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只有她自己。
“九嫂,我这也是一时的糊涂,希望没有打扰到你。”说这话时,十三福晋脸上的神情满满都是祈求,只是这一次不是为了得到消息,而是为了隐瞒这一切。
“弟妹说得哪的话,不过就是寻常闲谈罢了,不算事。”婉兮见她这样,倒也没想趁机打压或者出气之类的,很直接地给了她台阶下。
婉兮此举并不表示她怕事,而是她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特别还是一个没有必要的敌人。
十三福晋一愣,似没有想到婉兮会这般爽快地将此事揭过,不过待回过神来,两人客套几句,她便告辞离开了。毕竟就她做得那些事还真让她没脸在这里久待,但是她对婉兮的感激却是实实在在的,即便两人的关系依旧没能改善,不过至此十三福晋对婉兮,是真的很维护,至少在她听得到的地方,不会允许有人说婉兮的一句不是,这也算是后话了。
第四百零一章 交代后事
十一月,太后身体不豫,召御医至宁寿宫,次日康熙召众妃侍疾,宫里顿时忙成一团。
胤禟得到消息时,端着茶盏的手一顿,久久不能回神。想来对于此事,胤禟心里并非全然信任,虽然早有准备,却也只是侥幸而为之,却不想事情真的发生了。虽然比他预料的晚了一点,但是从一开始婉兮就没有说过具体的时间,所以这事算是实实在在地应了她的梦。只是后面的一切是否还会像她梦里呈现得一切,一一实现呢?
说实话,胤禟此时的心情十分地复杂,能预知未来,对于他们的计划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占尽先机的同时,他们面对的更多的却是失去。
换作从前的胤禟,只要是涉及胤禩的利益,牺牲多少人都在所不惜,但是现在的他却更在乎身边的人是否安好。
“九弟,太后的情况一如你所想,身体果然大不如前了,依着皇阿玛对太后的在意,怕是会……”胤禛的手指轻轻点着桌面,面色微微有凝重,想来这个消息对他而言也有不小的冲击。
之前,胤禟就此事跟他详谈时,他只当胤禟过于谨慎,现在想来,他不仅仅只是谨慎,还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判断力。不只现在,之前也有很多次,他对于胤禟能站在他这边也是庆幸,若他们真是敌人,他现在的处境可想而知。
“四哥,事已至此,有些事只能是听天由命。好在咱们早就做了准备,可是太后和皇阿玛这边,咱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倒是八哥和老十四那边,这段时间吃了不少亏的他们这次怕是会趁着这个机会大肆动作!”胤禟捧着茶盏,面色平静,心里却并不平静。
对于婉兮说得那些事,他防着等着却也担心着,若是可以,他宁可不要发生,但是一切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即便他倾尽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大肆采买各类补药圣品的,本以为会有作用,却没想到终是争不过天命。
胤禛看着不动如山的胤禟,面色有些沉重地点点头,“九弟放心,老八和老十四那边自有人盯着,倒是老十和老十三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若真的将这个机会争取到手,他们可有把握?”
不说打赢这场仗要多久,胜利却是一定的,毕竟这场仗意味着他们能不能往这方面发展。
“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怎么也得有效果。四哥,老十和老十三是很用心的,唯一要防着的大概就是有人在背后使坏。”胤禟对于胤俄和胤祥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这两人这几年可不仅仅只是练,还亲自去军营,同那些士兵们同吃同住,这对于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阿哥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然如此,那爷这个当兄长的,自然得让他们后顾无忧才是。”胤禛这话很是明白,粮草以及后续军需,他是定然不会让老八他们插手的。
胤禟点头的同时,心里也琢磨着暗地里给八哥他们找点事干,他们总是惦记着他们,想必就是太闲了,否则哪来的这么多的时间。
相较于胤禟他们的默默接受,婉兮心里更为难过一些,也许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别,明知改变不了,却因为感性,不自觉地难为自己。
宫里,太后的病一开始并不重,婉兮进宫看过两回,表面瞧着没什么,可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里原因,她总觉得太后的脸色过于难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后的病情时好时坏,婉兮倒是想进宫伺候,可惜康熙没有下令,她即便是女眷,也不能轻易在宫中留宿。为此,婉兮只能增加进宫的次数,即便这样,那也是隔几天一回。
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二月,太后的病情越来越重,嫔妃们上阵伺候都已经不是事了,康熙本人都亲自上阵了,可惜上天并没有因此而大发善心。
太后可能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她趁着自己精神较好,将康熙请了过来。康熙过来的时候,她面容平静,嘴角还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一如往日每一天迎接他过来时的模样,这让康熙看得鼻子一酸。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康熙恭恭敬敬地给太后请了个安。
“皇帝来了,快坐。”太后吃力地用手拍了拍一旁的床榻,一旁的宫女连忙端来一把椅子,而康熙挥了挥手,却坐到了床榻边上。
自打太后病重,康熙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不仅有了头晕之症,身形也日渐消瘦,因着这个的关系,他对于立储之事也不再像往日那般排斥了,甚至隐隐开始安排这方面的事情。只是有些事情并非他愿意就能依着他的意愿进行的,即便他是皇帝,可有些事情也不是他的一言堂。
太后看着日渐消瘦的康熙,心里也难受,她这一辈子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便将心思都投入到了康熙和后来养在身边的老五身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便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只是往后她再无力陪着他们一起走下去了。
“皇帝,不必太过为哀家担忧,你自己的身子要紧,哀家瞧着你又瘦了不少。”太后深叹一口气,看向康熙的眼神里满是关心和慈爱。
康熙看着关心自己的太后,心里更加难受了,有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克身边的人,否则为何他在乎的人,都一个一个地离他而去呢!
