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之冒险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饕餮之冒险王-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章 突然而来的炒作

    大禹治水,功传启,一统华夏大地。

    四百年后,民怨气,桀以天日自居。

    黑石成壁,奴隶遍野,汇城河千血。

    那年景光,一朝君王蛇蝎。

    转眼过隙白驹,三千五百年,沧海桑田。

    大雾弥漫,苍天避,尘土盖了荒野。

    重启石棺,华服成炭丝,羽化木茬。

    君王生后,一黄土有别?

    《念奴娇遗址怀古》

    石棺中,真的有一具尸体。

    三层织物,清晰可见,先不说那如同蒸肉熏干的脸皮,就说这三件织物,比夏桀这个夏主本人更有价值。

    华夏华夏,穿着华服的夏人。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叫做华夏,为什么五十六个民族其实是统一的一个中华民族,根源就在这件衣服上。

    太多的原始部落在那个时代依旧茹毛饮血,而华夏先祖,已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和现代人并没有太多区别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也许现代人会带有优越感的自认为现代生活和远古差别很大。

    然而,现代人听音乐,古人也吹笛子,也是七音。

    现代人看电影电视,古人也看舞。

    现代人有理想有追求,古人何尝没有。

    人类进化最快的时代是四万年前到八千年前,从进入农耕奴隶社会开始,现代生活就已经形成了。

    王教授呼唤小李,小李立刻行动了起来,另一个棺材被拉了过来。

    那是一个玻璃棺,或者应该说是水晶棺。

    “以往年,发现尸体后都要先处理,然后迅速装好,免得腐朽,可依旧会造成织物碳化变色。那些本来五彩的华服转瞬之间变得和麻衣没区别,现在,有更好的设备了,迅速装进新棺,然后注入惰性气体,可以保证织物不迅速碳化。”

    就像秦始皇陵兵马俑,实际上是彩色的,色彩之丰富,用的之准确,和那个时代的真人士兵一抹一眼,然而出图后迅速就会氧化,变成偏黑的外壳。

    夏桀的整个尸体被迅速罐装,然后封存。

    小李检查完成后,用黑布蒙住玻璃:“好了!”

    这些颜料不只是不能接触空气,还不能接触阳光,要不然一样褪色。

    方宏和其他人将石棺的盖子放好,才回到了石棺前:“咦,权杖!”

    一柄权杖放在石棺之中,并且保存完整,表面富有光泽:“这是,乌木!”

    或者说应该叫阴沉木!

    乌木是另外一种植物的名字,而在蜀地,阴沉木就叫乌木,整个川土都非常流行乌木器具,价格极度昂贵。

    “三千五百年,足够乌木形成了,我也判断不出着一柄权杖是最开始就是乌木雕刻的,还是在石棺中慢慢的变成了乌木。”

    方宏看了一眼王教授,嘿嘿一笑:“王教授啊,活到老学到老啊,刚刚出土的乌木是不会有光泽的,有光泽的都是成品。”

    之前几天,王教授有事没事就告诉方宏年轻就要多读书,方宏总算在知识范围内给扳回一城。

    王教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说明阴沉木的运用在我国已经非常多年了。”

    所谓阴沉木,实际上就是从植物转化为炭之间的过程。

    煤炭,价格很低,不过,在几万到三千年这个时间段内,植物没有完全碳化,只是碳化了部分,就会形成阴沉木。

    原来川地这么流行阴沉木,居然是这个国度刚开始时,就已经保有的传统。

    王教授笑了:“国宝啊,着一柄权杖,比什么金属权杖都要价值高。”

    原因很简单,黄金权杖很容易保存,而黄金权杖的价值大多来自于他本来的材料。然而阴沉木本来就比黄金更贵,更何况,越是古老的木质文物越是昂贵,汉代出土的漆器价值堪比青铜重器,而重量只有青铜重器的千分之一。

    方宏看着这个扶手处略微弯曲,雕刻有一只鸟的权杖:“就它了,就是它了!”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别的我就不说了,这个可不行,得上报。”

    方宏一直赖在这儿不走,就是为了要拿到某些宝物的第一次展览权。

    与我同行博物馆现在国宝还挺多,可是毕竟是一个新博物馆,藏品数量远不如大博物馆,方宏找机会就想要推广博物馆,所以才有了这个要求,上面也是同意了的。

    不过这一柄权杖就不同了。

    国外的权杖,都是举在手上的,表明身份尊贵,实际上是吃饱了撑得。

    国内的权杖就不同了。

    大禹治水的时候,跋山涉水,手中常年拿着一根拐杖,从夏朝成立开始,手持拐杖其实就是表明君王有能力带领人民的意思,再后来,那些年龄稍大的古代大人物,总喜欢用拐杖,实际上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德高望重,说白了就是效仿大禹。

    这一根都不见得是夏启的权杖,说不定是传承下来的都有可能。

    毕竟阴沉木出土是在河道中居多,如果这一根是大禹手里拿一根咋整?

