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能听见,不过安慰人嘛,总是挑好的话来说的。
“或许……”科尔曼早就熟悉了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还会自嘲自己是个聋子。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广告公司,在前台的指引下,来到了一个小会议室里面。
“苏先生您好,我是卡莉丝·明戈是这次广告策划案的解说员,见到你很高兴。”帝势艺术学院的同学站在一边,上前打招呼的却是一位美女。
“你好,初次见面,你们可以叫我苏的,不要太客气了,特别是兰蒂斯学长。”苏景祯先是微笑的点了点头,发现美女已经主动的伸出了手,他立即也伸出自己的右手,轻轻的握住了美女的手掌前端,一边还对着这家公司的老板,也就是他的学长兰蒂斯开着玩笑。
“这当然没问题,不过按照传统,你就不能叫我兰蒂斯了,得叫我的名字安迪才行。”安迪·兰蒂斯也笑着上来握了下手,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在几次沟通之后,他们变得熟络了。
“好了,客气话先说道这吧,卡莉丝,你可以开始了。”短暂的交流之后,安迪就对手下的美女示意可以开始解说这次的策划案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陆续登场
广告的内容其实挺简单的。
一个明显是学生的美帝女孩,自己一个人路过时代广场,在稍远的地方上了公交车,在车上音乐停顿了,女孩拿出随身听,把两截没有商标的五号电池替换进随身听,继续带着耳机听歌,随着镜头渐进,女孩下了车,画面上出现了纽约公共图书馆正门的镜头,最后是女孩带着耳机坐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里面看书。
整个广告片没有旁白,只有吉他版本的加州旅馆音乐声,在广告的最后才出现了几个大字,简约而又不简单——天星随身听。
相对于目前国内流行的强行灌输式广告不同,这个随身听的广告明显是文艺小青年的小清新风格,苏景祯对它的要求也不高,看着没有明显的错误,加上这也符合自己最初的要求,立即就同意了这版广告的制作,并且要求安迪·兰蒂斯尽快的剪接好对应时间的版本。
“表舅,广告做好了,你那边对随身听的价格调查进行得怎么样了?”晚上,苏景祯拨通了袁光华的电话。
“景祯,你对咱们这台随身听的定位是不是太低了?以前我还不觉得,现在一去市场上面调查,最便宜的金属外壳的随身听,随便一台都要过千啊,那台索尼的更是要两千多。”袁光华在窗口那边开始吐槽,可他忘记了当时他也觉得自己这台用jvc技术考出来的随身听卖不起价的。
“嘿嘿,当时谁说能卖四百就不错了的?”苏景祯嘿嘿的笑着说。
“那时候我不是不知道么,现在一看,这中高端的市场还真是好赚钱啊。”袁光华也没想到卡带式的随身听居然能卖到这样的价格,都比得上普通的光碟随身听了。
“你说我们卖六九九一台怎么样?”苏景祯说出了自己的心目中的价格。
“太便宜了,卖**九都可以。”袁光华这时候觉得定价好像有点低了。
“这个价格不好出货,怎么说呢,没有市场冲击力,而且你想啊,我们这台随身听没有充电器,需要顾客自己去购买电池,配件就只有一个耳机,要是把包装弄简单点,其实六九九我们也好好几百赚的。”
“可现在外包装不都整得非常豪华么,怎么能简单?”袁光华调查了很多随身听的品牌,对目前随身听的包装也有一定的了解了。
“我们不是有机箱的生产线么,找点马口铁,直接冲压一个盒子出来,里面放高密度的海绵垫就可以了,成本应该不贵的。”苏景祯想到了未来很多电子消费品都是这样的包装,早就想好怎么做了。
“这,也不知道市场接不接受。”袁光华心里也没底。
“先打广告试一试,看多不多人找上门再说,然后咱们在一线城市那些门店,你也要找人去抓紧时间装修,我们就开连锁的电器精品店,主要销售外国的高端电子产品,先试着把渠道建立起来。”苏景祯投资实体商铺主要是有几个原因,首先未来二十年,在商业繁华的路段,那些商铺的升值空间很大。
然后呢,他也需要建设一支自己的销售队伍,在未来至少要扩展到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店面。
最后就是为了未来而做准备了,自己手中有了渠道才不至于完全的依靠代理销售,在议价上自己至少是能拿出一些数据来,不至于被蒙骗。
“买,不但我们要买,秀霞的服装厂那边也需要这样一个展览厅,所以现在都是一个班子的人,做两个牌子的事。”袁光华在这边到是挺赞成的,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买商铺绝对是一个赚钱的事情,看看香港旺角、尖沙咀、铜锣湾的商业店铺的租赁价格就知道了。
“另外你还要去和atv或者tvb那边洽谈一下广告播放的事情,最好在省城电视台那边也走走,我们第一步先不要搞太大,先把南粤的市场打开了再说。”苏景祯没有第一时间就把广告做到央视去,这是因为随身听这种东西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确是个高消费的东西,而且他的渠道也没铺开,把广告卖全国去,在很多地方完全就是做无用功,还是一步步来比较稳妥。
不过当复读机上市的时候,他或许就会把广告做到央视去了,毕竟面对的市场是不一样的。
“这个事找光宗最合适,他在香港的人脉比我强多了,或许还能谈个便宜的价格出来。”袁光华毫不迟疑的就把事情扔到了袁光宗头上去,自己这边那么多的事情,怎么忙得过来?
