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河山皆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罪将成升,拜见定武伯!恳求定武伯恕罪!”

    与此同时,两人身后的那些被双手反绑的闽军军官也齐刷刷地跪倒在地,恳求恕罪。

    庞岳并未立即开口,而是先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跪倒在自己面前的施福等人。只见施福大约三十多岁,身材高大,面相俊朗,虽然沦为阶下囚,但眉宇间依然透着几分英武之气,与历史上的记载并没有多大出入。旁边的成升则与施福年纪相仿,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体型有些偏瘦,但看上去却是格外结实精干。至于其余的闽军军官,庞岳只是略微扫了一下,并没有过多关注。

    不过,最让庞岳感到诧异的还是成升此人。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到了这时侯,成升已经在与张家玉部义军的作战中阵亡,没想到在这个时空里居然还好端端地活着。但仔细一想之后,庞岳还是释然了。因为,或许是蝴蝶效应的缘故,这个时空的历史与后世书籍上所记载的历史已经有了一些不同。李成东部回师广东之后,并没有先奔赴东莞镇压张家玉部,而是直接奔向了清远。既是如此。本该在东莞附近被张家玉部义军击杀的成升自然也就活到了现在,也算得上是在情理之中。

    施福和成升跪下之后,久久未听到庞岳的反应。又不好立刻抬头,心中顿时七上八下,从未感到时间过得如此之慢。他们本来已经得到了施琅的保证,但此刻心中也没有了底,毕竟自己的生死问题眼下正掌握在庞岳手里,人家要怎么处理完全是一句话的事,甚至可以完全推翻之前的许诺。

    正当施福和成升忐忑不安、心中悔意渐起的时候。头顶上终于传来了庞岳的声音:“你们可知道自己所犯何罪?”

    听到如此一问,施福反倒不像刚才那样紧张了,将头又低了几分。率先答道:“回定武伯的话,罪将等一时鬼迷心窍,背祖弃宗,背叛朝廷投降鞑虏。协助虏贼攻城夺地。实在是罪大恶极、人神共愤。但罪将等仍斗胆恳求定武伯能给罪将等一个改过自新之机,罪将等一定知耻而后勇,一心一意为国杀虏,用自己的鲜血去洗刷先前降虏之耻!”

    早在被押来清远的路上,施福便想好了这番对答。他的话刚落音,成升等人也纷纷响应起来,意思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自知罪孽深重、恳请庞岳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云云。

    尽管已经感受到了施福等人话中背台词的意味。但庞岳却没有去计较,语气一缓。继续道:“先人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诸位将军既然能幡然醒悟,也算得上是为时未晚,都起来吧!”

    见这些被俘的闽军军官都被反绑着、单凭自己的力量一时难以起身,庞岳便又吩咐周围的亲兵:“扶他们起来,松绑!”

    被扶了起来并松绑之后,施福终于松了一口气,听庞岳刚才的语气,他似乎已经不再打算深究,如此一来,自然是再好不过。即便面对着陈邦彦、曹天琦等人那充满怒火的目光,施福也不再往心里去,因为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庞岳手上。

    等被俘的闽军军官都被松绑之后,庞岳又道:“诸位先下去吃口热饭,歇息一下吧。未得许可,不可随意走动。如有什么要求,可随时通过周围的将士向我提出。我若有什么事要找诸位,也会派人来告知。”

    “多谢定武伯!罪将等遵命!”施福等人一一向庞岳躬身抱拳答谢,刚才庞岳的那番话又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

    等到施福等人被带了下去之后,庞岳也是暗暗地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如今,施福部闽军已经被彻底解决,只剩下了元气大伤的李成栋尚未落网,离彻底解决两广之事又近了一步。

    “定武伯,”这时,曹天琦指了指施福等人离去的方向,似有不甘地说道,“那等背祖弃宗的降虏之贼,何不除之而后快?”

    陈邦彦虽然不如曹天琦那样直接开口,但也是脸色阴沉,如果眼神能够杀人的话,刚才施福和成升等人已经不知死了多少遍了。事实上,陈邦彦也并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在抗清的历程中也曾多次抛弃前嫌,主动写信给那些原属于明军的清军将领,号召他们勿忘国耻、举兵反正。但对施福和成升等人,陈邦彦一时还难以做到完全释怀,因为就在昨日,那些人还属于与他不共戴天的死敌,挥军向东门发起疯狂进攻,使得他麾下的义师官兵损失惨重。这一芥蒂可不是过了一个晚上就能轻易消除的。

    看了看曹天琦和陈邦彦的表情,庞岳解释道:“陈大人、曹总兵,请听我一言。他们降虏时日不长,也未曾有过李成栋犯下的那样人神共愤、不可饶恕的累累血债,既然已经归降,我等再夺其性命,那今后清虏绿营军中还有谁肯轻易向我朝归降?再者,眼下两广的军政要务归两广总督杨廷麟大人总揽,即使那些清将确实该杀,最好还是等杨大人赶到清远之后再由他来定夺。”

    陈邦彦叹了口气,微微颌首道:“那些贼子确实可恶,但定武伯所说也不无道理。罢了,此事还是暂且作罢,看看他们日后之举。若是他们依然不思悔改、做下恶事,陈某定不会放过他们!”

