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做,王海明在办公室,没人的时候,从空间中弄出两颗人参出来,又找了两个精美的礼盒,包装好以后,才匆匆的出门。
而王海明的目标,正是上次卖知了皮的那家大药房,而很巧的是,接待王海明的,也是上次的那个陈东经理。
因为上次陈经理对王海明,帮助村民致富,不鞠不傲的印象很是不错,是以还记得王海明的模样,看到王海明进门,就热情的迎上来了。
“王海明啊,真是稀客,不知道这次又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陈经理一看王海明手中的精美礼盒,就知道里面肯定不是凡品,是以热情的拉着王海明,进到自己的办公室。
“对了,你们村现在怎么样了,有你的带领,应该会越来越好吧”。不等王海明回答,陈经理又询问起来。
“呵呵,还行吧,越来越好虽然没有那么快,但还是有点进步的。只是村里底子太弱,发展不易”。王海明也是颇感无奈,自己虽然也很努力,但村里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离自己心中的目标,还差了老远。
“呵呵,欲速则不达,慢慢来,一定会好起来的,对了。你手里的这是什么好东西”?陈经理指了指王海明手中精美的礼盒。双眼放光,询问他这次的目的。
“呵呵,最近真是有点累了,脑子都不好用了。差点把正事都忘了 。这里面可是好东西。请陈经理鉴定一下”。说着,王海明打开其中一个礼盒,放到赵经理的面前。
“这。这是人参,还是野生的”?看到礼盒中的野生人参,陈经理既惊讶,又有几分震撼。
绕是陈经理见多识广 ,经手的人参不计其数,但看到礼盒中的人参的时候,还是被惊住了。
礼盒中 ,不仅仅是一株野生人参,而且还有几十年的年份了,当真是十分罕见。上次王海明虽然提供的知了皮数量众多,但也是极其普通的一种药材,陈经理没想到,王海明这次竟然拿出这种名贵,有价无市的好东西来,激动之余,又渐渐地冷静下来。
“这个,王海明,我可以看看另外那个礼盒吗”?陈经理指着那个没有打开的礼盒,询问道。
虽然陈经理知道这个礼盒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差,有了心里准备,可是当他打开的时候 还是被震住了,因为这个礼盒竟然也是一颗野生人参,而且比之前那颗还要大上一分。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新奇,陈经理平静的说:“王海明,没想到你会拿出这么珍贵的药材,这样吧,你既然准备卖掉它们,想必也作了一番调查 ,这两颗人参的价值在一百四十万左右,不过,我可以做主,给你一百五十万,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陈经理看过礼盒以后,又把礼盒退给王海明,给出一个价格,而且是非常诱人的价格。
“呵呵,果然没有骗我”。在王海明心中,对陈经理的好印象,又加了一分,在王海明来之前,的确作了一番调查,还上网搜寻一番,得出来的结果是一百三十万到一百四十万之间,现在赵经理一出价就给出一百四十万的价格,而且只要再答应他的条件,还可以再加十万,满意之余,也有一点好奇的说:“这个价格我比较满意,不知道陈经理有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呵呵,其实呢,这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对我们来说,却很是重要,那就是,希望你以后,再有什么名贵的中草药,要是想出售的话,都卖给我们大药房,当然,我也会给你最高的价格,怎么样”?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陈东感觉王海明就像一个聚宝盆,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好东西要出手,所以决定,现在就把他紧紧抓住。
“呵呵,当然可以,如果以后还有什么好东西,我一定会先通知你的”。王海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既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价格也是行业最高,对双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同时也暗暗佩服陈东的眼光。
“呵呵,合作愉快”。王海明接过赵经理开的支票以后,谢绝了陈经理一起吃饭的好意,准备赶回小小农庄,现在有一大帮子事需要处理,自己哪有闲心去吃饭啊。
看到陈经理随手就开出一百多万的支票,一点紧张都没有,也暗暗显示出,大药房果然是财大气粗,煤市第一大药房的名头,也不是盖的。
当王海明带着巨款,回到农庄,把筹到款的消息说出来以后,店里顿时一阵欢呼雀跃。
