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场新年祭祀活动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

    臊眉臊眼的刘地主刚回到家,就见先被送回家的地主婆牵着刘三儿欢喜地奔出来,“三儿找到了,在牛棚里睡觉。啊,你这是怎么了?”

    “你这个畜生,一家人担心得要死,你居然跑回牛棚睡觉?还有你,既然人找到了,怎么不派人来通知我?”刘地主气不打一处出,若不是为了找这个混账儿子,他怎么会遇到鬼,摔断腿,还在族人面前丢尽脸面。

    “去给老子找个郎中。”脸色铁青的刘地主冲管家吼完开始挽袖子。

    刘三儿看到他爹瘸着腿都要过来揍他,嘴一瘪,跑了。

    地主婆连忙帮自己和儿子开脱,“三儿说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他先前在林子里,突然脖子一痛,像是被人打了,醒来就在牛棚。若不是他自己出现在我面前,我还不知道他在家里,我正要让人通知你,你就回来了。”

    “脖子痛?被人打?”刘地主怀疑是刘大善人打昏了儿子,把人弄回牛棚。可是那个骷髅鬼是他实实在在看见又当做何解释,那一副惨白的骨头架子绝不是人能伪装的。想到这里他就汗毛竖立,伤腿愈发痛得厉害,嘴里喝骂道:“都是死人吗,请个郎中这么久。”

    “老爷,你这腿咋了?”地主婆把刘地主扶到床上,忽然闻到一股骚|味,这才注意到刘地主裤裆的狼狈,结结巴巴地问道:“老爷,你这是?”

    刘地主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把骷髅的模样描述一番,“我今晚真见鬼了,那鬼说他是那个乞丐,因为我们唆使他害人下了地狱,他要找我报仇……幸好我被族人救回来,否则就不是断条腿那么简单。”

    地主婆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死死掐住刘地主的胳膊,颤声道:“那鬼、鬼还会不会出现?这可怎么办啊?它会不会已经藏在我们家里了?”

    刘地主陡然打了个寒颤,“别说了!明天赶紧找人做法场,给那死鬼烧点纸钱,再给家里添点辟邪的物什。”这是刘地主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好端端的咋就遇见鬼了呢。”地主婆抹着眼泪,心里又惊又怕,“是刘秀英先碰到鬼的,会不会是她带来的煞气?她把煞气传给三儿又传给你。”

    “我也觉得那丫头邪门的很,那双眼睛一点都不像小孩子的眼睛,”刘地主仔细回忆刘秀英的过往,愈发觉得不简单,“她说不定早就被鬼附身了,这个煞星咱们暂时还是别招惹。”

第十五章 郭兄捎来一封信

    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活动让世人知道了白莲教和明教的存在。举着白莲教和明教旗帜的起义军数不胜数。随便拉个人过来他可能就是明教教徒,随便问句话可能都是“今天你白莲教了吗?”

    早期的白莲教出自摩尼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它作为民间宗教具有两种性格,即叛逆与安善兼而有之、交替表现的性格,因而它也就发挥了两种社会功能。

    在平静的岁月里,白莲教“潜伏”在百姓中,作为佛、道正统宗教的补充,在下层社会发挥佛、道二教所起不到的作用。每当天灾**接踵而至或者社会动|乱之际,白莲教就“浮出水面”与佛、道相悖,与政|府抗争,它往往成为农民暴动或农民起义的战斗旗帜。

    也不知道当初创造白莲教的首领是本来就想让劳动群众站起来实现英特纳雄耐尔,还是被人利用做了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总之白莲教在百姓眼中即使再冠冕堂皇,可是在封建统治者眼中历来被冠以“邪教”称谓,朝廷眼中的白莲教信徒都是不听话的叛贼。

    白莲教经文中有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的教义,由此衍生出明教。

    既然明教和白莲教同宗同源,教义当然大致相似,它们的作用也异曲同工,都被用于作为农民起义时笼络人心的根据。

    就像一家电器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和冰箱,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各有区别,如果说它们不同却又同属一家公司的电器产品,当这家公司要发展、要扩大,旗下的电器产品就得都卖出去。所以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白莲教已经和明教融合一体,农民军中明教徒有之,白莲教徒也有之。教徒们不分彼此,致力于推广教义。除非是那些入了教、牢记教义教规的信徒才能明确分辨出彼此的细微区别,旁人只能两眼一抹黑。

    在白莲教和明教组织的农民起义军中,头脑灵活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光说不练假把式,不光要宣传教义,还得让信徒们见识见识“大神通”,才能使他们彻底信服组织。

