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此,高俅又一向是见风使舵的弄臣,认为目下不宜在得罪蔡京了,否则不但没用,还平白无故的拉了大仇恨。
高俅这一生,实在太理解官家的心思了,官家要面子,之前罢了蔡京的相位,而现在官家这是不好意思主动说。但是既然当着蔡京的面这么问了,显然是需要高俅来开这个口的,捅破这层窗户纸。此点政治觉悟,高俅还是有的。
无奈之下,高俅跪地道:“老臣认为,太师四平八稳、有过执政简历,追随过安石相公变法,也宰执过天下,经验丰富,忧国忧民,国不可一日无相,且由太师执掌中枢,主持国政,大陛下以为如何?”
赵佶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听后大喜,这便点头同意了高俅所奏。想给高俅升官,却是高俅老儿已经无官可升了,只得赐给了个国候爵位了事。
以往皇帝不喜欢赵挺之的一个原因就是,老赵有些事和皇帝不对付。所以越到后期,赵佶越发怀念当初蔡京的“千依百顺”。
大宋的宰相,那是真可以一定程度上节制皇帝的,那叫软抗旨,一不高兴就找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软对抗,打太极,而一但宰相不签字,皇帝的文书许多时候就效力大减。
皇帝是有性子的,一被反对当然就不高兴了,于是他就会怀念曾经千依百顺的儒雅老帅哥蔡京。
张叔夜目下的威望是可以宰执的,然而从皇帝到蔡京再到高俅,都不希望老张来让人不高兴,真是他宰执,高俅都要被收拾,皇帝恐怕会比赵挺之时期还郁闷。
皇帝高兴之际,便得意的宣旨:“蔡卿,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暂时空置吧。刘逵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让朕很是失望,贬广州通判。张叔夜暂时兼任中书侍郎,和蔡卿协同执政。”
刘逵的命运那是没有办法的,才能有限,早就不被官家信任了,赵挺之在的时候几次护着刘逵,但现在赵挺之不在了,去广州任通判,已经是很好的结局。又听张叔夜兼职中书侍郎和蔡京协同执政,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节制蔡京,高俅也就放心了,大呼陛下圣明云云。
“开年元月已过去,蔡卿可有说法?”赵佶傻傻的期待着,像是孩子想重新过一次年的那种态势。
蔡京微笑着,已然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便道:“官家圣明,由此,今年定年号‘大观’可否?”
赵佶笑道:“正合朕意,一切拜托太师了。”
……(未完待续。)
第214章 李清照来访
“快去郓1城出班,不许闹情绪。”梁红英道。
“不去,别来烦我。”高方平躲在房里不出来。尽管写给吏部侍郎张商英的请假文书被驳回了,没批准,但高方平照样躲在房里哪也不去。
高方平整个的扑在桌上发呆,听闻门被推开,有人进来了,并且来到了身边。
于是高方平闭着眼睛不理人,一会儿没有动静,高方平却又忍不住好奇,伸手去后面摸摸来人,咦,很好摸啊,略瘦,是个女人,却不是梁红英。
于是试着睁开一只眼睛瞧瞧,随即吓得缩回手跳了起来:“清照!”
李清照被他偷袭得面红耳赤,但既然事出有因,也不想提及这个尴尬问题,坐下岔开道:“到京很长时间了,却一直忍住没来打扰高兄。”
高方平道,“你总是这么善解人意是吗?”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京城的事无比复杂,清照虽然关心,但害怕介入后,为了给清照面子而坏了国法、坏了高兄大事,那清照就罪过大了。高兄是有灵气的人,该怎么处理,你的心里当然有一杆秤。”
高方平叹息道:“是啊,当时我最害怕的不是京城的乱局,而是你来找我、让我做不想做的事。算好清照始终这么自重,感谢你关键时刻没给我添乱。”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高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清照在京的?”
“在老种家被他敲诈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高方平道,“但时局如此,为皇帝办事容不得其余感情,所以我没去见你。你进京当然是为了赵挺之相爷爆亡的事,我奇怪的在于,为何是你独自前来,赵明诚呢?”
“家夫听闻公公病亡的消息后,气的一病不起,他一口咬死公公乃是被奸臣害死,第一时间便让清照马上返京,请宗泽相公主持公道。”李清照低声道。
高方平点点头道:“难怪张叔夜张商英会如此积极的怂恿皇帝召我进京,你和赵挺之对他宗泽有恩,他当然要为这事极力周旋。”
随即,高方平又道:“最终我高方平无能,不知道赵相死亡的真相,清照你怪我吗,难过吗?”
