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祖辈功勋荫庇任宋康县令。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时,冯盎率军击败叛军,因功授任高州刺史,后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叛乱,因功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的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总管,治理有方,使岭南局势稳定,社会安宁。
也就是说他实际据有着后世两广的大部分地区,还有海南的全部,只不过他瞅准了时机,带着庞大的实力投降了唐朝,而并没有割据称王,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后世的畅销小说《大唐双龙传》中,岭南宋家家主的原型,应该就是这位了。
之前这位刚把自己心爱的儿子冯智戴,送来长安当质子,表明了自己不会反叛的决心,今年干脆自个也来了长安城,态度算是表露无遗。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当然要专程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来招待这位有实无名的“岭南王”。只不过出现在宴席上的武将,稍微多了那么一点而已。
席间觥筹交错的好不热闹,李世民和这冯盎也是把臂言欢,看着分外亲热。
一场热情的酒宴过后,冯盎就暂时在长安城住了下来。
这期间他的待遇,和那些个异族首领们肯定还有很大不同,不说招待的规格不一样,关键也没带他去参加围猎啊。
主要也是围猎这种活动,宣示武力的意味太浓了,让他一起去不太合适。
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对他怕是不起作用啊,毕竟这位也是以勇武著称的,一生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绝对属于那种可以在整个岭南范围内止小儿夜啼的人物。
有时候遇到个别部族反叛,甚至敌对家族前来攻打,只要看到他的脸就会望风而逃,这样的人显然是吓不住的。
搞不好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这表示大唐不信任他啊,逼迫太甚的话,很可能会让他以为大唐有不好的想法,反而容易让他离心离德。
另一方面他现在怎么说也是大唐一份子了,起码明面上算是自己人,不算异族,围猎这种针对异族的活动,在用到他身上自然也不合适。
对他到底是亲近也好,忌惮也好,维持一个表面的融洽,都是很有必要的吗。
真个对付他,还是钝刀子割肉比较好。
就比如说大唐现在已经在做的,分封他的那些儿子们,每个成气候的儿子,都单独给一块地盘,而且故意分的大小不一的。
谁让他有三十多个儿子呢,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
他这个威望无双的家主在也就罢了,尽管儿子们相互之间已经有点别苗头的意思了,毕竟都是大唐官方承认的某州刺史,也就是实际上的当地首领了,心气肯定都比较高了,可是都忌惮自家老子的威名,没有哪个敢过分造次的。
可等到哪一天他冯盎真个去了,你再看看,这些原本的兄弟,就算不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也肯定会变成散沙一片。
大宅门里的是非争斗本来就激烈的很,冯盎自个也没少对付自家的叔伯兄弟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亲手干掉的也不在少数咯,还能指望他的儿子们真个互敬互爱不成。
再有官方力量在其中搅和,他们肯定是没有团结这一说的。
到时候所谓的岭南王,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大唐想搓扁了捏圆了,还不是随意吗。
这属于堂堂正正的阳谋,冯盎要么接受,要么就得起兵反抗。
可真个造反的话,携着覆灭突厥的强势,大唐还真不怕他能抖起来。
所以这事他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那高州总管,反倒变成了用来监管自家的那些个儿子们的了。
瞻仰过这等传奇般的英雄人物之后,林森还是老实的跑回去当他的奶爸去了,一点点的见证着小平安的成长,才是当下他最为开心和在意的事情。
吉祥如意哥俩,如今变成了平安的摇篮,没事往它们那大肚皮上一放,又舒服又暖和。
两个吃货虽然是够懒的,更不懂得如何照料小家伙,不过身板在那呢,一直坐着不动,扮演好摇篮的角色就得了。