老板的事业越做越大,员工的福利也会水涨船高,而且店里的人员,也都是自己人,自然对于可以扩大店面,都十分高兴。李丽还提议,这对小小农庄来说,是开业以来最大的喜讯,理应该庆祝一下,这个提议也得到了其他员工的一致认同。
不过现在是上班时间,王海明还是拿出老板的威严,说:“现在是农庄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去认真工作,不许偷懒”。
顿了顿王海明又继续说:“大家的辛苦我都看到了,我决定这个月奖金翻倍,想要庆祝的话,要到晚上的时候,现在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当王海明准备要去见吴老板的时候,恰好吴老板也赶了过来。虽然也算是王海明,间接的害了自己的面馆,吴老板却没有多么的生气,毕竟自己有错在先,而且商场如战场,一个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通过一番交谈,王海明发现,吴老板的确是一个正直的人,但同时又有点不解,同样的一家人,有吴老板这样正直动人,又有吴强父子这样贪得无厌的人真是。。。。
在吴老板把地契等一系列证明,交出来以后,王海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点激动,吴家面馆可是比现在的小小农庄还要大上一倍有余,现在,终于可以大展宏图,更上一层楼了。
为了抓紧时间,王海明当天下午,就找来市里一家有名的装修公司,紧张的忙碌起来。因为加上农庄里的剩余资金,现在王海明手里还有五十万可以使用。
本着就一不就二的原则 设计的事情,就落到了李娜的身上。当王海明把盘下吴家面馆,并希望做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告诉李娜以后,通过电话,王海明就能听到,李娜惊喜的声音,和信誓旦旦的保证。
也许是王海明不经常来农庄,老板当的太甩手了,大家一致表决,让王海明去新店,做监工 。
王海明想想,自己以前的确是有些懒散,没有太关心农庄的发展,本着补偿的原则,就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王海明可不会在大家面前承认自己懒散,那叫知人善用,给大家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惹得一干人直翻白眼。
虽然王海明预留了五十万作为装修资金,但几天下去 就用去一半,虽然不是心疼,王海明还是暗暗感叹,自己天生就是没钱的命,每次手中有了钱,不管多少,用不了几天,就又没了,心里大呼,还得努力赚钱才行啊。(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收麦子
虽然当初为了避免太俗气,王海明取了小小农庄这个名字,可是实际上,叫做包子铺更合适,因为店面不仅小,而且也是主营包子,比较单一。
现在,王海明接下了吴家面馆,当然是并购到小小农庄里,相比与上次刚刚开业时候的窘迫,现在的王海明可以算是“财大气粗”了,是以装修起来,也是十分认真,用料虽然不是最贵的,却也是最合适的,力求打造温馨的家一般的感觉。
是以,在李娜设计好以后,王海明也没有太催促,只是正常施工就可以,但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这天,王海明正辛苦的做着监工,汗如雨下,却接到了从家里,母亲打来的电话。
“难道又出什么事情了”?王海明有点怀疑,因为煤市离家并没有多远,而且,王海明也是隔三差五的回家一次,是以没有什么事情,母亲是不会打电话过来的。
“喂,妈,什么事啊,是不是家里,或者村里出什么事情了”?王海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接通了电话,但心底还是有一丝丝的紧张。
“哎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乌鸦嘴,家里和村里都很好,没出什么差池,你就放心吧,不过今年的麦子虽然有点晚熟,但也该到收割的时候了,你那边忙完了吗,回家来帮忙吧”。
母亲刘梅听到王海明的问话,就是一阵生气,稍稍训斥几句。然后才说出来意,那就是麦子熟了,该收割了,要王海明回家帮忙。
“哎呀,是啊,我怎么忘了呢”。王海明暗暗责怪自己,作为一个农民,这么大的事情,竟然都忘了,真是该罚。
在农村。夏收。秋收,都是非常重要的。母亲以前多病,身子弱,现在虽然好了很多。却扔不能干太多繁重的活计。弟弟王亮虽然懂事。但比较还小,妹妹王小雅就更不用说了,三分钟热度。恐怕活儿还没干一般,就找不到人了。
一想到这种情况,王海明决定,立即回家帮忙,抢收抢种。
和李婶,李丽交代一番,王海明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来时王海明是搭了李娜的顺风车,回去的时候,待遇立减,变成了公共汽车。
