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是说陈默要做违法的事情,关键的原因还是商业机密的保护。假如三年后山顿辞职了,却来利用在陈默公司的商业机密来盈利,那个时候,陈默就可以追究他的责任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世贸中心
签订了合约,陈默跟山顿约定了九月十六日在伦敦相见,就启程离开了休斯敦。同时,他也对山顿进行了授权,批准吧他组建一个以他为主的领导团队。
身为一个曾经的中层管理人员山顿肯定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人员,以及他在行业内的好友,陈默不管他招多少人过来,只要他有本事,一百个人陈默也敢接手下来。
至于工作待遇,陈默这个小公司想让对方跳槽,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就是比原职高百分之二十的薪金以及更高的绩效工资。
在企业初创阶段,管理人员的工资要比行业同级别高一个等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有等到公司稳定了,才有可能以同等的价格吸引到行业内的人。
对山顿进行了授权,但是陈默并没有先拨给他一批资金进行前期的操作以及收买,因为他现在身上也没有多少钱了。想要等到有钱,还需要等到九月十五号,期指合约交割以后,自己的口袋才能再次鼓起来。
山顿这段时期也可以不用花钱,只需要先联络好管理人员,等到在英国参加完公司组建会议之后,那个时候再通过财务拨款,给一些关键的管理人员发放安家费才更加正规一些。
再次回到了纽约,阿迈勒的伤已经养的差不多了,等到他回来,立刻享受到了她不同以往的温柔与热情,让陈默天天都有一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了。
阿迈勒这两天也没有闲着,根据陈默的时机情况,她也借鉴了许多法律条文,想要帮陈默建立一套属于他公司的法律文本。
身为一家跨国公司,法务部的作用要比小公司重要的多。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不仅要符合本国的法律,还要遵守国际法。更要遵从对方国家的法律。
仅仅是这些还不够,因为仅仅是遵守法律,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格外的利益。要熟知对方的法律,并且能够规避其中的风险,这样才能真正将法律作为武器为自己所用。
阿迈勒一直专注的就是国际法,引渡法。虽然她现在刚来纽约大学进修,但是这只是她想在国际法与英美法律体系和大陆法律体系之间进行深入地研究。除此之外的基础知识,她的牛津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
所以,帮陈默量体裁衣,建立一套符合他公司的法律体系。就成了阿迈勒现在最想做好的事情。
两个人度过了荒淫的三天,这才终于舍得离开了那张只有一米二宽的小床。阿迈勒通过网络跟她几位导师都取得了联系,带着陈默一一拜访,其中就包括了以后会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官的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而阿迈勒也得到了她的几位导师的大力支持,给了她一周的假期,让她可以直接参与陈默的公司组建计划。亲自接触陈默的公司的每一个细节,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符合陈默的公司的法律体系。
学习的时间可以推迟,但是亲自参与一家公司的组建。这样的机会可不是经常能够有的。在阿迈勒的牵线之下,陈默也跟她的几位导师达成了口头的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丰富知识,完善陈默新公司的各项法律条款。
为此。陈默将向纽约大学大学的法学院捐款六十八万美元,共对七个研究项目提供了经济支持。这也有利地促进了陈默跟纽约大学的关系,让阿迈勒在纽约大学的学习将会得到更好的条件。
2000年9月1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陈默特意选了这一个日子,踏上了华尔街的土地,来到了这被誉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方。
陈默现在还只是一个小角色。他的到来没有受到任何的关注,他像一个普通的游客,参观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
并且,他还特意办了一个个人账户,买了一百手苹果公司的股票,花了才不到八万美元。
在今年的互联网泡沫爆裂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片悲鸿,进入大厅之后,只能看到四周的大屏幕上面是满眼的红色。(美国的股票跌落为红色,上升为绿色,跟国内相反。)
苹果公司的股价从最高的四十美元跌落到了七美元,谁也不会想到,十年之后,这家现在市值微不足道的公司会在乔教主的手下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按照现在的股价,到十年后,苹果的股价会上升两百倍。除了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几乎再也没有如此高的暴利了。
