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做游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日本做游戏-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说,所有学生就普遍讨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喜欢哪种喜欢运动,很酷的学生。

    许多学习好的孩子,因为被歧视,甚至不敢学习好了。

    这也是亚裔在美国经常被说的一个地方。亚裔简直就是学习机器,因为学习好,所以被歧视。因为被歧视,所以融入不到那些孩子的圈子里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亚裔更容易成为中产阶级。而那些很酷的孩子,往往都会成为社会的底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管如何,他们还是会有一个上升的渠道的。因为,这象征着希望。

    有希望的人会朝着希望而努力,而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人,则会选择打破这个让人没有希望的世界。

    例如说南美洲贫民窟的孩子,非洲草原上的孩子,可能学都上不起。但是,他们还是有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踢足球。

    踢足球去欧洲,这是他们改变自己命运最实际的办法了。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选择这条路的孩子,都会成为一名在欧洲赛场上驰骋的运动员。

    事实上,那些成功的球员的身价越高,就意味着这项事业的淘汰率有多高。他的身价,是由无数失败者垒起来的。

    然而,这对于那些没有别的希望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再残酷,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

    哪怕就是去不了欧洲踢球,或许,也可以在本国的球队当个职业选手,踢几年下来,转职成为教练。

    虽然说收入比顶级球星不知道差了多少个零,但是,却意味着他们能够离开贫民区,能够吃饱喝足了。

    其实,如果让林彦来说,美国公立学校的反智氛围,很有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暴自弃。

    说句有点刺耳的话,其实很大程度上,父母会决定孩子们的未来。所谓言传身教,不能指望一个成天在家里搓麻将的家庭,有一个学习爆好的孩子。

    正因为美国底层缺乏上升的动力,以及空间,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混日子。而他们的孩子,对于那些学习好,可能会跨越他们这个阶…级的好学生,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

    千叶游戏的游戏机,在美国最广大的玩家群体,实际上就是这些孩子们。因为,那些真的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不会沉迷到游戏当中的。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明游戏是万恶之源。因为,没有了电子游戏。还会有别的东西吸引着那些孩子们堕入深渊。

    比如说那些致幻类的草本植物,还比如说异性的身体。自控力不够的人。总会找到各种各样让他们沉迷的东西。

    林彦,其实一直都努力在自己制作的游戏当中。添加一些比较正能量,引发人积极向上思考的东西了。

    现在的林彦,认为游戏最先是要好玩有趣,给玩家带来快乐没错。但是,次要的属性,就是要有用,有价值。不是说这个游戏玩完就玩完了。

    例如像《铁道模拟》那样的游戏,就属于一扇窗子,许多玩家因为这个游戏。喜欢上了铁路的感觉。

    从而进入了这个行业。

    其它的游戏也是如此,都像是一个窗户一样。它能够有趣的引领者玩家进入另外一个新世界,帮助玩家看到另外的新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虽然千叶游戏的游戏,也有着职业玩家。但是,千叶游戏却没有像是塑造足球明星那样,塑造一个典型。然后诱导着许多无知少年,冲入这个行业,并且嘴里高声喊着,“我是为了电子竞技!”

    实际上。这种煽动手法,已经很老套了,但是很有意思的就是。这种煽动手法却屡试不爽。

    比如说,林彦曾经也动笔写过一点点网络小说。他为什么会写,除了一时兴起之外。还不是因为那些个被网站塑造起来的标杆人物。被他们的成就所吸引的。

    站,通过这种手段,就会免费的搞到许多为他们提供内容的人。虽然说,质量有可能不高,但是有数量在啊。

    或许,对于一个单个的作者来说,自己火起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但是,从网站的角度看,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人会火起来,就会是一个必然。

    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就像为什么美国在几年前疯狂的鼓励创新,甚至说出了全民创新这样有些荒谬的口号。

