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坐牢谁想去坐牢,尤其是老两口,他们更不想坐牢。他们选择交罚款,只是听到警察说的数字,他们又傻眼了。
罚款两万!
两万啊,他们要是有钱的话也不用想去收玉米赚点辛苦钱了。结果钱没赚到,一来一回赔了三四万,老两口找谁说理去?
可是不赔也不行,不赔真要进去坐牢。没办法,老两口咬咬牙,认罚。
认罚是认罚,只是罚款一时半会拿不出来。
本来收玉米就用了不少钱,买机器,买货车都是钱,玉米虽然卖了出去,他们身上还真没那么多钱。没办法,警察只能让他们回去凑钱,并且不能关机,他们需要上庭接受判决。
在这之前,为了不被关到牢房,老两口只能找亲戚借钱。
现代社会,借钱可不简单,尤其是滴穷亲戚,更不想借。
借出去对方什么时候换呢?要是遇到赖一点的,可能直接就不还了。农村谁赚钱容易?都是赚的辛苦钱、血汗钱,平常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让他们往外借,跟割肉一样。
借来借去也不过一万,生下的一万怎么办?
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们得到了常慧芳的联系方式。
他们知道常慧芳现在发财了,儿子是明星,是大科学家。找他们借点钱应该没问题吧,只是这关系有点远,平常也不怎么走动,现在贸然打电话借钱,她能借吗?
带着期待,带着迟疑,他们还是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时候,常慧芳都有点惊讶,毕竟关系确实不怎么亲密,好久都没有走动了。不过听到对方要借一万块钱,她还是答应了下来。
放在以前,这一万块钱她肯定是不愿意借的。本身就没钱,还要充大头往外借,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现在不同,家里有钱了,乡下穷亲戚找自己帮忙,能帮的她就尽量帮。不过一万块钱而已,王芸一个月的零花钱都不止这个数。
嗯,就当王芸借的好了,下个月王芸的零花钱减掉一万。不知不觉之中,王芸又被自己老娘坑了。
钱是借了出去,常慧芳也没准备老两口还。只是确实有点想不通,买卖玉米也要办证了?以前真的没有听说过,而且乡里乡亲那么多人经营玉米,大家都没有办证。怎么他们没有事情,老两口刚刚上手就惹这么大麻烦呢!
“你李伯伯他们那么老实的人,家里实在是有困难才想到买卖玉米的。结果钱没赚到,自己还亏了好几万,以后让他们怎么活。乡下那些警察真不是东西,其他人不抓,尽会欺负老实人!”常慧芳狠狠的说道。
看着生气的常慧芳,王宁连忙劝道:“您也别生气,要是觉得李伯伯他们困难,你就多借他们几万块钱。等以后有钱了再还给咱们就是,反正咱们现在也不缺钱!”
好吧,常慧芳就是这种别人的事情自己都能气半天的性格。简单点来说就是代入感太强,把老两口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借钱是借钱,事情是事情,我就是想不通警察干嘛抓你李伯伯,而且就算是李伯伯经营玉米有问题,也不应该是警察出面吧。经营都是工商局的事情,他们凭什么抓人罚钱,我看啊,肯定有猫腻!”
自己身边的亲人受欺负跟外人受欺负的感觉是不同的,常慧芳有点为老两口叫屈。
“警察处理的方式确实有点问题,不过也不能说有太大问题。从规定上看,警察确实有点越权抓捕,不过只要工商那边出具证明,警察就不会有什么事情。要是遇到老赖,工商确实可以向警察提出申请进行抓捕的!”王宁说道。
要说老两口的事情有问题,倒是也不好说。如果说没有问题的话也肯定不是,他们之所以会被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背景。
乡下很多东西没有城市那么标准,违法与否也没有死限制。比如说经营玉米买卖,有人追究的话确实是违法,没人追究的话也就没有问题。这一切就要看后面有没有人。
无疑,老两口背后是没人的,所以才被警察当冤大头宰了。两万块钱到手,派出所的经费又增加了一些,想要购买什么东西都可以。
如果需要的话,大不了分给工商一部分,剩下的还是派出所所有。
这就很有问题了,如果说没有问题的话,他们的做法也确实没问题。违法之后,警察确实有权利抓捕,罚款。这些都是记录在法律上的事情,谁都不能轻易更改。
“那也不能尽欺负老实人啊,警察一张口,轻飘飘罚走两万块钱,他们也不想想两万块钱对乡下农民的意义。罚这么大一笔钱,要是一时想不开,上吊跳水的也不是没有!”常慧芳担心的说道,人命太脆弱,稍微糊涂一点就能自我了断。
被罚了这么大一笔钱,对老两口的影响很大。真的出现什么意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确实,这一点我还真没想过。从村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罚款确实太委屈了。看来明天跟刘省长的见面,我知道要谈论什么内容了!”(未完待续。)
第747章 邀请
“上次还在想什么时候还能跟王博士见面,没想到缘分说来就来,竟然在玉兰市碰到了王博士,您说,咱们这算不算缘分!”
