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兵不死-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天是主办方之一,无奈这个周胖子再三恳求,软磨硬泡。

    王亮想到过完年之后还要周胖子投资拍一部电影帮助黄红林以及那些尚未从越战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老兵,便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听说中国队中有几个小伙子当过兵之后,王亮就显得不是那么抗拒了。

    此生,最爱军人。

    上午九点,东海舰队某潜艇部队驻地。

    “敬礼!”

    当车接受完哨兵的检查之后,岗位上的战士们均立正敬礼,并喊道:“欢迎老首长回家!”

    拉下车窗,王亮同这些年轻的军人们挥手示意,点头微笑。

    中国潜艇部队仅次于美、俄,位居世界第三。

    尽管中国潜艇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但高低搭配形成的整体实力让世界上任何一支海军都不容小觑。

    他们,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最近几天,炀视《快乐中国人》这档节目让潜艇兵备受关注。

    三十三岁的少校儿子,六十岁的一级军士长父亲。

    服役于同一潜艇上的一对父子,他们同时出现在《快乐中国人》的舞台上,分享了属于他们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1978年,时年二十岁的父亲入伍,成为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的一名鱼雷兵。

    何为鱼雷兵?

    负责操纵鱼雷,是最危险的技术兵种。

    鱼雷发射的整个过程需要鱼类兵完成三十多个动作,喊出六十多组口令。

    百人同操一杆枪,众人共舞一柄剑。

    一个口令动作出现问题,全艇上的官兵都会受到死亡威胁。

    三十五年的鱼雷兵,还活着,这说明他从来没有失误过。

    儿子两岁的时候才见到自己的父亲,每天都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父亲。

    小孩子懵懂而又无知,但妻子却知道自己丈夫职业所面临的奉献。

    丈夫从来都不会同妻子讲潜艇上的事情,因为这是纪律,这是秘密。

    丈夫每次出征,妻子都会提心吊胆的。

    尽管每次丈夫都会云淡风轻的说:“我出去就二十天的时间,很快就回来了,不用担心。”

    妻子怎么可能不担心,她偷偷打开丈夫锁在抽屉里的那个铁盒子,里面装的分明是一封遗书。

    你叫我怎么不担心?

    步入军营,王亮的脑子里总是在回想着这些东西。

    经过潜艇部队部队长的准许,孙为民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开启了直播。

    作为军人,他有这个经验。

    王亮觉得,在参观潜艇部队之前,他有必要把这个故事分享给那些没有看过《快乐中国人》的网友们。

    后来,儿子和母亲被接到了军营。

    在军营里,儿子见不论军衔大小,军人叔叔们见到父亲都会敬礼,然后十分尊敬的喊上一声:“班长好。”

    再后来,每次父亲出征,母亲都会带着儿子到码头边送行。

    年幼的孩子一直在想,父亲装到铁盒子里的那张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每一次回来之后父亲都会将它撕得粉碎,生怕被别人看见。

    直到儿子考上潜艇学院,他才找到了答案。

    遗书。

    从那以后铁盒子里的一封信变成了两封信,岸上的一份牵挂变成了两份。

    为国出征!

    遨游四海!

    归来。

    仍是少年!

    节目录制的当天,超龄服役五年的父亲已经退役了,当故事落幕的时候,他说:“我很感激有这样一个舞台,让我再一次穿上了这身军装,但是现在我必须脱下它,因为这是纪律。”

    脱下军帽的时候,父亲亲吻了一下八一军徽,算是再次做一个告别吧。

    不过那画面,显得格外的伤感。

    那首潜艇兵之歌悄然奏起。

    【不要问我在哪里】

    【我只能说我在深深的海底】

    【不要问我在干什么】

    【我只能说我在大海里游弋】

    【潜艇是我们的钢铁伴侣】

    【大海是我们的广阔天地】

    对于潜艇兵来讲,这首歌意义非凡。

    对于一级军士长来讲,唱起这首歌,他总回忆得起自己过往的那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

