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或者说当大明帝国有机会干掉掣肘自己的锡兰还有日本的时候,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让大明帝国稳固了自己的东南和沿海,那这个强大的国家就会调过头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欧洲。
而这一次,可不是英国当年打败大明帝国的年代了。大家拥有更先进的战舰飞机,拥有更完善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
这个时候漫长的运输线不会让大明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削弱太多,而且年轻的朱牧皇帝有时间步步为营等待下去。
同样的一个问题是,这一次不会再有蠢蠢欲动的锡兰叛变,来打乱大明帝国的西征步伐——消耗战或者说持久战,都会让欧洲大陆损失惨重。
一个不留神,真的让明军攻入欧洲,那英国也无力回天了。只要让大明帝国吞下欧洲发展10年,别说一个英国了,就是两个英国也要吞下失败的苦果。
所以德国皇帝威廉决定保持中立状态,给英国和锡兰无形的支持,让英国海军庞大的舰队去干掉大明帝国的海军,扼杀掉它南下平定锡兰的企图。
“只是这么一来,可能莫斯科公国,要成了这次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了。”威廉看着窗外的晴朗天气,对宰相利奥波特说道。
宰相利奥波特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我们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保持远东的现状……”
“毕竟,我们是想在削弱大明帝国的同时,一统欧洲。而不是和欧洲强国拼个你死我活,然后等着坐大的大明帝国来干掉我们。”他如此总结道。(未完待续。)
387新计划
这个世界上实际上统治领土面积最大,也最有权势的皇帝,并不是英国的国王,而是大明帝国的皇帝。
而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最豪华也最让人羡慕的皇宫,也不是英国的白金汉宫,是大明帝国的紫禁城。
这座比起某些城市还要巨大一些的皇宫,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集中的庞大财富,堪称人类珍宝的博物馆。
现在,这座皇宫的主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牧陛下,正在和他的内阁大臣们商量自己的战略。
原本的计划之中,针对日本控制的朝鲜半岛的攻击,仅仅只是大明帝国北方的一次佯攻而已。
大明帝国的真正目的,实际上是王珏还有司马明威将军所在的东南半岛地区。
可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进行,大明帝国的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柿子还是捡软的捏比较好,日本凑巧就是那只软柿子。
比起和锡兰在东南半岛血流成河的决战,比起在密集的丛林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大明帝国更愿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毕竟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由大明帝国的资产阶级出资发动的,而资产阶级需要用战争的收益来回收他们前期的投入。
这些人贪婪,但是高效——他们交给了大明帝国更多的军火,帮助朱牧进行了他军队的现代化改造。
虽然这种现代化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可是朱牧作为皇帝,资本家们作为受益者,都对这场改造之后进行的战争很满意,他们都从这场战争中捞到了自己想要的好处。
比如说,夺取朝鲜半岛,朱牧获得了收复朝鲜半岛的名声,他成了一百多年内实际回收领土最多的大明帝国皇帝。
礼部的大臣们几次上疏求请他祭祖加称号,都被朱牧婉言拒绝了。可是这状态让年轻的皇帝非常欣喜,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一面,朝鲜北部地区的矿山已经落在了大明帝国的手中,虽然山里面的日本游击队正在骚扰大明帝国的交通线,可资本财团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回收他们的投资了。
比如说,开战到现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里,大明帝国就已经从朝鲜半岛那边接纳了2万多名廉价的劳动力。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明朝工厂已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这片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瓜分了包括城市在内的各种资产。
什么?土地上有人怎么办?房子有主人怎么办?那就连上面的人口都一起瓜分掉,甚至好几个村庄已经被改名,成为xx公司xx村。
在这种情况下,夺回朝鲜半岛已经明显不能用一场佯攻来解释了,就连高层的一些大臣,都已经加入到了这么一场虽然不人道,却关乎大明帝国未来的战争之中。
他们支持将这样一场佯攻变成一场真正的攻击,增兵的请求接连不断,甚至朝堂上都已经有了北上100万军队的呼声。
“新的计划包括梳理山区,剿灭落在后面山区内的日本散兵游勇。”兵部尚书沈延拿着一份报告,开口对自己的君王汇报了最新的计划。
这份计划实际上是交了钱打这场战争的资本家们集体讨论得出的意见,主要的内容并非是增加前线的兵力,而是要加强身后占领区的治安。
各大财团们希望自己在军队的保护下,迅速进入到开采朝鲜半岛北部稀有金属矿藏的节奏之中。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矿山,大明帝国的资本家们才有可能用较短的时间回收自己的投资,并且盈利从中获益。
“哈,你们倒是很着急嘛。”朱牧靠在自己的龙椅上,一双有神的眼睛盯着开口的沈延尚书。
沈延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他当然也知道对方是代表资本财阀势力的喉舌。他轻笑了一声,开口问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增兵的钱,谁出呢?”
