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在应天府登基的事宜,真是朝令夕改啊。

    不知内情的臣子只道朱元璋心思莫测,不好揣摩;知道内情的臣子无一不感慨马秀英对朱元璋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过如此了。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妇人是要做武则天吗?如此魅惑王爷,叫王爷朝令夕改!”韩国公府里,李善长气得当即撕碎手中的奏章,原本他殚思竭虑写好的定都内容都成了一张废纸,更让他气恼的是,刘基因祸得福,不仅没受到朱元璋冷遇还被任命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是打算做什么,难道下一步就让要刘基接替他的丞相位置吗?

    “老师莫恼,那马王妃……那妇人一直受王爷宠爱,若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祸国殃民。我们一定要劝说王爷早日醒悟。”胡惟庸本来习惯称呼马秀英为马王妃,见李善长面色不虞,马上改口。

    “哼,这妇人早晚毁了王爷江山,老夫这就去劝说王爷。”李善长扔掉手中废纸,唤人更衣。

    “老师且慢!”胡惟庸命令仆人都下去,对李善长说道:“那妇人正是受宠之际,老师贸然去劝说王爷,王爷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责罚老师,不如暂时缓下这口气,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她不是受宠吗,那就让她失宠,一旦王爷不再喜爱她,就会弃之如敝屐,到时任她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可是王爷登基后,她就是正宫娘娘,如何能让王爷厌恶?况且她生有世子几兄弟,纵然失宠也不可能让王爷弃之如敝屐。”李善长摇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朱元璋一旦称帝,马秀英必然封后,世子朱标也会成为太子,她的地位只会愈发稳固。

    “那就让王爷废后!”胡惟庸眼中凶光一掠而过,瞬息又换成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后宫女人勾心斗角层出不穷,人人都想讨得王爷欢心。我们在宫中安插心腹,随时注意马氏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透露给主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王爷必然厌恶马氏。然后我们再适机扶持一个女人助她登上后位,到时候新皇后感念老师的恩情,凡事都会向着老师……”

    李善长颇为意动,沉吟道:“你觉得哪位娘娘合适?”

    “学生听说王爷当年原本看中的是惠妃,要娶惠妃为妻,不知怎的阴差阳错先娶了马氏。如今马氏就要当皇后,惠妃却比马氏矮了一头,莫说是惠妃,就连学生都替惠妃不值。再则惠妃的母亲至今还被汤和软禁在府里,也不知疯了还是痴了。可怜郭元帅一家养虎为患,活生生被马氏搞得家破人亡。这样歹毒的女人,老天咋不开眼,让她成为一国之后呢?”反正已经决定和马秀英翻脸,胡惟庸就使劲地往马秀英身上泼脏水。“所以学生以为不管是从个人恩怨还是家仇,惠妃最合适,她肯定愿意和老师合作。”

    “你说的有道理,惠妃在王爷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上次就是她劝王爷另外选址定都的,可惜被马氏这个毒妇搅合了。”说到自己的计划被马秀英破坏,李善长就来气。

    “学生还有一计,既然定都之事我们改变不了,老师不妨建议王爷认前朝大儒朱熹为祖宗,这样王爷有一个高贵的血统必然高兴。”

    胡惟庸倒也不是完全乱说,他来见李善长之前就做了准备,派人查了许多线索,发现朱元璋有史可查的祖先可追溯到第五代祖朱仲八。

    朱仲八是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但句容朱氏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世代务农的平凡宗族,终宋一代三百来年,它从未产生过什么著名的人物,无论是学者名儒,还是达官显宦,甚至找不出一个郎官,也找不出一个举人或进士来。

    仅靠这一点是无法彰显出朱元璋的血统高贵,胡惟庸就想到了十二哲者中的圣人朱熹,这一查让他大喜过望。

    金陵句容朱氏确源出朱熹所在的婺源茶院朱氏,跟朱熹属于同一祖宗不假,但早就分成两支,朱熹属于婺源一支;朱元璋的祖先朱仲八属于句容一支,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两支早先源出一支,也不算胡乱攀关系。

    于是在众人筹备登基大典的时候,李善长先是上书奏请朱元璋定国号,他刻意瞟了刘基一眼在朱元璋面前说道:“王爷曾是小明王部将,如今小明王已被人害……嗯,已故,王爷继承了小明王的政权,就是新的明王,所以臣以为国号可定为明。”

    原本李善长故意提起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是怕朱元璋忘了刘基害死韩林儿的事,想借朱元璋之手打击刘基。岂料刘基识破了他的居心,立刻站出来说道:“臣附议,主上是新的明王,国号可定为大明!”

