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赫煊说实话道:“我在跟南方的一位张小姐通信恋爱,你知道吗?”

    “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孟小冬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认为这很正常。

    “你就一点也不吃醋?”周赫煊很难理解孟小冬的思维。

    孟小冬语气无奈道:“我只是个下九流的戏子,哪里有资格吃醋?你看戏文里面,般配的只有才子佳人。至于娼妓优伶,谈情说爱的难免下场凄惨,能够做妾已经可以知足了。”

    孟小冬并非自甘下贱,而是她对世道看得很清。

    像她这种梨园名角,眼界出奇的高,地位却出奇的低。平庸男子她们看不上,名流才子又看不起她们,最多逢场作戏而已。最后的结局只有两种,一是找个唱戏的同行嫁了,二是给军阀富豪做姨太太,甚至连填房都没她们的份。

    至于袁世凯的沈姨太,名妓出身而位尊“皇后”,那种例子不可以常理视之。

    看着孟小冬此时的可怜模样,周赫煊有些心疼,搂着她安慰道:“你也别自怨自艾,你很优秀的,戏院里每天有多少人为你而疯狂。就说婉容吧,她看你唱戏的时候,都激动得站起来叫好了。”

    孟小冬自嘲地笑道:“我也就能在戏台上光鲜,离开那个台子,谁还会正眼瞧我?”

    “好了,别自己作践自己。”周赫煊拍着她的背心说。

    孟小冬认真道:“反正我这辈子跟定你了,若是哪天你负心,把我抛之脑后不管不顾,那也只能怪我命薄。”

    “你这是在激我?”周赫煊感觉有些好笑。

    “就是激你,怎么了?”孟小冬嗔道。

    “不后悔?”周赫煊又问。

    “有什么好后悔的?今晚我就把什么都给你了,以后你看着办。”

    孟小冬说着便自己解扣子,渐渐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的小马甲。等把小马甲除去,又是一方丝绸束胸,缠得很紧,把肋骨都勒变形了。

    看着那半裸的雪白肌肤,周赫煊全身火热,开始出现正常的生理反应,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不过当孟小冬把束胸解开时,周赫煊两眼圆瞪,惊唿道:“好大!你缠得那么平,不感觉难受吗?”

    孟小冬白了他一眼说:“不缠平一点,我怎么唱老生?”

    周赫煊嘱咐道:“以后别缠了,这样挺好。”

    “你喜欢大的?”孟小冬笑问。

    周赫煊打趣说:“你肯定不看南方的报纸。”

    “什么报纸?”孟小冬道。

    “我这次去南方,就是唿吁大奶奶主义的。”周赫煊把自己在上海的所作所为,简单说了一遍。

    “看来你也不正经,”孟小冬笑骂一声,娇嗔道,“还愣着做什么,人家都脱光了!”

    周赫煊一把将孟小冬抱起,急匆匆奔向大床。至于张乐怡那边,明天写信说明情况吧,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和平分手便是。长痛不如短痛,继续瞒着才是最大的伤害,幸好他们之间还没发生过什么。

    一夜春风,不可描述。

    孟小冬早晨起来,果真没有再束胸,还换上了c罩杯的新式内衣。

    周赫煊自去报馆上班,孟小冬独留在家里。她把自己视为女主人,把刘吴氏的活都抢了,整个上午忙里忙外的打扫整理房间。

    婉容下午前来拜访,邀孟小冬一起去逛街。刚见面就发现不对,婉容好奇地问:“小冬,你今天看起来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孟小冬笑问。

    “就是……就是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的样子。”婉容描述道。

    孟小冬满脸幸福的笑容,抿嘴道:“你不也有过这种时候。”

    “什么时候?”婉容没有领会其中含义。

    “刚结婚的时候,洞房啊。”孟小冬说。

    婉容一副迷煳表情问:“洞房怎么了?”

    “哎呀,就是洞房啊。”孟小冬反倒有点羞涩了,觉得此事难以说出口。

    婉容还没闹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

    孟小冬吃惊道:“你没跟溥仪做过那种事情?”

