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美人生-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霑接过去,就着李谦手里的打火机,点上,深深地抽起来。

    而这个时候,郁伯俊已经从那一大摞分镜头脚本里随意又抽了一本,打开看了起来——别管他挑哪一本,当然都错不了。

    不但都是李谦亲笔所画,连镜头标号、出现在最终剪辑好的剧集中的第几分钟、剪辑时能给这个镜头多少秒,以及某个镜头在拍摄时可以做哪几种尝试、每种尝试对镜头的要求等等,都已经全部都标注好了!

    郁伯俊越看越是无语。

    一部电视剧,长达32集,每集大约45分钟,掐头去尾的把序幕片尾都去掉,那也是四十分钟的正戏,32集加一起就是1280分钟,21个小时有余!

    21个小时啊,它需要的镜头,有多少个?

    电视剧就算再怎么不好跟电影相比吧,镜头再怎么简单吧,那也是扎扎实实的21个小时啊!要把这么多的镜头都提前想清楚,得多大的工作量?

    这一千三百多张分镜头脚本……好吧,这小子居然画了一年半!

    这是下了多大的心力!

    要知道,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可不是专门干这一件事啊,他要做专辑,要写歌,要上课,要去学戏,还要跟那么多女人谈情说爱加活塞运动……他居然还是拿出了那么多的精力,把整部电视剧所有镜头的分镜头脚本都给画出来了!

    顿了顿,郁伯俊放下手里的分镜头脚本册子,无奈地看着李谦,道:“你小子这是准备拿电视剧当电影拍呀!”

    曹霑闻言扭头看看郁伯俊,又看看李谦,指着茶几上自己刚才放下的那本分镜头脚本,道:“我在编剧圈子里混了也十几年了,认识的电视剧导演也一大摞,但认真地为电视剧画分镜头的,谦儿,你是第一个!”

    李谦笑笑,耸耸肩,然后才道:“因为我比任何人都认真。”

    说话间,他扭头看看郁伯俊,笑道:“其实郁哥说得也不算错,我的确是准备拿这部电视剧当成电影级别来做的!”

    “我不但要做……”他认真地道:“而且还要做精品!”

    ***

    第三更!

    这一更,送给新晋盟主“你不厌我不离”兄,感谢你的大飘红!(未完待续。)

第一一八章 兄弟合心!

    所谓分镜头,其实算是影视制作中的一个辅助手段。

    一个故事,可能是来自导演或编剧或某小说家的一个简单想法,把它细节化、行诸文字,就可以成为一个故事,写成小说,它就是小说,写成剧本,那就是剧本。

    而故事本身,不管它的载体是小说,还是剧本,甚或是只存在于口头上的,它都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娱乐方式的发起点。

    但是,到这里为止,故事,还只是文字。

    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之一,有实力的作家,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让读者在心里自然而然的形成某种临场感、某种代入感,从而深澈的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悲欢与起落——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在文字阶段的时候,他的形象,是全凭读者自己去想象、在脑海里去构建的,一人一个样。

    然后,有口技人、有说评书的、唱小曲的、唱大鼓的、说相声的,乃至于国外的脱口秀,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广播出现之后的广播剧……当然,最古老的方式,肯定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在临睡前给讲的故事,总之,到这一步,故事,开始脱离了单纯文字的范畴。

    任何人讲故事,都会有语气的轻重缓急,甚至会有口音,言辞中会有夸大和缩小,甚至会有特定人物、动物的声音模拟,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故事更加具体化了。

    如果对于一段故事来说,文字,算是一维世界。是很平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到了“讲述”这个环节,加入了声音,这个故事,开始变成了二维的叙事了。

    二维比一维,更加的具体化。但所谓具体化,换个角度来看,是极大的收缩了故事本身的容纳能力——一个听故事知道故事的人,他对故事里的某些声音的想象力,被极大的限制住了,而一个通过文字知道故事的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天马行空的去联想。

    而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都是三维的艺术。

    《西游记》写到火焰山,读者看后。在心里寻思、勾画,到底火焰山是什么模样,但话剧一出来,火焰山是什么样子?舞台设计会给你一个模型。然后影视剧一出来,火焰山是什么样子?影视画面甚至会给你一个逼真之极的火焰山。

    从此,火焰山是这样的,而不再是其他样子的。

    那么,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画面的创作之初。火焰山是该这样,还是该那样呢?

