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赵桓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当即就把李纲召来见面,
李纲得到消息后本以为此去必是送死,他没有害怕,只是在交待了后事,又辞别了哭哭啼啼的家人后就义无反顾的去见了赵桓,却不料赵桓不但没治他的罪,还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的大秘密,这下轮到李纲傻眼了,待他反应过来以后,虽然仍旧不赞同赵桓这种引狼入室的冒险举动,但也果然如太子妃所说对赵桓是异常的感动,也非常的高兴,至少从这件事上看,发动了政变的赵桓看起来要比以前那个只会吃喝玩乐、任用奸臣,把大宋国搞得乌烟瘴气致如今这种濒临灭国危险的老皇帝赵佶要强得多,而他李纲虽然耿直,却不迂腐,他忠于的是国家,至于谁当皇帝他才不管,只要还是老赵家的人,并能把国家治理好,他就愿意忠于他。历史上的大唐贞观之治,不也是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他爹退位,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开始的吗?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赵桓的目的也达到了,他在嘱咐完李纲一定要对这件事保密后正准备让李纲回去,谁料,已经把他看作了“中兴之君”的李纲居然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如何帮助大宋走出困境的建议全都说了出来,这下又轮到赵桓听傻眼了,赵桓一听就知道这些建议的确都是挽救大宋的良策,当下是惊喜异常,全然没想到朝中人见人怵,人见人愁,人见人恨的李纲居然有如此的才能!
二人从上午谈到中午,又从中午谈到傍晚,相交甚欢,谈到最后,赵桓不禁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准备扳倒郑居中,但缺少可以信任的人,而眼前的这个李纲,不但有惊世之才,底子也非常干净,绝对不是郑居中的人,此人岂不就是老天爷送给自己的礼物吗?
赵桓当即决定,要将李纲彻底收为己用,就这样,当李纲说完了他的救国之策后,赵桓一面装得非常赞同,一面却又面色黯淡的直叹气,
李纲见状不由非常奇怪,这位太子爷刚刚还那么高兴,怎么突然又这个德行了?便问赵桓,“太子,您怎么了?”
赵桓唉声叹气的说,“唉,还能怎么了,你所说的我都赞同,也十分想实施,但现在却不是我说了算,郑居中与郑家把揽朝政,实际上已经架空了我,而他之所以会赞同我的计划,也是以我将前线大军的主帅位子让他的儿子郑修年来当才换来的,你想,郑修年一介书生,根本没领兵打过仗,把军权交给他会非常的冒险,我当然不愿意,可也没有任何办法,而他郑居中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在把持朝政的同时也将军权握在手中,如今他都如愿了,只怕用不了多久,他就该篡权了,你给我说得这么多良策我却没有机会实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宋亡国,你说我能不惋惜吗?”
郑居中如今如日中天,党羽遍布朝廷,这些人良莠不齐,的确做出了一些专横之事,早就引得李纲不满,此刻一听赵桓的话,李纲顿时就是火冒三丈,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中兴之君,并且愿意施展自己的救国之策,岂能就这样错过?他当即表示,“太子,郑居中要敢造反,我就帮太子除掉他!”
赵桓等的就是郑居中这句话,心中暗自大喜,又装作感动的几句话下来就把李纲彻底变成了自己的人。赵桓命他继续隐藏在朝廷的暗处,为自己最终的行动做准备。
李纲全都答应了下来,还帮着赵桓又将计划更加完善起来,毫无纰漏。
就这样,自两个月前开始,李纲就已暗中帮着赵桓在朝中布下了对付郑家及其党羽的天罗地网,李纲虽说性格不好,能力却是没的说,各种准备做的滴水不漏!
按照赵桓与李纲原本的计划,他们是要等到姚古动手控制了军队之后再对郑家动手,谁料,郑修年却突然被俘了,这个消息一传到东京,李纲就敏锐的觉察到情况会发生变化,必须立刻对郑家动手,因为郑居中如此狡猾一人,面对身为三军主帅郑修年的诡异被俘,他一定会怀疑宋军之中有人出卖了郑修年,继而怀疑是太子做的,只怕他会先下手为强!
赵桓一听确实如此,他甚至怀疑郑修年的被俘是不是姚古干的?因为时间实在是太巧合了,算算时间,张叔夜应该已经到了前线,姚古也应该已经得到了密诏,然后恰巧又出现了一个机会,姚古为了把握机会,继而擅作主张出卖了郑修年。
赵桓当即同意了李纲的建议,决定马上动手,但李纲却又说,根据他这些日子的调查,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无论朝廷做出什么举动,贼寇总能先朝廷一步行动,他怀疑,朝中一定有贼寇的眼线,在不停的在给贼寇通风报信,而以贼寇素来的奸诈狡猾,他们一旦从郑修年嘴中得知太子你的真实计划,势必会加以利用,对大宋不利,所以,从现在开始,咱们的所有行动,包括对郑家的行动,都必须尽可能的加以保密,不给贼寇以可趁之机!