    见曹天琦依然耿耿于怀的样子,庞岳便转移了话题:“陈大人、曹总兵,我们方才已经商定,所有缴获的清虏铠甲、兵器全部归二位麾下的将士所有。正好,那些缴获的军械物资正存放在不远处的军帐内。如果二位愿意的话,庞某可以先陪你们去看看。”

    听到庞岳如此一说,目前正缺铠甲武器的曹天琦顿时眼睛一亮,脸上的表情也迅速缓和下来,爽快地道:“末将岂能不愿意?先在此谢过定武伯了!”

    陈邦彦也露出了笑容:“那就有劳定武伯了!”

    庞岳点点头,领着陈邦彦、曹天琦等人走向了那几个堆放着军械物资的军帐。

    等看到那些堆成了小山的盔甲、武器后,曹天琦顿时心花怒放,陈邦彦也是激动不已。这些装备已经足以把他们麾下的官兵全部武装起来,有了这些精制的长枪、刀盾、硬弓以及成捆的羽箭等制式武器之后,士兵们再也不用拿着木矛木棍去和清军进行殊死搏杀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装备都是湖广镇所缴获,但庞岳却毫无条件地送给了他们。面对从天而降且如此厚重的一份大礼,陈邦彦和曹天琦心中自然是激动、欣喜万分。

    “陈某在此代表众位义士谢过定武伯了!定武伯的仁厚慷慨,我等没齿难忘!”陈邦彦再次心生感慨地道,“有了定武伯馈赠的这批军械,我义师中的热血男儿必定能击杀更多的清虏,收复更多的失地!”

    曹天琦也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笑道:“多谢定武伯!末将营中的那些兔崽子们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庞岳也笑了:“曹总兵如果有空,随时可以遣人来搬!至于如何分配,就由你和陈大人商量着办吧!”

    “定武伯说的可是真的?”曹天琦似乎有点不太相信,自己可以这么快地接受这批武器。在经过前两日的战事之后,他麾下的官兵损失不小,只剩下了六七百人。但他相信,只要用了足够的粮草尤其是足够的铠甲武器,军队扩编起来也绝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是真的!”庞岳点了点头。对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庞岳当然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湖广镇的将士们已经不需要这种武器,还不如送给极度缺乏武器的抗清队伍,反而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再者,利用这批武器去搞好与陈邦彦等广东地方缙绅的关系、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也绝对物超所值的。

    得到了这个肯定的答复,曹天琦似乎一刻也不想耽搁,迅速地与陈邦彦商定了分配的比列之后便匆匆地向庞岳告辞,回去组织搬运的队伍去了。在他跨出帐门的那一刻,庞岳甚至还听他轻哼起了某支不知名的小调,顿时忍俊不禁。

    看着曹天琦离去的背影,陈邦彦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曹总兵老是这么急性子,定武伯不要见怪!”

    “怎么会?庞某正愿意结识像曹总兵这样的性情中人!”庞岳笑道,“另外,不知陈大人眼下是否有空?庞某正好有些问题要讨教一二。”

    陈邦彦爽快地答道:“定武伯太客气了,有什么事请尽管问便是,陈某一定知无不言!”

    “那好,我们去中军帐说吧!陈大人,请!”

    “定武伯先请!”(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谋议

    到了中军帐,请陈邦彦入座之后,庞岳没有再说其它的事情,而是直接问道:“听说陈大人今年二月份曾率义师进攻过广州,对广州清虏的城防情况想必是相当熟悉的。而我初来广东,对此却是不甚了解,不知陈大人能否为我大致地讲解一番?”