“那行,反正现在国内你就是总揽了,我还是乖乖的读书就好了。”苏景祯听见表舅全都答应了,心情愉悦之下就开始开起了小玩笑。
“你滚蛋,你小子现在是越玩越大,我一开始想做实体生意的时候就没想过会有这么多的事情的,都是你小子给弄出来。”袁光华瞬间就怒了,这小混蛋一家三口不是不省心的,别说苏景祯,就说自己表妹现在也是这样。
廉价衣物的市场越做越大,这种快速的消费品消耗非常的大,而且价格又便宜,很容易就能把量给做上去,什么东西数量一多就会变得无比的麻烦,现在不但苏况三头两天要去分担妻子的工作,连袁光华是不是也被抓壮丁。
苏景祯笑着把电话挂了,其实他比较明白自己父母和表舅这一代人的想法的,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业,怎么会嫌麻烦多呢?再说不是能请人么,现在又不是十年前了,请八个人以上就要坐牢的年代,现在请多少是多少,只要你能支撑得起。
“苏,这是用你那个《存储装置的坏块管理方法》专利再加上出售专利公司里面找到的七条相近的专利做成的联合式专利文件,你可以让花旗的人去闪迪洽谈收购股权的问题了。”乔安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进了门就把手中的文件袋扔给了苏景祯,自己摊坐在沙发上,看样子是累坏了。
闪迪的首轮公开募股也差不多要开始了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广告播出
苏景祯把专利文件的部分复印件交给了花旗投行,然后签署了授权文件,让他们去和闪迪洽谈上市前收购部分股票去了,而且苏景祯还特意的叮嘱,首要的目标是能投资进入闪迪,如果不行,那么就收购部分原始股,再不行才是公众股。
花旗的投资经理对他说,要是想投资进闪迪,或许会非常的艰难,因为一般的创始人都不会出让自己公司的管理权的,多一个独立股东就会多一份危险,特别是在上市之前。
苏景祯的回答也很简单,尽量的谈下来,要是对方可以答应投资,又害怕失去管理权的话,那再与对方面对面的洽谈,自己会当面解释的。
把事情扔给了花旗,苏景祯就不管了,不是他不想管或者不想亲自上门,而是他现在的身份不合适,他只不过是一个nyu的大学生,贸然跑到别人的公司,对创始人说自己要提出融资邀约,别人不把他直接踢出门就已经是非常有礼貌的了。
闪迪现在已经完成了前三轮的融资,手里肯定有一定的资金,也就是说他们现在不缺小钱,缺的是大钱,是能让创始人变成亿万富豪的融资,而上市就是最好的办法,苏景祯一没有那么多的钱,二没有上市的渠道,别人能搭理他才怪。
但花旗投行就不一样了,本身他就是闪迪上市的推手之一,还是股票的分销商,所以经由他们的渠道去和闪迪的创始人洽谈,是非常容易就能打开局面的,再不济也能尽量多的申请到公开股的份额。
放下了这件事,苏景祯继续操心随身听的事情,袁光宗很快就与tvb洽谈好了广告,在晚上九点的电视剧黄金时段播出,不过广告费用倒是不高,电视剧分四节,广告在中间插播,每秒的价格是两千港元,五秒的话就是一万,四节就是四万。
这个是内部价,袁光宗拿到的是市场价格的四折,他要是做代理的话,随便就能赚走苏景祯十多万港元,当然袁光宗不会在乎这点钱,也弯不下腰去赚。
而这时候的tvb虽然不能直接在内地落地,但在窗口附近的居民都能收到它的信号,甚至在铜关镇也能收到,也因为语言共通,在南粤地区绝大部分的地区电视台都会录播它的节目,快的是隔天就能播出,慢的或许是隔周,无论怎么样,它的节目在南粤地区的覆盖率是非常的高的。
而在省城电视台的价格相对就低了很多,同样是四万,在香港只能拥有五秒的广告时间,在省城电视台直接就是三十秒。
按照tvb一部电视剧二十集计算,那么在香港的广告费用总额就需要八十万,在省城的,袁光宗直接就拿下了一个月的播放权,费用是一百二十万。