赵桓深以为然,彻底将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了李纲,李纲也没有辜负赵桓的信任,在他的指挥下,在一天深夜,赵桓的人成功的干净利落的将郑家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果然是一点风声也没泄露出去。
巧合的是,在行动的当晚,郑居中才刚刚收到郑修年的来信,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赵桓的人就已杀上了门来,而那封信也落到了赵桓的手中。
赵桓看罢真是冷汗直流,大呼侥幸,可以说,若不是李纲当机立断决定提早行动,哪怕只要再晚一盏茶的片刻功夫,现在人头落地的就不是郑居中,而是他赵桓了!m
739,赵桓的,幸运?
/掷_掷_来自
赵桓由此更加信任李纲,视李纲为福将,对他是言听计从,还要立刻封赏李纲,但却被李纲拒绝了,
李纲说,“太子现在莫名其妙的封赏我,外界一定会出端倪,不利于咱们接下来的行动!”
赵桓连连称是,把头点得跟拨浪鼓似地,接着问李纲,“那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
李纲道,“从现在开始就要做两件事百度会员登入第一,铲除郑家的事虽然做的隐秘,但由于咱们不知道朝竟谁是贼寇的奸细,无法确定这件事是否真的保密成功了,咱们必须做坏的打算,就是假设此刻那些奸细还是得到了消息,并且已经去通知贼寇了,贼寇也很快就会采取行动不过咱们也有一个优势,就是这件事刚刚才发生,就算是那些奸细派人骑着快的马昼夜不停的去前线给贼寇通风报信,也至少需要三夜的时间,所以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至少三夜的时间,一面继续在朝除乱党,稳定朝廷,一面派人去通知姚古,让他薄前线大军!”
赵桓连连点头,“那第二件呢?”
李纲道,“请太子进宫面圣,请求圣上退位禅让于您!”
赵桓听了一颗心当即就狂跳起来,他早就想这么做了,但他不敢,因为无法确定这样做的后果会有多大,也无法确定他一称帝,忠于老皇帝的人会如何对待他,不过面对李纲,他却不能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只是故作大惊的坚决推托,连说绝不能做这不忠不孝之举,背上一个逼宫逼父的千古骂名,
李纲如此聪明一人,赵桓那点小心眼他当然得出,现在讲不忠不孝了,你要又忠又孝当初就不会跟郑居起发动政变囚禁老皇帝了,不过赵桓既然装,那他也得耐着性子装一装,便道,“太子此言差矣,说句微臣大罪的话,圣上这些年任用奸逆,大兴土木,尤其花石纲一役,搞得民怨四起,如今大乱,贼军四起,虽不说全是圣上的责任,也与圣上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挽救大宋,大宋必须另立明君,才能带给朝武百官和百姓的消与信心!而您就是这个人”
“您若称帝,好处有三,第一,郓王赵楷已被贼军挟持称帝,他名不正言不顺,但因为圣上却已被郑居禁,倒显得他名正言顺了,搞得各方迷惑不已,不知该效忠于谁,可您若由圣上禅让称帝,便可以合法的身份号令,粉碎贼寇挟伪帝已令的阴谋!”
“其二,现在全都知道圣上已经被囚禁,但只知道是您和郑居起发动的政变,却不知道其实只是郑居为,连您也是受害者,如今郑贼既然已除,您称帝便可以把所有的责任统统都抛给郑贼,连圣上的禅让都可以顺理成自然而然”
“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朝文武百官,尤其是大宋的军队,此刻都在犹豫之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效忠的究竟是谁,如果效忠圣上,那要如何对待您?但如果效忠您,万一以后圣上重掌权他们又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您必须立刻称帝,让他们彻底明白他们忠于的皇帝只有一个,就是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抛开一切顾虑,坚定的执行您的命令!”
“至于忠孝,为国是为忠,为父母是为孝,您称帝之后挽救了大宋,挽救了国家,才是大的忠!您称帝之后弥补了圣上这些年的过错,让圣上得以以全身风光退位,还能在后世留下禅让明君的美名,才是大的孝!否则,国破家灭之时,圣上也就成了亡国——之君,身为太子的您那才是大的不忠,大的不孝!”
