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道:“嗯,种玉米之前,您也是这么对我说的,说种玉米不如种水稻,谁种谁亏呢。”
“呃……”
罗乡长想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拍着大腿惊喜道:“嘿!您也有超级大豆了?”
杨顺当然不可能把数据告诉他,含糊其词道:“不好说,这不正在做实验嘛,需要实验田,您有没有兴趣?”
“等一下,我来算算成本。”罗乡长默默在心里计算着,他只隐约记得十年前大豆种子的价格,还有豆商收购价格,也不知道现在价格变没变。
“我们已经帮您算好了。”
旁边肖健主动递过来一份文件,解释道:“镁国转基因大豆的母本是高油种,出油率比咱们国产大豆高出3…5个百分点,我们平均17%,镁国转基因大豆差不多22%。”
出油率每高出1%,加工一吨大豆的收益差不多增加150块钱。
如果出油率高出5%,就多赚750块,这笔账很好算,所以镁国转基因大豆成本就特别低。
“产量呢?”
“我们国内只有黑农集团在大面积种大豆,国内平均亩产160公斤,镁国转基因大豆亩产300公斤以上,产量被人家完爆。”
“种植成本呢?”
“镁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本低,转基因大豆不怕除草剂,国内非转基因要除草,喷农药,人工费增加,再次被完爆。”
“所以结论是,镁国和巴西大豆穿越太平洋,万里迢迢运到我们华夏,即使算上他们的利润,每一吨的到岸价也比咱们的成本价便宜一百块。”
肖健解释完,罗乡长都傻眼:“出油率,成本,产量,我们全部完败,这还怎么打贸易战?”
肖健伸出双手,指向杨顺:“别担心,华夏的拯救者就坐在这儿。”
“少贫嘴,你以为我是华夏队长吗?没你说的那么玄乎。”
杨顺啐他一口,解释道:“罗乡长,我确实找到了一个高油品种,只要提高1%的出油率,我们成本就能降下150块,就和镁国大豆持平了,要是提高2%,我们就能赚,万一还能提高3%,我们就能把镁国大豆赶回老家,他们拖多少大豆来到华夏港口,再拖多少回去。”
“有点意思。”
罗乡长思前想后,觉得杨顺应该不会害他,正准备答应下来,突然想起什么:“既然你这个不是转基因大豆,能不能当成豆制品原材料,直接进入食品市场?”
杨顺道:“当然可以,但大豆高油和高蛋白质很难做到两全。炼油的就是高油种,当豆制品原料的就选高蛋白种,蛋白质高的,做出来豆腐豆浆这些,口感才会好。”
罗乡长有点迷糊:“我们乡里已经很多年没种大豆了,还真搞不清楚现在的行情,现在市场上的豆腐,豆浆,各种豆制品,是用什么大豆做成的?”
这个问题很犀利,不好准确回答。
杨顺沉吟了一会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去年全国进口了8200万吨转基因大豆,最终可能有8000万吨左右进入压榨行业,出油率算20%,就是1600万吨大豆油,咱们出去下馆子,吃大排档,其实这些豆油都被咱们吃进肚子里了。”
“大豆油先等一下。”罗乡长发现问题,不对劲:“还有200万吨转基因大豆去了哪儿?”
杨顺笑而不语,看着他,肖健也笑而不语。
两人把罗乡长笑的发麻。
然后肖健安抚道:“罗乡长,您别担心,或许这200万掉海里不见了,或者销毁了呢?央视新闻里都说了,监管部门直接在港口严格检查,船上大豆要等卸货后压榨完,才能办下来gmo证书和手续。对了,8200万和8000万的数据,也是从镁国大豆协会统计出来的,镁国人的数据不可信,您当个笑话听就行了。”
罗乡长仔细回忆着:“黑农集团一年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也才1000多万吨吧?全国豆制品行业每年需要消耗多少大豆?”
“不清楚,官方没有准确数据。而且豆腐,豆干,豆浆,腐竹,酱油,大豆卵磷脂,甘油,大豆涉及到的产业太多太多,所以让我说出准确的数据,不可能。我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转基因就在我们身边,别纠结太多。”
“要想完全避开转基因,除非老百姓永远不下馆子,不碰豆制品,啊,转基因豆粕还喂了猪,养了鱼,按照食物链说法,猪肉和鱼也不能吃。您觉得这可能吗?”
被两人左一句,右一句,说的都没脾气了。
罗乡长有点丧气,要是什么都不能吃,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问到:“杨教授你怎么一点都不害怕转基因?”
