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摇头叹息:“杀了我吧,成全我的忠义之名。感激不尽!”
刘辩充耳不闻:“若是换了别人,朕早就让他人头落地了。对了,朱温正在外面被百姓们一刀一刀的割肉呢。你若认为朕是个心慈手软的人,我马上带你去一睹朱温的‘风采’。”
陈宫再次叹息一声:“不用了,我在来的时候已经看到朱温被百姓们割的露了肋骨,这会儿怕是早咽气了吧?不过听人说这厮纵兵劫掠百姓。滥杀无辜。奸污妇人,也怪不得江陵百姓想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刘辩击掌:“听听、听听……陈公台还是懂大道理的,恩怨分明,这就是朕亲自劝降你的原因之一。”
“实话实说而已。”陈宫又开始惜字如金。
“朕来说一件关于你的事情吧,如果朕没说错的话,你当时正在中牟县做县令。曹操刺董不成,被你的差役抓获。你不忍杀之,与他一起出逃。打算推翻董卓,光复汉室。但在逃命途中,曹阿瞒误杀吕伯奢一家,惹得你与曹操反目。由此可见,你是个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的人!”刘辩侃侃说道。
陈宫吃了一惊:“我并没有对任何人说此事,你是如何得知?”
刘辩抚须大笑:“天机不可泄露!这也是朕苦口婆心,亲自劝你归顺的原因之一。”
“多谢陛下的美意,但我陈公台头可断,血可流,绝不能做出背主求荣之事。”陈宫的语气依然很生硬,但却不再惜字如金。
刘辩冷笑一声:“敢问你的主人是谁?”
“汉帝!”陈宫答道。
刘辩反问:“朕不就是汉帝么?我乃是高祖后裔,先帝嫡长子!受命于天,大汉真龙天子,难道我不是汉帝么?”
“呃……”
陈宫不由得哑口无言,额头渗出了细微的汗珠。
刘辩提高嗓门继续训斥:“朕乃是天下公认的皇帝,由文武百官册立,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只不过被董卓这个逆贼所废,既然你当初打算讨伐董卓,重振汉室,为何今日却要对朕反戈?如此,与董卓又有什么区别?”
“我……”陈宫再次无语。
刘辩更加慷慨激昂:“朕虽然陷于绝境之中,但不屈不挠,东山再起。先后灭刘繇于江东,扫袁术于淮南,荡袁绍于青州,平陶谦于下邳,讨刘表于江夏,伐孙氏于荆楚,御唐寇于幽燕,逐蛮夷于交州……保护大汉的千万百姓,将四分五裂的江山逐渐统一,万民称颂,难道朕不配做大汉的皇帝么?”
陈宫一脸茫然:“陛下的功绩已经直追光武、高祖!”
“朕有滥杀无辜,鱼肉百姓么?朕有宠信奸佞,卖官鬻爵么?朕有横征暴敛,搜刮民脂么?朕有荒淫无道,强征民女么?”刘辩砸出一连串的反问,几乎让陈宫晕头转向。
陈宫叹息一声,对刘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陛下仁爱之名传播四方,发明了许多民生用品,推广农业、医疗、文化。百姓蒙惠,四海称颂。陛下任人唯贤,金陵朝廷群贤毕至,武将如云,谋士如雨,空前强大。陛下减轻赋税,赠地于民,发放种粮,百姓安居乐业。陛下南征北战,马不停蹄,上马可横槊,下马可赋诗。光武、高祖不及也!”
刘辩继续穷追猛打:“吕布何人也?手刃义父丁原,拜逆贼董卓为父,反复无常,朕所言可是属实?”
“属实!”陈宫慢慢的垂下了倔强的头颅。
刘辩挥舞双手,慷慨激昂的道:“你身为汉民,却与汉帝作对,此为不忠!你身为汉臣,却反戈天子,此为不臣!你鼠目寸光,辅佐吕布,此为不智!你舍弃百姓,祸乱国家,此为不义!你忘记族人父母。此为不孝!你这不忠不义,不智不孝的不臣之徒,若就此死了。是不是让祖上蒙羞?”
“我……”
陈宫哑口无言,身子突然瘫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罪臣知罪!”
刘辩伸手去搀扶陈宫:“当初那个放了曹操的陈公台心系百姓,因为曹操擅杀吕伯奢而分道扬镳的陈公台恩怨分明!为何现在却迷了双眼?若你真的知罪,那就幡然悔悟,助朕讨伐奸诈的曹阿瞒吧!”
陈宫垂泪道:“听陛下一席教诲。如同醍醐灌顶。如蒙陛下不弃,宫愿效犬马之劳,将功赎罪。”
刘辩扶起陈宫。郑重的道:“朕听说你与皇弟刘协私交甚笃,迫于董卓残害,我兄弟已经八年未见。每每忆及旧容,不觉潸然泪下。朕始终相信兵戎相见。非皇弟本意。乃是被朱、杨、刘掣所迫,朕希望你能回洛阳一趟,劝降皇弟。若如此,天下幸甚,百姓幸甚!朕保证一定会善待皇弟,让他子孙封王,世代永享富贵!”