“谁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是他在玄武门杀了亲哥哥与亲弟弟,又派人把十几个亲侄子全部斩杀,后派尉迟敬德提着血刀进宫去逼老皇帝,这才当了皇帝,简直是心狠手辣到令人发指,若只论这两个行为,那岂不是古往今来恶劣的行径?但那又怎样?后世只知唐太宗是千古明君,开创了贞观盛世,谁还斤斤计较他是怎么得来的皇位?甚至还认为李渊识时务,知大体,认为李建成,李元吉死得好!现在,您就面临了唐太宗的选择,要么,救国家于水火,享万世之荣光,要么……!”
赵桓着口若悬河的李纲都听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狂喜,李纲这么说,岂不就是把他比作了唐太宗李世民?这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在又一番虚情假意的推辞之后,他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然后立刻屁颠屁颠进宫去见赵佶请求赵佶退位禅让给自己,当然,与其说是请求,那还不是他说了算,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没过多久,赵桓就从宫内回来了,事情一切顺利,他红光满面的握住李纲的手激动的说道,“伯纪,日后纵我负人,亦不负你!”
李纲恭恭敬敬的给赵桓行了臣子礼,认认真真的说道,“陛下纵然负我,只要不负黎民百姓,能光复我大宋国威,李纲亦万死不辞!”
说罢,李纲起身又道,“陛下,时间紧迫,我这就去安排了”
赵桓连声称好,并亲自将李纲送出门去,
李纲出了东宫,骑着马走在路上,待来到皇宫外时,他退下来,抬头了皇宫高耸的城墙,似乎隐隐还能听到老皇帝凄凉的哭声……
++++++++++++++++++++++++++++
随后,赵桓便一门心思扑在了为登基所做的准备赶制龙袍,修缮登基大殿,准备礼贺,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反正他已将所有的大事都安排给了李纲,根用不着他再操心,
只是他并没有高兴多久,一件事就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兴头,原来,李纲派出去通知姚古的人刚走没两他们就接到了姚古报来的急奏,在急奏姚古将前线的所发生的一切都如实道来,并说他已被迫答应了贼寇的条件,正在配合贼寇围歼辽夏两军
赵桓勃然大怒,怒的既是洲年嘴巴不牢,将绝密计划泄露给了贼寇,引来如此一场大危机,也是怒得姚古擅自行动,居然跟贼寇合作!姚古是傻子吗?贼寇怎么可能好心的帮助宋国干掉辽夏两军?他们分明是准备在干掉辽夏两军后再进攻大宋!
赵桓当即决定要派人去取代姚古,再治他的罪,但却被李纲阻止了,
李纲说,“陛下请息怒,姚古是员悍将,有勇也有谋,他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的失误,我认为,他做出的这个决定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很明显,贼寇根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试想,他们一面派人给郑居风报信,一面又逼迫姚古与他们合作干掉辽夏两军,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很显然,他们是想既引起您与郑家的内斗,引得朝廷大乱乃至分裂,还想借此给姚古背上一个必死的罪名,而无论终结果是陛下您赢了,还是郑居了,姚古都是死路一条,他若想活命,只能投降贼寇,这样贼寇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招降我大宋几十万西北军呀!退一万步讲,就算姚古犯了低级错误,但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一旦为贼寇利用,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赵桓一听这话面色大变,禁不住冷汗直流,他现在真是越来越惧怕那仲风了,这群贼寇太狡猾了,他们无孔不入,诡计多端,自己简直稍有不慎就可能上他们的当!这种可怕的敌人,此刻又占据着如此的优势,自己能战胜他们吗……?
一时间,赵桓动摇了,愣在当超直到李纲在一旁疑惑的连叫了他两声才反应过来,
“伯纪,怎么了?”赵桓回神忙问道,
李纲不解的了他一眼,继续道,“微臣是想问陛下,陛下现在想再怎么处置姚古?”
“嗯……,伯纪,你说说”赵桓心乱如麻,只得求助的问向李纲,
李纲等的就是赵桓这句话,当即回道,“陛下您,姚古将军明知必死也要这么做,还派人火速来报信,正表明了他对陛下和大宋的忠心,所以微臣认为不但不能治姚古将军的罪,还要表扬他,封赏他,坚定他对您的忠心!同时也坚定前线将士的军心,不至于被贼寇乘虚而入!”
“哦?那应该怎么做?”正被强烈的不自信和恐惧感所笼罩的赵桓着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李纲,不知怎地,心然升起一股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李纲并未觉察出赵桓的异样,继续说道,“微臣认为,第一,封姚古为大名府留守,宣抚使,大军主帅第二,将姚平仲与姚友仲派往前线,姚古必感激涕零,更加忠于您第三,给姚古发去密令,着他见机行事,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将在外,君令也可以有所不受第四,请派微臣去前线,微臣要想办法击溃贼寇!”
赵桓想都不想便一点头笑道,“好,朕全准了,伯纪,有你,真乃朕之幸也!你速速去准备吧,做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