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不方便露面,木龙生和影卫以行脚商人的身份接近队伍,找到士兵中级别最高的校尉献上礼物说道:“小人有一批货物要运往云南,无奈滇地多有盗贼出没,恳请军爷准许小人和同伴跟在队伍后面。小人等不敢耽误军爷的公务,只想借军爷之势威慑附近的盗匪,小人愿出重金酬谢军爷的相助。”
校尉眯眼瞧了瞧面前的丝绸布匹,心想押送犯人途中挣点外快也不错,就答应了木龙生的请求。
木龙生很会做事,不仅给了校尉一大笔保护费,还给每个士兵也都上下打点,银子、货物一样都没落下。
影卫装扮的商人都把自己带的酒肉食物分享给士兵,一来二去,大家很快就成了勾肩搭背的好兄弟。
袁兴早给这支队伍打过招呼,只要沈万三一家不逃跑,士兵对他们的看管并不严厉,所以偶尔看到有个别行脚商人跟沈万三聊天也没有特别在意。
沈万三认识木龙生,听说马秀英和道衍准备帮他离开中原逃亡南洋,他抽搐着面孔竭力忍住心中的喜悦,这次全族流放云南的沉重打击总算教会了他什么叫喜怒不形于色。
木龙生三言两语交代清楚营救的办法和马秀英叮嘱沈万三不可在中原长久停留的话。
沈万三忙不迭地答应,能逃出生天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他现在再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营救的办法说来简单却十分巧妙。道衍结合云南周围的山区里多有瘴气的特点,准备了数种药丸给沈万三。一种药丸里有夹竹桃汁液,可以使人暂时全身长红斑;一种药丸由木菊花制成,可以使人暂时昏迷。沈万三和其家人先服用第一种药丸给人造成中瘴中疫的假象,被隔离后再服用第二种药丸给人造成频死的假象,最后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换出“尸体”,改头换面逃出海外。
如果不是沉重的枷锁束缚了沈万三,他一定会跳起来拍案叫绝,当夜他就趁着吃饭的机会和族人商量逃亡计划。
流放的悲惨经历让陆小倩这位雍容富贵的女人早就憔悴不堪,听说马秀英派人救他们,这个女人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好在士兵见惯了这些犯人从天堂跌到地狱的种种失态举止,呵斥了几句倒也没有过分打骂。
陆小倩咬紧唇,再也不敢哭出一声,唯恐破坏了丈夫的逃亡计划。
不过不是所有族人都愿意跟沈万三一起逃走,一则有些年纪大、身体弱的族人长途跋涉早就支撑不住,无法再跟上逃亡的步伐;二则有些族人思想保守顽固,觉得自己哪怕是发配云南的犯人,起码还是华夏子民,不愿背井离乡做无根的浮萍;三则许多族人对海外有种天生的恐惧,即使沈万三告诉他们海外有的国家比中原还富饶,他们也不肯相信。在他们心中都把红发绿眼的外夷人当妖怪,无法想象自己跟这些妖怪相处生活的情景;四则沈氏一族不能全部逃走,总得留些人在云南接受发配生活,否则皇上那边不好交代。
经过讨论,族中大部分人都认命不愿逃走,只有少部分青壮儿郎愿意和沈万三一家逃走,为未来赌上一赌。
这样也好,人少反而利于逃亡,沈万三把身上所有积蓄包括马秀英给他的银票都交给最信任的族老,拜托他照顾剩下的沈氏族人。
族老老泪纵横,“族长,我们这些老人就在云南等死了,只盼你将来莫要忘了沈氏后人……”
“会有那一天……“沈万三如鲠在喉,发誓将来他如果在南洋混出名堂了一定会派人来接族人。
喜悦和悲伤笼罩着所有族人,谁也不知道沈万三的未来会怎样,但是他们愿意相信沈万三,愿意把仅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曾经创造出天下第一财富奇迹的男人身上。
刚刚进入云南境地,沈万三等人就全身长出红斑。
一个行脚商人惊恐地喊道:“这些人莫不是染上瘴气了?”
被他一提醒,校尉急忙派人找大夫问诊。大夫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中毒,有人说是中了瘴气,还有人猜测会不会是时疫。这可把校尉吓坏了,连忙把长红斑的沈氏族人隔离,只想着赶紧送到云南官府,交差走人。
谁知那些沈氏族人病情越来越严重,不仅红斑越来越多,还出现呕吐昏迷的现象,这可不就是瘟疫的症状吗?士兵谁也不愿意碰触这些病人,校尉也没有办法,一支队伍走走停停,耽搁了不少时日。
生病的沈氏族人到后来已是滴水不进,终日昏迷,行程愈发停滞不前。
一个士兵实在忍不住抱怨道:“这样拖下去,何时才能到昆明?”