“罪臣领旨!”陈宫再次长揖到地,“若是陛下信得过罪臣。请赐我一匹坐骑与盘缠,我即刻赶回洛阳。拜见陈留王!”
听到陈宫悄无声息的把刘协改成了陈留王,刘辩甚感欣慰,吩咐马谡立刻去给陈宫准备坐骑与盘缠,送他离开江陵。
陈宫再三作揖谢罪,牵了马匹,背上盘缠,带着通关文牒,出了江陵向北奔洛阳而去。
陈宫前脚刚走,刘辩就收到了系统的提示了:“叮咚……恭喜宿主,成功劝服硬骨头陈宫,智力+1,当前四维上升至:刘辩——统率99,武力98,智力98,政治99,魅力100!”
“哈哈……多么华丽的属性,差不多当世第一了吧?区区一个贾复算什么,朕有一百种让你死的方法!”
刘辩心情大好,背着双手出了江陵县衙。等着陈宫的好消息,就算他不能劝降刘协,或者刘协说了不算,至少也能瓦解洛阳朝廷内部的团结。
街巷上乱糟糟的一团,百姓们喜极而泣,甚至燃起了干燥的竹子当做鞭炮庆贺朱温受死。
刘辩走到刑场的时候,百姓们基本都散开了,地面上只剩下一滩血迹。
有百姓说,朱温已经被江陵的百姓分了尸体,各自回家祭奠亡魂去了。那些没有抢到肉的干脆把朱温的骨骼给拆了,最终只剩下一滩血迹,有几条野狗正在摇着尾巴****。
由于荆轲三人组的出现,刘辩不敢大意,逛街的时候带上了金台、宇文成都二人,这样便可以高枕无忧,率性而为了。
又在江陵待了一日,刘辩决定返程。留下马良辅佐李严治理江陵,自己带着宇文成都、金台、尉迟恭、马谡等人,押解着朱元璋,统率两万刚刚整编的部队出了江陵,向江东返程而去。
刚出江陵城门,就遇见了郭淮带着三百铁血军簇拥着杨再兴的遗孀姜氏与一子三女到来。
郭淮与姜氏上前参拜了天子,姜氏伸手召唤杨继周过来拜见天子:“周儿,过来给陛下磕头!”
“杨继周拜见陛下!”六七岁的孩童并无惧意,来到刘辩面前“咣咣”的磕了好几个响头,“请陛下给我找几个武艺高强的师父,等我长大之后为国效力,这是家父的遗命!”
望着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杨继周,刘辩甚是喜爱,抚摸着脑袋道:“好好好,等你回到金陵之后,就与庐江王、凌统、薛丁山、赵文卓他们一块练武,朕会给你们找最好的老师!”
马鞭一指,大军顺着平坦的驰道,向江东返程。
“给朕查询一下杨继周的能力值!”刘辩在马上悄悄吩咐系统。
“叮咚……巅峰杨继周——统率88,武力101,智力73,政治49。特殊属性:暂时未知!”
刘辩策马扬鞭,望着滚滚长江,意气风发:“我儿刘御转年后就八岁了,凌统也十二岁了,薛丁山九岁。基础武力值105的刘无忌,最高极限可达104的凌统,101的小赵云与杨继周,还有薛丁山、关兴、关索、薛刚、岳霖、岳雷等年轻的一代很快就要冉冉升起,让天下人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
(天亮之后要早起出去,所以又写了一章,明天估计回来得下午,下一更还是在晚上。)(未完待续。)
九百一十五 谋诛汉帝
洛阳南宫,御书房。
十八岁的刘协背负双手,正一脸焦虑的走来走去,首席大太监魏忠贤则怀抱拂尘站在一旁伺候着。
“忠贤,你认为皇叔与杨卿会支持朕的意见么?”刘协彷徨无措的问道。
“也许会也许不会吧!”
魏忠贤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自从朱元璋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刘协就寝食难安,屡次向魏忠贤表示出自废帝号,亲自赶往江陵向刘辩请罪的意愿。这让魏忠贤心中很是不快,遂建议刘协召见扶风王刘掣与大司马杨坚询问他们的意思。
魏忠贤深知一旦刘协主动退位,那么自己的太监生涯就算结束了,当初想要靠着净身而获得荣华富贵的美梦也将破碎,这让他对刘协很是抵触。
“当初董卓死后朕就不该听朱元璋和杨素的建议,应该主动退位,还政权于皇兄。他们蛊惑朕与皇兄争锋,事到如今,悔之晚矣,不仅破坏了我们兄弟的情义,也害得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朕之罪也!”刘协说着话忍不住以泪洗面。
正说话间,司礼太监来报:“启奏陛下,扶风王与大司马求见!”