    一个“大”字明显抬高了朱元璋的地位,压住了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相当满意,“既然李爱卿和刘爱卿都属意,那孤就定国号为大明。”

    李善长像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绿着脸又奏请朱元璋在登基大典上祭祀祖宗,追封先人,并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已经查证朱元璋是朱熹的后代。

    朱元璋初闻自己是朱熹的后代有点懵,不过很快他就高兴起来,李善长此举非常合他心意。

    朱元璋其实一直有点自卑,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自己并非天生贵胄,也不是达官名宦之后,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平民。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他出身贫寒,就连他的偶像刘邦也曾任过沛县泗水亭长。他老怕别人暗地里嘲笑他的出身,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若是现在能够与朱熹攀上关系,他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理所当然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

第三百九十九章 数典忘祖不可犯

    看到朱元璋兴高采烈的的表情,众臣怕扫了他的兴都不敢出声质疑,齐声恭贺。

    胡惟庸等人更是阿谀奉承,“难怪主上能收复汉室江山,获万民拥戴,原来是圣人之后!”

    朱元璋哈哈大笑,回到王府就对马秀英和其他妃子说道:“想不到我竟然是圣人朱熹的后代。”

    马秀英诧异道:“什么圣人朱熹的后代?”

    “我祖上和圣人朱熹源出婺源茶院朱氏一支,我不是他的后代是谁的后代。”朱元璋把李善长查证的资料讲给马秀英等人听。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受儒教祭祀。

    众女皆有所闻,一听朱元璋源出他的宗族,顿时欢喜雀跃,特别是生育了子嗣的妃子更是惊喜地叫起来,“哎呀,原来王爷的血统这么高贵,那王爷的儿女也是高贵血统了。”

    马秀英喝道:“胡说什么,王爷即将称帝,将来哪一个子女不是高贵血统?”

    她的冷叱犹如一盆冰水淋醒了一屋子得意忘形的人,众人面面相窥,噤若寒蝉。

    朱元璋满脸的笑容也凝结在脸上。

    马秀英抬起头对朱元璋说道:“适才听王爷讲朱熹属于婺源一支,先祖属于句容一支,早出了五服,朱熹怎么能是王爷的祖先呢?”

    朱元璋脸色微赫,但被愤怒掩盖住了,他想不明白,认个圣人当祖宗哪点不好,马秀英就非要打破锣、扫人兴。

    不等朱元璋发怒,马秀英又说道:“王爷登基后就是身为万人之上的君王,其地位至尊无上,已比朱熹光彩得多,又何必还要硬去认一个地位比自己逊色的朱熹来做祖先,以犯数典忘祖之错呢?”

    朱元璋闷闷不语,马秀英当着众人的面责备他犯了数典忘祖之错让他非常尴尬。他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他一走,众妃子自然留下无益。

    郭惠瞟了一眼马秀英,心中冷笑,这女人还没坐上后位就得意忘形,最好再多顶撞朱元璋几次,让朱元璋愈发厌恶。

    逊影劝道:“主子,您何必惹王爷生气,这天下都是王爷的,他愿意做圣人之后就让他做呗。”

    “正因为天下都是他的,我才不能让他任意妄为,需知权势越高,责任越重,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天下人的典范,我怎能看他做出错误的表率引人诟病?”马秀英叹了口气,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应天府衙有个姓朱的教谕,你叫人传唤来。”

    走出王府的朱元璋不知去哪里好,他十分矛盾,原先认朱熹为祖的喜悦都被马秀英的话冲散。但他心里不得不承认马秀英说的有道理,纵然朱熹是圣人,但他也只是一个臣子,自己却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比朱熹的地位高的多,岂能以君尊臣?这样胡思乱想了一天,最后还是闷闷不乐地回到府中。

    走进府门,就见逊影垂手候在门口,见了他上前施礼,说道:“王妃请王爷到客厅一叙。”

    “客厅?可是来了什么客人?”朱元璋随口问道。

    逊影毫无保留地说道:“王爷走后,王妃召见了一位应天府的教谕,此人也姓朱。王妃说王爷若是要做圣人之后,不妨先问问朱姓人的感受。”

    “哼!”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来到客厅,他倒要听听这位朱教谕怎么说。

    朱教谕见到朱元璋马上战战兢兢地磕头跪拜,他被马秀英请来坐了半天,也提心吊胆了半天,纵使心里又担心又害怕,却不敢问也不敢离开。

    朱元璋直接问道:“你是否是朱熹的后代?”