让王海明高兴的是,新路修好以后,镇上的出租车,摩的,也愿意驱车赶往小清河村了,这也让村里人进出方便很多。
走在自己亲手修建的路上,王海明感到一阵自豪,同时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妈,我回来了,准备的怎么样了,现在就去吗”?王海明一回到家,就看见母亲刘梅,正在磨镰刀,是以询问。
“大哥,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不然,就得辛苦我了,只是”……
王小雅一阵唉声叹气,好像原本自己很能干一样,看到大哥回来帮忙以后,又是一阵欢呼。
“小雅,要不,下午割麦子的时候,咱们划分好区域,一人一块,怎么样”。王海明肯定妹妹如此“能干”,是以做出一个公平的分配方式。
“啊,不要,我觉得,还是大家一起干活比较热闹,呵呵”。王小雅听到如此,赶紧转口,否认刚才的提议。
“对了,真是疏忽了,早就应该使用联合收割机的,怎么把它给忘了”。王海明暗暗责怪,最近的确是太忙了,把这个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以前,村里通向外面的路不好走,是以没有联合收割机愿意来村里,不过现在不同了,有了新修的公里,王海明认为,肯定有人愿意开着收割机过来。
既然是临时起意,再加上村里虽然稍有发展,但愿意出钱用联合收割机的,恐怕也只有自己一家,所以王海明还是打消了这个决定。
吃过饭以后,王海明一家,都背着镰刀 ,推着三轮车,准备去地里,收割小麦。
可是,王海明一转头,却是愣住了,随即有点想笑, 熊大这家伙,竟然也人模熊样的,背着一把镰刀 ,准备去帮忙。
不过王海明感觉 ,那胖乎乎的身躯,根本弯腰不下去,而且那熊掌也不可能灵活运用镰刀,是以,王海明就交给了熊打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认为,那就是把大家割好的麦子,运输到打谷场去。
经过大半年的熟练,熊大的骑三轮车的本事见涨,而且是越来越熟练。拥有差不多有儿童智商的熊大,在王海明的解说和演示下,很快就明白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然后,不用王海明在吩咐 ,熊大就已经热情洋溢,乐颠颠的工作去了。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王海明感觉还有点手生,但没一会儿,就找到了那熟悉的感觉,割麦子的速度也是大大加快,甚至超过了母亲刘梅这个老手。
和王海明预测的差不多,弟弟王亮很努力,即使汗流浃背,也在一丝不苟的干活,而妹妹王小雅,没干一会,不是嫌热,就是嫌麦芒太扎人,一个不注意,就不知道溜到哪个树荫去凉快了。
不过,让王海明惊讶的是,不一会儿,竟然有几名游客,主动请樱,想要帮忙割麦子,说是感受一下劳动的快乐。
“呵呵,还劳动的快乐,是劳动的辛苦还差不多,就是不知道你们能坚持多大会”。王海明在心里暗暗议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并不看好这几个城里来的游客。
不过看到几人热情的表情,王海明还是给每人发了一把镰刀,然后讲了一下注意事项。
“哎,割麦子就这样简单啊,还挺好玩的”。其中一个二十岁这左右的游客,手握镰刀,像模像样的割了一捆以后,很是高兴,同时还不忘向同伴炫耀一番。
更有甚者,有一个女孩,竟然拿出手机,让同伴为她拍下自己劳动的画面,看的王海明一头黑线,他很想问问,你们是来干活的,还是来玩的。
不出王海明所料,还不到半个小时,几人的脸色就变了,汗流浃背,麦芒的刺激,小虫子的袭击,那个女孩的脸色,早已经苍白了。
“小雅,过来,几位辛苦了,这么热的天,就去休息一下吧。小雅,你带他们去”。王海明看到,几个年轻人也就是因为面子而在硬撑,是以把王小雅叫了过来,带几人去休息。
“嘻嘻,大哥,他们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干不了也不说出来,真是的”。王小雅过了一会又跑了回来,一边说,一边又开始干活。
虽然王小雅时不时偷懒一会,但总体来说,还是挺认真的。与王小雅的常常偷懒不同,熊大这个家伙,却是热情洋溢,把一捆困麦子抱到车上,然后熟练的骑着三轮车,向打谷场而去。
虽然天气炎热,却没有打消熊大的热情,熊大的能干,也得到了村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甚至有一些游客,还拿出自己的零食和饮料犒劳熊大,或者拿出相机,拍照几张,熊大这个脸皮超厚的家伙,当然是来者不拒,一律接受。
“哎,地上撒了好多麦粒,真是可惜啊”!王海明低头休息的时候,忽然看到,地上撒了许多麦粒,就感到一阵惋惜,暗暗想到,要是每块地都不撒粮食,那无疑会省下一大笔粮食。
一想到以前同学抱怨,联合收割机有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