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一阵恼火,明明就要胜了,怎么突然又落了下风。可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拼命的咬牙坚持。就算战败了,也是有小败、大败、惨败之分的。如果这个时候逃跑,那就是惨败了,如果坚持到底,把周军打疼了,那么就是小败了。至少自己还能安安全全回到太原城。
他正想着呢,就听到背后又是一阵战鼓震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一支周军居然后插到了自己的背后,最可恨得却是契丹人,明明和周军撞在了一起,这群王八蛋急速的掉转马头,和周军擦肩而过。
这只周军是支生力军,体力旺盛,时间上也正赶上个巧,又是一通狂杀。一直将汉军追至高平,可怜的神武皇帝刘崇又被揍的找不到北了,北汉兵死伤殆尽。刘崇见败局已定,知道现在除了逃跑没有第二个选择,只好脱去龙袍,套上普通士兵的服装,骑着契丹人送的千里良驹黄骝马,带着一百多个骑兵抄雕窠岭小路狂奔。
第102章 温存一下
第102章温存一下
斜靠在床头的马云,看了高平战报后,不禁摇了摇头。高平一战,汉军精锐全军覆没,短时间内,再也没有能力南下了。不对,不是短时间,汉国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能力组建一支5万的精锐部队了。河东区区十二州,又要面对契丹的掠夺剥削,哪有那么多的财力组建军队啊。四国联盟,从此,少了一个出力的,多了一个充数的。
“夫君,大丈夫,能屈能伸,今天败了,明天咱们再把他赢回来不就成了吗?”张倩温柔的劝道。
“本钱都输光了,哪还有翻本的机会啊。”马云没好气的说道。
“哎,靠人不如靠己。只要自己强,什么人都不用怕。就像紫英姐姐那样,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敢对她出手。”张倩不服气的说道。
马云瞟了眼张倩,由于刚刚舞玩剑法,白皙的脸庞略略泛起点点红晕,白里透红,娇艳异常。刘海下柳眉如月,星眸似水,秀发如云。让马云仍不住伸出拦着张倩的柳腰,笑道:“谁说没人敢向她出手啊!我就见过有人经常向她出手的。”
张倩一愣,仔细的回想了一下,不信的说道:“怎么可能,过去姐姐是功夫高,现在姐姐贵为皇后娘娘,更是没有人胆敢不敬的。谁会这么大胆敢向姐姐出手啊!”
“那人确实胆大。”马云笑道。
“是谁呀?我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赶在老虎头上拍苍蝇。”
马云笑呵呵的说道:“那人倒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色胆包天啊。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张倩指了指马云,撇了撇嘴道:“你?你连我都打不赢,怎么打得过姐姐啊!”
………
“赵爱卿,李廷儒送来的这个计划,你觉得可行吗?”坐在南下的马车里,马云问赵普道。马云伤势好了些后,他就开始南返了,毕竟一国之君,不宜与久住外地的。
自高平兵败之后,李廷儒回到太原立刻就修书,向楚帝马云禀报,提出自己建议,在契丹内部,扶持亲楚的实力,以便减少契丹群臣对出兵南下的阻力。
“陛下,臣以为李廷儒建议的关键,则是看那杨衮具体的功绩如何,如果他真能将河北搅得一团糟,咱们再巧施妙计,把杨衮推到契丹的高位上,这个把握自然大了很多,可是,如果杨衮在河北没有弄出什么成绩来。那。。。杨衮此人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赵普说道。
“恩,爱卿言之有理啊。杨衮毕竟是汉人,契丹人对汉人还是心有余悸的,如果他自己没有办事,做不出拿得出手的功绩来,咱们也没有推荐他的必要。”马云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以臣之见,咱们如果要推荐,就不能仅仅是这人亲楚,还要这人最好站在咱们这一边。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仅要谨小慎微,还有未雨绸缪。不管从哪里说,咱们也应该在契丹那边安插点人了!”赵普说道。
“爱卿此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啊。不过,此事要小心,眼光要长远,放长线、钓大鱼,其不可操之过急啊。契丹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汉人和契丹人有矛盾,契丹内部各部落之间也是有矛盾的,这就是咱们的机会,不过,咱们现在距离契丹太远,鞭长莫及,千万不过打草惊蛇,引起契丹人和汉人的大对立,那可就白白便宜了伪周了。”马云说道。
“陛下,东京留守湘乡王在前面接驾。”近卫军指挥使孟勇在马云的车架外禀报道。
“恩?东京留守?”马云一愣,什么时候出来这么一个官职。前面就是扬州地界了,在南唐时期,是存在东京留守这个官职的。毕竟以前的吴国定都于扬州,而代替吴王秉政的徐温、李昪却是在金陵执政。到了南唐时期,就有了金陵和扬州两个都城,设置了东京留守,管理扬州的事务。可是,自从南唐覆灭之后,东京留守这个官职就被撤掉了啊。是谁又设置起来的呢?
