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194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日本1946-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黛丽赫本一直都梦想能够成为明星,在1944年荷兰饥荒的时候,即便她吃不饱肚子,经常要以郁金香球根来充饥的情况下,她都不忘苦练芭蕾舞,所以可以想象当她接到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的邀请电报时的激动心情。

    其实这个制作公司并没有赫本所想象的那么神圣。对于吉米这样的好莱坞老油条,创建这么一个皮包公司根本就不费什么劲,当初他也只是为了倒卖电影版权才草草建立的,没想到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在电报中他清楚的写明了托尼唐宁是本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和制片投资人,所以赫本对于唐宁的邀请分外重视。

    说实话,唐宁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好色的男人,现在他房里的那些女人就是明证。不过这次面对奥黛丽赫本,他却并没有任何邪念。即便是吉米的调侃,他也都没放在心上,反而反复叮嘱吉米一定要好好培养这个他发掘的好苗子,尤其是如果发现有一部《罗马假日》的影片开始筹拍的话,一定要把女主的位置给赫本抢过来。

    不过他这种心理别说吉米不理解,就是赫本也不理解。所以见面的时候,奥黛丽赫本小心翼翼的问道:“唐宁先生,听吉米先生说,是您看好我未来的发展,力主签下我的。对此我非常感激,但是我不太想去日本,所以……”

    唐宁有些诧异的问道:“谁说让你去日本了?吉米给你发的邀约里不是已经写明要签下你,带你到好莱坞拍电影么?”

    赫本有些害羞的低下头轻声说道:“吉米先生还给我发了第二份电报,说是想要获得公司的力捧,就必须得陪您一年,做您的私人助理。”

    唐宁一听,忍不住拍着桌子怒道:“吉米这个混账东西,怎么能对你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赫本小姐,您放心,这是吉米的玩笑,我保证不会勉强您做任何您不愿意做的事。这样吧,你先别急着去好莱坞,等到吉米把片约给你发过来的时候你再过去。”

    赫本眨着大大的眼睛感激道:“唐宁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能够去好莱坞拍电影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其实我也知道好莱坞里的规矩,如果您真的能够给予我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一定会满足您所有的要求的,就像拉塞尔小姐那样。”

    听着心中偶像这样的承诺,唐宁忍不住一阵的心猿意马,不过他还是压住了心头的绮念,自己的女人已经够多了,没必要糟蹋自己曾经的偶像,就做一次好人吧。

    于是唐宁解释道:“赫本小姐,您先不用考虑这些事,好好琢磨演技,将来好好表演就是了,我这也是在为公司选拔人才,没有别的意思。而且在我心中您和拉塞尔小姐完全不一样。对了,赫本小姐,我记得您是比利时人吧。”

    赫本点点头:“对的,我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929年出生,在英国肯特郡长大,父母离婚后去了荷兰,直到战争结束这才回到英国。我在玛丽兰伯特芭蕾舞学校学过芭蕾舞,也出演过《高跟鞋》和《鞑靼酱》两部音乐剧,还做过模特,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能够把握住的。”

    唐宁能够理解赫本这种抓住一切机会的急迫心理,不过对于这种简历式的叙述倒是不感兴趣,他想了想,引导的问道:“赫本小姐,你觉得你最适合出演什么角色?”

    赫本反问道:“唐宁先生,您觉得我最适合什么角色呢?”

    唐宁毫不犹豫的答道:“公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霉的赖肖尔上

    陪伴奥黛丽赫本度过了美好而又单纯的三天时光之后,唐宁就带着格鲁诺夫返回了小仓,嘱咐东野好好照顾格鲁诺夫之后,唐宁又返回了美国,因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尤其是红色中国的成立,引起了美国的极大仇视和恐慌,为了阻止**浪潮的扩展,美国迅速改变了对日政策,由“限制削弱”改成了“扶日**”。

    杜鲁门曾经公开声明“中国事态的进展,使得日本的重要性倍增。”道奇博士在国会演讲中也说道:“过去的一年,尤其是最近在这一地区出现的事态倾向,说明了我们加强在日本地位的必要性。我们将来在远东政策的发展,要求把日本作为今后向远东地区援助扩张的跳板和供应基地加以利用。”

    在这种大环境下,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封锁、大力扶持日本经济甚至盟军撤离日本,交还日本政府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唐宁感到争取琉球独立的时机应该算是到了。

    好在唐宁在此之前一直都与魏德迈、陈纳德这些坚定的反日人员关系密切,此时返回美国加入他们的阵营也丝毫都不显得突兀,而且他提出的有限扶持日本的思路也受到了魏德迈的认可,正式向国会提出咨文,要求有限扶持日本并支持琉球独立以震慑日本。(这种咨文肯定要有一个规范的流程,但我实在是不熟悉,为了不露怯就不细写了。)

    而日本政府此时也是异常活跃,毕竟能够有独立自主的机会谁都不想放弃,所以日本官员和学者在美国大肆活动,对每一个可能产生作用的议员都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公关。

    可惜的是,此时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个极其掉链子的事情。那就是刚刚上任的美国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博士在东京赤坂的美国大使馆遇刺!