假如陈默现在什么事都不做,全力公关,只要能让美国政府允许他对苹果股票进行投资,将四亿美元全部买进苹果股票,现在他就可以得到五千多万股的苹果股票,当2005第一次拆股,他就可以得到一亿一千万股苹果股票,当苹果的股价上升到七百美元的时候,这些股票就可以价值八百亿美元,稳当的世界首富。
但是,这只能是理论事实,因为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首先,美国政府不可能允许陈默一个外籍人购入这相当于苹果百分之十五的股权,其次,没有其他金融机构的哄抬,苹果的股价不会上升到一个惊人的地步。陈默如果一个人就占据这么多的股权,只会遭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强力打压。
按照他现在的实力。即使公关活动做的再好,能够得到不超过百分之五的股权,就已经是最多的了。即使是这样,在以后仍然会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威逼利诱,让他放弃如此多的股权。
再说了,现在也不是投资苹果的最佳时机,要等到2003年,美国的经济才会好转,苹果公司的发展才会进入快车道。2003年之前,苹果的股价都一直在十美元以下,现在投资进去,三年的时间都赚不到一分钱,实在没有必要这么心急。
最后,陈默跟阿迈勒共同登上了后世不复存在的世贸中心南大楼,他们先是在107层的瞭望塔游览了一圈,又登上了塔顶。在夕阳的映照下,整个纽约显得那么的美丽。
陈默用脚使劲跺了跺脚下的大楼,心里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嘲意,明年的这个时候,这一切将不复存在!(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齐聚伦敦
(感谢还没发现,满世界打飞机的打赏,谢谢大家的订阅。昨天是有史以来订阅最多的一天,997个新增订阅,只差3个就可以满千了。感谢所有的书友,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表现不好,写出来的内容有些干,但是你们的支持我都记在心里。)
九月十四号,从纽约回到伦敦的陈默跟阿迈勒入住了位于伦敦塔旁边的白马码头酒店。这家酒店虽然不是金融城最豪华的酒店,却因为紧靠着伦敦塔和泰晤士河,拥有着其他酒店难以企及的地理优势。
与陈默同时入住酒店的还有从国内过来的徐云腾和姜锋,另外还有从休斯敦直接赶过来的山顿。此外,不属于公司内部管理系统的罗朝英和曹仲谋也特意从国内过来,共同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酒店的房间是侯崇磊预定的,他为所有人都预定的是带客厅的套房,并且位于同一楼层,面积达到了将近一百平米,每个房间都可以进行正常的商务会议。
刘刚也从瑞士赶了过来,他在瑞士接来送往的活动不断,安排起了所有人的行程都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只有张松觉得有点失落,因为不管在工作经历上,接人待物上,包括与酒店的沟通,安排所有人的住宿出行方面,他都比不上经验丰富的刘刚。
现在的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未来的投资方面,只有在这个方面,他才能在公司里还有一定的发挥机会。
他也看出了陈默现在公司构架基础,陈默负责公司发展方向决策,山顿负责公司技术层面生产管理,徐云腾更多的负责行政管理和销售管理,刘刚恐怕就是以后陈默最佳的助理人选。
自己在石油公司的管理构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以后的投资公司里。他现在却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他很清楚,陈默对于金融投资有着自己一套准则,他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赋在投资,所以他不需要任何的投资顾问,他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完全信服他的操盘手,自己只要表现的好,在未来的投资公司里面,将会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陈默安排了刘刚他们带着几位管理层的人员先在伦敦进行了游玩。刘刚,侯崇磊。张松,刚好每个人带了一个人到处游玩。
而他,在带着阿迈勒跟罗朝英相见了之后,就邀请了加萨尼和芭利娅在海德公园旁边的斯科特餐厅共进晚餐。
罗朝英对于陈默跟黎珊分手并没有意见,她也觉得黎珊有些小孩子气,未必是陈默的良配。可是,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找一个外国人当女朋友。
对于阿迈勒的外表,她没有任何的意见。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以她一个中国人的眼光,阿迈勒都是一个漂亮的挑不出半点缺点的女孩子。而且她还拥有牛津大学的国际法学位,现在又在纽约大学深入法律研究。在学历上也让人满意。
但是,找个外国人当儿媳妇,还是让她心里有些不得劲。