朱牧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商人,原本他和王珏在一起的时候,决策都是凭借自己一腔热血还有各种情报做出的,而现在,他更关心的是钱如何而来。
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现在也没有太多的钱来挥霍,自然不可能浪费军费为一群商人维持治安。
“陛下,商人们愿意出开销的三分之一。”沈延已经习惯了这种谈话的方式,尽管他身边还坐着王剑锋这样的内阁首辅大臣。
已经没有人再追究他君前失仪的罪责了,因为在座的马斯元,黄尧,张淮,白飞等内阁大臣,同样已经习惯了这种谈话方式。
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现在所有的大臣都已经非常明白了。看着前线每天花钱如同流水一般,大家明白战争现在已经昂贵到无法想像的地步。
一枚炮弹要钱,一枚子弹要钱,一双袜子要钱……战舰坦克飞机,能用的东西,或者说好用的武器比从前多了太多太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钱,那么战争就会输掉,国家就会灭亡——小国穷国已经再无力和大国富国争锋……因为双方的差距已经巨大到无法衡量。
“三分之一?那你们就等着吧,虽然朕也担忧自己部队的后勤运输,可还没有到无法忍受的地步……朕再给你一次机会,重说。”朱牧眯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兵部尚书,一开口仿佛是地痞流氓一般。
他讨价还价的时候已经变得凶狠,因为再顾及自己的颜面,损失的就是自己的金钱。所以朱牧更愿意自己凶狠一些,好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好处。
果然,沈延苦笑了一声,然后开口回答道:“三分之二的军费,用相应的武器还有弹药来支付……不能再多了。”
“八成!剩下的走军费,不能再少了!”朱牧给出了自己的条件,听到这个说法的兵部尚书沈延松了一口气。
只要皇帝陛下同意这个计划,那就好办了,于是他点头道:“臣明白了,那臣明天就下令履行这个计划了……”(未完待续。)
388肩上的重担
“陛下!这个时候继续增兵朝鲜半岛,会让莫斯科公国警惕。”王剑锋这个时候想的更多的是国际方面的影响。
大明帝国要增加北方的兵力,一定会引起很多国家的忌惮。而由此带来的影响,会不会对大明帝国不利,这都是王剑锋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不能让那些财团们满意,朕的信用就破产了,那接下来的战争也不用打了,我们要用十年的税赋来偿还贷款……你觉得如何?”朱牧看向了王珏的父亲,开口淡淡的问了这么一句。
自从葛天章死后,大明帝国的内阁成员就从6个人,变成了5个人的规模。
历史上大明帝国的内阁成员并没有定例,少的时候3个人也是有的,多的时候甚至有11个之多。
朱牧继位之后的大明帝国的内阁成员,一直是6个人的规模。而自从葛天章死后,朱牧也没有下旨再增补内阁大臣。
所以大家也就默认了朱牧不打算提拔内阁大臣的事实,或者说皇帝陛下留着内阁的位置,是要奖赏给更能体会他心意的大臣。
王剑锋当然不是真的想要阻止大明帝国增兵朝鲜半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更愿意扫平朝鲜半岛,给自己更多的战略空间。
所以他开口建议道:“那就要麻烦孙方大人,让他派人前往莫斯科公国,向弗拉基米尔七世解释一下我们的用意为好……”
“这个事儿朕准了……让孙方还有何禹希尽快办理。”朱牧给出了自己的意思,他身后记录的秘书们已经在开始拟旨了。
“另一方面,英国人刚刚通电全世界,向我们宣战了……德国还有奥匈帝国迟迟不加入战争,正在观望。”内阁大臣张淮开口提了一句。
他在晋升到内阁之前,是礼部尚书,所以对外交方面的事情非常了解,外交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他这个专家和朱牧汇报的。
这个时候,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显然是有着他的目的的。
朱牧听到这个汇报之后皱了皱眉头,然后睁开了自己眯着的双眼,看向了张淮:“你是说……”
“很可能,我们在北面的军事行动太过顺利了……这引起了德国还有奥匈帝国的警惕。”张淮知道朱牧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这么开口解释,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在大明帝国的决策层内,始终有一个影子阴霾一般挥散不去,而这个影子就是“反明战争”。
在反明战争的时期,大明帝国可以说是举世皆敌,没有人愿意回首那段被动的岁月,也没有人愿意再经历那一切。
所以当张淮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之后,连朱牧都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当然不愿意陷入到那种举世皆敌的局面,此时开战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自己在形势上找到了几个并不如何坚定的盟友。
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意西进,莫斯科公国想要南下,他大明帝国正好可以趁火打劫,拿回属于自己的东南半岛和锡兰!