富丽堂皇的会客厅中,刘副省长笑容满面的说道。这位刘副省长不是别人,正是原本荷花省的副省长刘才章。
说起刘才章,跟王宁倒是有一段很有趣的过往。有一次,王宁在荷花省的时候跟刘才章的儿子刘大少起了点冲突,以当时王宁的身份,直接将刘大少碾压了。
刘才章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亲自邀请王宁赔罪。
赔罪也算是陪出了缘分,两个月之后,刘才章就从荷花省调到了现在的安皖省。安皖省经济自然无法跟荷花省相比,不过安皖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近期经济增长比较迅速的省份。
再加上调到安皖省之后,惯例给刘才章提升了小半级,从原本普通副省长变成了现在的常务副省长。别看只是多了两个字,意义却完全不同。
副省长那么多,常务副职却只有一个。理论上来说,省长之下就是常务副省长,生长不在的时候甚至可以总领全省大小事务,是下一届省长的热门人选。
刘才章才四十多岁,能够走到现在的位置上,只要不出意外,几十个省的书记位置肯定有他一个。再说,刘才章的身份也不简单。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从四季市书记到现在的安皖省常务副职,一路横跨了好几个级别,背后没有力量在支持的话根本就不可能。
来到安皖省,这里算是王宁的大本营。不管是上层还是在下层,对王宁这位土生土长的安皖人都很支持。再加上王宁的成就非凡,在整个国家上都有独特的地位。再有时间的情况下,刘才章当然不介意邀请王宁见面。
不打不成交,刘才章现在是自己老家的父母官,不管怎么样,王宁还是给了刘才章这个面子。
当然,今天过来的人不只是刘才章,还有安皖省真正的大佬,吴省长,他才是安皖省真正的掌控者之一。
除了吴省长之外,王宁身边还有另外一位特殊身份的贵宾,他就是特钢集团的负责人胡青松。
作为特岗集团的负责人,胡青松正在京城筹办特岗集团的各项事宜。人员安排,场地选择,挂牌时间,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处理。
除了场所之外,更主要的还有其他大员的邀请。有了宁元素的存在,特钢集团未来的市值绝对是上万亿级别的,是世界影响最大的集团之一,哪怕是在整个华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这么大的部门,需要的人员是海量,想要进入这个部门的也不知凡几。
更妙的是,特钢集团正在创建,只要在创建初期加入到部门中,最起码在级别上也能前进半步吧。哪怕进入特岗的时候不进步,等分厂,分公司建立的时候,他们这些老牌员工是不是有优先外派的权利?