从两个人一见面,罗朝英就想从阿迈勒的身上挑出刺来。这倒不是说她想破坏陈默的这场感情,而是完全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一个妈妈对儿媳妇的天然敌对心理。
但是她也没有想到。一个在她心里自立自主的外国女孩印象,等与现实重合,却跟她心里的预计完全不同。
阿迈勒虽然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是她的家庭却是******教徒,她从小接受的家庭传统教育,比一个中国女孩子更加传统,几乎可以跟古代中国相比。
阿迈勒在她的面前不仅没有丝毫傲慢,反而谦卑的像一个备受欺凌的小媳妇。对她服务的周周到到,将她的每一句话都当做圣旨。
她的小心伺候让罗朝英第一次感受到当一个婆婆的自豪,只用了半天的时间,罗朝英就已经认同了这个儿媳妇。一个牛津大学的高材生,现在却在她的面前如此谦卑和尊重,让她怎么还能摆什么架子?很快认可了她,也对她嘘寒问暖起来。
看到她们两个相处的融洽,陈默才放下心来。自己的妈妈性格强硬,比较霸道。阿迈勒在他的印象里也是比较理性,事业心比较重。他一直有些担心她们两个合不来,自己会夹在两个女人中间难受。
但是他忘记了,阿迈勒毕竟是个阿拉伯女孩,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服从长辈和丈夫,即使她再能干,对长辈和丈夫的尊重也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陈默忍不住得意地想,阿拉伯允许一个丈夫娶四个妻子,不知道阿迈勒会不会让自己多找几个女人呢?
当然,这只能在他心里意淫一下。他要是想娶四个老婆,即使阿迈勒允许,国家的法律也不会允许,而他也没有换国籍的想法。
加萨尼和芭利娅也没有想到陈默跟阿迈勒的发展会如此迅速,陈默去了一次纽约,这个傻丫头就跟他跨越了界线,住在了一起。这幸亏是在英国,要是在黎巴嫩,阿迈勒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大逆不道,要是在沙特那样的国家,她更是会遭受石刑的惩罚。
原本芭利娅对于陈默总是有些不太满意,因为他觉得陈默回到了国内,事业的局限性太大,以后对阿迈勒的帮助不大。
可是当她知道了陈默已经脱离了中油,现在更是赚到了四亿美元,要在欧洲开办自己的公司,她那一点不满意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不管哪个国家,所以的长辈都希望自己的晚辈过的更好,这不是物质,而是期盼。陈默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们足以相信,他们的未来会过的很好,相比之下,金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已。
实际上,身为教授的加萨尼和身为记者的芭利娅,他们对陈默有这么多的财富还有些担心。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更希望未来的女婿是个文化工作者,生活上不缺钱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在事业上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陈默表现的这么优秀,反而让他们有些担心了。
芭利娅还特意给陈抗美打了一个电话,跟她就两个孩子的未来进行了沟通,谈的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她们两个本来就是朋友,许多方面都可以达成共识。
但是面对陈默的妈妈,一个陌生人,一个陈抗美眼中的性格强硬的女强人,芭利娅就不能确定她们能不能成为朋友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两个女人
(感谢满世界打飞机,niuyutu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从经济角度来看,罗朝英有个亿万富翁的丈夫,又有个亿万富翁的儿子,本身又从事经济活动,所以在这个方面,她要比芭利娅有优势。
但是芭利娅身为阿拉伯世界著名的时政记者,从八十年代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拨人。所以。从生活层次或者说精神层次方面,她又比罗朝英有优势。
何况,她接触的亿万富翁多了,几十亿,几百亿的富豪数不胜数,罗朝英现在拥有的财富,在这个圈子里,仅仅是个入门级别而已,她对此也不会有任何压力。
陈默跟阿迈勒心里还在担心两个妈妈的见面,很怕两个性格强势的妈妈会一见面就斗的旗鼓相当。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
最起码,在他们的感情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没有组建一个家庭的想法之前,两个妈妈还能保持克制,尊重对方的存在。
芭利娅在陈抗美的口中了解的罗朝英是个强硬的,固执的女强人,但是她见识到的却是一个温和,宽厚的妈妈。
这一切都没有错,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不会是那么纯粹的事情。
陈抗美跟罗朝英这对姑嫂俩,在一起相处了二十多年,彼此之间根本不需要任何掩饰,她们都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