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我对忽必烈下一步行动的预计,若是忽必烈真的这么做了,那才真的是一代枭雄。”

    面对吴邵刚神一般的分析,郝经等人都是连连点头。

    “大人,如此说来,忽必烈若是能够马上出兵,对于蒙古朝廷是不利的。”

    “郝先生,你没有说完,忽必烈马上出兵,对于蒙古朝廷与四川不利,可是对于朝廷与旭烈兀来说,是很有利的。”

    说到这里,吴邵刚站起身来了。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有所准备,只要我们自身能够稳住,就不用害怕任何的变故,就能够应对一切的挑战。”(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暴怒之下的决定

    末哥、合丹、阿只积、塔察儿、哈必赤、移相哥、哈必赤、爪都以及拔突儿等人看着脸色铁青、暴怒的忽必烈,大气都不敢出,自忽必烈继位以来,众人还是第一次看见忽必烈发如此大的脾气。

    派遣的使者尚未回来,不过信函已经送到了开平城。

    这里面有派遣使者写下的信函,更有郝经写下的信函。

    忽必烈召集身边的蒙古权贵前来议事,等到众人来到大殿之后,就看见暴怒的忽必烈。

    地上有摔碎的酒杯,有凌乱的奏折文书,还有被掀翻的案桌。

    站在一边的末哥低着头,脸上的神色同样不好看。

    忽必烈没有开口说话,末哥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忽必烈专门派遣使者,前往大宋朝廷,就是想着询问六年前派遣的蒙古使团的下落,想不到等到的是原使者郝经的信函。

    信函的内容不复杂,郝经明言已经归顺大宋朝廷,而且劝阻忽必烈不要逆天而行,要归顺大宋王朝。

    这样的信函,让忽必烈难以接受。

    要知道当初郝经与张文谦等汉臣一样,是深受忽必烈信任的,而且郝经还是忽必烈贴身的谋士,在很多的事情上面都是出谋划策。

    郝经此人的水平和能力都是不错的,其对忽必烈的影响力,甚至在张文谦等人之上,也正是这个原因,忽必烈派遣郝经前往大宋朝廷,代表自己与大宋朝廷衔接,落实与贾似道之间的口头协议。

    最为信任的汉臣背叛,这是忽必烈暴怒的原因之一,而更加深刻的刺激,则是忽必烈的自尊心遭受到莫大的伤害,以及郝经的背叛,让蒙古大军此番的出征,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这可谓是出师不利。

    末哥目睹了忽必烈的暴怒,这一次他没有开口说话,更没有劝阻。

    末哥清楚忽必烈内心的痛楚,从郝经到王文统,到李璮等人,忽必烈信任的汉人,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尽管在王文统的事件之后,忽必烈改弦更张,选择信任色目人,疏远汉人大臣,可忽必烈推行的政策方面,依旧存在不少汉化的事宜,譬如说蒙古朝廷的诸多机构等等,都是仿效大宋朝廷设置的。

    郝经的背叛,狠狠的扇了忽必烈一个耳光,让忽必烈开始怀疑自身的选择。

    故而才会有暴怒局面的出现。

    内心深处,末哥对于汉化也是有着一些看法的,不过他与阿不里哥不一样,认为蒙古朝廷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若是一味的按照之前立下的规矩,那就无法真正强大起来。

    但末哥看不惯张文谦等人,更是讨厌朝中汉人大臣的尔虞我诈。

    合丹等蒙古亲王和权贵来到大殿,忽必烈依旧是脸色铁青,这个时候,末哥不得不开口说话了,总不能够让众人在大殿之上发呆。

    “大汗,臣以为不要被郝经背叛之事影响。。。”

    “哼。。。”

    一声冷哼传出去,合丹等人的脸色都有些变化了,不过末哥显得平静。

    “我要生剐了郝经,辜负我的信任,竟然投靠了大宋朝廷,这等的贱人。。。”

    忽必烈显然不知道该怎么咒骂郝经,说出来的话语不是很难听,但语气很是阴森。

    一直铁青着脸的忽必烈,终于抬头看了看站在下面的众人。

    “我准备亲征四川,看看那个吴邵刚究竟是什么人。。。”

    说完这些话,忽必烈故意沉默了,他想着看看众人是不是拥护。

    可惜忽必烈失望了,没有任何人开口,包括最为支持他的末哥。

    怒气再次上来,忽必烈看着末哥,恶狠狠的开口。

    “末哥兄弟,你倒是开口说话。。。”

    末哥的脸色依旧平静,内心却是苦的。

    忽必烈亲征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说四川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说这蒙古草原,若是因为忽必烈的离开,突然发生了什么动荡,如此的后果谁能够承受。