另一个士兵建议道:“这些人看起来时日不多,拖到昆明也活不成了,不如将他们就地掩埋,我们继续赶路。”
校尉颇为动心,犯人在流放途中病死的现象屡见不鲜,只要这些人不是逃走,他们就不用担负责任。于是他叫士兵把病情严重的人拖去埋了。
可是士兵谁都不愿意接触病人,鬼知道这些人的病是不是瘟疫。校尉眼珠一转,对木龙生说道:“你们几个帮忙把这些病人埋了,我会向朝廷上报你们协助官府办事的功劳。”
木龙生极不情愿,最后在校尉的威胁和利诱下迫于无奈才和其他行脚商人把病重的沈氏族人抬进树林。
看着沈万三他们被抬走,沈氏族人全部悲痛嚎哭,尽管他们知道沈万三等人不是真正死去,可是这一别,或许永生都不能再相见,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啊。
“嚎什么,再吵把你们也埋掉,还不赶紧上路。”校尉毫不怜悯地催促犯人出发,最多在心里感慨一句:沈万三生前坐拥良田千倾、广厦万间,死后连口薄棺都没有,这样一个大财主,死得还在真是凄凉。
第五百二十八章 后宫巫蛊术作祟
影卫们在树林里煞有介事地挖出一个个深坑,校尉捂住口鼻,亲眼见到昏迷的沈万三等人都被放入坑中填上泥土这才放心离开。然而他不知道,在他走后,影卫立刻挖出沈万三等人,将他们抬到一直尾随在队伍后面的道衍的马车上。
道衍把早就准备好的解药给几人灌下,驱车赶往南方,他得加快速度,送沈万三一家出海后他还要回皇宫复命,也不知马秀英的病情如何了。
几个时辰后苏醒过来的沈万三等人抱头痛哭,虽然这只是逃亡的第一步,但是能不引起士兵警觉顺利逃走就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逃亡的路途并不顺利,沈万三等人是犯人没有通关文书,他们只好剃光头发扮成道衍的随行僧侍,就连陆小倩视为生命的及臀长发也被迫剪掉。众人一路出关全靠道衍的度牒证明。
就在堪堪抵达福建的时候,提前去沿海安排布置的木龙生打听到一个消息,官府发文,皇上急召道衍大师回京,违者以逃犯处置。
原来道衍每出一个城镇关卡都要出示度牒证明,朱元璋派出的人在川蜀找不到道衍,只好让官府协助寻找,获悉道衍居然一路向南都快出海了,他们一边沿着道衍的行踪追来,一边赶紧禀告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道衍明明说去西北找药为何都跑到南方了,加之赵成在旁边挑唆道衍是不是治不好皇后的病想要逃走,于是朱元璋下令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把道衍抓回来。
多亏木龙生先进城联络沈万三的手下,他在打探情况的时候从未放松警惕,获悉了官府的告示就赶紧通知道衍,否则道衍带着沈万三一家进城无疑自投罗网。
事已至此,道衍不能再跟沈万三一家同行,唯有分开才不会暴露沈万三装死逃走的事实。好在沈万三也跟自己的手下接上头,安全应该没有问题。
沈万三茫然失措,跟道衍道别的时候欲言又止,没有道衍的度牒,他们别说出海,出关都成了麻烦事。再说朱元璋已经下了海禁命令,寸板不能下海,他们就算逃到海边也无船可用啊。
看到沈万三一家悲伤绝望的痛苦神情,道衍终究不忍心,从怀里掏出马秀英的懿旨,里面是马秀英派人出海寻药命令当地官府协助的内容。
道衍并不愿意拿出这道懿旨,因为这道懿旨只能暂时蒙蔽官府,落到朱元璋手中就会真相大白,到时马秀英必然会受到朱元璋的处罚。然而沈万三一家已经走投无路,只有这道懿旨能帮助他们出海了。权衡利弊,道衍决定先救沈万三,如果马秀英因为此事受到处罚,无论刀山火海他舍命相陪。
沈万三如获至宝地接过懿旨,发誓永远不会忘记马秀英的恩情。
道衍没有时间多停留,嘱咐他们保重就匆匆赶往京城。
此时京城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件,皇宫出了巫蛊案,施蛊者是惠妃,被诅咒的竟然是皇后。
原来在马秀英久病不愈的期间,皇宫慢慢兴起流言,说皇后不是正常生病,而是中了巫蛊之术,故而所有的太医都不能治好皇后的病。
巫蛊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巫术。人们认为在木质偶人身上贴上真人的生辰八字下,通过巫师祈求神鬼,帮助施行巫蛊者加害所要憎恶诅咒的对象,被诅咒者即会发生灾难。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好几次巫蛊之祸,带来的政治影响极其恶劣,甚至动摇国本。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对巫蛊行为深恶痛绝,一旦发现均以严刑惩治。
朱元璋同样对巫蛊行为厌恶至极,宫中传开流言的时候他处死了几个嘴碎的宫人,但是流言依然没有停止。
而太医们为了推卸治不好马秀英的责任也有意无意引导他相信马秀英的病非正常化。
太医齐齐跪在坤宁宫的大殿里向朱元璋陈诉,“臣等观察皇后娘娘的脉象日渐平稳,就算不能完全康复,也不应该复发得如此频繁,甚至比脉象紊乱时还严重,臣等怀疑皇后娘娘的病因另有隐情。”
朱元璋阴鹫般的眼神扫过来,“你们是什么意思?”
