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男孩答是皇后赏赐,还把粥端出来让妇人趁热吃。

    妇人许是病得久了,说话都要喘上一喘,但是听小男孩说完后居然不顾病情,奋力推开粥碗,嘶声吼道:“你见了皇后娘娘为何不求皇后娘娘帮你寻找你爹,端一碗粥回来有何用?”

    小男孩哭泣道:“当时皇后娘娘身边有许多侍卫,孩儿心慌,不敢多说,又担心娘病重多日未进食,满脑子只想着让娘吃点东西养好身体。”

    妇人跟着哭道:“你这孩子啊,你知不知道错过这一次,以后想再见皇后娘娘有多难,娘这身子也熬不了多久了,娘担心的是只怕今生你都寻不着你爹了,到时候娘不在了,你可怎么办?”

    小男孩失声痛哭:“娘,您不会有事的,皇后娘娘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妇人既无奈又伤心,“皇后娘娘是好人,她若是知道咱娘俩的事一定会帮咱的,可惜你这傻孩子不知道珍惜机会。唉,娘也不多说了,不管娘还能陪你多久,总之你要记住,你爹一定没有死,一定还活着,若是将来有机会见了皇后娘娘圣颜,你一定要求皇后娘娘帮你,咳咳……”

    张侍卫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现身问道:“你二人有事可以找官府相助,为何一定要皇后娘娘帮忙?”

第四百五十八章 颠沛流离寻丈夫

    空荡荡的破庙突然冒出个男人的声音把母子俩吓得直打哆嗦,小男孩下意识地护在妇人身前,外厉内荏地吼道:“你是谁?”

    “我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侍卫。”张侍卫手向上拱了拱,拿出腰牌,“皇后娘娘不放心这孩子,特让属下护送一程。”

    “皇后娘娘?”妇人眼里迸出希望,挣扎着坐起来,喘气道:“求大人帮帮这孩子。”

    “你且把事情原本讲出,我才好禀告皇后娘娘。”张侍卫十分好奇母子二人不去求助官府非要找皇后帮忙的原因。

    许是看到了希望,这妇人竟硬撑着破败的身体,断断续续讲起他们母子的来历。

    这妇人自称姓蒋,她的丈夫叫赵大虎,定远人,曾经投身朱元璋军中。当时朱元璋四处征战,将士们常常三年五载不能归家,蒋氏带着孩子颠沛流离,最后与丈夫失去了联系。等朱元璋坐稳天下,将士们才能回家省亲,可是蒋氏却没等到自己的丈夫归来。

    绝望的蒋氏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孩子赵小虎,却在去年听人说,她的丈夫没有死,有人曾在皇宫见过。升起一丝希望的蒋氏立刻带着赵小虎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可是皇宫却不是她能够随意进去的地方,她也没有真凭实据证明自己的丈夫确实在皇宫里,这种道听途说的事情连官府都不会受理。她只好在皇宫附近徘徊,期望能见到自己的丈夫,然而等了一年多,都没看到丈夫的踪影。

    后来有人给蒋氏出主意,说皇后娘娘是个心慈的人,若是能见到皇后娘娘,求她帮忙在皇宫查找,一定能找到赵大虎的下落。

    蒋氏便去宫门求见皇后,然而她无权无势,无凭无据,侍卫是不会理睬这种闲杂人等,甚至还驱赶她。

    居无定所和心力憔悴把这个妇人折磨得不成|人形,寒冷的冬天彻底破败了蒋氏的身体。奄奄一息的她仍然不放弃希望,日盼夜盼,盼着能见上皇后一面,每天都让赵小虎在皇宫附近徘徊。听说今天皇后要出宫施粥,她一大早就撵着赵小虎去皇宫门口等候了,再三叮嘱赵小虎一定要见到皇后禀明情况。

    可惜赵小虎忧母心切错过了天大的机会,如今张侍卫的出现不啻于最后一丝希望,蒋氏拉着赵小虎不住哀哀乞求,两人的头皮都磕破了。

    张侍卫急忙唤住蒋氏,他虽然同情母子俩,但此事却不敢自作主张,赶紧带着蒋氏所说的信息回来禀告马秀英。

    逊影听得眼泪哗哗,“主子,您一定要帮帮他们啊,他们好可怜……”

    马秀英肃言道:“这蒋氏的丈夫是为国效力才导致妻离子散,就算此人战死沙场,他的家属也应该由官府妥善照顾,岂能任其流落街头、风餐露宿。张侍卫你先安排母子二人住进客栈,找个大夫诊治蒋氏的病情,让他们只管安心住下。本宫这就下令彻查宫人的身份来历,无论她的丈夫是死是活,本宫都会给她一个交代。即使她的丈夫不在了,本宫也会着官府给予一定的抚恤和安置他们母子以后的生活。”

    “是!”张侍卫立刻领命退下。

    逊影破涕为笑,“主子大慈大悲,百姓一定会感激您的。”

