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九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悔九二-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次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就是现在这个时代。

    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这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事实。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又没有进入国营事业集体等等所谓“单位”的人,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而勤劳致富。

    而由于体制等原因,教授、医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依然在单位拿着变化不大的固定工资,和那些个体户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造成了极度的心理不平衡,由此又一次滋生了“读书无用论”。

    这种论潮经过民众的炒作,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很明显,郁俊就是其中的支持者。

    而事实上,这种“读书无用论”以后还会持续。

    第三次“读书无用论”的**会出现在2010年前后。

    到了那个时候,大学早已不包分配,以往农村学生靠高考改变命运的梦想成为了泡沫,而高昂的大学学费又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以及花费巨额费用却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现象,让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比例高达三成以上。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后世,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找工作,远不如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技校生,甚至还比不上卖苦力的农民工,就算找到了,收入也是远远不如。

    吴小正对这一观点没有辩驳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如果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读书的多少跟能不能赚钱、事业能不能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据他前世所知,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本身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包括他自己。

    不过现在他对郁俊是有话要说的。

    “你会后悔的!”

    “为什么?”郁俊有点不解。

    吴小正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换了一个问题来问:“你朋友多吗?”

    郁俊摇了摇头,说:“我的那些同学都太幼稚。”

    吴小正又笑了。

    他知道,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再加上郁俊本身又有点聪明,可能他在同学当中是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人可能会缺少朋友,因为他会变得傲气,会变得看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上他那高高在上的德性。

    昨天的郁俊摆出的就是那样一副姿态。

    吴小正笑道:“我已经在替你感到惋惜了,我肯定你将来会后悔的。”

    “为什么?”郁俊又是这一句。

    吴小正认真地说道:“人生除了事业和成功,同样重要的还有家庭、朋友和经历。你现在这些看似幼稚的同学,他们以后会变成熟,如果你现在拥有他们的友谊,以后他们就能成为你真正的朋友。很遗憾,你似乎已经失去了。”

    郁俊反驳道:“我以后在社会上也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不一样的。”

    “你会发现,社会上所交的那些朋友,因为缺乏共同的成长经历,缺少共同的美好回忆,他们和你交朋友的目的更多的是带有功利性的,未必能经得起时间和重大事情的考验。”

    郁俊又陷入了深思,因为吴小正的说法和他表哥昨晚的说法如出一辙。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第154章 汤圆,团圆

    郁俊真的还有点难以理解,因为他还只有18岁不到。

    而说这话的吴小正,他的心理年龄已经近40了,人生感悟远比他多得多。

    事实上吴小正的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到了社会上,当你成功了的时候,更多的人靠近你、跟你交朋友,主要原因在于你能带给他们帮助,觉得你有利可图。

    事实上,这样的友谊其实是经受不住考验的,一旦你出点事,或者是对别人没用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友谊很快就会不翼而飞。

    原因在于,这样的友谊带有了太重的功利色彩。

    关于友谊,吴小正还想起另外一句俗话。

    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

    这句话虽然粗俗,但道出了真正友谊的精髓,那就是有共同的经历。

    尤其是前面两句,对每个正常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而吴小正之所以还想再上学,就是看重的这种同窗经历。

    在郁俊的追问下,他把这个道理简单地讲了一遍。

    郁俊又问道:“怎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隐藏起你的家庭背景,自己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也能感受到趣味相投或者有共同的话题、共同欣赏,你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吴小正的回答很含糊。

    郁俊想了想,突然说道:“给我纸和笔。”

    吴小正有点不明白这家伙想做什么,但他还是依言找出了纸笔给他。

    郁俊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两串数字,交给了吴小正。

    “这是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和bb机号码,你记下。”

    吴小正有点不解。

    郁俊又很认真地说道:“我要和你做朋友。”

    吴小正又笑了。

    他发现这小子越来越有点意思了。

    能不能做朋友,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的,而是要经得起考验,要看双方是否共同欣赏。

    不过吴小正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说不定这小子以后会让自己刮目相看呢!