    逼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末哥开口了。

    “大汗,臣愿意领军,讨伐大宋。。。”

    忽必烈怔了一下,他感觉到一拳打在了空气之中,本以为末哥会劝阻他不要亲征,如此就可以发泄一番训斥一番,谁知道末哥却说到了领兵征伐大宋,这是否定他亲征的建议,但又没有明确的说出来。

    忽必烈紧握双拳,想着站起身来,可看看下面的众人,他放弃了。

    大汗毕竟是大汗,忽必烈很快接着开口了。

    “末哥兄弟的忠心可嘉,就跟随我一同征伐。。。”

    被逼到墙角的末哥,唯有再次开口,此时此刻,其他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臣斗胆了,大汗不宜亲征。”

    忽必烈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瞬间再次爆发。

    “好啊,你们多行啊,当初我决定要征伐四川,你们认为不行,什么要稳定漠北等地,我听从了你们的建议,放弃了全面征伐的决定,现如今,朝廷失去了成都府路、利州西路,还有云南和吐蕃等地,我意欲收回,你们还是阻止,你们究竟安的什么心。。。”

    末哥的神色平静,看来也是豁出去了。

    “大汗,臣以为亲征不合适,不能够因为郝经一人之背叛,导致大汗确定的战略出现重大变化,臣倒是以为,日后需要多多注意朝中的汉臣。。。”

    话说到这个份上,合丹等人终于也插言了。

    “臣以为大汗不宜亲征。。。”

    面对着所有反对的声音,忽必烈的愤怒,瞬间转化为悲凉,他知道末哥等人的建议是对的,目前的情况之下,的确不适合亲征,至少阿不里哥还关押在开平城内,至少漠北还没有完全稳定,那些蒙古部落的首领,表面上是服从他忽必烈的领导,可暗地里想些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若是局势出现变化,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作乱。

    有些话末哥等人没有说出来,但忽必烈清楚,其实忽必烈可以亲征的时间,取决于阿不里哥什么时候死去。

    忽必烈不能够动手杀死阿不里哥,毕竟他们是兄弟,而且大哥旭烈兀还在波斯虎视眈眈,若是他忽必烈贸然杀死了阿不里哥,那么旭烈兀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不里哥。

    旭烈兀的实力可不一般。

    末哥的确是为他忽必烈考虑的,可谓是忠心耿耿,换做其他人,不会如此的反驳。

    可忽必烈内心之中的熊熊怒火需要发泄出来。

    沉默的时间足足持续了一刻钟,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忽必烈终于强迫自身冷静下来了。

    亲征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这个非常时刻,让任何人守卫开平城都是不合适的,毕竟阿不里哥还被关押在城内,不过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是肯定的,不久之前确定下来的战略不能够出现重大的变化。

    地上的一份奏折,引发了忽必烈的注意,这是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写来的奏折,恳请率领帅府所辖的五千将士,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目的就在于扰乱大宋朝廷在四川的部署。

    忽必烈觉得这个请求简直就是儿戏,当初爪都与兀良合台率领的五万大军,驰援四川尚且遭遇到失败,这个张庭瑞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着率领五千新附军进攻利州西路,这岂不是自取灭亡。

    可此时看见这封奏折,忽必烈的想法突然改变了。

    他站起身,径直走下台阶,弯腰拾起这份奏折。

    “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恳求率领大军征伐利州西路,我看这个请求可行,仅仅是张庭瑞的力量,未免单薄了一些,我看派遣张柔参与此次征伐,集中一万新附军,以张柔为主帅,以张庭瑞为副帅,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

    忽必烈刚刚说完,末哥跟着开口。

    “臣以为可行,由张柔与张庭瑞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可告诫他们,务必要严密注意宋军的动静,争取夺回利州西路。”

    忽必烈看着末哥,点了点头。

    按照原先的战役部署,对四川与两淮要同时展开进攻,至于说进攻的重点地方,忽必烈尚未明确下来,他总觉得两淮的地形过于的复杂,不利于蒙军大规模的进攻。

    “好,对两淮的进攻,以哈必赤兄弟为主帅,以拔突儿为副帅,进攻需要谨慎,不可冒进,两淮的地形很是复杂,到处都是湖泊沼泽,你们的进攻,以攻打攻陷城池为主,地形不允许的情况之下,不宜展开野外的搏杀,宋军的水师颇为骁勇,我蒙古大军不习水战,万万不要陷入到宋军的埋伏之中。。。”