    “有这嘴皮功夫,还不去查名册?”马秀英简直拿这丫头没辙,一会哭一会笑,教训了无数次还是一点都不稳重。后宫谁不是戴着面具生活,若是没有马秀英的保护,估计逊影早就尸骨无存,可也正是因为逊影的赤子之心,才让马秀英对她厉害不起来。

    马秀英要彻查太监和侍卫的身份一事又在宫里引起动荡,妃嫔们不知马秀英此举为何,纷纷告诫自己殿里的人小心行事,莫要被马秀英抓住什么把柄。一时间宫中风声鹤唳,过年的气氛都被冲淡了不少。

    李儿手里握着一本古籍,这是一部记载医药秘方偏方的古书。李儿自己并不懂医理,当年她离开姚府心有不舍就把姚天僖(道衍)经常鉴阅的一本医书带了出来睹物思人。这些年古籍被她压在箱底完好无损,上面还有淡淡的樟脑味道。她抚摸着古籍泪盈于睫,姚少爷当年多想做一个扁鹊华佗那样的医者啊,结果竟然做了和尚……如果不是因为马秀英,他何至于此,自己也不会跟了朱元璋……

    李儿的心情十分矛盾,这些年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她以前从未想过的,这般高贵的地位也是许多平民女子可望不可即的。然而谁又能体会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见到朱元璋一面的凄楚,繁华的背后常常只有顾影自怜。她不止一次幻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只是个平民,夫妻俩朝夕想对,举案齐眉,哪怕不能过现在这种奢侈的生活也甘愿啊。

    都怪马秀英破坏了她的梦想,如果姚天僖没出家,姚夫人一定会让他纳自己为妾,她也一定能让姚天僖对自己产生真正的感情……马秀英才是那个害人害己的罪魁祸首,却还好意思警告她……

    怨愤和嫉妒让李儿面目扭曲,直到听闻马秀英要彻查太监和侍卫身份的消息,她才渐渐恢复了平静,从容地把书放回箱底,恭敬而谦逊地听着宫人宣布旨意。

    宫人都有档案记录在册,各宫殿的回旨也很快,然而对比名册查了一下午,却全无赵大虎的下落。难道赵大虎已经阵亡?马秀英有些惆怅,这个坏消息如果告知蒋氏,只怕蒋氏再也撑不住了。

    福顺来禀,“僧人已经祈福结束,主子还见不见他们?”

    马秀英想到道衍,眸子又是一暗,叹气道:“不必了,赏了大师们,让他们自行出宫吧。”

    昔日的好友,今日的陌客,同在皇宫里,却连见面都不方便,所谓的咫尺天涯不过如此而已。

    夕阳西下,余晖斜斜地投射在宫殿上,雾气慢慢浮游在空气中,似乎给这斑斓的彩霞涂上一层锈色。寒风骤起,带来浓重的凉意,弱不禁风的腊梅一阵颤抖,粉嫩的花瓣徐徐掉落一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马秀英突然想起杜秋娘的《金缕衣》,可是青春已流逝,繁华亦落尽,一切都不会回到原点,徒留伤悲。

第四百五十九章 匪夷所思的巧合

    “皇上回宫!”

    随着宫人的通传,马秀英像是突然找到了主心骨,脑海一片清明,她是马秀英,她是为朱元璋而来到这个世界,她已经完成了这一生的意义帮助朱元璋成为了皇帝,何来迷茫?何必迷茫!

    马秀英整理常服,领着宫人跪在坤宁宫外恭迎圣驾。

    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扶起马秀英,笑道:“朕回到京城一路不是听见百姓议论皇后施粥的善举就是说皇家体恤百姓的话,皇后此举深得朕心。”

    马秀英谦逊道:“今日出宫施粥的不止妾身,还有诸位妃嫔,她们都很辛苦,皇上不能只表彰妾身一人。”

    朱元璋放声大笑,“哈哈,等回头见了她们,朕再一个个表彰。”

    “妾身给皇上留了腊八粥,皇上可要尝尝?妾身已经命人给每位大臣的府上都送去了腊八粥。今日还有鸡鸣寺主持等几位大师入宫为皇家祈福。”尽管知道宫中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朱元璋的耳目,马秀英还是习惯把每日的行事议程告知朱元璋,这是两人的习惯,也是夫妻之间的信赖。

    “朕也在太庙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朱元璋也说出自己的行程。

    逊影见朱元璋心情很好,大着胆子说道:“可巧了,皇上和皇后娘娘想到一块去了。”不待朱元璋发问,她指着宫门说道:“皇上看皇后娘娘写的对联,奴婢可没撒谎。”

    “就你话多。”马秀英嗔了逊影一句。

    逊影嘻嘻一笑,把灯笼举到对联跟前。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山河壮丽。皇后果然和朕心有灵犀。”朱元璋一字一句念完,“咦,这个福怎么倒了?”