    对于话剧的舞台设计人员来说。对于影视剧的拍摄场地选择,以及布景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来说,该怎么样把文字中的那个火焰山,变成一个真实可感、且真实可信的火焰山呢?

    这里面当然有大量的设计和创造工作要去做,但首先,工作人员要去做、去设计、去创造的一切的一切。肯定都要秉承着这部戏的主要创作人,也即导演的心意。

    而且,除此之外,摄影、服装、化妆,等等。该怎么处理剧本中的那个人物?该怎么处理剧情中的那一段打斗?

    导演需要什么样子的,那就必须得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拍戏讲究的导演,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在开拍之前就把这部戏的分镜头大概给出来——哪怕再潦草,哪怕并不是所有的镜头,但最关键的一些讯息,必须有。比如服装风格,比如镜头风格,再比如场景的选择,等等等等。

    简单来说,分镜头脚本,是一个导演把平面的、一维的文字故事,转化成三维的、声光电的影像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手段。

    当然,有了具体化的图像,分镜头脚本,也已经是二维的了。

    有了分镜头脚本,导演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自己所需要的思路,直接给具体化了,然后,他拿给服装设计人员看,服装设计师一眼就明白了:哦,原来要这样的!他拿给摄像看,摄像也一下子就懂了:原来这个镜头要这个角度!

    甚至于,分镜头一出来,就连演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方向。

    当然,对于导演来说,分镜头脚本,并不是全然必须的。

    别说分镜头脚本了,有些导演甚至都开拍了还连剧本都没有呢,人家水平高,盲拍,一切东西都在心里装着,拍出来一样部部经典。

    但在导演的圈子里,这种还是很少见的,基本上来说,电影导演,哪怕你再大牌,在电影开拍之前,都会有自己的分镜头脚本。

    首先来说电影对于画面、对于服装、对于镜头的要求,都远远高过于电视剧,其次呢,实话说,电影毕竟时间短,一部电影,一般都是九十分钟到一百二十分钟,镜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工作做起来,也就没有那么费时费力。

    但电视剧,尤其是国产电视剧,实话说,会在开拍之前导演先把每一集、每个镜头的脚本都画出来的……极其罕见。

    一来电视剧真的太长了,少则二十集,多则三十五十集,哪怕是大概的把主要镜头画出来,这个工作量也是异常的大;二来么,电视剧的拍摄质量要求没那么高,尤其是国产电视剧的质量要求,就更是相当的低。

    别的不说,只说镜头和摄影。

    李谦原来是不懂这些的,一直到演了好几年的戏,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帮一个老哥们管理片场,挂了个兼职副导演的名头,才开始逐渐研究这一块儿。

    比如说,在另外那个时空的后世网络上,经常有不少网民截图对比国产电视剧和一些著名的欧美电视剧的镜头——《权力的游戏》、《罗马》、《纸牌屋》等著名的高质量剧集,都是经常被拉出来对比的对象。

    而对比之下,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著名美剧的电视画面上,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的布景、道具。都相当讲究,每一个镜头的角度、那种光影的层次感、立体感,都会让你感觉很精致、很用心、很讲究。

    反观国内的电视剧,哪怕是大红大紫的名剧,其中的绝大多数镜头,也仍然是极为平面化的——就是一个场景。几个人物往那里一站,直接开始对话,巴拉巴拉的过故事。

    所以,很多人说,没有回味。

    这不但是当下这个时空的1998年的电视剧现状,事实上也是另外那个时空2015年的电视剧现状。

    至于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中国人拍不出、玩不出那样的好镜头,因为理论上来说,既然电影能拍出讲究的镜头。那电视剧就肯定也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两点:

    第一点就是整体的大氛围不行。而且不只是观众们的消费氛围不行,连制作方的制作心理,也是不支持这种创作的。

    坦白说,哪怕是已经2015年了,国内观众已经被欧美大片轰炸了好多年,网络上很多观众甚至看美剧都已经好多年了,制作方还会不知道那样才更好?