还有湘乡王马光猛不是在江南西道担任都统吗?怎么会突然到了扬州呢?马云眼睛怀疑、愤懑,甚至还隐隐同出一股子杀气,他扭头问赵普道:“赵爱卿,朕是不是糊涂了,怎么突然多了一个东京留守呢?”
赵普“噗通”一声,跪了下来:“陛下,自从您在汴河中箭昏迷之后,白衣军火速南下,淮南战火连连,大楚震动,民心不安。流言四起、警讯不绝。那时。。。那时。。。为了保住大楚江山,为了维护皇室地位,皇后娘娘被迫暂时听政,这才做出了一些个调整。”
赵普心里暗暗叫苦,马云中箭之后,昏迷了十几天,谁也不敢打包票马云一定平安无事,同时,马云还被赵匡胤困在徐州城,在士气低迷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徐州不失,更可况军情危急,白衣军已经渡过了淮河。金陵方面迫于无奈,只好请皇后听政,如果。。。如果不是皇后坚持,如果不是白衣军及时退出淮南,恢复了徐州和金陵的联系,现在的大皇帝马云,估计已经成了太上皇了。
第103章 高举旗帜不动摇
第103章高举旗帜不动摇
赵普心惊胆战的跪在地上,心里已经准备好迎接马云狂风暴雨般的怒骂。在朝廷内外,谁都知道,自己是站在皇后那边的。可自己站在皇后那边,不仅仅是因为巧娘的关系,宗族亲戚总要讲究一个长幼有序、伦常有道吧。皇后的儿子马允文既是长子,又是嫡子,这。。。这怎么说都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吧。从小派系来说,以范质、李骧、朱元、韩熙载等人为首的北方南迁到江南的官员,由于赵紫英也是北方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就站在了赵紫英这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对老家有感情,都希望打回北方去。这群人在朝廷内外的影响可是极大的。
这就不仅仅是他赵普在支持马允文,在马云昏迷、徐州被困的时候,朝廷流言四起,“挂了、被俘”的言论到处都是。朝廷上下为了安定人心,同时示意天下和伪周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立场,大部分人都同意速立新主,而新主也只有一个人选,就是马允文。马允文今年8岁了,性子温和,深受思齐殿各位师傅们的赞赏,被认为是有“仁君”风范(虽然只是个小屁孩)。有这样的一个人当皇帝,大臣们也安心。只有皇后不同意,这事才拖延了下去。现在看来,幸好皇后没同意,不然的话,金陵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们,可就里外不是人了。
赵匡胤围了徐州三天就撤军了,消息传到金陵。朝廷的风声立刻就掉转了,都主张等等看,皇帝真是驾崩了,那再立新帝也不迟。可就是这个时候,赵普自己陷了进去,万一新帝登基,总要做些个安排吧,所以,他就写了奏章呈给赵紫英,希望她能够不动声色的未雨绸缪。如果这些事让马云知道了,那。。。那可就难办了。、
而且马云建立了密折,允许军中都统、封疆大吏们,写那种不经过六部、通政司,直达上听的奏章。这么一来,金陵的拥立是绝对瞒不过马云的。
只是,马云不可能追究那些人的,毕竟人家是从大楚的全局出发。而朝廷内外真正有着后党、太子党名声的,也就是他赵普一个人,别的不说,谁让他的女儿是马允文未过门的媳妇呢?如果马允文登基,他就是国丈,以后他外孙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搞了半天,他这个远在徐州、时刻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刑部尚书反倒站在了风口处。比他品级大的那些相爷、枢密使们,反倒没有什么。如果马云想敲打敲打着大臣,那么自己无疑就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而且,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确实有些是见不得光的。
赵普跪在地上,心怀忐忑的等待着马云的责骂。不料,马云呵呵一笑,扶起他说道:“赵爱卿,皇后做的是对的。淮南空虚,朱元回兵不及,朝廷上下,也只有朕的兄弟,才能挂帅出征,稳住江山社稷。走,咱们下去见见!”
马云二话不说,跳下龙辇,快步穿过前面的仪仗队伍,远远就看到马光猛、潘美、扬州刺史柳文玉等扬州大小官员站在那里,翘首以待。尊卑有别,这接驾活动,向来都是官员们跪在道路两侧,让皇帝陛下的队伍从中间穿过,如果皇帝陛下心情好,或许,还能找几个人上龙辇上聊会天,这就是天下的荣幸了。可没想到马云竟然亲自走到了前面。
马光猛一愣,赶紧跪下见礼。马云笑呵呵的一把扶起马光猛,然后大声说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朕已经知道了,淮南空虚,白衣军铁骑侵入淮南,横行无忌,如果淮南、特别是扬州的诸位爱卿,忠于国事、临危不惧,我大楚就岌岌可危了!朕要感谢你们呢!”