    但是,仔细想来,却是有道理的。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适合创新或者是创业。

    但是,总有那百分之一的人,适合这种事情。哪怕这百分之一个人里,有的在天使投阶段死了,有的在甲轮死了,有人在乙轮死了,有人通过了丙轮,丁轮,却死在了上市的过程中。

    但是,却一定会有企业,活过这些阶段。比如说曾经统治美国电子游戏业界的雅达利,不就是从那么多创业公司里杀出来的。

    或许,这个竞争的过程,对于单个的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对于一个整体来说,却是不许拥有的。

    林彦也很明白这一点,其实,千叶游戏现在的独立游戏频道,以及“青睐之光”这个为优秀独立游戏提供的推荐位,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就是,当觉得一个游戏制作者,比较成熟了之后,千叶游戏会根据对他评判的水准,进行一个邀请。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邀请他进入千叶游戏,另外一种会是给他充分的骰子,让他开发一款他想开发的游戏。

    也许,投资的这些人中,有许许多多,让千叶游戏赔本了,但是,只要有一个成功了,就为千叶游戏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没错,看重这些人的原因,不是因为现在,而是因为未来。

    虽然说,千叶游戏有着自己的培训学校。但是,学校面临的生源也就那么多,基数也就那么大。

    能出现优秀人才,纳入千叶游戏人才梯队的人就那么多。要知道,真正有潜力的人才,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嫌弃多的。

    当然了,那种自讪为优秀人才的人,是比较让人头疼的。

    面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人进入公司。

    有些没有通过的人,说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刁钻,其实并不是。或许面试官提出的问题,都已经是在面试界很普遍的了。

    他们能够问出来,都是有自己道理的。

    就像是,一个公司里,最不允许进入的,不是没有能力的。而是那些散播悲观情绪的人,这样的人是害群之马,哪怕他又再厉害的技术,除非到没有人能够替代他的时候,才会被录用,不然大多数公司,不会选择将这样的人录取为自己的员工的。

    当然了,就业是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不过,基本上被千叶游戏录用了之后,很少有人拒绝千叶游戏。

    因为,千叶有希在这个行业内,已经是最为顶尖的公司。不光作为平台商,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

    自己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也知道怎样产出优秀的游戏。

    特别是近些年来,千叶游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流水化,非常有节奏的开发模式当中。

    所以,现在的千叶游戏,发型游戏的速度更稳定。质量也更稳定。这个质量稳定,不是说没有爆好的游戏出现。而是那种低素质的垃圾游戏,基本上已经被杜绝了。

    因为,那些在内部评分不通过的游戏,直接就被千叶游戏自己雪藏了。

    要知道,一款游戏不管创意再好,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其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麻烦。

    比如说,有着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还比如说市场风向的突然转向。

    前一天还流行着角色扮演游戏,后一天就开始流行解密游戏了。

    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等着开发组。

    成熟的开发组,与不成熟的开发组的区别,就是成熟的开发组明白怎么解决问题,不会手忙脚乱,不会被一个问题搞死自己。

    千叶游戏这种流水线生产游戏的模式,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一款游戏的可能性。

    比如说,暴冰的游戏,他们的游戏在推出第一版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好玩。但是,经过了一次次回炉重改,经过了一次次锤炼之后,才成为经典游戏。

    然而,这种跳票,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许多游戏公司,认可砍掉茫茫多的剧情,在游戏发售后,忍受如潮涌般的差评。

    也不会继续开发游戏,把游戏全部开发完,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许多游戏,相比于最初退出的预告片来说,都是有缩水的。

    因为,预告片是他们想做成的样子,而实际游戏则是他们实际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声音

    运营一个大企业与小企业是没有丝毫根本上的共同点。运营大企业首要先得有一个整体目标,也既是在发展和稳定两个互相争夺资源,互相矛盾的目标上去的平衡,把握不住发展和稳定的平衡,必然急功近利,或是流失发展的机会。

