阿托斯海角 

     时,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船舶被吹得撞到阿 

                                                                              ① 

    托斯山上面去了。……毁坏的船总数达300只,失踪者有2万余。” 受 

    此意外之灾,加之陆军不断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玛尔多纽斯只得撤兵 

     东归。首征无功而返后,大流士积极备战,命地中海沿岸城市修造战舰, 

     同时派员前往希腊索取表示降服的水与土。希腊北部多数城邦献了水、 

    土,以示归顺,但雅典将其使臣抛入深渊,斯巴达则投之于井,让其“自 

    取水土”。大流士闻讯大怒,于公元前490年派兵遣将,率600艘三列 

    桨战船,从萨摩司出发,越爱琴海二征希腊。据统计,此次兵员约为步 

    兵2。5万、骑兵1000。其作战计划是攻克雅典、孤立斯巴达,进而征服 

    全希腊。波斯军兵分两路,一路在马拉松登陆,这里地势平缓,利于骑 

    兵行动,同时可诱雅典军北上;另一路在摧毁优卑亚岛北部的厄律特里 

    亚、达到战略威慑的目的后,直攻雅典城东南郊的帕列隆,欲乘雅典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