    那样的话,把传国玉玺找出来,和这根权杖的地位也仅仅能六四开。

    方宏笑了笑:“本来就是要展出的,率先展出也能提前宣告这次的重大发现嘛,我相信领导也肯定是支持的。”

    可别忘了,主管文化一块的领导,是个文物爱好者,而且还和那些个贪官不同,他只喜欢看,那位每天忙的什么一样,总不能专门来这里看吧,说不定他也希望这东西能在cd展出,方便它一睹为快。

    就在这边直播继续时,整个网络的各个门户炸了。

    你难以想象的是,根本不是夏桀科考的大发现占据头条,而是一些阴沉木的恶劣炒作占据着头条。

    什么《惊,华夏始祖热衷阴沉木》什么《阴沉木延年益寿,三千年前君王靠此统治半个世纪》一类的莫名其妙的广告飞了出来。

    最近这几年,很多商人看中了阴沉木商机,大量激烈阴沉木。

    就方宏所知,某什么什么虎的家私,有一整个露天仓库,上面停满了整根整根重过万吨的阴沉木。

    本来还满心欢喜准备早点便宜的方宏在水友的提醒下,发现有人居然在占他的便宜。

    还是老事情,立刻通知各个门户,禁止使用直播截屏发新闻。

    都什么玩意儿,考古结果不关心,先炒阴沉木?这些商人的良心肯定狗都不愿意吃。

    两个小时后,各大门户广告的照片都撤了下去,至于他们的文字新闻,那就管不着了。

    而这个时候,方宏得到了最欣喜若狂的消息,上面同意夏桀权杖率先在与我同行博物馆展出。

    方宏多鸡贼,立刻想好了展出腹稿,应该写:“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乌木权杖,主体长一百二十三厘米,上有新月形把手,长二十九厘米。疑似夏禹传世,代表夏朝君主王权。”

第一百零一章 夏天来了,夏走了

    尸骸,被保存了下来,经过半个多小时后,氧化没有发生,这个特制的水晶棺或者说玻璃棺不只是在循环惰性气体,也在除湿,至于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难以发生作用。

    “夏桀的衣服现在看一共有三层。可以明显看得出,他的衣服是丝绸的,换句话说,在夏朝时期,至少统治阶层是可以穿上丝绸的,也进一步证实了养蚕行为在我国出现之早,超出想象。”

    “野蚕的染色体n=27,而家蚕染色体n=28,一般学界认为家养蚕的染色体条数多一条是因为野蚕的其中一条染色体断裂成两条形成的。蚕的染色体和哺乳动物的xy不同公蚕染色体是zz母蚕是zw,和哺乳动物刚刚相反。”

    在进化的途中,鸟的染色体和蚕是类似的,而哺乳动物走向了另一个途径。

    “有关于遗传学的知识太复杂了,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关注这件织物本身吧,这件衣服非常的细腻,领口用的是更细腻紧密的蓝染色丝绸,衣领的作用和现在类似,也是为了防磨损,如果领口磨损,可以换领口而不是换衣服,那个时代的生产力还是略微低下的。”

    其实可以想象,夏朝的人口其实是并不多的。

    现在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夏朝人口鼎盛时期三百万,另一种说法是一千万,根据是唐代杜佑《通典》:“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不定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不过,后一种说法说的应该是,夏朝势力范围内,或者干脆就说,唐朝的势力范围在夏朝时期的人口。也就是说,他的统计包括了诸多部族方国。

    试想一下,夏朝三百万人口,有多少劳动力。

    据史料记载,夏桀之所以被商打败,就是夏桀在一次镇压某个部落后再度要求周边部落派兵供他攻打另一个部落,这些部落首领不愿意出兵,成汤果决的认为夏桀对四境失去了控制力,才起兵造反的。

    说造反,是没有错的,历史上没有那么多起义。

    特别是一个王族代替另一个王族,制度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朝代交替,怎能么号称起义?