“不怪你,也不怎么难过。”李清照微微摇头,“公公身体不好已是有些年月了,此事尽人皆知。在杭1州听闻消息的时候,我便不同意家夫捕风捉影、进而带起政治风暴的心态,却被他……被他……”
“一巴掌?”高方平愕然道。
李清照点点头:“是的,家夫心胸不宽,乃是阴谋论崇拜者。”
高方平皱了一下眉头,但那是她的家事,也不方便参与。
事实上作为儿子,赵明诚有此种心思不为怪。而李清照是个洒脱的人,她不难过赵挺之的死也正常。
赵挺之原本就是李清照父亲的政敌,当年跟着蔡京打击李清照的父亲可一点没手软。更有甚者,因当时蔡京的威势,李清照的父亲被打为元祐党籍,赵挺之为了避嫌,虽然没有让儿子休妻,却故意找借口把李清照留在青州老家,然后把赵明诚接到京城念书,让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分开了近两年之久,就是不许相见。
李清照是洒脱又贤惠的人,她便不多想,闭门做学问,自得其乐,不让公公为难,不让丈夫为难。
其后蔡京因星变罢相,元祐党被一定程度平反,赵挺之掌权登入宰执后,这才允许李清照进京和丈夫相会。然后历史传言,佳人带着这两年潜心研究的学问、收集的金石字画,急忙返京想和夫君长谈分享,却是发现赵明诚留恋青楼,且有了宠妾。
李清照作为女人,又是思维相对先进的文青,对此不高兴是正常的。但在这个时代又是赵明诚的权利,加之李清照又无子嗣,话语权便很有限,所以对此只有保持沉默。
这些应该就是历史传闻中,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和睦的第一个导火索。
“清照一直都很感激高兄。”李清照微微躬身道,“以前在京城那个时期,其实清照内心有些苦楚无法诉说,遇到高兄的另类风格后引为知己,转移了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中的一些不和,也让家夫知晓清照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后来去到杭1州其实还好,至少他对高兄很酸,感觉到危机,便疏远了小妾,对清照也相对变好了些。”
高方平尴尬的道:“有天我敢断天下的案子,但是清官难断家务,这些我少听为妙。”
李清照脸一红,也觉得自己的作为有些问题,于是很不好意思。但她真的有些忍不住,想把一些奇怪的心态和高方平分享,甚至想听他再说两个类似“一个衙内两只眼”那类名句。
高方平忽然好奇的问:“种师道写下两字‘道士’提醒我,是清照你的心得吗?”
“是的,小种相公在京不久,对京城并不多少心得。”李清照点头道。
“既然你不认为赵挺之是被害,为何于那个时刻对我进行‘引导’?”高方平道。
李清照叹息一声道:“高兄知道吗,清照都险些是那群道士的受害者。张怀素此妖道和赵公公来往较深,公公被他蛊惑,很崇拜妖道的花言巧语,加之汴京权贵交往张怀素,皇帝信任道士,此乃流行,而我一直无子……”
到此李清照没有往下说。
高方平点了点头道:“难怪如此。以清照的为人,当然不信妖道的那一套。”
李清照道:“后来我对道士留了心思,我察觉了一些道士的危害。但因为公公贵为相爷都信任张怀素,皇帝也信任道士,汴京人人相信,清照人微言轻,无法揭露。所幸公公病逝之际,因赵明诚的固执,宗公说动张叔夜等人出手,促成高兄带永乐军返京查案,那时清照就觉得是个机会,不能再让道士祸害民间了。”
高方平泄气的道:“有没有想过,我会被你害死?”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道:“清照对你的信心是盲目的,纯粹的,我是个女人我不懂多少,遇事我就想要一个依靠。然后清照还有另外的用意。”
“什么用意?”高方平楞了楞。
李清照道:“自从皇帝冷落了应俸局的花石纲后,朱勔王黼他们在江南勾结道士林灵素,大兴土木,用搜刮的花石修建神霄万寿宫。林灵素在江南民望相当大,很是有些本领,号称法力无边。原本他们想利用皇帝对道士的信任,利用皇帝喜欢新奇和雄伟的心态,重新勾起皇帝重用花石纲。但清照在江南观来林灵素太过分了,把当地官员忽悠得晕头转向,又开始打击和尚和其余教派,弄得一家独大。如若这个节骨上不打住道士的气焰……“到此李清照叹息道:“恐怕整个天下,即将要进入加强版的应俸局模式,神霄万寿宫要到处修建了。”
高方平听后猛然色变,竟是李清照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林灵素,那是比张怀素张继先更狠更厉害的一个道士,历史上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就是出于林灵素的手笔。到达后期,这个蔡党抬举起来的道士,照样和蔡京争宠斗法,斗了个旗鼓相当。
道士做官,携带腰牌出入皇城,就是林灵素这个妖道开的先例。
更有甚者,林灵素在宋徽宗时期提出了“让和尚信道”的想法,把寺庙改叫道场,把罗汉改叫尊者什么的,就是林灵素这个‘宗教布衣宰相’的建议,而竟然也通过了?
