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使衙门。
桌上摆着很多告急的文书,几乎都是成都府路以及利州西路所辖的府州县的告急文书,也有部分云南送来的文书,上面提到的都是一个问题,缺乏粮食,老百姓已经熬不下去。
刘元振征伐巴州的时候,征集了大量的粮草,而且在征集粮草的过程之中,下面的官吏暗自加重税额,从中获取钱财,秋收之后征集粮草的力度更是加大了。
春节期间,老百姓缺粮的情况已经有了零星的反映,但还不是特别的突出。
春节之后,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成都府路自古以来都是粮仓,这里是产粮之地,若说这里缺粮食,没有谁会相信。
吴邵刚同样不相信,毕竟这些年以来,成都府路并未遭遇到什么灾荒,每年种下的粮食都收获了,刘元振征集的粮草,自身没有消耗很多,就彻底被打败了。
那些被征集的粮草,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才是吴邵刚关心的事宜。
只有找到了这些粮食的去向,才能够真正的解决成都府路、利州西路以及云南等地缺粮的问题。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若是没有粮食,任凭你说什么,都是稳不住局面的。
向朝廷开口的可能性不存在,朝廷早就难以为继,要不然贾似道也不会强行推行公田法,从潼川府路等地征集粮食,也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成都府路、利州西路以及云南等地需要太多的粮食,潼川府路以及重庆府路等地根本无力承担。
吴邵刚在等,等情报署的情报。
袁世春进入屋子的时候,吴邵刚微微点头。
袁世春的手里拿着几份文书,这些文书,应该就是情报署调查的结果,而这些情报,应该是指出了粮食在什么地方。
“袁世春,简单说说,粮食在什么地方。”
“是,大人,根据掌握的情报,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去年征收的粮食,已经无法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不过具新附军部分军官的交代,以及地方官吏的证实,征集的粮草,只有少部分进入到军中,其余绝大部分都被暗地里交易给商贾了。。。”
吴邵刚微微皱眉,尽管他对刘元振的能力有所怀疑,但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是令人感觉到吃惊,这完全可以说是刘元振的失控。
“成都府、汉州、简州、眉州、茂州、雅州、黎州以及嘉定府等地,诸多的商贾囤积的粮食,至少超过了百万石,具体的数目,还需要时间去摸清楚。”
“利州西路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凤州、沔州、成州、阶州、文州、龙州以及西和州等地,商贾也是大量的囤积粮食,具体的数目尚不是很清楚。”
“这些商贾囤积的粮食,没有拿出来交易,且具侦查,还有部分的商贾,私自与吐蕃交易,以高价卖出粮食,赚取大量的钱财。”
“属下认为,打击这些商贾,就能够获取到大量的粮食,就能够解决成都府路、利州西路以及云南等地缺粮的问题。。。”
吴邵刚微微摇头,显然是否定了袁世春的建议。
郝经与黄家明两人先后进入屋子。
“郝先生,黄先生,为什么缺粮的情况,目前已经弄清楚了,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郝经看了看黄家明,慢慢开口。
“大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能够征收粮食了。。。”
黄家明没有开口,负责民生事宜的他,知道这样做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大宋的商贸是异常繁荣的,朝廷也是支持商贸发展的,吴邵刚更是看重商贸的发展。
或许是一段时间主要负责军事上面的筹谋,郝经想的简单一些。
“大人,商贾本应该体谅官府的困难,如此关键时刻,他们若是故意的囤积粮食,而且私自与吐蕃交易粮食,这明显就是奸商的作为,官府完全可以打压的,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完全征收他们囤积的粮食。。。”
郝经依旧顺着自身的思路说话。
等到郝经说完,吴邵刚看着黄家明开口了。
“黄先生,你是什么看法。”
“大人,属下暂时还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
黄家明没有肯定郝经的建议,明显就是不同意。
粮食这东西是实在的,凭着一张嘴说不来。
吴邵刚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了。
“郝先生,你可曾想过,若是我们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贾动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不错,凭着这些粮食,我们可能度过这段灾荒,可以后怎么办,商贾怎么可能再次信任官府,他们就知道发财之后,就会遭遇到官府的清算。”