杨顺笑道:“我是搞科研的嘛,还不小心拿了个诺奖,我害怕这些干嘛?我去年就对您说了,转基因并不可怕。您只需要想一想,为什么国家允许在超市里卖转基因大豆油?国内号召老百姓抵抗转基因食品,声音那么大,炒作那么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罗乡长恍然大悟:“是他们……明白了,明白了。是因为他们的种子不好,亩产量又不高,所以才被市场淘汰,市场需求大,才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不是因为进口了转基因大豆,导致国产大豆被打压。”
“是的,这个因果关系搞反了。”
“根源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华夏的豆种不好。”
“是的,好种子都被几家巨头控制着,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是几亿美元,华夏这边根本没人做育种研究,几家大学合起来每年经费几千万人民币,这怎么能够找到好豆种?”
捋清楚关系后,这下就好办了,罗乡长总算重拾信心,准备接受这个大豆实验田的任务。
杨顺竖起一根手指头:“第一,今年大规模春播的玉米种子没有了,麻烦您回去和乡亲们说一说,让他们自己种别的作物。第二,我给您1000亩的大豆实验田种子,您和我族亲弟弟杨德胜一起种,保护好这1000亩地,我回头要来测验。”
罗乡长明白了,心里美滋滋:“我懂,我懂,这事我肯定办好。”
送罗乡长走时,杨顺故意开着玩笑:“种大豆有可能亏损哦,您先做好心理准备。”
“不怕,不怕,我去年种玉米赚了几十万呢,亏得起。谢谢杨教授!您留步,留步。”
罗乡长总算落了心,肖健送他离开后,回到植化所杨顺的办公室,帮着一起泡功夫茶。
肖健坐在茶座对面,帮忙清洗杯子:“玉米一万亩,但大豆实验田只种1000亩,是不是太小气了点?”
杨顺道:“不小气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核武器一做就是一万颗的?要想展示核力量,试爆一颗就足够了。”
“是上面让你只种1000亩实验田?”
“嗯,上面在憋大招。去年高产玉米的消息传出去后,上面已经看到效果,全球乙醇燃料每年差不多8000万吨,镁国和巴西的燃料需求分别是4500万和2200万吨,首长这次去南美访谈,巴西政府说可以用他们的大豆换咱们的乙醇,消息传出去,镁国大豆行业都急了。”
“哈哈!这个有点意思,然后今年咱们再试种一下大豆,配合首长,拿出去吓唬镁国和巴西人。”
两人都笑起来,泡好茶,干了一杯。
肖健挺开心,叹道:“控制价格真的很爽,看你镁国佬不爽,我就涨你的价,断你的货物供应,你不听话,我就打你屁股。”
“可不是,贸易战,贸易战,这已经是战争了,不是贸易摩擦,生死存亡的东西,刀刀见血,谁敢掉以轻心?”
杨顺是不急的,他在这段时间,将常守正实验田里出油率最高的高油大豆培育出来,再结合他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多个品种,经过多代培养,以及异能刺激,做到了20%以上的出油率,让国产大豆也能和转基因大豆产同样多的豆油。
第375章 炸开锅
从本质上说,杨顺对这种高油大豆的催生和刺激,也是一种基因变异手段,和转基因技术没什么差别。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杜邦公司发明了一种名叫plenish的转基因大豆,这个叫高油酸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榨出来的油不含反式脂肪酸。
营养学家天天喊:“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降低记忆力,发胖,血栓,冠心病,影响男性那方面的发育。”
所以,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油,价格都卖的特别贵。
普通大豆也能榨出不饱和脂肪酸,豆油成分中,油酸20%,亚油酸65%,亚麻酸10%,后两者不稳定而且气味和口感不好,还是油酸最好,橄榄油和茶籽油都是80%左右的油酸,这两种油最贵。
好,接下来,杜邦公司投资了几亿美元的研发资金,通过转基因技术,把普通大豆里20%含量的油酸,产量增加到接近80%,而另两种的含量大幅降低。
plenish大豆打的广告是“用大豆生产橄榄油”,这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力量,厉不厉害?
杨顺也能做到,他刺激了普通大豆里产生油酸的基因,增强亚油酸转变成油酸的能力,抑制了亚麻酸基因的活跃性,达到与plenish大豆相同的效果。
这是不是同样利用了基因技术?