这家伙对其余教派的严厉打击,那是够狠的,最终一举把道士推到了徽宗朝的巅峰地位。
宗教的排他性是自来的,也是正常的。佛道之争也自来没有停止过。赵佶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主见,太容易被忽悠,而他的身边又没有一个名相清君侧,所以就把许多事弄的一团糟。
李世民多英明神武啊,其实贞观时期的佛道之争比目下严重的多,但李世民根本不参与,以裁判的角色保持中立,让他们相斗。他们太过分的时候又去拉开,不让他们伤的太重。因为李二明白一个道理是,佛道都是温和教派,有佛道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节制其他邪教滋生,同时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可以让百姓安定,但绝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因为任何东西一膨胀,迟早会发展到干政的地步,甚至绑架皇权、凌驾皇权的地步。
这些东西高方平懂,英明神武的李二也懂。但显然赵佶不懂,蔡京这个自以为是的棒槌也不懂。
真的,蔡京就有这么蛋疼,当初他抬举起来的赵挺之,当权后就反咬老蔡。林灵素也不例外,上位得宠后,照样反咬蔡京。
结合李清照的消息,高方平紧缩着眉头思考着一些东西。
李清照注视着他许久,轻声道:“算好此番于京师查办张怀素案的时候,高兄狠辣的雷霆风格,带起了十万民众跪在东华门戳道士脊梁骨的节奏。仅以此点高兄功于社稷,在清照的心中,乃是当之无愧的国士无双。”
“清照乃夸张过头啦。”见李清照秀美的手放在桌子上,高方平很猥琐的模样去摸了摸。
李清照缩回了手,把双手藏在了袖子里,然后白了他一眼道,“咱们说点其他。梁希玟有书信给我,说你在大名府老毛病犯了,把人家妻子拐走了?”
李清照提及这问题的时候神色有些诡异。(未完待续。)
第215章 跨过三岁口即是正义
“霸人妻女这些事我不想多解释,以清照的为人,你当然懂‘断章取义’什么意思。”高方平道。
李清照楞了楞,虽然还对这事怀有极度的八卦心态,却是这样一来,也不好意思继续逼问高方平了。
在李清照的眼睛里,这原本就是一个满身毛病,却值得尊敬,永用都会让人有惊喜的人。仅仅带永乐军进京查办张怀素一案的心态和手段,李清照的文青思维里,这样的人他不论犯什么错误都值得原谅,而有些人,哪怕一辈子什么错误也不犯,也丝毫不值得尊敬。
沉默了片刻,让两人都有些尴尬,李清照急忙笑了笑道:“对了,高兄写的故事我也看了,就是《大灰狼》的故事。”
高方平尴尬的道:“那是写给孩子看的小白文,你这样的大才女,就没必要去挑毛病了吧?”
李清照噗嗤一声笑起来。
“好吧,反正这篇小白文被文青批得多了,我都不在意了。说说你的看法?”高方平又道。
李清照歪着脑袋想了想道:“反正……要说好我也不认为,但我要是有孩子,我一定愿意一句一句的念给他听。”
高方平笑道:“你这么说我就当做你在夸奖了。”
李清照道:“曾经一度我甚至怀疑不是你写的,而是你找别人代笔。”
高方平楞了楞。
“然而我也一直在等更新,看到故事转折,开始描写小白兔的可恶之处,大灰狼有转变正义的倾向,好吧我终于肯定,这就是你高方平的笔法和思路。”李清照道。
高方平凝视着她:“你喜欢看这样的转折吗?”
李清照泄气的道:“我无所谓,但小帝姬们会用鸡蛋扔你的。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小白兔即是正义。”
“清照,我是越来越忙了,你代笔,帮我把这个故事写下去,写成系列可以吗?”高方平道。
李清照双手拢在袖子里微微躬身:“清照荣幸之至,能为高兄分忧就好。听说高兄在郓1城做的有声有色,雷厉风行,颠覆了太多的举措,这是你的仕途也是你的政绩。清早多问一句,你为何闹性子不回去当值?”
“我在等你来,想见你一面。”高方平道。
李清照点头道:“所以我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