    “哪种事情?”婉容更加纳闷。

    孟小冬扶额,不想再理这个好奇儿童,随便忽悠几句便逛街去了。

    出门好久,婉容才突然想起做皇后前,宫里嬷嬷们的教导。明白过来后,她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连逛街的心思都没有了,就像是被恋人抛弃的少女。

    却说周赫煊那边,他把《三毛流浪记》的画稿带到编辑部,沈从文、李寿民、朱湘、郑证因等人看了赞不绝口。

    沈从文好奇打听道:“这部漫画深谙民间疾苦,画风清新自然,情节风趣幽默,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你肯定没听过。”周赫煊笑道。

    “难道是个不知名的画家?”沈从文说。

    周赫煊说:“自己看作者名吧。”

    沈从文低头一看,只见作者署名有两个,分为是“郭小姐”和“周先生”。

    “女的?”沈从文惊讶道。

    “是女的。”周赫煊笑道。

    “那位周先生,不会就是你吧?”沈从文问。

    “是我,”周赫煊解释道,“我负责编故事,她负责画漫画。”

    朱湘突然跑来插话:“哪天把这位郭小姐约出来,我想见识见识。”

    “看她愿不愿意,”周赫煊笑道,“我打算扩充两个版面,专门用来连载漫画。谁认识丰子恺先生,可以写信向他约稿。”

    (未完待续。。)

143【三毛连载】

    五月中旬,风云突变。

    继武汉国民政府二次北伐后,一直按兵不动的南京方面,也突然出兵北上,东西两路同时发起进攻。

    常校长之所以出兵,是因为他已经跟汪兆铭暗中达成共识联手清党。不仅如此,武汉方面和冯玉祥会师中原后,汪兆铭立即北上郑州,与冯玉祥密议“清共”事宜。

    冯玉祥麾下的各部队,都有我党人员担任政委。他表面上答应清共,但没把事情做绝,而是解除我党人员职务,先请众人吃饭,然后礼送出境。

    张学良在河南打得还不错,虽吃了些败仗,但损失并不大。可惜他的队友太渣,奉系三路大军,就有两路溃败,只剩下张学良独撑河南局面。

    到五月底时,张学良感觉打下去也于事无补,于是带兵撤出河南,豫省全境就此被武汉国民政府占据。

    张作霖彻底慌了神,东边的北伐军长驱直入,西边的北伐军攻占河南,西北的冯玉祥还在顺手打山西,阎锡山被打得直喊爸爸。照这个势头下去,东北军早晚被赶回老家。

    张作霖连忙招人商讨计策,最后只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议和!

    张学良提出改旗易帜的主张,打主意利用南方矛盾,联合常校长、阎锡山对抗武汉国民政府。奉军的派系矛盾也显露出来,新派支持投靠南京国民政府,旧派则表示坚决反对。

    最后张学良说服了叔叔张作相,张作霖拿得起放得下,表面同意这个计划,甘愿向南方政府俯首称臣。

    常校长有意笼络张作霖,也希望跟奉系和解,但双方却在三民主义问题上出现矛盾。常校长要让张作霖信奉三民主义,张作霖却提出更改三民主义,在三民之后加个“民德”,变成“四民主义”。

    这尼玛不是抬杠吗?

    如此戏剧性的谈判,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双方都不是在真正议和,而是互相利用拖延时间。

    南北战事且不提,河北和山东的旱灾更加严重,长期滞留天津的灾民已经超过三万。济民会的善款终于见底儿了,再怎么唿吁募捐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副刊开始连载《三毛流浪记》。

    ……

    “看报看报,看《大众》报。杨过、小龙女身中剧毒,生死未卜!”

    “小孩儿,快把报纸拿过来。”

    天津街头,十多个流氓混混聚在一起。每当《大众》副刊发报时,他们就暂时歇工,也不干坏事儿了,就乖乖坐下听故事。

    勉强认识几个字的流氓魏三,此时客串说书先生,他捧着报纸读道:“这段宁静平安也无多时。郭襄睡去不久,东边远远传来什么什么的踏雪之声,起落快……快那啥,反正很快。杨过站起身来,向东窗外望去。只见雪地里并肩走来两个老者,一胖一瘦,衣服……这两个字儿真不认识,反正是形容衣服的……”

    混混们纷纷表示不满,嚷嚷道:“魏三儿,你他娘到底会不会念?”

    “就是,还说自己上过平民学堂,都读不通。”

    “狗x的,不认识的字儿就别念啊,真是败兴!”

    “……”

    魏三面红耳赤道:“你们知道个屁!《神雕侠侣》是周先生写的,周先生是大学问家,他写的书有很多难懂字儿。我能认识七八成,已经非常厉害了。”

    “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你他娘要是认字儿厉害,还跟我们一起当混混?”

    “哈哈,人家魏三儿也是读书人。”

    “喝墨水别喝坏肚子。”

    “……”

    “老子就还不念了,爱谁谁!”魏三发脾气道。

    那些混混也不怕他撂挑子,当即冲向街头一个戴眼镜的,团团围住说:“小四眼,你别走!”

    眼镜男连连后退,惊吓道:“你们……你们别乱来啊,我叔叔是三义庄小学的校长!”