    于是各种“大神通”粉墨登场,层出不穷。“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这些技术有点难度,但是“金刚护体、油锅捞钱、点石成金、竹篮打水”等小把戏却悉属平常,信手就能拈来。

    不得不说作为信徒的农民们娱乐太少、见识太短、大字不识如何知晓这些魔术杂耍的奥秘。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立刻引以为天人,为自己受上天庇护激动,为自己选择了光明的出路振奋。

    郭子兴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好友,黑白两道小有威名,自然三教九流都认得。其中就不泛有白莲教和明教信徒在他面前吹嘘当今朝廷如何黑暗**,天下大势如何动荡不安,教会侍奉的无生老母和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如何伟大,派来的护法、长老、金刚如何厉害……

    刚刚接触白莲教的郭子兴还没决定彻底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军中,但对这个组织活动已经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开始半推半就地拉帮结派。合伙做生意都会找自己信任的人,郭子兴要搞那么大的动作自然少不了联络他的义弟刘大善人。

    薄薄的信纸在刘大善人手中重如千钧,尽管信中内容隐晦不明,但他还是一眼看出了核心内容义兄郭子兴准备举旗造反了,并且真诚邀请自己加入。

    去还是不去?刘大善人犹豫不决,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错,万劫不复。如果他还是孤身一人或许早就加入起义军了。只是今日不同往日,他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他得为自己的妻女考虑。可是每每想到闺女被欺负,他只能偷偷报复,不能光明正大的快意恩仇就觉得活得窝囊,这并不是一个血性汉子想要的生活。

    “老爹,您在愁什么?”刘秀英爬上刘大善人的膝盖,笑嘻嘻地揉平他额头上的皱纹。

    “闺女啊,你郭伯伯来信说许久未见十分想念,希望我能去定远见见他。”

    “郭伯伯?就是那个和您一起落草为寇的结义兄弟?”

    回忆起往昔,刘大善人一阵唏嘘,“是啊,他也金盆洗手了,现在在定远安了家。”

    “定远好玩吗?”刘秀英一听老爹可能会出远门,立刻来了兴趣,上蹿下跳问个不停。自从发生被乞丐掳走的事情后,刘大善人生怕她以后还会出意外,这些年很少让她出门,小丫头窝在家里都快发霉长芽了。

    刘大善人刚刚舒展的眉头复又蹙成一团,叹了口气,“傻丫头,就知道玩,你郭伯伯找我是有要紧事,我还没决定去不去。”

    去,一定要去,你若不去我哪有机会跟去。刘秀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老爹劝出门。她“蹬”得跳下来,叉着腰说:“既然郭伯伯找您有要紧事,您怎么能不去呢?您们不是好兄弟吗?”

    “大人的事你不懂……”刘大善人欲言又止,他很想找个人倾述心中的矛盾,可惜闺女太小了。

    “您不说怎知我懂不懂?”刘秀英皱着鼻子,不服气地撅高嘴。老爹总把自己当小孩,如果他知道自己两世为人,不知会是什么心情。

    看到闺女生气,刘大善人连忙哄道:“是,是,我们的秀英最聪明了……”

    “不准转移话题,先把郭伯伯的要紧事说一说。”

    造反的事怎好说出口?刘大善人把郭子兴的信递过去,敷衍道:“事都写在信里,你看得懂吗?”不是他小瞧刘秀英,而是郭子兴的信本来就写得隐晦,里面掺杂许多江湖术语,加上刘秀英很少出门,不知天下大事,如何能分清其中的门道。

    太小瞧人了!刘秀英抢过信纸,瞪大眼睛仔细一看,居然是封拉帮结派的造反信,不禁困惑地问道:“老爹,这郭伯伯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他竟然想喊您一起造反?”

    刘大善人慌忙捂住闺女的嘴,小心翼翼地看看周围,低声道:“闺女你轻点声。”

    刘秀英用力掰开老爹的手,警告道:“这事您别掺和。”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什么人都玩的了的,刘秀英只希望和家人幸福平安地生活下去,无论是泼天的富贵还是家毁人亡都不是她想要的。

    人的性格很奇怪,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想做,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刘大善人被闺女一劝阻反而更加跃跃欲试,所以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爽快地答应闺女的要求。

    “爹,您不会是想去吧?”