    埃德温赖肖尔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长老会的传教士,16岁以前一直都是在日本生活,非常熟悉日本文化,是美国公认的日本问题专家。而且赖肖尔不仅是出生在日本,更是娶了日本明治时期的首相松方正义的孙女。所以日本人普遍对他的印象很好。由于美国此时考虑要改变对日政策,所以就委派日本民众比较容易接受且为人比较温和的赖肖尔作为大使。

    可就是这么一位温和的老兄,居然在日本东京遇刺了!(这是真事,发生在1961年,这里为了剧情需要,所以提前了。)

    自古以来,就有钦差大臣一说,赖肖尔虽然不是麦克阿瑟,但是作为美国驻日大使。他在日本的地位说是钦差大臣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现在正处于美国考虑改变对日态度的关键时刻,新任的美国驻日大使,真正的上国钦差大人居然在天皇家门口遇刺,自然使得举国哗然,在美国鞠躬鞠的腰都快折了的日本官员都在心里大骂国内的同僚,就算不帮忙你们也别添乱啊!

    而且这位大使遇刺的经过颇为诡异。那天,赖肖尔大使有个会议要参加。在他归来准备下车进入大使馆的时候,突然在门口遇刺。一名打扮得像个修理工的年轻人本来躲在门廊的阴影下。突然绕过警卫,冲向赖肖尔博士,用一口十六公分长的尖刀向其猛刺,正中博士的右大腿上部,顿时血流如注。此后行刺的年轻人当即被使馆秘书和海军陆战队卫兵抓获。一名秘书匆忙解下自己的领带缠在博士的大腿上止血,并匆匆将其送进附近最好的虎门共济医院抢救。经过检查。赖肖尔大使腿部的伤口宽2。8厘米,深10厘米,因为刺伤了大动脉,出血量达到3,000毫升。抢救中不得不紧急对博士进行输血。由该医院和横须贺美军总院的医生共同进行的手术进行了四个小时。

    实际上根据现在披露的情况,当时事情还要糟糕,那个刺客不但一刀放倒了赖肖尔博士,而且随即打翻了前来营救的赖肖尔的司机,持刀挟持了两名使馆工作人员冲出使馆,卫兵并没有敢阻拦,大家只来得及对博士进行营救。

    更为诡异的是,那刺客在走出使馆后便扔掉人质,一扭身冲进了附近的赤坂警署派出所,干净利落地自首了。而且审讯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不过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实际上,还没有审问,有些聪明的警官们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儿了。有位赤坂警署的警官向记者描述审问这名刺客的情景 …… 这名凶手两眼发直,口中咆哮不已,声称自己眼睛不好,找不到工作,这都是美国人的责任!

    当时,美国的确在日本鼓励进行近视眼校正,但这位所说的话,实在让警察们理不清逻辑。经查,行刺的凶手来自日本沼津市,年仅19岁,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病历发现,此人从高中时代就经医生诊断为精神病,可以肯定不是案发后被精神病的),几次让他交代行刺动机都语无伦次,逻辑混乱,美日双方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查,认定此人案发当时处于精神不健全状态,故此最终决定对其免予起诉。

    查证为精神病患者犯罪,日本举国上下松了一口气(也或许有唯恐天下不乱者叹口气,暗恨怎么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出了昏招)。美国大使遇刺,日本各界一片惊惶,深怕惹恼了美国太君引发个血洗东京啥的。即便不血洗,但如果因此影响了美国的对日政策,使得经济扶持泡汤,继续进行经济压制和削弱的话,那也够大家受的。

    客观上说,此案发生,还对美日两国都有些积极的意义。比如,此人交代作案前曾两次溜入美国大使馆,仔细确定作案流程和手法(这。。。。。。是精神病干得出来的?也许,日本的精神病患者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并曾试图放火,其过程如入无人之境。事后发现使馆警卫有枪无弹,面对持刀歹徒无还手之力。故此,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使馆安全工作受到质疑,并据此得到改进。考虑到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美国使馆经常遭到形形色色的攻击,这一改进避免了多少美国人被炸死,捅死,那啥死,功绩是无法计算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倒霉的赖肖尔下