“不要说商贾,恐怕日后百姓都不会相信官府了。”
“我也承认他们是奸商,如此关键时候,他们居然还囤积粮食,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但我们不能够贸然的动手,不能够完全依靠打压。”
“我看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从潼川府路、重庆府调集一些粮食,合州御前诸军也拿出一些粮食,制置使衙门拿着黄金白银,从南方购买一些粮食,量必须要足,至少能够维持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其二,让成都府路、利州西路以及云南的商贾,主动将粮食拿出来卖,而且不能够无限制的提高价格。”
“各地官府要成立专门的粮署,就是卖粮食的,开始大规模的卖粮,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办法购买粮食的农户,给与一定的粮食,度过这个难关。”
“我们采取了如此的行动,若还是有商贾囤积粮食,甚至是从粮署购买粮食囤积,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商贾赚钱我们不反对,不过他们若是只想着赚钱,眼睛里面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商贾,我们不要也罢。”
。。。
吴邵刚刚刚说完,黄家明就开口了。
“大人,这个主意好,府衙存有一些黄金,都是与吐蕃交易赚取的,属下建议拿出来,到南方去购买粮食,成都府路所辖的府州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立粮署,至于说合州御前诸军的粮食,属下建议不要动,军中的粮草,不能够轻易的调配。”
郝经也明白过来了,跟着开口。
“大人说的是,属下亦觉得,不应该轻易调配军中的粮食。”
吴邵刚摇摇头。
“还是调配一部分,度过目前这个难关,合州御前诸军的消耗太大了,数万的将士,数万的战马,若我们不能够让四川与云南迅速稳定下来,不能够让老百姓安心下来,那合州御前诸军也难以维持。”
“此外,与吐蕃交易的事情,务必严查,特别是那些私自与吐蕃交易的商贾,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与吐蕃的交易,必须由制置使衙门做出决定,商贾与吐蕃的交易,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准许,但缴纳的税赋额度是很高的。”
吴邵刚一锤定音,郝经与黄家明没有什么可说,剩下的就是落实了。
接下来,吴邵刚要求郝经与黄家明两人,认真思索商贸的事宜,管理好商贸、顺利的征收商贸赋税,同时让商贸大幅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事情。
吴邵刚创造性的提出了定税的办法,也就是根据商贾经营额度的大小,固定税额,除开特殊情况可以减免一定的税额,其余时候完全按照定税制征收。
这是最为简单明了的管理办法,从目前情况来说利大于弊。(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百日庆贺
时间转眼到了四月,粮食危机终于彻底化解。
按照吴邵刚的安排,李思琦、郝经、陆秀夫和黄家明等人,四处调集和购买粮食,蔡思伟等人也从合州御前诸军的军粮之中,压缩出来一部分,四川所属的府州县悉数都成立了粮署,专门往外售卖粮食,同时各级的府州县,根据地方耆老、里正和甲首的禀报,详细调查了真正缺粮的农户,给与一定的粮食补助。
在这个过程中间,有少部分的商贾,没有能够看清楚形势,依旧囤积居奇,甚至是大量的购买粮署出售的粮食,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制置使衙门发布了命令,合州御前诸军直接对这少量的商贾动手,不仅仅是抓获了商贾本人,其全部的家产也被官府没收。
此举震撼了在四川境内的所有商贾,也让他们明白了,想在四川做生意,那就要按照官府的要求办事,否则官府下手可不会心软。
借此机会,制置使衙门再次下达了命令,各地成立由官府主导的商会,代替过去的行会等等,官府通过商会与本地的商贾沟通,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够做,同时官府也通过商会,告诉诸多的商贾,在四川做生意赚钱是可以的,但绝不要和官府对着干,否则一定会遭受到惩戒。
商会还有一个职责,那就是为商贾在四川做生意创造好的条件,商贾若是遭受到了难以忍受的敲诈,可以寻求商会的帮助。
这些举措,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几乎没有什么商贾离开四川。
合州御前诸军也开始了再一次的队伍扩充。
按照吴邵刚的要求,合州御前诸军的总人数达到了十万人,其中骑兵七万人,步卒三万人,军中单独划出了执法营、斥候营和亲兵营等等。
执法营与斥候营,其军官皆由统领出任。