    “这,这……”刘大善人心想闺女连自己当年落草为寇的事都知道,还有什么不能告诉她,索性说道:“我看了你郭伯伯的信确实有点激动,我答应过你要安生过日子,可是这世道鞑子欺负人、贪官欺负人、连自家族人欺负你我都只能忍耐,我觉得窝囊……你会不会怪我出尔反尔。”

    瞧着刘大善人满脸的紧张和期盼,刘秀英如何不清楚他的心结其实一直没解开,一直在愧疚没能保护好自己,会有这样的打算也是出于一个父亲想保护女儿的心态。就凭这点,刘秀英都说不出否定的话,下意识地安抚道:“怎么会?秀英说过爹永远都是秀英心中的大英雄、大豪杰。男儿志在四方,如果爹真想出去闯荡,女儿支持您。”

    刘秀英这话倒不是敷衍刘大善人,看多了作威作福的元人和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刘秀英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谁让他们是低等的汉人,在异族统治者眼中猪狗不如。这样的世道别说有血性的汉子会反抗,就连刘秀英也忍不住诅咒元朝早点灭亡。她能理解老爹当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艰辛,就如现在到处抵抗元廷的起义军,倘若百姓能安居乐业,吃饱穿暖,谁还会起义造反。

    见闺女并未鄙视之意,刘大善人放下心来,“那你觉得我该如何答复你郭伯伯?”

    刘秀英明白老爹心都飞出家门了,不由撇撇嘴,“这有何难?老爹想去就去,不外乎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大善人细细品味这句话,心中的打算愈发坚定。眼看推翻元朝统治的起义军越来越多,说不定真有汉人能重新夺回江山,那自己的闺女将来就不会嫁给鞑子糟蹋而是做汉人国母。

    一想到这里,刘大善人就热血沸腾,汉人国母可比鞑子皇后好上千百倍,此时不出力更待何时?来日汉人重主江山,自己有功劳在身才能成为闺女坚实的后盾。

    此等大事不比寻常,刘大善人跟马氏商量,决定投靠郭子兴大干一场。他先去定远落脚,等那边安排妥当再回来接娘俩。

    马氏吓得魂飞魄散,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劝道:“老爷,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咱还是别掺和了,就算你要跟郭大哥哪个、哪个,也应该等局势明朗后……”

    刘大善人豪气万千,“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意义深厚,郭兄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既然没把我当外人,我怎能拂了他的好意。况且我又不在本县发展,小心一点不会有人知道。你若怕将来牵连你,我们可以合离,家财都给你。”

    此话一出,马氏所有的劝阻都咽回肚里,泪水憋在眼中不敢流出。

    刘大善人见状心软,安慰道:“闺女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难道就比别人差吗?我现在去投靠郭兄,说不定还能混个军官什么的,若是等局势明朗,郭兄那边不需要人了,我再去投奔有何意义。我心里巴不得朝廷早日衰败,待汉人重主江山,闺女就不用委屈嫁给鞑子了。你放心,道长都说了闺女是大富贵命,我们怎么可能有事?”

    马氏嘴皮颤抖最终什么都没说,如果不想合离就必须服从刘大善人的决定,作为一个没有娘家的女人她是不会选择合离的,干脆心一横,默默收拾行李,用行动表达对刘大善人的支持。

第十六章 一哭二闹三上吊

    躲在门外偷听的刘秀英感动得想哭,她两世为人,前世的情感牵绊并未完全放下,她虽然知道今世的爹娘疼爱自己,但她内心深处总保留着前世父母的印象,对今世的爹娘难免有一点疏离排斥。如今看到刘大善人夫妻为了给她谋划前程甘冒杀头风险,哪怕她知道那只是爹娘被神棍的鬼话忽悠,可她还是为爹娘的心意感动。心中最后一点隔阂霎时烟消云散,她扑到两人身边惭愧地叫道:“爹,娘,女儿什么都不要,只要您们好好的……”

    刘大善人只当闺女舍不得自己出远门,抱起闺女哄道:“乖女儿,莫伤心,爹会没事的。”

    “那您能不能不去定远?”刘秀英心里十分矛盾,好想跟爹出门,可是外面世道那么乱,自己同意老爹投靠郭子兴是不是错了?

    “不是你给爹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爹不去搏一搏,怎知自己有没有那造化。”刘大善人毫不犹豫地叮嘱道:“爹走后你要听你|娘的话,爹很快就来接你们。”

    一听老爹拿定主意不再更改,再听老爹压根没考虑带自己去定远,刘秀英顿时止住哭泣,跳下来嚷道:“我要去,我要去!”

    刘大善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你还小,不懂事,爹是去做正事,不方便带你。”

    “我不管,我要去!您要做的事情我都明白。”刘秀英不依不饶地跺脚,“您不让我去,是不是想背着我和娘在外面沾花惹草?”

    马氏双眼顿时瞪大,欲语还休地望着刘大善人。丈夫一个人出远门,容不得她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