产品还没上市,光是电视的广告费用就已经达到了两百万,要是随身听不受市场的欢迎,换成一般的电子产品厂家直接就可以宣布扑街了,还好苏景祯他们有钱,挥霍得起。
“哎呀,怎么又是广告?好烦,最烦追电视剧追一半的时候有广告了。”在省城梅花村,一幢老式的公寓楼里面,一家老少正在看着电视。
“咦?这是美帝吗?这不是帝国大厦吗?”听着电视上响起了悦耳的吉他声,一个俯瞰纽约最繁华地区的镜头出现在观众面前。
一大家子里面的母亲本来要换台的,结果被自家女儿给抢过了遥控,女儿蕾蕾正是对国外世界充满憧憬的年龄,发现电视上有外国的画面,不禁想看下去。
“呀,她们也做公交车啊,不过她们公交上的人好少,不像我们每天都挤得要死。”少女看着剪辑过的广告,画面里的美帝女孩正在前往图书馆的公交里面。
“咦,这台银色的随身听是美帝现在流行的玩意么?怎么这么落后,我们都有光碟随身听了,这是什么地方?哇……居然是图书馆,好大,比中山图书馆宏伟多了。”
“哦哦,这是广告,卖的就是这台卡带式随身听么?这个配乐又是什么曲子?”蕾蕾的心里有些好奇了。
一连四节的电视剧,广告也出来了四次,彻底的把女孩的心思给勾起了,好像这台随身听也不错的样子,至少自己以前的卡带可以利用起来,而且这也比光碟随身听要小啊。
可惜这是香港的电视节目,这样的进口产品应该只能去香港买吧?内地或许不会有。
“妈,你什么时候去香港?看看这台随身听多少钱,便宜就帮我买好不好?”
“要上班啊,没时间,以前不是帮你买过一台么?现在又买?”妈妈拿过遥控开始胡乱转台,看看还有什么剧可以追,嘴里却不答应女儿的要求。
能住在梅花村的旧式公寓楼房里面的,大多数都是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蕾蕾的父母也一样,所以随身听的价格其实并不算什么,但为了培养女儿正确的消费观,夫妻俩都不会随意的购买一些昂贵的消费品给她。
“妈,你上次买那台是国产的,这台是美帝的,而且你看外形多漂亮啊,旧的那台黑不溜秋的,我不喜欢,最多我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你当奖品奖励我?”蕾蕾与父母斗智斗勇十多年了,也知道父母心里要求的是什么,直接自己就开出了条件。
“我近期真的忙,没时间去香港,你问问你爸看有时间没。”妈妈好像有点招架不住,立即把火头转移给了丈夫。
“香港肯定没时间去,又要办双程证,很麻烦的,我看看单位的同事有没有去窗口的,到时候帮你找找就是了。”父亲也没时间去,不过倒是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这样的场景在这夜晚不断重复的上演,或许这些人会选择先看看,不一定会购买,不过对这台银色全金属机身的随身听也有了些许的印象,对广告末尾出现的天星标志也稍微的熟悉起来。
天星就这样悄然出现在了观众面前。
作者君:先双更四千字,明天应该就能恢复正常更新,剧情也会加快。
么么哒……(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投资公司找上门
一开始,天星电子就做好了广告播出后的咨询接待的准备,聘请了十位说话温柔,普通话、粤语都标准的女性接线员,袁光华与苏况更是每天都在办公室里研究接线员接到的电话,有多少是纯粹是顾客打来的,有多少是分销商上门求购批发的。
“光华,今天的广告效果怎么样?”下午快要接近下班的时候,苏况又从工厂那边跑来,他关心这台随身听的销量,想看看自己这群人搞出来的产品到底适不适合市场的需要。
“还好,今天有一百七十多个人打电话来咨询,其中有三个是想要做批发的,我让销售那边给回复了,下个星期统一来一场招商会。”袁光华也在研究着这几天的数据,按照目前打电话来的人计算的话,效果其实还行,正逐步的上涨。
“那这个星期总共有多少人想要做批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