    “枪哥,你怎么知道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从这种建筑看,他们的生产力应该很高才对啊。”

    方宏笑了笑:“我是个厨子,就用我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就说我们以前说过的合餐制。原始社会时期,大家是合餐制度的,可是随着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私人家庭的产生,分餐制迅速占据了社会主流。而等到分餐制退出历史舞台,合餐制再度回归,已经是唐代的事情了,在唐之前,就是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才用分餐制的,这种分餐制,就可以说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准。就好像西方人一直用分餐制,就是因为大航海时代之前,西欧处于蒙昧之中,非常落后,而等到大航海时代到来,半合餐制度才在欧美流行开来。”

    夏桀的尸首一共有三层衣服,最外层是月牙白色加上蓝色的边,里面两件的边分别是白色和略带红色的橘,从衣服就可以看出,夏桀是个不做事的人,不然不会穿白色的衣服。

    他还带着一个帽子,不过帽子已经破损了,应该是自然毁坏的,夏桀的头发基本上已经花白,而面容皱纹极多,不过两颊稍微高一点,也圆润一点,大体上是国字脸,毫无疑问的单眼皮,大耳朵。

    这是那个时代中华人的特征。

    王教授走了过来:“看的差不多了吧,要运走了。”

    方宏:“这还要运走啊?”

    “这里不符合储藏条件,等博物馆建成后再运回来。”

    “王教授,能不能透个底,这个博物馆到底是谁主导,能结成兄弟单位么?”

    王教授瞥了方宏一眼:“你个资本家还想和国家单位结成兄弟单位。”

    方宏脸皮多厚:“央视新闻都管我叫爱国冒险家。”

    水友一片666飞过。

    方宏想的多好,以后互通有无,随时换展。

    比如海峡两岸的故宫就结成了兄弟单位,经常换展,不过官方名义上比较弱。

    这地儿要有兄弟单位也应该是金沙或者三星堆,那儿轮得到与我同行。

    不过王教授说得对,方宏就是有那种资本家的心态。

    说白了,资本家心态就是小农心态,穷怕了,什么好的都像沾一点。

    看着水晶棺被拉走,方宏也在感慨:“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做,我也该走了,呆了七天了,太久了。”

    “枪哥,下一次冒险是什么地方啊,能透个底儿么?”

    方宏撇开头:“你们是不是忘了点什么,这一次冒险都还没结束呢。”

    “对啊,冒险结束的一道菜呢,我的大锅已经饥渴难耐了!”

    “我看是你的大嘴已经饥渴难耐了吧。”

    “666,真理。”

    方宏笑了:“这一次结束的菜早就定下来了,这一次我们要做一道和夏朝有关系的菜,以及一道和夏朝有关系的主食。”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现在。”方宏指了指帐篷区:“子弟兵同志们的大餐车来后小餐车就停用了,我正好借用。”

    “主食是川菜中的下河菜名菜啤酒鸭,主食是小米。”

    “我去,枪哥,啤酒鸭和夏朝有个毛关系。”

    “鸭,古代叫做鹜,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在西汉时代已经成为了三大主要家禽之一,在春秋时代普遍养殖,而在春秋以及周代文献中屡屡出现,并且在殷商时代有陶鸭出土,我认为鸭的最早驯化就应该是在夏商之间,毕竟鸭的性格远比鹅和猫这些温顺,应该有更长的驯化史,而酒的第一次出现就在夏朝,有人会说啤酒是国外传来的,其实古代也有过啤酒,只不过不是啤酒花做的,而是小麦酿造的,距今也是三千五百年了。所以啤酒鸭,两样主材料都是夏时代产生的。”

    “那小米呢?”

    “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很早,不过早先的朝代都在北方,所以并没有食用水稻的习惯,五谷中也没有水稻,夏代主食是小米,也就是社稷的稷。我想尝试一下不用后产生的材料,就用夏代就有的材料和烹饪方式,追溯一下,远古的味道。”

    “用一锅酒酿鸭子迎接着盛夏的到来,告别远古的夏朝。”

    说得好听,结果谁又发现,方宏用蒸笼蒸的小米,用高压锅压得鸭子……

    面对水友吐槽,方宏非常无奈:“这些手段真真的就是那个时代的烹饪手法,只不过厨具不同而已,我总不能先做两个陶罐然后再做饭吧。”

    “领略山川河流之壮美,品味美食佳肴之精髓,感悟平凡人生之真谛,与我同行!”

第一百零二章 北非

    “当当当当……”屏幕上亮起发往美食世界的车几个字,一个圆圈圈麦穗出现,麻将张开嘴吖了一声。

    水友沉浸在小麻将可爱卖萌中之时,镜头一跳,一只瘦削却矫健的猫蹲在镜头前,眼神微眯,犀利的看着镜头。

    “我去,吓我一大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