    “校长?校长就好,认识字儿,你快把这小说念念!”混混们嬉皮笑脸地把报纸塞到眼镜男手里。

    眼镜男长舒一口气,擦汗道:“念报啊,小事。咳咳,你们听着……”

    不到片刻,今天连载的小说内容便已读完,混混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剧情,连报纸都不要了。

    眼镜男见状连忙逃跑,等窜上电车才终于放心。他还有兴致继续看报纸,翻到最后一版时,发现上面登载的全是图画,不由诧异道:“咦,《大众》副刊也连载漫画了?”

    眼镜男本名牛敦儒,也是个热血青年,去年还因为抗英游行被巡捕房抓去关了几天。

    整版只连载了八副四格漫画,牛敦儒刚开始没当回事,但看着看着就表情凝重、心绪难平。

    三毛是个没爹没娘的流浪儿,好不容易被一个老渔民收养,还教他打渔谋生。眼看着过了几天幸福日子,结果遇到士兵过河,当兵的一言不合,就把老渔民给杀害了。

    这是个典型的民国孤儿,因为营养不良,长得又瘦又小,但脑袋却很大。他所遭遇的一切,也是民国百姓的切身体会,让人观之感同身受。

    牛敦儒看了漫画默然不语,他不知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豺狼当道、战乱不休,何时才有安宁日子?

    漫画比小说更加直观,普通老百姓也能领会其意。《三毛流浪记》一经连载,顿时受到读者的追捧,有些人一边看漫画一边骂,诅咒那些军阀早点死干净。

    不仅成年人喜欢,就连小孩子也爱看。

    天津和北平两地的很多孩童,每天就等着大人读完报纸,他们好畅畅快快地看《三毛》,这部漫画将会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着名批评家李显淳评价道:“《三毛流浪记》虽为漫画,内容直白粗浅,但实为不可多得之作品。作者郭小姐、周先生二人,从一个流浪儿的视角观察社会,反映出当下种种不平。这些不公平发生在三毛身上,也发生在你我身边……难得的是,三毛虽然被欺负,经各种贫困苦难,却始终积极乐观,从不屈服,漫画作者给我们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普通读者可不管什么精神,反正他们喜欢看就是了。至于想探究什么,那只剩下作者的身份,究竟郭小姐和周先生是谁?

    很多人猜到周先生就是周赫煊,但郭小姐呢?没听说有哪个姓郭的女画家啊。

    随着《神雕侠侣》进入尾声,再加上《三毛流浪记》的风靡,《大众》副刊销量持续增长,到六月初日销量居然突破1万5千份。

    婉容最近很是得意,甚至连感情方面的苦恼也被冲淡了。她署名“郭小姐”的漫画风靡平津两地,有天逛街买东西时,居然听到有人在议论她,说是想认识那位漫画家“郭小姐”。

    一直以来,婉容找不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她始终被皇后的身份束缚着。但如今她的漫画被人肯定,不啻于获得了新生,感觉浑身都充满干劲,整天泡在画室里努力创作。

    周赫煊提着一口袋书信回家,等婉容登门时,便扔给她说:“都是你的。”

    “又有读者来信?”婉容兴奋道。

    “多着呢,报馆每天都要收好几封。”周赫煊笑道。

    婉容拆开信边读边念:“郭小姐,周先生,你们好!我是一个中学生,我很喜欢看《三毛流浪记》……”

    等把所有信件全部读完,婉容又提笔逐一回信。她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就好像在给至亲好友写信一般。

    周赫煊好笑地离开书房,孟小冬刚好端着菜盘子过来。他一把就将孟小冬搂住,逮着小嘴亲了又亲,听到刘吴氏的脚步声才放开。

    “坏死了,”孟小冬又羞又喜地瞪着他,问道,“婉容姐姐呢?”

    周赫煊无语道:“又在给读者回信。她现在朋友可多了,每个月寄信花的钱就要好几块大洋。”

    “哈哈,她有事做就好。”孟小冬莞尔笑道。

    孟小冬幸福,婉容高兴,远在江西的张乐怡却陷入苦恼。

    张乐怡前阵子本想去天津,结果遭到父亲禁足。最近半个月以来,甚至连周赫煊寄来的信,都被父亲粗暴扣下,直接让佣人烧掉了。

    她打算离家出走!

    (未完待续。。)

144【翘家千金】

    江西,庐山。

    日照峰三号别墅。

    宋子文在树荫下漫步而行,望着远山苍翠,不由感叹道:“庐山真是个清凉世界,与武汉、南京的酷热截然不同。”

    张谋之跟在宋子文身边,略微躬着身体说:“宋部长,为尊母建造别墅之事,本人斗胆发表一点意见。庐山虽然清凉幽静,但气候潮湿,加上尊母年事又高,选建地址需特别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