    而日本方面,《朝日新闻》天声人语栏目发表文章,大声疾呼 …… “秋天,是精神病患者和变态者激增的时候,每年都让社会危机四伏,这一次赖肖尔大使被刺,又是精神病患者干的,让这些危险的人在社会上自由流动,会成为大问题。刑法上对精神病患者不应该有所照顾。”

    第二天,《朝日新闻》再次发表社论,称“对精神病患者要早发现,早送院,日本的精神病院病床不足,只有整体患者的11%,美国则在50%以上”。这个社论引发了巨大社会影响,日本为此修订了《精神卫生法》要求对精神病患者加强管理,精神病院在日本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激动的日本人在全国大抓疯子,某人因为想事两眼发直就被拉进精神病院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不过这疯子杀人,也是日本疯子不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为何这个精神失常的少年会寻找一位太上皇级别的美国钦查大臣来杀,实在是无法理解。此时正是美国对日政策变革的前夕,日本方面深怕此事闹大,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早川当即辞职,连天皇一家都出面慰问受伤的赖肖尔大使。

    倒霉的赖肖尔博士为人的确宽厚,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半开玩笑地说:“我虽然生在日本,身上却没有日本的血,这回輸了大量日本人的血,我也该算与日本人血脉相连的兄弟了吧。”

    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案件发生以后,赖肖尔大使被送回夏威夷休养,落地以后,美国医生怎么看这位大使怎么觉得颜色不对 – 赖博士咋发黄了呢?不错日本人是黄种人,可也不能去当了几天日本大使回来也变成黄皮肤吧?麦克阿瑟在那儿呆了好几年也没见他变色阿?

    一打听原来输过日本人的血 – 这输了日本人的血就会变黄。倒是医学上一件新鲜事…。唉,不对啊,怎么这博士不但皮肤黄,连眼睛也黄了,跟猫似的?这。。。。。。这是肝炎吧!

    果然,赖肖尔博士真的是得了肝炎。原因就是在日本输血闹的。给大使输的血里有肝炎病毒?!这下子美国人可不干了 – 遇刺你们说是精神病干的,这肝炎呢?这明摆着是有预谋的谋杀!美国太上皇发火,日本的大小官员顿时两股战战,马上严加调查,谁。。。。。。谁。。。。。。谁这么大胆子,敢给美国太君下毒?

    问题很容易就查清了 – 其实答案日本老百姓不猜都知道;根本不需要调查。对于输血感染肝炎或者其他的怪病,日本民间当时已经民怨沸腾,但日本政府一直掩耳盗铃,视若无睹。原来在当时。日本血库中98%的血,都来自于血头组织的卖血行为。《朝日新闻》调查表明,由于实行有偿购买血液制度的时代,日本出现了大量由黑社会控制的“血液银行”,专门组织下层劳动者和流浪者献血以从中获利。很多人因此成为“卖血专业户”。这些人中不乏乱用注射器的瘾君子和其他失去劳动力的慢性病患者,所以他们提供的血液,经常成为血源性传染病的源头。由于这些人长期卖血,他们提供的血液中红细胞不足。呈现黄色,所以日本人把这种血称作“黄血” – 也隐含着输这种血会得肝炎而发黄疸的讽刺意味。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到医院做手术,“可能因输血患肝炎”是写进手术条款的,医院对此不负责任,输血后肝炎的平均感染率达到20%。而被感染的还不仅仅是肝炎,比如梅毒,也经常会因为输血而被传染。虎门医院虽然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但在这个问题上,也并不比其它医院做得更好,赖肖尔博士不幸中招,瘰患乙型肝炎。

    在赖肖尔“被肝炎”之前,尽管被感染的日本患者对此痛恨不已。但“血液银行”既是黑社会的财源,也与医院的利益错综复杂。当时日本医疗界自己给自己作裁判的制度,让所有控诉都在无良专家面前化作无可奈何。日本《一亿人的昭和史》一书中这样评价 – “在大使遇刺之前,日本曾经出现过多次诉讼,都是由于日本各大医院的血库为血头控制,由他们组织人员卖血从中牟利,在这样的体制之下造成了不健康血源的出现,并且引起了肝炎等血源性疾病的流行。尽管日本的血源性传染病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但是厚生省和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医院对这种事情进行调查,就如同自己检举自己一样不可思议。所以,尽管问题很大,但日本的舆论和专家一直压制着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这种事情的真相。”

    只是,居然感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