    急功近利,必然是杀鸡取卵,然后轰然倒塌。

    丢失发展机会,必然逐渐萎缩,最后资源枯竭而死。

    在有整体目标前提下,才能把握全局,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林彦在千叶游戏的职责,就是提供创意和产品。

    而千叶有希作为实际运营的管理者,核心任务是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依靠的不是单纯的管理技术或是技巧,更多的还是创意。

    用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问题,用创新的组织体系和创新运作流程接军问题。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千叶有希在林彦和千叶有希的带领下,最关键的不是他们有着多么独特的能力。

    确实,林彦有着无数游戏的记忆。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是一个催化剂。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林彦来说也是如此,当初《太空侵略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之后,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创业。就算不完全是自己创业,也可以选择把林富志扶植成前台的老板。

    但是,林彦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和林富志,都不是那种能够玩得转企业运营的人。换句话说。如果林富志懂得运营,当初林记家电修理铺。也不可能被另外的家电修理铺挤兑的几近破产。

    知己知彼,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林彦当时选择了和东立柿家合作。作为联合创始人,林彦当时想象的过于美好,以为自己懂得制作电子游戏内容,是不可替代的。

    后来事实证明,他确实不可替代,但是当时的电子游戏联盟的运营者。以为林彦是可以替代的。

    所谓的做电子游戏,不就是设计好硬件,然后编点程序,弄点小游戏么。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把林彦敢出了电子游戏联盟。而这时候千叶有希恰好也需要一个发展的机会,所以,林彦又和千叶有希有了合作关系。并且,这个合作关系,一直到了现在。

    话说回来。企业就是人的集合体。所以说,企业是一个巨大的人也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同样也要做到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企业的能力和极限,知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是一家企业长命百岁的关键。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企业灭亡,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吃下去几碗饭。

    企业这个人的集合体。和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又是。因为企业的能力本质上还是一群人的能力,加上组织协同能力决定的。不能看人家做什么赚钱。就觉得自己也能行。

    其实,大部分企业赚钱的原因,都在水下几百米,别人根本看不见。等看到了,这个企业距离玩完也差不了多远了。

    千叶游戏的优势,其实不在于单个游戏多么的火热,多么的受欢迎。而是,千叶游戏整个平台体系,拥有的赚钱能力。

    千叶游戏能够做到吃完游戏生产商,再吃玩家,还能顺便吃吃一吃零售分销体系。

    其实,现在已经有许多人看明白了,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营造出一个类似的体系。

    以前的电子游戏联盟,或许有一点机会,不过,他们现在也已经丧失几回了。

    再加上,他们对于市场趋势其实是有着误判的。他们认为家用游戏机那可怜的性能,以及一台一次性昂贵的价格,不会过于流行。

    所以,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街机市场。但是,千叶游戏却恰恰相反,放弃了街机市场,反而全力在家用机市场投入。

    如果最后以营收和影响力来区分胜负的话,胜利的是千叶游戏。

    千叶游戏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发展起来,没有受到老牌企业的强力狙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千叶游戏判断准确了市场的大趋势。

    创造机会,并且把握住几回了。

    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除了千叶游戏和电子游戏联盟之外,没有几个大厂商,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利润。

    虽然知道赚钱,但是他们却并不着急大规模进入这个市场。因为,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大规模进入一个新领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如果稍微处理不好,整个企业就会面对运营的危机了。

    当然了,一个企业和人还是一样的,企业也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与困惑。

    没有长期目标,人会迷茫,但是没有短期目标,人干脆就会饿死。

    企业也是一样,如果不追求现实利润,企业就活不到明天,但是过于追求当期利润。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资源储备和能力储备,就是爽一把就死。

    所以说,一个能够好好发展起来的企业。必然能够正确确立短期目标,并且预留与中长期目标衔接的茶谷口,根据环境变化和市场趋势,随时调整修正短期目标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