    短短数语,忽必烈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亲征一事不存在继续讨论。

    众人看向末哥的神情很是复杂,从两淮地区展开进攻,这是末哥提出来的建议,以前从未有过尝试,可从这一次的部署来看,忽必烈是异常重视对两淮之进攻的,也就是说,忽必烈完全支持了末哥。

    这样的支持绝不一般。

    此刻的末哥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他并未想到蒙军对两淮的进攻,而是想到了张柔此人,看来张柔不仅仅是失去了忽必烈的信任,也成为了郝经背叛的替罪羊。

    估计此番的风波之后,朝中汉人大臣的处境将更加的难堪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失望与绝望

    张文谦低着头,刘秉忠、姚枢、史天泽、严忠范以及董文柄等人,脸色铁青。

    张柔一个人站在另外一边,看着众人,眼神写满了无助。

    大汗的敕令已经下来,张柔将率领一万新附军,前往利州西路征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蒙古朝廷的作为,其中的意思大概也是明确的。

    郝经的背叛,让张文谦等人始料未及,也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小心和谨慎,前面有王文统的教训,令忽必烈大怒,让汉臣的地位急剧下降,这才多长的时间,郝经的事情又出现了,要知道王文统和郝经两人,都曾经是大汗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臣。

    本以为老实谨慎小心就可以了,不过大汗的敕令下来之后,朝中的汉人大臣心都凉了,他们发现自身已经很难有好的立足之地。

    张柔成为了出气筒,包括青局帅府参议张庭瑞,可两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

    张庭瑞纯粹是找死,无非是想着趁此时机讨好大汗,改变自身的处境,张柔就纯粹是背黑锅了。

    以一万新附军去征伐利州西路,没有任何的胜算,能够活命算是幸运。

    张柔曾经在爪都与兀良合台的率领之下,前往四川征伐,那一次遭遇到了惨败,五万大军仅仅万余人回来,由此可见宋军的强悍,本次居然率领一万新附军前往利州西路征伐,岂不是要被宋军吃的骨头都不会剩下。

    诅咒郝经的话语,没有谁开口说,或许有人认为,郝经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管怎么说,在蒙古朝廷里面,汉人就算是忠心耿耿,就算是拼尽全力,其地位也不如蒙古人,甚至不如色目人。

    长此发展下去,朝中汉人大臣将没有了任何的出路。

    张柔是朝中汉将之中的猛将了,曾经得到了忽必烈的重视和青睐,可征伐四川失败之后,其地位也是直线下降,尽管忽必烈没有特别的怪罪,毕竟蒙古亲王爪都是主帅,副帅兀良合台率领的一万蒙古铁骑,几乎都是全军覆没,兀良合台本人还被生擒,可败了就是败了,张柔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责任。

    报应终于来了,作为曾经的金国大将,张柔的苦楚根本没有地方去说。

    “张都元帅,此番领兵出征,责任重大啊。”

    张文谦终于开口了,这句话打破了沉默,刘秉忠跟着开口了。

    “一万大军征伐四川,胜算真的是不大,张都元帅,不知道你准备作何部署。。。”

    张柔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这次他不会客气了。

    “诸位大人,此番征伐,我是准备死战的,怕是没有机会回来了,我个人倒是无所谓,只是不知道诸位大人今后该如何的应对。。。”

    张柔的话语之中夹枪带棒,他不敢对大汗发任何的怨气,只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发发牢骚,可惜这样的牢骚也是徒劳。

    众人都没有接话,张柔此番成为主帅,征伐利州西路,其实很微妙,关乎到朝中汉人大臣今后的地位,眼看着以左丞相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得到了忽必烈的充分信任,朝中色目人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张文谦等人是不服气的,从能力方面学识方面,汉人大臣都是强于色目人的,而且蒙古朝廷的诸多建设,也是汉人大臣的建议意见。

    现实摆在面前,张文谦等人不得不暂时低头,他们无计可施。

    众人最为担心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张柔若是打不赢,也选择了投降,那该怎么办,朝中汉人大臣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怎么可能得到大汗忽必烈的信任。

    但这话没有人会说出来,毕竟张柔已经替郝经、甚至是王文统背下了黑锅。

    沉默了好一会的时间,身为汉人大臣之首的张文谦,再次抬头,看着张柔。

    “张都元帅,征伐之时,灵活一些,若是打不过宋军,或者发现情况不对,就迅速的撤离,保全实力,我想大汗是不会怪罪的。。。”

    张文谦毕竟是文臣,从没有统领过大军作战,说出话很是轻松,也很是外行。

    张柔和严忠范等人,同时皱了皱眉。

    大军交战,一旦铺开了,双方厮杀都是拼尽全力的,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