    但一来那样做实在是太费钱了。要知道,哪怕是另外那个时空到了2015年。演员片酬一涨再涨,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仍然也就是在千万级别打转,经常听说某部电影投资破亿、甚至几亿,但电视剧……几乎没有。

    简单说,做精品剧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你投入了,但挣不回来。

    而偏偏,尽管网络上有着很多对国产电视剧的吐槽,但电视剧制作方们按照老办法拍出来,只要故事过关。你捏着鼻子也得看。更何况,真正被美剧洗礼过的人,毕竟只是年青一代,而他们却并不是会为电视台贡献收视率的那批人。

    所以一来二去,制作方考虑投资收益比,根本没有胆量、也没有心气去做那种高质量的精致剧集,而绝大多数观众对待正常的剧集,也能看得下去。制作方干脆就不管网上那批年轻人怎么骂了,该怎么弄怎么弄,你们愿意看精致的,直接去看美剧就好了嘛!

    第二点,则是人员配备上……还差了许多。

    哪怕是到了另外那个时空的2015年,实话说,国内就连拍电影,真正手底下有水平、能把镜头层次感玩到出神入化的,其实也就还是那么几个人,绝大多数的国产电影,其实就是编个故事、找一堆明星脸拍出来赚钱的,能开始认认真真的给观众讲故事的,已属难得,已经就可以了大把赚钱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进化到真的去玩那些更深层次东西的时候。电影尚且如此,何况电视剧?就算是有人愿意砸钱拍,问题是,谁来拍?

    让张艺谋、王家卫、姜文去拍电视剧么?

    那显然不太现实。

    而且事实上,英剧、美剧、好莱坞电影所出品的那些影视作品中,固然有不少是精品,但也只是精品的比例比国内稍高一些而已,就这,还是因为真正能传到国内来的,大部分都是精品的缘故,所以要认真的论说起来,精品剧少,这是全世界皆然的事情,非独国内如此。

    任何行业,任何艺术,精品从来都是少数的。

    那么,在国内的2000年前后,花大投资去做精品电视剧,可行么?不说赚钱不赚钱的,至少,能挣回成本吗?

    李谦不知道别人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但他自己却是已经考虑了两三年了。而考虑来考虑去,他自己得出的答案是:短期来看,就算不赔,也赚不太多;长期来看,就算不赚,也赔不了!

    观众能够忍受普通水准的电视剧,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看高质量的、精致甚至精美的好剧——永远都不要去低估观众们的智商!

    全国十亿电视观众,可能其中九亿九千万连摄像机镜头都没见过,也根本不懂得什么镜头的景深、层次感、光线等等这一大堆的专业术语,但一个镜头、一个画面从电视上演过去,是用心了,还是没用心。他能看得出来的!

    或许一集两集的,他还浮光掠影,甚至没什么感觉,但是等到这部戏看完了,再去看别的戏,在心里一对比。他还会感觉不到两者的异样么?

    就算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在他心里,那部戏,就是比这部戏好!

    所以,或许这部最终投资很可能高达3000万级别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首播权,甚至二轮放映权,都卖不出什么太好的价钱来,但李谦相信,只要自己用心的去拍。用电影级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求这部戏,那么,等到这部戏的口碑发酵出来,等它成了万千观众们口中和心目中的精品了,或许这部戏短期内是赔的,但它给自己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却注定会让自己在将来连本带利的都赚回来!

    甚至于……就凭白蛇传在国内家喻户晓的程度,就凭《新白娘子传奇》这部戏本身的精彩程度。李谦觉得,一旦它火起来。或许卖完了二轮放映权,就能回本了都说不定!

    而即便是前两轮卖完了都没回本,不是还有第三轮?不是还有长期播放权?不是还有vcd?不是还有未来的dvd?不是还有更未来的网络点播?

    总之,思前想后,李谦决定:不拍则已,要拍。就拍精品!拍那种拿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还是能让人一看画面就觉得讲究的好作品!

    哪怕短期内它真的有可能是赔钱的!

    也正是因此,他一个新人导演,一个影视圈的新丁,第一次出手就要一笔砸下那么多钱。去做这样一件在当下的国内环境来说,还没有先例的一件事,他要想做好,除了花费巨大的心力,耗时一年半做出了分镜头脚本之外,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行内好友的保驾护航——冯玉民、郁伯俊、曹霑、金汉,以及郁伯俊和金汉手底下的团队,都是他要争取拉拢过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

    而历时一年半亲手绘制的这一份分镜头剧本,就是他能够拿出来的最有利的说明:我不但是认真的要拍这部剧,而且有能力把它拍好!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