“皇额娘,你好好休息,朕相信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康熙忍了又忍,好不容易才算是平复了略微有些激动的情绪。
太后看着他这样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伸手拍了拍他的手臂,轻声笑道:“皇帝,万事别勉强,哀家能活到现在已经算是福气了。哀家这一生,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大体还是过得很顺坦的。只是这人老了,难免会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康熙一阵沉默,想来他心里清楚太后所谓的遗憾是什么,但是上一辈人的事情他不好评论,再者身为皇帝,他心里也清楚,有些事情都是必然的结果,可是人到底是有感情动物,这么多年,足矣让他给太后留有几分薄面。
“皇额娘,可是有什么打算?”康熙轻声问道。
“恩。”太后轻应一声,随后唤来平嬷嬷,淡淡地道:“哀家那些身外之物,皇帝恐怕是看不上,所以哀家便将那些东西分成了两份,一份给老五,一份给老九福晋,也算是全了这份祖孙之情。”
“好。”康熙点点头,表示同意太后的做法。
事实上康熙还真不在乎太后的嫁妆,即便她的嫁妆再丰厚,他这个一国之君已经富有天下了,还计较这些,难免让人看笑话。只是让康熙有些意外的是太后竟将嫁妆一分为二,不是给宜妃,也不是给其他儿子,而是给了老九福晋。从这里不难看出太后对老九福晋的看重一点都不比老五这个亲自养在身边的孙子差。
太后见康熙连问都不问原因,就知道他这是默许了自己的安排,一时间脸上的表情柔和不少,目光扫向一旁的候着的几个嬷嬷,想了想又道:“除了这些事,哀家还希望皇上能看在哀家的份上善待这些侍候过哀家的宫人,至于平嬷嬷、豆嬷嬷,依着哀家的意思是让她们跟着老九福晋,毕竟那丫头身边那么多的孩子,就她自己,怕是照顾不过来。”
“太后!”平嬷嬷和豆嬷嬷跪在离床榻不远的地方,满脸的泪水。
她们都知道太后会这样安排也是想给她们有人养老,九福晋她们都熟悉,是个不错的人,不管从那方面来说都不会亏待她们。
“好了,都起来吧!别说行不行,哀家只愿你们依着哀家的心意行事。”太后的一声叹息让包括康熙在内的人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
康熙坐在一旁,可能是意识到太后此举是在交代自己的后事,他听得很认真。即便此时的太后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这些话显得冗长而啰嗦,但是对于此刻的他而言,却显得弥足珍贵。
婉兮再进宫时,看着大堆的箱笼和候在一旁的平嬷嬷和豆嬷嬷,眼睛微微有些发酸,她对太后孝顺,不为其他,只为太后对她的一片真心维护。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太后到了最后还是想着她的,甚至将平嬷嬷和豆嬷嬷派了过来。
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迎回了两个祖宗,只有婉兮心里清楚,太后会将两位嬷嬷派到她身边,除了是想让两人能有个稳定的未来之外,也是因为她总是身陷别人的算计之中,可有两位嬷嬷就不一样了,她们都是在宫里生了几十年的老人,宫里的那些弯弯道道没有人比她们更清楚,可以说太后这是给她安排了一道护身符。
“太后……”话未出口,泪水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眼瞧着婉兮哭得厉害,太后不由地摸了摸她的头,语气吃力却又透着一丝释然,“傻丫头,哀家这一生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能遇到你这个傻丫头,也算是全了哀家一份念想。平嬷嬷和豆嬷嬷都是忠心可用之人,若哀家去了,她们肯定会为哀家守陵,可哀家不想她们的晚年这般冷冷清清的,所以还是跟着你好。”
“太后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婉兮趴在床榻边,整个人哭得不行,一旁的平嬷嬷和豆嬷嬷也跪着,两人泪流满面的,显然早早就明白了太后的一番苦心。