    听庞岳如此一问,陈邦彦便立刻意识到,朝廷大军已经开始在为收复广州做准备。再回想起当初自己率军攻打广州而失利的遭遇,他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朝廷派遣大军前来收复广州的这一日!并且,以湖广镇先前表现出来的战力来看,此次攻克广州、收复该城也绝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难上加难。

    尽管心中潮涌澎湃,但陈邦彦依然是神色未动,捻着胡须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说道:“今年二月份,我与霍师连、余龙二位将军率军抵达广州城外的时候,虏贼李成栋还未回师广东。那时,据城中的我方内应透露,城中的清虏不到三千。其中,伪两广总督佟养甲的标营甲骑有五百人,这部分人的战力尚可,比起李虏的嫡系有过之而无不及。另有两千余人是佟养甲在去年底招降的原朝廷卫所官兵或是就地征召的民壮,虽然兵器铠甲齐备,却是营务松弛、操练不勤,战力上要孱弱许多。”

    “那陈大人以为,若是直接攻打广州城,难度有多大?”庞岳又问道。

    陈邦彦道:“恐怕不太容易。广州乃广东省会、两广总督驻地,城高池深、炮台林立、易守难攻。二月份的时候。我曾与霍师连、余龙二位将军攻打过一次。当我军攻至广州城外,佟养甲紧闭所有城门,坚守不出。结果。我方连续攻打了两日却没没有丝毫进展,又得知李虏从广西回师的消息,只得先行撤走。而如今,李虏已经率军从广西赶回,虽然昨日在清远城下被定武伯打得元气大伤,但其身边恐怕依然有数千之众。有了他协助守卫,广州的城防必将会更为牢固。当然。定武伯麾下大军之悍勇,陈某是看在眼里的。可是恕陈某直言,面对广州这样一座坚城。无论是哪部兵马前来,只要发起强攻,就必然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定武伯麾下的大军亦不能例外。”

    庞岳笑了笑。道:“无妨。我就是希望陈大人能够坦诚以告。只要战事尚未结束,无论敌军是孱弱还是强悍,我方都不可有半点轻视之心。尤其是像攻打广州这种清虏重点守卫的高城,我军更是得引起重视,看清己方的不足之处。”

    “定武伯为人谦和、深谋远虑,陈某实在佩服!”陈邦彦感叹了一句又问,“朝廷接下来便要收复广州了吗?如果是这样,那可真就太好了!须知。自从去年底广州陷落之后,各路抗清义师中的热血男儿便无时无刻不再等着它光复的那一天。”

    庞岳点点头:“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本来就是大明之土。岂能容许清虏长期践踏?此次我等奉诏入粤,正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来。眼下我军虽然还未正式向广州发起进攻,但若要行事顺利就必定要事先进行谋划。所以我才特意找陈大人前来商量。刚才陈大人的分析很有道理,若是强取硬攻,即便攻进城中也会遭受不小的损失。只是不知道陈大人对攻取广州可有何良策?”

    其实,庞岳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在他原来所处的那个时空,陈邦彦和岭南三忠的另一成员陈子壮于1647年(也就是今年)七月与广州城中的原明朝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等人取得联系,并指示“花山盗”三千余人向佟养甲伪降,准备以里应外合的方式攻取广州,只是后来因为走漏消息而功亏一篑。

    但此时庞岳如此发问也并非明知故问、多次一举。因为,自从有了他的加入,历史的走向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偏移,他不知道目前陈邦彦是否依然像之前那样与城中的内应取得联系。

    陈邦彦几乎不假思索道:“若是智取,我方的损失便会小得多。”

    庞岳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如此,随即又问:“不知该如何智取?陈大人能否说得详细一些?”

    陈邦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早在年初,当虏贼李成栋率清虏主力攻入广西,广东境内清虏防务空虚之时,我便与集生(陈子壮表字)兄开始谋划与城中内应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夺取城门。城内有原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指挥同知杨景晔等,当初清虏攻陷广州之时,他们均率各自的部众与敌战至最后,直至陷入绝境的情形下才被迫降虏,但降虏之后却不被佟养甲所信任,反而被剥夺大部分兵权,心中必有怨恨。因此,当我于二月份率军抵达广州城外之时,曾暗中派人给杨可观、杨景晔二人送去一封信,希望他们能举兵反正,与我义师里应外合,夺取广州。杨可观等虽然被剥夺大部分兵权,却曾是世袭武官,在广州可谓根深蒂固,城中驻防的清虏绿营有不少都是他们的旧部。若是他们愿意配合,我方攻进广州便会容易得多。只不过,那一次杨可观等并未立即给我答复,收下了信之后便将信使客客气气地送出城外,也未留下什么口信让信使带回。之后,由于李虏率军回师广东,我方义师又攻城不利,只得先行撤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庞岳沉思片刻,道:“杨可观既然能收下大人的信,又将信使送回,那就说明他并非有意拒绝大人的建议。若真是有意拒绝,怎会不杀了信使向佟虏报告,以表忠心?或许,杨可观等心中依然存在顾虑,他们见我方义师一时难以攻进城去。而李虏又率军朝广州火速赶回,便没有把握去冒这个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