一旦外派,他们的级别最起码也要提升半级。哪怕是不提升,在外面做一方诸侯跟在总部当孙子,怎么选择还是很简单的。
特钢集团位置就那么多,一些重要位置已经有了人选,其他位置属于谁可不一定。胡青松身为特钢集团的负责人,还是有决定权的。
于是,在京城的胡青松除了忙碌集团创建的事情,每天还需要接受各路朋友,亲戚,同学以及乱七八糟关系人的邀请。
对于那些邀请,身为正省级大佬的胡青松有了拒绝的底气。同样,胡青松又不是站在了最定点,还是有些人他躲不过去的。那些人,他也不太方便拒绝。
这种时候,他也就只能拉外援了。
其实胡青松并不介意集团有一些特殊员工,不管什么集团,不管什么部门,总是有一些特殊员工,他们是最特殊的存在。甚至部门中会专门设置部门安置那些人,让他们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能力,最起码不能惹是生非。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胡青松根本就不愿意接收他们。
不想接收怎么办?只要往外推,想要往外推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很多领导他推不掉,所以只能往外援身上推。
谁是外援?自然就是王宁这位持有股份的特钢集团的顾问。
没错,在集团创立的时候,王宁也有了新身份,特钢集团顾问。这个身份纯属就是虚职,没有太多的实权。当然,作为特钢集团的股东之一,他的权利毋庸置疑。真让他看不过眼,直接开除都找不到地方说理去。
在加上王宁又是宁元素的发现者以及负责人,往他身上推完全没有问题。
其他人可以跟胡青松商量,却无法跟王宁商量。没办法,王宁算是最特殊的一群人,享受着特权却不是体制中的人。
跟他商量的事情,他同意算是给你面子,他要是不同意的话对方也没办法。根本就不在自己的管辖之内,连找麻烦的资格都没有。
要是惹得对方不开心,直接跑去找最高领袖跟最高首辅,倒霉的还是他们。所以他们可以找胡青松,却不敢招惹王宁。
胡青松往王宁身上推一点压力都没有,谁让他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自然也需要负起一定的责任。
当然,在打掩护之前,王宁肯定知道类似的事情。而且不只是王宁需要给胡青松打掩护,胡青松也需要给王宁打掩护。
王宁不是圣人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也有自己的关系网,很多东西同样躲不掉。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往胡青松身上推,让胡青松出面解决。
反正在集团创建之中,他们属于合作方式。胡青松解决不了的问题推给王宁,王宁解决不了的问题让胡青松出面,如果两人都解决不了的话,那没法,只能考虑接受或者直接向最高首辅反应。
无疑,今天刘才章邀请王宁的原因之一肯定跟特钢集团的建立有关,对于特钢集团背后的利润,不会有人不动心的。
大概了解刘才章的想法之后,王宁将胡青松邀请了过来。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四方见面,王宁,胡青松,吴省长,刘才章。(未完待续。)
第748章 邀请(下)
刘才章,吴省长,胡青松,除了吴省长之外,其他两个人都是四十多岁,在体制中绝对是年轻力壮,而跟我王宁相比的话,他们全都算是老人。
以最小的刘才章为例,他也比王宁大二十多岁,至于吴省长,干脆是王宁爷爷一辈的。
没办法,安皖省的情况有些特殊,这两届领导全都是即将退休的老人,他们最多站最后一班岗,下一届肯定会退休。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刘才章背后的力量确实不小,能够提前三四年让他过来占位,一般力量还真做不到。
正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座位安排还真有点麻烦。
官场上的座位有很大讲究,饭桌上更是如此,谁主谁次分的很清楚。一般都是按照级别区分,只是这种情况放在王宁身上不太合适。
王宁在外面可没有级别,只是真的可以把他当成普通人?
肯定不可能,以他的重要性,谁都不能无视他。更主要的还有,胡青松不可能坐在王宁的上位,最多最多,两人算是平级。
特钢集团的建立是因为宁元素,而王宁是发现者,再加上王宁在特钢集团的股份,哪怕没有明确的任命,胡青松也不可能大咧咧的把王宁当成下属。
胡青松不可能坐在主位,那么跟胡青松平级的吴省长也是如此。
胡青松跟吴省长平级,两人都是正省级领导。只是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未来变革集团的掌舵人,谁高谁低还真不好说。再说,吴省长邀请王宁可不是分主次的,而是求人家帮忙。这个时候在座位上压对方一头实在没有必要。
最后没办法,还是按照王宁的说法,今天不论级别只看年纪,年长的坐主位,其他人依次坐。他主动坐在最外面,总算才把座位安排好。
主位是吴省长,吴省长左边是胡青松,右边是刘才章,王宁就坐在刘才章旁边,他旁边则是吴省长的秘书跟刘才章的秘书。两人三十岁样子,斯斯文文的外表,看起来很和气。不用说,他们的任务就是来跑腿的。
“都说咱们安皖省历史底蕴深厚,远有张辽三战逍遥津的英姿,今有博士两次发布会定改革的风采,真是让我等普通人大开眼界啊!”刚刚坐下,吴省长忍不住感慨道。
这些话听听也就算,根本不能相信。不管吴省长也好,刘才章也罢,甚至包括胡青松全都不是安皖人,根本没有咱这个说法。
当然,很多事情心中明白就好,说出去就没有意思了。
“吴省长客气,要不是吴省长大力发展教育跟基础设施,也不会有我们这些新一代学生。正是领导们大力推进教育,才会让华国学生越来越优秀!”
在饭桌上,相互吹捧都是最基本的能力。甭管对方做法怎么样,能夸奖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听到王宁这么说,吴省长笑的嘴巴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