“哗啦”刚刚平身的这群人,又跪了下来,谦逊的,表忠心的,什么都用。场面乱的一沓糊涂,虽然官员们都练过怎么回话,可是,马云说话不可常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子们为国尽忠,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怎么能接受皇帝陛下的感谢呢。一点都不像郭荣麾下那群官员表态时的整齐划一。毕竟两国国情不同嘛,江南这块,从忠心角度来看,叛变的机会比较少,而中原乱成一团糟,大家伙儿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皇帝们为了收揽人心,什么奇谈怪论没有说过?他们自然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让皇帝陛下得到最大的满足,让自己恰如其分的表示出忠心耿耿。
“起来,起来,都起来吧。你们都是朕的肱骨,是朝廷的耳目手脚。在地方辛苦,朕心里都是明白的。特别是前些日子,朕的大军在汴京惨败,张永德这群贼子,兵进淮南,扰动天下,让淮河两岸百姓受苦了,朕心里又是难受,又是不安。你们的作为,使朕对百姓的愧疚之情,稍稍减轻。你们的表现,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马云大手一挥,振奋的说道:“白衣军强悍,没有关系,一次打不赢,咱们就打第二次,只要有你们这些忠勇之士,有百姓的极力支持。朕就不怕失败。中原百姓身受伪周荼毒,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时刻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朕心里更是难受,同是华夏子民,朕和你们绝对不能坐视不理。朕绝对不会放弃中原的子民,希望诸君和朕同心协力,统一华夏,共治太平。”
“臣等紧尊圣谕!”一声倒是整整齐齐的。马云这段话比较正常,大家伙都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像阅兵一样,主席说“同志们辛苦了”,大家伙就得回“为人民服务”。这叫套路,这是规矩,是不能乱的。
像这样的场合,最高领导人的话,都是需要再三琢磨的。大家伙儿嘴里回答着,心里都在暗自揣摩、领会皇帝陛下的谈话精神。毫无疑问,皇帝陛下并没有因为这次战败,从而改变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安了官员们的心,毕竟这些人都是在“统一天下”的观念中,被提拔起来的。如果皇帝陛下突然改了这个说法,对他们有点难以接受。就像赫鲁晓夫一样,斯大林一死就翻脸不认人了,这一方面造成了苏联党的混乱,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民对党的不信任。一个“人渣、侩子手、法西斯、暴君、混蛋”竟然能当20多年的领导人,这让人还怎么继续信任呢?因此,造成了苏联思想上的动荡,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只要“统一天下”的中心思想没有改变,那么自己过去的、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被肯定的,都是有功劳的,对于将来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官员们的心,安定了。
第104章 总结宣传
第104章总结宣传
江南特别是南唐控制的地区,虽然短暂的战乱,可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倒不是很大,再加上这两年楚国施政妥当,反而还有了太平岁月的气象。酒肆茶楼闲人甚多,聊天打屁者更是络绎不绝。
“哎,小王吧,皇上在汴河战败了,你知道吧?”金陵城西的一处茶馆里,一个灰衣中年人,正是神神秘秘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
“老吕,你叫谁小王八呢?”年轻人不满的说道。不过,这不满也显然是停留在口头上。
中年人哈哈大笑:“我那有叫你小王八了?我叫的是小王。。。吧,这吧口头语。那像你‘老驴老驴’的叫得这么难听。”
小王见老吕这么说,反倒嘿嘿一笑:“老子不和你计较了。皇上在汴河,那是有损失,什么叫做战败。大家伙儿说对吧!”
茶馆里的闲人们纷纷附和,其中一人还愤慨的站起来,向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道:“我皇太过于仁慈了。如果不是周军这些狗贼,驱动百姓攻击我军的营寨,我皇不忍伤害无辜,大军又怎么可能被动呢?”
“那是周军太卑鄙了,他驱动百姓就驱动百姓吧。还把士兵混在百姓之中,趁机射杀我军将士,让我军将士还击吧,又怕伤及无辜,不还击,自己又处境危险。皇帝陛下无奈,才下令军队东退到了汴河以东。周军残暴啊,听说周军大队人马来,汴河以东的百姓纷纷要求内附,要求进入徐州,甚至于南渡淮河,做我们大楚的子民。皇帝陛下就像当年的刘备刘皇叔那样,不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才带着百姓一起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