真正扮演他的保姆角色的,反而是呆毛这个家伙,没事就喜欢逗弄平安,戳戳吉祥如意的肚皮,带起一阵波浪的同时,往往也能逗得平安笑个不停。
每次小平安哭闹的时候,呆毛也会急的抓耳挠腮的,想法子要哄他开心。
哼哈二将也一直围在旁边,本色出演了狗腿子的形象,当然也要随时注意平安的安全,任何人想要靠近平安,少不了都会被这俩大家伙审视一番。
林森也已经在物色庄子上的年轻好手,身手和人品俱佳的那种,到时候也好安排人陪在平安的身边吗。
这样他长大以后,也就有自己真正信得过的班底可以用了,算得上考虑深远了吧。
当然看似防卫疏松的平安身边,其实守卫力量一点都不比程怀玉的差咯,随时随地都有好多双眼睛,从各个角度注意着他的情况。
普通的磕磕碰碰的自然无所谓,可真要有人想做点什么,肯定能让他后悔终生。
况且林森和程怀玉这俩初为人父人母的,早就放下了手边的所有事物,几乎是和平安小家伙寸步不离啊。
又是在土楼里面活动,更多的还是为了先磨合下平安身边的力量吧,也不至于就对他娇生惯养了。
不过这样的天伦之乐,林森还没有享受多久呢,就又一次被叫到了宫里去。
这一次,他可以说是听到了自己现阶段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岭南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李世民下令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
而林森,需要率领精兵一千,护送冯盎回到自己的属地,以便调动他手下的武装力量参与平叛。
相较于调动内陆的唐兵,显然还是冯盎的麾下,更适合岭南当地环境下的作战,说不定还能达到削弱一些他手下力量的效果,一举多得吗。
第三百四十三章 虚与委蛇
旨意下的有点突然,好在还给大家留了些时间做准备,毕竟调集军队和物资,排兵遣将都需要一些时间,趁着这段时间,林森也回家去稍作准备。
需要带的随身物资,家里随时都有准备的,人手方面更是从来都不缺的,哪怕林森把席卫忠和席君清爷俩留下以确保土楼的安全,又把一些不太适应南方环境的护卫替换了下来,换成战力能够更好发挥的,其实也没花费多少时间,林家庄子上各色好手简直不要太多。
即便没有林森他们在,程怀玉和平安在庄子上的安全,也是很有保证的,毕竟这么多战力卓著的庄户们,会忠心耿耿的维护他们周全。
就算再遭遇一次类似曾经的山贼攻击的那种大规模侵袭,也完全不用担心咯。
更何况这种情况,李世民也不会允许它再一次发生的。将领出征的时候,强力保证家眷的安全,这是每一个帝国都坚定不移的奉行的一项规则,尽管没有落在纸面上,但效力反而会更好。
如果连家眷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还怎么让出征的兵将们安心作战啊。
这和另一个潜规则,出征之时不得携带家眷,也是相辅相成的。
影响战斗不说,没有质子在手里,也担心这些人带着手下兵马顺便就自立山头了吗。
所以尽管很是不情愿和身体刚刚恢复的差不多的程怀玉,还有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发出些声音,见到自个这个当爹的,还会很给面的赏个笑脸的小平安他们分开,可林森还是只能把这母子俩留在土楼里,依依不舍的和他们分别了。
而赶在林森他们出发之前,那批由昆仑奴和黑水族战奴,以及廓尔喀战奴和部分庄户组成的新一批特种队员们,就已经秘密的朝着广府那边进发了。
林森需要他们先过去帮忙打个前站,摸清当地的情形,同时开辟一条必要时的退路,以确保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证全身而退。
因为林森从李世民那里得到些提示,说是这冯盎和世家中人有过一些接触,怕会有不利于他的举动,让他早做准备。
另外,林森身上也是肩负着一些个秘密使命的,到时候怕是少不了要和冯盎之间有些个矛盾。
为此,除了派出了先遣队之外,林森准备的众多的秘密武器,也都让人带上了,作为他们最后的撒手锏。
手下的众多动物中,哼哈二将只能留在家里守门了。它们的皮毛太厚实,更适合北方寒冷的天气,去那边怕它们热死咯。
羚牛坐骑也因为相同的原因,没办法骑过去,只得换成了普通的战马,真个有点损伤,也不会太心疼。
霸王就甭指望了,这位到现在还有点客人的样子,并不是完全听从林森的命令,没事帮忙看个门,已经是它眼下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而且这家伙去了,所有的战马都得趴窝,林森他们可没打算靠一双铁脚板,赶到三四千里地以外的罗窦洞那。
吉祥如意哥俩就更别提了,这俩懒货多半适应不了那边的湿热不说,赶路也是个大问题啊。
总不能专程弄个车,把这俩吉祥物弄过去,萌死对手吧。
最后也就是煌天和呆毛这对相爱相杀的组合,跟在了林森身边。