    或许,没有战争,但死亡从未没有走远。

    军旅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快乐过、伤心过、愤怒过。。。。。。

    至少经历过。

    至少,是无悔的。

    王亮渲染着自己的情绪,或许,要讲很多很多。

    【每一次下潜我们都把太阳的问候】

    【捎向漆黑的海底】

    【每一次上浮我们都把鱼儿的祝愿】

    【撒到海面的风里】

    【出征了、神圣的责任、就是第一】

    【归来了、我们总会升上、高高的国旗】

    【我们年轻的潜艇兵,都有精湛的技艺】

    【我们忠诚的钢铁伴侣,有着惊人的威力】

    【我们和钢铁伴侣,共同保卫着祖国的】

    【海疆万里!!!】

    老潜艇兵,从二十岁干到五十五岁,半辈子,青春,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没有抱怨,负重前行,只为守护那静好的岁月。

    评论区。

    “看过!我们的和平都是他们牺牲自我换来的,所以军人必须优先!”

    “了解。也许你看不惯这看不惯那,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日日夜夜怨天尤人,喷这个喷那个,但你要知道,你能够安全的坐在那里喷粪,是因为有那些把自己的宝贵年华献给军队的战士们替你卫国戍边。还有!这种人一般都是一事无成的烂人!”

    “长大之后只为成为更好的你。”

    “88年的老兵,退伍的时候提前走了,我不是纠察,提前离开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战友们的送行。我怕我会哭得死去活来,我怕面对同样嚎啕大哭的弟兄们。在部队的时候,送过很多次老兵,知道有多难受。”

    “马上去搜《快乐中国人》,看了,非常感动。”

0217 神秘的潜艇

    0217 神秘的潜艇

    “参观过退役的潜艇,走到里面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怖、压抑,也就待了几分钟,就难受的要死,感觉很不好。向伟大的潜艇兵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老首长的直播看一次哭一次,泪点创造新低。”

    “我还以为就我自己看哭了呢,老了,老了。”

    “祝愿潜艇兵们封藏在铁盒里面的那封信永远都不会被打开。”

    莫说现在的人冷漠了,他们只不过是缺少机会。

    缺少收获感动的机会。

    世界这么大,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故事。

    漫漫历史长河,隐藏着无数的感动。

    古猿、猿人、智人。

    夏商周。。。。。。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国家。

    多少故事被湮没了?

    尽情的挖掘吧,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就埋藏在里面。

    失去的,早早晚晚都要找回来,一点一点。

    在官兵们的引导下,王亮和孙为民登上了潜艇。

    因为保密,只对部分舱室进行直播。

    首当其冲的便是厨房和餐厅。

    刚一进到潜艇,很多网友就大呼难受。

    潜艇内的空间十分狭小,尽管是从直播画面里感受舱内的氛围,也还是有些难以适应的。

    一种压迫感扑面而来。

    “来,咱们先到潜艇的厨房来看看。”王亮显得轻车熟路,灵活的穿梭在狭窄的艇仓内,好歹也是当过两年艇长的人。

    “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长期在水下工作体力消耗非常大,官兵们只有吃得好吃得饱才能有劲去干活,所以除了蔬菜,每天都要猪肉、牛肉、鸡肉和蛋类。咱们潜艇官兵的伙食标准是全军最高的。”

    因为离开潜艇部队太久了,对于一些数据的的记忆也比较模糊,王亮不由得问身后的干部道:“我记得每人每天是四十块的伙食标准吧?”

    “首长,咱们去年刚提了,现在每人每天是四十二块。”干部连忙道。

    “恩,潜艇官兵们必须得吃好喝好,先不说常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出海执行任务最少也要两个星期,甚至更长。就这么大点的空间,各种机器的噪音都是干扰,机器工做还会释放热量,对官兵们的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王亮点点头。

    “首长好!”

    “首长好!”

    “首长好!”

    在厨房忙碌着的官兵见王亮来了,连忙放下手里头的活,敬礼打招呼。

    现在,都知道王亮。

    这位不死的老兵。

    “同志们好,大家辛苦了。”王亮同官兵们一一握手。

    他没有去纠正自己并不是什么首长,既然战士们喜欢这么叫,就叫吧。

    在王亮的心里,自己永远都是一名战士。

    “老首长,这边是储藏室,像是蔬菜、水果生鲜这些不易保存的都放在外面,出门执勤前期先吃这些。随着潜艇的性能不断优化,外出执行任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能靠岸接受补给,所以到了后期,就只能用蔬菜罐头和冷冻的肉类做饭了。”炊事兵介绍道。

    厨房这边虽然有不少战士在忙碌,但他们并不是炊事员,都是过来帮厨的。

    潜艇载人数量有限,所以每一个岗位都是精简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

    网友们静静地看着,也提出了问题。

    “官兵们都是到深海执行任务,那怎么喝水啊?总不能携带大量的淡水吧?”