    临近中午的时候,杨贵平又来了,因为郁俊下午要坐车会省城。

    明天就是元宵了,后天就是开学日,就算郁俊还想再留几天,时间上也不允许了。

    为了向想和自己做朋友的郁俊表示诚意,吴小正又亲手做饭了。当然,不做也不行,因为杨贵平这个吃货就是赶着点过来蹭饭的。

    不过杨贵平还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地区的玻璃厂帮你联系上了,过两天他们就会派人过来洽谈。”

    这倒是个好消息。

    也可以看出来,地区的那家玻璃厂,主动性明显要比湘水县玻璃厂强多了,难怪能从这边的玻璃厂嘴里抢生意。

    “让他们直接找吴敏霞吧!”

    吴小正把锅直接甩了出去,事实上,这事他已经交代了吴敏霞,包括专用玻璃瓶的设计要求等。

    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直接插手这些小事,他现在的目标,是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那是他的新生活。

    “吴小正,我还会回来的!”

    这是郁俊离开前的最后一句话。

    这小子开始有点意思了!

    吴小正对此并没有太过于在意。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郁俊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以后会怎么样,还充满未知。

    明天就是元宵了。

    怎么让这个元宵过得有点意思,让一家人再次感受一下年味的尾巴,才是吴小正现在考虑的事情。

    其实在湘省,对元宵节并不特别重视,有其是在农村。

    如果是在城里,还可能有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灯会、灯谜会、舞狮等活动。

    但在农村,老乡们要么早就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忙碌,要么已远走天涯,开始了新一年的打工生涯,因此这一天与平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稍微重视一点点的,顶多是多做上一两个好菜。

    吴小正却不想过得太随便,因为这是他重生后的第一个元宵。

    到时一顿大餐肯定是少不了的。

    还有,按照习俗,南方过元宵应该是要吃汤圆的。

    汤圆,团圆!

    一想到这个,吴小正就想起了在监狱的父母。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候,吴家却没法做到这一点,原因就在于吴敏青夫妇。

    这是吴小正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缓冲,吴小正对父母的恨意已经缓和了很多。

    他已经想通了。

    父母再怎么不堪、不争气,那也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必须去接受和面对。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吴敏青夫妇所犯的事并不算太过于严重的事,连周边的乡亲们都不太在意,那自家人就更没理由去恨他们了。

    吴小正所考虑的事,如果在他们出狱后,再犯下其它的恶行。

    那才是吴小正所不允许的。

    确实该找个时间去探狱了!

    不过探狱在现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吴敏青夫妻所在的监狱有点远,在隔壁地区的一个边远乡镇,一个叫龙溪监狱的地方。

    这还是在这两人罪行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否则会被关得更远。

    如果是在后世,就算再远一点,也不是问题,因为后世找车很方便,大不了花点时间而已。

    而在现在这个年代,要想去探狱,就必须得先坐长途车去隔壁地区,然后再转车去下面的县,再从县里坐车去监狱……真的很费周折。

    并且,探监也不是天天能探的。

    每个监狱都有规定的开放日,只有在开放日这天才允许探监,而且还得提前预约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吴小正在年后还一直没去探监的原因。

    不容易!

    吴小正估计,在明天团圆晚餐的时候,他很可能又要面对爷爷奶奶的叹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过节的时候,年长的老人更容易想起自己的儿女,哪怕自己的儿女再不堪。

    这事吴小正必须得面对。

    他甚至在想,做汤圆合适吗?

    还是得做!

    不管怎么样,节还是要过的,活在外面的人必须得过得开开心心才行!

    那就借汤圆来给他们一个交代吧!