“傻孩子,这人总有这么一遭,哀家这一生走得不算顺坦却也知足。”太后脑海里回忆着这一生,那些风风雨雨都过去了,她能安安稳稳地走完这一遭就比董鄂氏那个贱人强。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她是霸占了先帝所有的宠爱,引得先帝为她要死要活,可最后呢,她还不是一样死在了姑姑的手里。这人呐,要知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翻了这座山,指不定翻下一座山时就不小心给摔死了。
“哀家这一生,不争不夺,却还是被命运所左右,不是不恨,只是没有能力去恨,若是可以,哀家倒是真盼着这董鄂一族都没落了才好。”喃喃自语,太后此时的声音轻得好似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她自己在说些什么。
第四百零二章 太后薨
“哀家这一生,不争不夺,却还是被命运所左右,不是不恨,只是没有能力去恨,若是可以,哀家倒是真盼着这董鄂一族都没落了才好。”喃喃自语,太后此时的声音轻得好似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她自己在说些什么。
而。
靠在床榻边的婉兮却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太后的话,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婉兮猛然一惊,之后才反应过来,太后说这些话是因为什么?
先帝的事情她一个孙媳妇还真没资格去评价,不过董鄂一族的作风却是实实在在惹人生厌的。当年的孝献皇后的确如愿当了皇后,但是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个笑话。
本就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低调,说不定就容下了,可惜董鄂一族的女人历来贪心,孝献皇后也好,董鄂氏也罢,那都是无理搅三分的主。在她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别人的感情、生命在她们看来,不值一提。
闭上双眼,婉兮想到了上一世的自己,那时的她同太后其实没什么两样,区别只是太后熬过来了,而她没有熬过来。
这一世,她掌握了先机,提前将董鄂氏拉下了马,这才有了今日的局面,而太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心有怨恨却只能选择隐忍。即便皇上早就处理了一批人,但是太后心里的伤痕却没有人能抚平,甚至连她自己都以为自己的伤好了,可是在这生命走到尾声之时,她说出的话明确地预示着她从未放下这一切。
“太后,我虽然没有多少能力,但是我愿意为太后去报复董鄂一族。”婉兮沉吟良久,突然伸手握着太后的手,跪着的腿往前几步,凑在太后跟前,低声说道。
太后闻言,瞳孔微微睁大,看向婉兮的目光也带着一丝诧异,“孩子,你可知你自己在说些什么吗?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年皇帝恨得那般咬牙切齿,最终还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了。哀家会觉得失望,也会因此而失落,但是哀家也清楚,皇帝心里不比哀家好受,所以即便难受却也忍了。只是这人呐,有些事临死也难以放下。”
她也好,孟古青姐姐也罢,心里虽然恨先帝的薄情,却更恨董鄂氏的赶尽杀绝。当年若不是她为了自己的野心步步紧逼,指不定她们过不上好日子,却也能偏安一隅,保住一条性命。可惜董鄂氏要得太多,最终惹得姑姑出手。
都说人死债消,这话作在旁观者身上也不过顺嘴一说的关系,轻轻松松的,不觉得难受。可对于她们这些受害者来说,人死并不足矣让仇恨消失。
“不过,这事哀家自己做不了,但是也不想为难于你。别忘了,你不只是你自己,还有老九,还有孩子们,所以这事就这样了吧!”无声叹息,太后想报仇,却不想为了自己的仇恨搭上婉兮。
说到底,太后心里是真把婉兮当成女儿来看的,在婉兮那般用心地为她侍疾开始,她的一颗心就再也无法从她身上挪开了。只是可惜人争不过天,她纵使想再陪着她,可老天爷不允许,那她亦不想拉她下水。
“太后,这不是为难。不管是为了我自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