    “楼上多虑了,潜艇上有制造淡水的设备,这个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我也有个问题,刚刚镜头给到仓库,我咋没有看到葱姜蒜呢?难道炒菜不放这些吗?这可是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啊,不然炒出来的菜多没滋味啊?”

    。。。。。。

    王亮注意到了问题,一一做着解答。

    “潜艇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那位朋友说的没错,潜艇上装备有制淡水设备,但是因为这套设备耗电量巨大,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启用的。”

    “潜艇官兵们每人每天限量两斤水,一斤用来喝,另一斤用作日常的洗漱。就这点水,最多就是刷牙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是不现实的。”王亮道。

    王亮觉得这些东西有必要去普及,或许不是那么直观,但总一天,网友们会体会到潜艇兵到底有多辛苦的。

    “至于葱姜蒜,想都不要想,包括萝卜、黄豆等,都是不允许在潜艇里出现的。空间小,这些东西容易产生异味。一旦潜艇下沉进入战斗状态,是没有办法迅速置换空气的。”

    王亮又就葱姜蒜问题进行了解答。

    潜艇兵,一直以来都是四类灶,最高标准,即便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如此。

    “咱们解放军伙食费从1978年起先后调整了二十四次,潜艇兵都是最高的。”

    评论区。

    “那么辛苦,伙食费好点是应该的。”

    “致敬!”

    “小小的十平米内竟然有九张床!心疼。”

    “死亡率最高的兵种之一。”

    “老潜艇兵路过,一旦陷入到深海,就算是山珍海味也吃不进去。你们永远不会知道,最里面晕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废气是有多么的难闻,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再好吃的东西在里面也是索然无味的。但为了国家,我们心甘情愿。”

    “看到他们的待遇这么好,我姑且放心了。”

    “我也是从潜艇上退役的老兵,看到今天的直播高兴坏了,终于讲讲我们潜艇兵了。掐指一算,离开潜艇部队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年轻的时候出海从来都没有害怕过。但现在老了,再也没有出海的机会了,倒做起了噩梦,不时被惊醒过来,真怀念年轻的那段时光,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潜艇兵之歌还在放着。

    【其实我们潜艇兵并不孤寂】

    【训练之余我们也常常欢声笑语】

    【其实、我们潜艇兵、并不神秘】

    【只因我们操纵着你看不见的武器】

    【你要问我为什么】

    官兵们不约而同地跟着唱了起来:“我们总是这样年轻,因为我们穿着蓝蓝的军衣。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怨无悔,因为亲爱的祖国在我们心里。”

0218 怕死莫当潜艇兵

    0218 怕死莫当潜艇兵

    回到地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见潜艇兵们聚集了过来,王亮想说几句。

    仅仅是作为前辈,作为一名老兵。

    “怕死莫当潜艇兵!”

    “我记得那是1959年,也是这么个季节,在舟山群岛海域附近,海军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1959年,风雨飘摇的一年,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这就是历史,你无需深究对与错。

    “那年的12月1日,是暗无天日的一天。”王亮不由得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东海舰队护卫舰在舟山海域组织了一场攻潜演习训练。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演习已经接近尾声。

    海上的天气变化很快,刚刚还万里晴空,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变了脸,下起了暴雨,同时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见到这种情况,演习的指挥员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我海军装备的军舰均年久失修,极端恶劣的天气突然到来,能否顶的住?

    王亮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道:“年久失修,到底失修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是你无法想象的破旧。那场演习不尽如人意,成绩很差,攻潜演练的训练目标都没能够达成。”

    潜艇官兵们听得认真仔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静静的听着。

    “418号潜艇,一艘m级小型潜艇,通俗来讲,是苏联婴儿级潜艇。如果把当时欧美国家海军装备的潜艇比作汽车的话,418号潜艇顶多就算是辆自行车。”王亮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

    1959年,中国对于潜艇的了解几乎为零。

    “这一次演习是中国海军接收潜艇后的第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