有关四川各地官吏以及军队军官的调整,吴邵刚也陆续给朝廷写去了奏折。
李思琦出任重庆府路防御使,兼任重庆府知府,陆秀夫出任潼川府路防御使,兼任泸州府知府,张珏出任利州东路防御使,兼任兴元府知府,张炳辉出任利州西路防御使,兼任利州知州,黄家明出任成都府知府。
知州与知县调整的人员不是很多,但重要地方的知府,几乎都调整了。
合州御前诸军的军官,也进行了适度规模的调整,蔡思伟依旧是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马龙出任合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兼任催锋军统领,常明全以合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的身份,兼任踏白军统领,杜小七出任斥候营统领,马龙兼任执法营统领,谭常轩出任亲兵营统领。
郑同武出任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王小三出任兴元府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兼任踏白军统领,秦汉出任金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兼任催锋军统领。
兴元府御前诸军总人数控制在三万人左右,金州御前诸军总人数控制在一万人左右。
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的统领以及正将一级的军官,几乎都是从合州御前诸军调整前往的。
如此就保证吴邵刚能够完全掌控驻扎在四川的所有大军。
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金州御前诸军的驻地。
按照吴邵刚的安排,合州御前诸军负责整个四川的防御,兴元府御前诸军侧重于负责利州西路与利州东路的防御,金州御前诸军则是调整到了云南,负责驻防。
吴邵刚举荐郑同武出任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同时命令其率领一万将士赴云南驻扎,也是认真思索的,毕竟郑同武一直都是他身边的亲卫队长,是绝对忠心的。
奏折送出去之后,皇上的圣旨与枢密院的敕书暂时还没有到来,不过吴邵刚已经不着急,因为制置使衙门提出了调整的建议之后,诸多的官吏以及军官,几乎都同时到位了。
也就是说,吴邵刚根本不在乎皇上的圣旨与枢密院的敕书了。
驻扎在四川以及云南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四万人,兵力方面是足够的,虽不能够说凭着这十四万人可以一统天下,乃至于打败蒙古鞑子,但自保已经绰绰有余。
一切都忙的差不多的时候,吴邵刚儿子吴瑞坤百天庆贺的日子也到了。
青娘和玉环悉数都怀孕了,经过了产婆的检查,两人的身体都很是不错。
在奉行多子多福的时代,这同样是大喜事。
有着着急的是阿珂察,好几次都埋怨了。
李思琦、张炳辉、张珏、陆秀夫以及驻扎在云南的郑同武等人,都专程赶到了成都府城,前来表示祝贺,李庭芝也专门派遣了小儿子李酉孙,专程前往成都府城。
吴瑞坤百日的庆贺,聚集了吴邵刚身边所有的心腹。
穿越以来,吴邵刚几乎都是四处奔波,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期的安定下来,身边的心腹也是四散在各地,毕竟管辖的地方越来越大了,大宋时期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就算是从泸州府城到成都府城,若是按照寻常走路的时间计算,也需要十来天的时间。
这一次,吴瑞坤百天庆贺,几乎所有的心腹都到了,也算是机会难得。
大堂里面摆设三张桌子,吴邵刚的心腹悉数都在屋子里面。
大堂外面也摆设有酒宴。
能够前往吴邵刚府邸赴宴之人,身份都是不一般的,不过屋内坐着的人,与外面坐着的人,还是有一些区别,与吴邵刚之间的亲疏关系是不一样的。
端着酒杯在外面去敬酒之后,吴邵刚回到了大堂。
所有人都没有动筷子,都在等着吴邵刚。
奶娘已经将吴瑞坤抱出来了,众人都仔细看着吴瑞坤。
百天的吴瑞坤,长得白白胖胖,可惜睡觉的时间多,被抱出来的时候,依旧在呼呼大睡。
众人几乎没有开口说话,偶尔的几句话,也是低声赞誉吴瑞坤长得很好很精神的话语。
奶娘将吴瑞坤抱进去之后,吴邵刚端着酒杯,对着众人开口了。
“宝祐六年,我进入到军中,一晃七年时间了,现在身为四川制置使,也算是一方的封疆大吏,能够取得如此的地位,与诸位的协助不无关系,今日借着小儿百日酒宴之机,我给诸位敬上一杯酒,对诸位表示感谢。”
吴邵刚说完,一口气喝完了杯子里的酒。
所有人都站起身,同样喝完了酒。
吴邵刚没有马上坐下,示意众人悉数都坐下。
“几年的拼搏,我们拥有的强悍的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我们的军队能够保证四川和云南等地的稳定,应该说我们初步的目的达到了,不过这样我们是不是能够满足呢,未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