第155章 包汤圆,送团圆

    汤圆的做法并不复杂。

    皮的成分主要是糯米粉,而馅这一块,根据口味的不同,原料也不同。猪板油是必须的,白糖也需要,盐可用可不用,其它的可以用芝麻、花生等。

    对吴小正来说,糯米、猪板油、芝麻、花生等这些原料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把他们进行加工。

    糯米、花生、芝麻等这些都要碾成粉。

    这对吴小正来说不是难事。

    因为食品加工厂的需要,吴家早就花了一千多元钱买了一台小型的食品碾磨机,碾磨不是问题。

    要做就干脆多做一点。

    吴小正先用锅把花生、芝麻分别用锅炒熟。

    然后,他开动了碾磨机,先把糯米碾磨成粉,接下来就是花生和芝麻,都一一碾磨成粉备用。

    接下来是猪板油。

    猪油分两种。

    一种是用肥肉熬的油,在乡下,这种油叫水油,它冷却后是水糊状的,并不适合用来做汤圆。

    另一种就是板油,这是用猪肚里的油脂熬出来的,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块状。

    做汤圆之所以要用板油,需要的就是它这一凝固特性。

    比如说芝麻馅的汤圆,其馅的成分大约就是2份芝麻、4份白糖、3份板油、1份水按比例加热搅合成糊状,再放入冰箱冷藏一会就会凝固。

    吴家现在没有冰箱,但现在室外气温本来就不高,在室温下很快也会凝固,不影响制作。

    因为吴小正同时采用了花生和芝麻,这自然就意味着他要做两种馅的。

    这东西做起来对吴小正真的没难度,不过就是费点时间而已。

    很快,两种不同的馅就准备好了,糯米粉也拌了少量的面粉,再加水揉成了富有弹性的粉团,接下来就是包汤圆了。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因此在包之前,吴小正特意去把在外面玩得正欢的吴小莉和杨宗伟抓了回来。

    一听说有汤圆吃,两个小家伙兴奋得不行。

    在这个年代,因为碾粉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并不方便,而后世超市里到处可见的汤圆在这个年代也还很罕见,所以小朋友想吃一次汤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一听说可以自己亲手包汤圆,两个小家伙立马就兴奋了。

    包的过程也不复杂。

    先把一小团糯米粉团捏成小碗状,加入适量的馅,再把碗口捏合,再在手心里揉成圆球状即可。

    吴小正进行了分工。

    他自己负责包,两个小家伙负责揉。

    吴小莉和杨宗伟非常的兴奋,因为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揉泥巴,他们很擅长把泥巴揉和捏成各种形状。

    现在这个跟揉泥巴有什么区别?

    并且还不会弄脏衣服挨大人骂,因此两个小家伙立即就喜欢上了。

    吴小莉有点皮。

    明明把汤圆揉成圆球状就可以了,她还非要弄点粉团搓细,给汤圆粘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说要弄成小人脸。

    杨宗伟有样学样,也跟着玩了起来。

    吴小正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并没有去干涉这两个小家伙。

    在他们这个年龄,只要他们玩得开心,那就任由他们玩去吧,他原本就没指望两个小家伙帮太多的忙。

    开心最重要。

    吴小正准备得有点多,因此这一包就是一个下午,差不多快到晚饭时分。

    然后他开始将汤圆分包。

    他是有意包这么多的。

    汤圆这东西,糯米、猪油、花生、芝麻、白糖等,都是高脂高热的东西,对身体健康无益,在现在这个油水不足的年代还算好,要是到了后世,是属于不宜多吃的东西。

    既然要过节了,吴小正先把这种喜庆分享给大家。

    自家当然得备上一份,吴敏霞一家明晚肯定是在这边团圆,但她婆婆不愿意过来,那也得带一小份过去。

    杨贵平也得给他一小份应个景。

    还有蒋丽华,她现在可是搬出来住村小学那边了,肯定得有她一份。

    军哥家也得来一份。

    还有村支书刘石泉,为工厂的事帮了不少忙,最好也来一份表示一下谢意。

    对了,还有师父师娘。

    老两口虽然住在城里,离得有点远,但一想起他们的孤独,吴小正觉得再远也得送一份过去!

    吴小正开始跑腿。

    他先跑了一趟军哥家,然后又去了村支书家,然后到了村小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