作别了老婆孩子,带着下次回来不知道小平安还能不能认自己这个老爸的担忧,林森带着一票护卫们,去汇合了那一千精悍的手下。
稍微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相互了解下,就算是完成了融合。
按照战时的惯例,把自个的护卫们安排下去,再加上他林森如今也算是军中响当当的一块牌子,魔神之名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倒也不用担心哪个手下会出来造次了,接收的很是顺利。
至于真个想要相互磨合好,还是放在路上边走边练吧。
差不多到了约定好的时间,林森带着新的这批手下精兵,将冯盎他们一行人围在了阵中,奔着冯盎的老窝高州那边就去了。
还得等他调集足够的手下,才好一同去相邻的窦州那边平叛吗。
相信这罗窦洞的叛僚们,还不至于打进冯盎的地盘里去。
周边各个州府也都在调集力量进行守卫,防止他们的反叛形成燎原之势,尽可能的将这几万人的叛军,限制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
只等冯盎这个地头蛇,带着他手下的队伍一到,就前去围剿。
林森觉得这次的罗窦各洞的反叛怕是很不简单,他冯盎一进长安城,那边罗窦洞的僚人们就踩着点的造反,未免也太过巧合了一点。
当然可以说他冯盎在当地的威望无人可及,那些人也就看到他不在了才敢造反。
可如果用阴谋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事情吗,林森总觉得是不是这位在给自己的返回,提供一个合适的借口呢。
大概也怕被李世民过分热情的干脆留在了长安城里养老吧,那样一来,大唐朝廷就可以从容的收拾他手下的地盘了。
挑动他那些不安分的儿子们也好,诉诸武力也罢,没了他这个威望无双的“岭南王”在,拾掇起来总要方便很多吗。
另外因为那道秘密旨意在身,未来和这冯盎的摩擦怕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利益诉求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尽管一路上同处于中军的他俩没少一起交谈了,这冯盎又是个经历丰富的,总能给林森许多的启发,看似也聊得其乐融融的样子,可事实上,林森和这冯盎之间总还是会有些隔阂,敞开心扉更是无从谈起。
甚至有很多时候,林森都不得不强行转移话题,或者表示沉默,怕他自个这单纯心思的,被这老狐狸套出话来,说出些不该说的。
而且世家中人和这冯盎的接触,总像是一根刺一样扎在林森的心里,他可不会觉得这帮世家中人,会好心的让冯盎照料好自个吧,就怕到时候不知道会有什么坑在等着自己跳呢。
当然眼下吗,林森也不能说就把不好的可能给消灭在萌芽状态,直接恁死这位“岭南王”吧。
这位要是死在他自个的地盘之外,他那些儿子们肯定一股脑的都得起兵反叛大唐不可,到时候即便把这些地盘都打下来了,可以想见的很多年内都平稳不了。
搞不好还会变成一个战争泥潭,烽火四起的同时,也会大大的消耗掉大唐的国力。
那样的话,他林森有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因此林森这一路上是真的尽心竭力的在护卫着冯盎的安全啊,甚至亲自带着护卫们在冯盎身边轮值。
第三百四十四章 艰难险阻
这一趟护卫冯盎回高州,可是把林森还有他手下那一千精兵给折腾惨了,路上足足走了好几个月,本来距离就很远,差不多能有四千多里路的样子,再加上道路难行,还有各种非战斗减员,可以说是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啊。
要不是林森处处身先士卒,怕是队伍之中少不了要怨声载道了,实在是太难走了。
在江北还好些,土地平整的地方还占了大多数,骑马赶路速度还是很有保证的。
可一过了长江天险,进入江南地界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时不时的就要经受一场绵延不绝的雨水的洗礼,道路变得这叫一个湿滑泥泞,坑洼又多。
甚至还遭遇过几次泥石流,要不是提早发现了不好的兆头,差点连林森都给埋进去。
任你本事再高,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也是白瞎,能指望的除了经验和警惕心以外,更多的还要看运气了。
即便大部队都躲了过去,但还是有个别运气不好的兵士,被埋到了里面,眼瞅着就那么没了,挖都挖不出来。
等到真正进入岭南地界以后,才明白什么叫寸步难行啊。
因为瘴气和水土不服的原因,拉肚子对整个队伍来说都成了家常便饭。
要不是林森早就知道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早就准备好了相应的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