    “福到了!福到了!皇上金口玉言,福一定到!”逊影雀跃地嚷着,仿佛这个福字倒贴是她想出来的办法。

    “福到了?哈哈,原来是这个寓意,有意思。统统有赏!”朱元璋恍然大悟,愈发笑得开怀,又看了一下对联,十分满意地迈进坤宁宫。

    “太子他们呢?”马秀英东张西望不见朱标等皇子的身影。

    朱元璋脱掉大氅,“朕见太子车马劳顿,已经让他回东宫休息,其他皇子和大臣也让他们各自回去了。”

    “太子无恙吧?”马秀英心紧了紧,朱标打从娘胎就落下病根,虽然现已调理康复,但是当娘的哪能能彻底放心。

    朱元璋安慰道:“太子只是稍有疲态,你不用担心他,他还要继承朕的基业,怎会有事?”

    “是妾身多虑了。”如果条件允许,马秀英真不希望朱标将来拖着羸弱的身体去管理朝政。可这个念头只能在心里想想,永远不能说出口。

    服侍朱元璋更过衣用完膳,马秀英正色道:“妾身有一事请皇上定夺。”

    “讲!”

    马秀英把蒋氏和小男孩的情况禀明,又说道:“这些死去的将士都是我朝的英雄烈士,妾身恳请皇上下令抚恤英雄烈士的遗孀和子女,不叫将士们寒了心,也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上阵杀敌更加英勇。”

    朱元璋微微沉吟,“你说的很对,不能让他们寒了心。朕明日上朝就让兵部负责此事。”

    马秀英庄重地施了一礼,“妾身替千千万将士和他们的家属谢过皇上大恩。”

    朱元璋问道:“那蒋氏的丈夫真不在宫中?这妇人独抚幼儿、千里寻夫也算一贞洁女子了。”

    马秀英惋惜道:“妾身已核对过宫人名册,可是都没有一个叫赵大虎的人。”

    “赵大虎?”朱元璋怔了怔,似乎想起了什么,对逊影说道:“你去叫赵成进来。”

    “是啊,妾身还没核对跟随皇上出宫的侍卫和监侍呢。”马秀英眼里重新燃起希望,但愿在这些人中能找到赵大虎。

    朱元璋摇摇头,说出一个马秀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答案,“朕记得赵成以前在军中好像就叫赵大虎。”

    “皇上是说赵成……”马秀英匪夷所思地捂住嘴。

    “是不是,还要问过才知道。”朱元璋语气平静,眼里却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马秀英和逊影对视一眼,同时冒出一个念头:不会这么巧吧?

    “奴才见过皇上、皇后娘娘。”赵成一脸恭敬,黝黑的脸庞与那种面白无须的内侍截然不同,虽然躬着,还是能看出身形比较魁梧。

    朱元璋言简意赅地说道:“你且把你进宫前家中的情况说一说。”

    赵成回宫就听闻马秀英在查宫人名册,虽猜不出马秀英意图,但朱元璋既然问到他的头上,他还是一五一十禀告道:“奴才祖籍定远,十七岁那年投身红巾军,原是李喜喜部下,后来李喜喜被李思齐击溃,奴才辗转至和州遇到皇上募兵,得皇上赏识收作身边亲兵,跟随皇上四处征战,承蒙皇上不弃奴才伤残,留在宫中直到如今。”

    “你家中可还有什么亲人?”

    赵成眼中飞快掠过一丝黯然,“奴才自幼父母双亡,曾在乡下娶了一个媳妇,可是后来奴才回去找她,听说她被元人杀害了。”

    “你以前在军中可叫赵大虎?”

    赵成不明所以地点点头,皇上应该知道他以前的名字,怎么还明知故问。赵成这个名字是他成了皇宫大总管后觉得“赵大虎”不够气势才改的。

    听到赵成所言与自己知道的信息都能核对上,马秀英估计赵成就是她要找的人了,她不放心,仍问了一句:“你妻子未和你成亲前,可是人称蒋氏?”

    “皇后娘娘怎么知道?”赵成瞪大了眼睛,马秀英知道自己以前的名字不奇怪,但是怎么会知道自己媳妇以前的姓氏?

    马秀英笑道:“本宫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妻子没有死,而且你们还有一个儿子,如今都十岁了。”

    赵成呆若木鸡,似乎没听明白马秀英的话,直到逊影提醒他,皇后找到了他的妻儿,他才傻傻地挤出两个字:“真的?”

    马秀英没有责备他的失态,肯定地说道:“一会本宫就让张侍卫带你去见见那对母子,本宫认为他们十之八|九就是你失散的妻儿。”

    “我媳妇没死?我还有孩子?”赵成喃喃自语,声音打着颤,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逊影咳嗽一声,赵成才回过神来,急忙跪下,“奴才在皇上和皇后娘娘面前忘形失态,求皇上、皇后娘娘责罚。”

    朱元璋呵呵笑道:“若是你一家人真能团结,朕也为你高兴。这次朕不怪你失仪之罪。”

    “谢皇上开恩。”赵成谢过恩后就眼巴巴地望着马秀英。

    马秀英掩嘴轻笑,“他们被安置在城郊的客栈,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