    朱教谕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虽然仰慕朱圣人,但朱圣人并不是学生的祖上,故学生不能乱认祖宗。”

    朱元璋紧紧地盯着他的眼睛,见他眼神坦荡,默默点了点头,“你下去吧。”

    朱教谕莫名其妙地退下去,马秀英和朱元璋传唤他来就为了问一句话,可没把他给吓死啊。

    听了朱教谕的回答朱元璋很受刺激,连一个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马秀英说的对,自己确实犯了数典忘祖之错。他想明白后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再也不讳言自己出身低微,言必称“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

    时时刻刻关注王府动静的李善长收到到消息暴跳如雷,叫来胡惟庸指派道:“那毒妇屡屡破坏我给王爷的建议,非要和我过不去,一定要给这个妇人一个教训!你让人在民间散布她的身世,她一个克父克母的扫把星,又天生一双大脚,实在不配母仪天下。”

    胡惟庸领命下去,没过多久,坊间百姓就开始流传马秀英是个扫把星,牝鸡司晨,时常干扰朱元璋的政事,没有妇人该具有的品德,一双大脚尤为羞耻,不配当皇后。

    甚至还有人画了许多羞辱马秀英的画像到处散发。

    郭惠得了画像笑得乐不可支,马上领着一群与她交好的妃子来见马秀英,当众把画打开说道:“今日仆人出去采办,说应天府最近特别流行一幅画,小妹好奇,特地拿来与姐姐共赏。”

    马秀英瞧过去,画上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西瓜,除了一目了然,也没什么出彩之处,特别是那妇人脸上一点神采都没有,显得十分呆板。这样的画有何值得推崇?

    郭惠意有所指地说道:“你们瞧这个女人怀抱西瓜,一双大脚非常显眼,是不是很可笑?”

    怀西大脚女人!马秀英听出味儿了,宿县属于淮西,怀西谐音淮西,这是在嘲讽她啊!

    其他妃子也明白了画像的含义,她们可没有郭惠那么大胆,皆低头努力当个隐形人。

    马秀英扫视一圈,看到郭惠含着挑衅的笑容毫不避讳地望过来,淡淡一笑,“这画像寓意不错,可惜不够传神。逊影,拿笔墨来。”

    逊影拿来笔墨,马秀英立刻提笔在女子脸上勾描,歪头想了想,又在女子脚下画上莲台。

第四百章 怀西大脚女人像

    众妃再瞧,此时画中人法相庄严,超凡脱俗,亦然是观音菩萨跃入纸上了,尤其是观音菩萨怀中不持净瓶,而是抱着西瓜,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看起来莫名的亲切。

    逊影第一个赞道:“王妃画得真好。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有人情味的观音菩萨。”

    其他妃子连忙拍马屁,“王妃可否把这画送给妾等,妾回去一定好生供奉。”

    “不行哦,这张我要留着自己欣赏,你们真心想要的话让惠妃给你们再找几张画像我来修改。”马秀英绵里藏针地刺了郭惠一句,笑着送客。

    郭惠气急败坏地离去,她原本要当众羞辱马秀英,结果又让这女人把笑话消弭无形,还毫不知耻把自己画成观音菩萨,真不要脸!

    待众人离开,逊影顿时沉下脸,指着画像气愤道:“主子,您看这都画的什么混账东西!”

    马秀英提起画自我欣赏,得意地说道:“怀西大脚观音菩萨,我画得还不错嘛。你说我再画一幅自己画像的好不好?”

    逊影愤愤道:“您还笑得出来,这分明就是在侮辱您。要不是您把女子改成观音菩萨,惠妃一定还要说三道四,她就是冲着您来的。”

    “我本来就是淮西人,又是个女子,确实有一双大脚,这不算侮辱,是事实。”马秀英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调侃道:“回头把这幅画挂我房中,让标儿他们也看看。”

    “哎呀,什么事实啊!”逊影急得跳脚,“外面流传的画像可不是这样,分明是要叫天下人嘲笑您。”

    马秀英不在乎地耸耸肩,“无所谓了,我又不是为他们活。画像既然不敢指名道姓,就不要理他,你越反驳得厉害,对方折腾得越高兴。你瞧惠妃来的时候趾高气昂,走的时候垂头丧气,这样的人你要跟她争辩,才愈发让她得意呢。”

    逊影被说得没脾气,暗暗咬牙,“哼,让奴婢抓住了主事者,看奴婢怎么收拾他!”

    马秀英对画像不放在心中,可是不代表其他人能容忍。

    常遇春回到应天府后拉着袁兴去酒楼喝酒,他准备再从袁兴那里学几招折磨人的办法。两人刚走进酒楼就听到大堂里的人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讨论朱元璋立国登基的事情。

    突然有人说道:“可惜要立的这个皇后品德不端。”

    马上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