只要夺回了这些曾经的领土,大明帝国就结束了自己两线作战的窘境。可是现在,似乎德国和奥匈帝国看出了大明帝国的打算……
“你的担心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看着张淮,朱牧对这个外交老油条的推测还是非常重视的。
毕竟对方在外交战线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经验丰富而且颇有心得。这样的人即便朱牧不喜欢,也绝对是值得尊重的能吏了。
“如何准备就是另一回事了。”白飞开口补充了一句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英国人真的要动手,印度洋就要变成战场了。”
“首鼠两端的印度……这事儿可不好办啊。”马斯元作为和王剑锋一样熬过了朱牧继位风波的内阁大臣,这个时候也觉得事情很是棘手了。
印度一直是名义上挂靠在大明帝国旗下的属国,它有自己的领导班子,在关键时刻并不是很可靠的一个地方势力。
在大明帝国主力压在东南半岛的时候,它很老实——但是当英国的海军冲进印度洋之后,印度对大明帝国还有多少忠诚度,就值得怀疑了。
“真是一个不太好处理的局面啊。”朱牧用手捏住了自己的鼻梁,很是郁闷的抱怨了这么一句。
“是啊,还真是一个不太好处理的局面啊……”王剑锋也有些郁闷的跟着点头说道:“搞不好,东南局势都要受影响啊。”
“兵部那边对这种局面有什么预备方案么?”朱牧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沈延的身边,开口问了这么一句。
听到皇帝陛下问自己,沈延赶紧回答道:“有几套预备方案,可是都会陷入被动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在北部先打垮日本。”
实际上,朱牧想到的也是这样的解决办法,他点了点头确认道:“增兵50万,到朝鲜半岛上!兵部立刻执行这个命令吧,尽快!”
“臣遵旨!臣会议结束之后,就立刻去办。”沈延赶忙点头,这种对于他身后势力来说有好处的事情,他当然会尽全力去办妥。
“很好!让王珏不要在南边浪费时间了,在英国人的舰队进入印度洋之前,我要在东南半岛看到胜利!压倒性的胜利!”朱牧站起身来,表示这场会议的结束。
其他的大臣赶忙也都站起身来,对着朱牧行礼,然后等朱牧走出了会议室,他们才收回了礼仪,站直了自己的身体。
“首辅大人……这一回,令郎的担子可就重了啊。”张淮对着王剑锋拱了拱手,开口说道。
“这是他的命!就只能让他去!”王剑锋说了这么一句,就转身走向了会议室房门的方向。
在心里,他还是非常担忧的,因为大明帝国的未来,似乎就落在了这群前线的年轻人手里……
二十一岁的王珏,又一次闪亮登场!
……
加更,为了打赏的网友“为你→_→盗转正”!(未完待续。)
389沈如玉
“事情还真是不简单了。”看着从京师传来的电报,王珏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皱着眉头开口苦笑道。
他已经知道了朝廷准备继续增兵北方的事情,这也是战局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然结果。
资本家和财团们不可能放着已经取得了利益的北方不管,他们当然更愿意用最快的速度来回收自己的资本。
这是他和朱牧借资本之力强军开战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这套看上去很美好的发展之路的一个后遗症。
“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