太医们结结巴巴地支吾,“臣等不敢妄议,请皇上彻查。”
“彻查什么?”
冰冷的声音快把太医的血液冻僵了,一个个不敢多说,拼命磕头,“皇上饶命!皇上恕罪!”
马秀英在逊影的搀扶下缓缓走出来,轻声劝道:“皇上不要为难他们,他们已经尽力了。”
朱元璋急忙扶住她,“你不在床上歇着,出来做什么?”
马秀英苦笑道:“整天在床上躺着,骨头都要散架了,这会觉得好一点了就想出来走一走。”
朱元璋喜道:“你好些了?”
“说来也奇怪,皇上来坤宁宫,妾身的精神就会好一些,皇上一走,妾身就头昏眼花,气急气紧。”马秀英眉头微蹙,仿佛十分困惑。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元璋联想到最近的流言,脸色微变,莫非真有邪术作祟,自己是真龙天子能压制邪祟,所以在马秀英身边她就能好些,不在她身边无人压制邪祟就导致她的病情严重?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的怀疑渐渐加深,他本来是不信鬼神的人,当了皇帝反而迷信起来。
这似乎是帝王的通病,为了区分皇权和民众的权利,他们往往要借助鬼神之说对大众洗脑,久而久之连自己都被忽悠进去,愈发相信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受上天庇护,自己拥有的权利都是上天赐予。
既然有神灵,那么有鬼祟也就不奇怪了。
马秀英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默默注视着朱元璋变化无常的脸色,心中对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太医们说抱歉。她要陷害郭惠又不能暴露自己,只有借这些人的嘴造势。
巫蛊的谣言最早是她派逊影散布出去的,一旦传开后她们就停止动作,任谣言自行流传。郭惠和李善长等人当初用了无数次这样的手段对付她,如今她不过是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对付郭惠罢了。
马秀英的话也给了这些太医一丝鼓励,他们壮着胆子说道:“皇后娘娘的病实在蹊跷,求皇上明察。”
“传令下去,彻查后宫!”朱元璋犹豫半天,终于下定主意,既然宫中谣言四起,他就索性查个明明白白。
第五百二十九章 景阳宫搜出证物
朱元璋一道口谕,便令后宫沸腾。许多人打听到彻查皇宫的原因是因为最近的巫蛊流言都十分震惊,纷纷猜测是否真有其事,因为谁都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如果真有其事,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萍儿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郭惠。
郭惠愈发觉得萍儿背后主人的身份不简单,能立即获知朱元璋的举动、能左右朱元璋的决定,这样的人真不多,她脑海里跳出几个人的面孔,又不敢完全肯定,心里暗暗吃惊的同时对萍儿说话都客气了许多。
郭霞不是笨蛋,她先前嫉妒萍儿被郭惠看重,后来察觉萍儿原来是一个类似李美人的传话者,见郭惠都对萍儿态度客气,她也赶紧换了一副知心姐姐的模样亲近巴结。
萍儿倒没有得意忘形,心里清楚郭惠这种人最见不得谁比自己嚣张,只要谁敢在她面前露出一丝骄纵,她就会记在心里伺机报复,所以萍儿依然恭敬地说道:“主人让奴婢转告娘娘,他怀疑这事皇后在背后做了手脚,娘娘一定要小心提防。”
郭惠吃了一惊,遂即满不在乎地说道:“本宫这里又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怕她来查!她自己不舒坦还来折腾大家。”
自从上次因为逾制物品差点被马秀英处罚,郭惠就不敢再佩戴任何皇后才能拥有的服饰了,她心中仍旧嫉妒嫉恨,明面上看着倒是挺规矩。
萍儿说道:“总之娘娘小心无错。”
郭惠便让郭霞去把自己的寝殿里外检查一番,确定没有任何纰漏就等着人来检查。
涉及到巫蛊事件,朱元璋真是发了狠心,大张旗鼓检查,还专门传召龙虎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和鸡鸣寺主持进宫协助检查,众人猜测这是朱元璋害怕宫中真有邪祟好让道士和尚对付。
佛道两派不说势不两立,那也是相争不让,尤其是在皇上面前更是抢着表现。鸡鸣寺主持拿着锡杖不停上下挥动,张正常道长持罗盘四处转悠。朱元璋问他们可发现什么,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