“快宣!”刘协拭去泪痕,在书案后面正襟危坐。
因为朱元璋全军覆没,坐镇长安的刘彻刚刚于前日傍晚抵达洛阳,连续两天都在和文武重臣商议对策,如何才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
不料昨日深夜,魏忠贤亲自去了一趟刘彻下榻的驿馆,告诉了他一个惊天消息:“启禀王爷,自从朱元璋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陛下就动了退位让帝的心思。这几天一直犹豫不决。多次询问老奴的意思,都被老奴以宦官不便涉政婉拒。故此陛下决定明日一大早召王爷与大司马入宫,共商归顺金陵朝廷之事!”
刘彻闻言吃了一惊,但拿不准魏忠贤深夜来见自己,到底是出自本意抑或是刘协派来试探自己,因此也未置可否。打算第二天等刘协亲自说出口之后再做决断。遂客客气气的派人送走了魏忠贤。
虽然平日里刘彻与杨坚各怀心思,但在这紧要关头也明白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协向刘辩认罪或许会因为手足兄弟的身份得到善待,甚至满朝文武大部分都能得到礼遇;但唯独自己与杨坚将会被秋后算账。
所以刘彻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送走了魏忠贤之后,马上连夜驱车赶往杨坚的大司马府商议此事。两人密谈了大半夜,最后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要设法阻止刘协主动退位的念头。待明日清晨刘协挑明之后。先全力劝谏,若刘协不听劝阻,再另想它法。
九月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射在刘彻的脸上,隐隐浮现出一丝杀机,躬身作揖道:“今日不用早朝,陛下大清早突然召微臣与杨司马来南宫,不知有何吩咐?”
刘协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道:“皇叔、杨卿啊。朕这几日辗转难寐,翻来覆去的考虑许久。决定自除帝号,将皇权归还于皇兄,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万万不可!”刘彻当即一口回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陛下既然曾经做过皇帝,而且还在位做了七八年。即便主动退位,刘辩也容不下你,陛下万万不可行此愚昧之举!”
刘协哀求道:“先帝膝下唯有我与皇兄,在董贼乱政之前,我兄弟亲如手足。董贼死后。我年幼无知,在朱元璋与杨素的撺掇之下,宣称兄长为僭越逆贼。随着年龄与日俱增,朕慢慢发现,兄长的确比我更适合做皇帝,所以才心生此念!为了天下的百姓,皇叔与杨卿就成全朕吧?”
刘彻提高嗓门,大声训斥刘协:“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的刘辩早就不是当初的懦弱少年,而是杀伐果断的雄主,陛下以为你拿他当兄长,他就会拿你当兄弟么?”
接着一脸痛心疾首的道:“一壶毒酒,三尺白绫可能都是陛下的归宿!臣与杨司马死不足惜,但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陛下送死啊!若如此,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皇兄颜面?”
“扶风王所言极是,这刘辩早就不是当初的懦弱少年!更兼其母何氏心肠歹毒,莫非陛下忘了王太后是怎么死的么?”杨坚也在旁边附和着刘彻,力劝刘协打消退位投降的念头。
刘协之母王美人颇得灵帝宠爱,但被争风吃醋的何皇后用毒酒鸩杀,惹得灵帝大怒,欲废何皇后为废人。最终被其兄何进联合一帮大臣保住了何氏的皇后之位,但此事也在刘协心头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在董卓伏诛,东西两汉决裂之后,刘协接受洛阳朝堂文武百官的提议,追立生母王美人为太后。
听了杨坚的话,刘协果然又有些犹豫,双手捂住颜面陷入了沉思,看得出他的内心极为矛盾。
过了许久,刘协才道:“母后的死与皇兄无关,乃是何氏所为。在先帝驾崩之后,何氏曾想对朕不利,都被皇兄所阻。看得出来,皇兄还是非常疼爱我这个兄弟的,所以朕决定试一试。若皇兄真要赐我一壶毒酒,三尺白绫,那朕也就认了!”
“陛下,你可以不为自己考虑,难道就不为伏皇后、董美人考虑么?”刘彻一脸恼怒,高声劝谏。
刘协抹泪道:“朕又何尝不想让妻妾永享富贵?但我才能不如皇兄,声望不及皇兄,而且朱元璋全军覆没之后大势已去,再支撑下去也是难挽败局。还不如早日退位,让百姓过几天太平日子!”
杨坚接过话茬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朱元璋、吕布轻敌冒进,是他们用兵不精,非战之罪。目前处道(杨素)正与皇甫嵩率领十万大军在宛城用兵,朱棣、李文忠率领七万人马向汉中、上庸挺进,周亚夫、谢映登进攻武关……”
刘彻在旁边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曹仁已经出兵攻打刘辩,这就意味着曹操再次与刘辩决裂。曹操可是拥有四十多万人马的实力派诸侯,我们同仇敌忾,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陛下绝不能轻言放弃啊!”
听了刘彻与杨坚的一唱一和,刘协的态度反而更加坚决:“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难道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