顺便说一句,plenish早就获得了华夏的进口许可证,国内市场上许多高油酸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这个品种。
老百姓害怕转基因技术,是害怕杜邦公司除了偷偷改变这种油酸基因之外,还嵌入一些其他大豆以外的基因,而且潜伏期几十年,影响下一代。
杨顺对此无能为力,他也无法确定杜邦有没有偷偷往大豆里塞基因。
而且他自己改变这几种油酸基因,也没法向公众解释自己是安全的,或许,只能用诺奖这块招牌顶着当盾牌吧。
到时候,他一样也会遭到“他们”的抵制。
口水战是避免不了的,而且很快就要打起来。
………………
“罗乡长回来了!”
“看到老罗的车了,赶紧去他家打听消息!”
哐哐哐,一些人敲锣打鼓,从乡这头传到那头,好多人骑上摩托车就往乡长家里赶。
乡里好多老少爷们儿都闻讯跑来,堵在他家里,摩托车把他家的院子都快停满了。
“老罗,杨教授他答应没有?”
“他什么时候送玉米种子来?”
“嘿,这次咱们偷偷运种子,别让隔壁两个乡又堵截了。”
“就是就是!”
“老罗,这春雨一下,就可以种了,你也快点吧!”
乡亲们都很着急,进屋就大大咧咧问起来,心急如焚,想多赚钱。
可罗乡长端着保暖杯,喝了一口浓茶,环视四周一圈,不慌不忙说道:“今年春耕,杨教授不提供玉米种子了。”
轰!
这一下全都炸开锅了。
“什么意思呀老罗?”
“咱们乡不种玉米了是吧?”
“唉唉,你到底有没有跟杨教授说清楚啊,我们今年过完年都没出去打工了,就等着在家种玉米呢,结果你跟我说不种了?”
“就是,我们家东拼西凑了100多亩地呢,不种玉米,怎么赚钱?”
“老罗,你别不是把玉米种子贪了吧?”
乡亲们都急了,尤其几个30来岁的年轻人,去年在外面打工,虽然辛苦吧,但一年也有四五万的存款,春节一回家,和村里人玩几圈炸金花就输光了,全都指望今年在家种玉米,大捞一笔呢。
好些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壮劳动力,他们在城里无法立足,买不起房,当不了城里人,消费很高攒不到钱,听说乡里有好项目,这家半年挣了七八万,那家承包500亩地赚了几十万,全都心动了,春节之后就没走。
其他乡领导也在焦急问:“老罗,你说实话,杨教授是不是把种子给了其他地方?咱们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
罗乡长稳坐如山,打着官腔说道:“杨教授也有苦衷的,唉唉,陈老四,朱大鼻子,你们几个不是都问过陆主任了嘛,她怎么说的?”
陈老四他们都摇头,陆主任也说不知道,听上面命令安排。
而且陆佳丽似乎又回京城了,超级玉米项目结束后她就没回来,大家很久没见到她。
罗乡长道:“看吧,连陆主任都要听上面命令,杨教授也一样听指挥呀。上面说今年不种玉米了,杨教授就没有育种,他不仅没给我们,也没给其他任何人,就是不准种。”
“凭什么不种玉米?”
“就是,玉米那么赚钱,为什么不种?”
“老罗,你把小杨的电话号码告诉我,我打电话跟他说!”
“我还有杨中华的电话呢,我也来问。”
几人闹哄哄,还想给杨顺施压。
罗乡长冷笑一声:“杨教授是你们能随便骚扰的?我想见他,都被挡在外面求了半天!你们打电话呀,想办法去闹呀,看他有没有一颗种子给你们!瞎搞!”
乡亲们没辙了,眼睁睁看着几万几十万的收入没了,春耕还不知道种点啥子,全都失去主心骨。
吵吵闹闹过了十来天,乡亲们陆陆续续自谋出路,开始种植其他作物。
杨顺的族弟杨德胜找了个雨天深夜,和罗乡长一起开着厢式小货车,到一段省道的路边见到送货人。
两人加上司机,迅速把黄豆种搬到小货车上,虽然种植1000亩的,但豆种只有350公斤重,十几个麻包就装完了,卸货时间没超过5分钟,卸完货就撤退,消失在黑暗中。
回去把豆子藏在家里,等个几天。
看到绝大部分乡亲们纷纷种起其他农作物,两人也开始种大豆,杨德胜就在自家田里种,罗乡长送到远房亲戚家里,就是怕同乡的人说闲话。
清明节之后种下大豆,到了9月份就可以收获,农民们又开始盼望今年能有好收成。
杨顺这次没露面,安排了薛贵的几个技术员去杨德胜那边做技术指导,记录数据,他不想出来晃悠,就是想尽量做到保密。
市场一直盯着杨顺,罗乡长的身边就藏着不少老乡,被收买后成了商业探子。
许多人看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