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目前一共有五个厨师,其中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是光学家,还有一个兼任雷达操作师……
这种环境下,所有的人基本上都多专多能,没几手绝活,你都不好意思申请入队。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南极科考队员们忍无可忍要求总部支援厨子,于是从去年开始,来了两个科班毕业的专业厨师。
从阿根廷带来的牛羊都是整头整头的,不过这里一切都是机器完成的,包括切割牛羊。
方宏需要三个厨师帮忙打下手,然后自己来主厨。
和西餐主厨不同,方宏需要自己掌勺。
“腊八节,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甚至都还没有除夕,后来佛教传入国内,传统腊八和佛教节日混合,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腊八节最重要的食物就是……”
“腊八粥,八宝粥!”
“小样,都学会抢答了。”方宏笑了笑:“不过抢答错了,腊八粥被传为八种食材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腊八粥本名叫做七宝五味粥,材料一共七种,不过为了适应各地的变化,产生了八种主材的腊八粥。”
“是不是甜咸之争?”
方宏:“没错,就是甜咸之争。在周公瑾……不是东汉的周瑜,是南宋周密先生的《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七宝五味粥的主材,分别是胡桃、松子、乳蕈、柿、粟、栗、豆。而在北方做法中,会加上肉丁或者豆腐,做成咸味,南方则是加上大枣作为甜味。另外还有一个西南和中部几省吃辣的省份,做法是加入腊肉,所以今天我要同时做三道不同的腊八粥。”
把一种菜在全国不同的做法做出来,这还是方宏第一次在直播里干这个。
“腊八粥的米,属于细粮,豆属于粗粮,胡桃松子属于果仁,乳蕈属于菌类,柿属于果类,基本上囊括了素食中最重要的几种食材,可以调理血气、润肺通气、驱赶风寒、益脾养胃,正儿八经的万能,和板蓝根治百病不同,七宝养胃粥各种微量元素充足,非常补,又不是大补,适合长期养体食用。”
在粥好之前,方宏还要准备一份全国人都能吃得欢的菜单。
涵盖了几大菜系的一份菜单,东坡肉、东坡肘、东山羊、青菜牛肉、宫保鸡丁、清蒸鱼、白灼虾、呛凤尾、三鲜汤。
每道菜都要准备二百人份,也幸亏这里高科技多,用不着人来一刀刀切,否则会出人命的。
就在方宏的东坡肘子都快出锅时,邱青跑进厨房:“搞定没?”
“快好了。”
“得加菜才行。”
“什么?”
邱青一脸无奈:“美国人来蹭饭来了。”
水友一听,乐开了花,美国人来蹭饭来了?这是什么梗,这在南极,还串门儿啊!
“666,我们之中出了叛徒,老美提前拿到消息了。”
“老美这个办法多省伙食费啊。”
“6翻了。”
方宏无奈:“带来的肉类到是多,可青菜呢?可没看见采购青菜?”
邱青耸肩:“蔬菜多得是,我们先去搞,饭后带你去看。”
“难道我们邱青大生物学家在南极种出菜来了?”
“种族天赋啊,我们可是在太空培育过水稻和小葱的。”
(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飞向太空
准确的说,中山站是在南极半岛东岸的群岛南设德兰群岛上。
第二天打开直播,方宏匍匐在船舷上,直播器飞得很高,镜头给的很好。
雪龙号前进的航道是前几天刚刚破开的,不过还有薄冰,所以也能通过撞开薄冰的画面想象到雪龙号开辟航道时的壮丽场景。
“枪哥,快到岸边了?”
(半小时防dao版一点五十二更新,造成不便,请谅解。)
“是的,过不久就上岸了,虽然这里是一个群岛,不过被冰盖完全覆盖,和南极大陆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
中山站所在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岛屿较高的位置,所以等到船考到岸边后,要跟随科考队用汽车搬运东西。
这一段路程也不算近。
“企鹅呢,我们要看企鹅!”
方宏翻白眼:“帝企鹅不生活在这儿,帝企鹅生活的区域离这儿一千多公里呢,不过这一次冒险中,我们会去看企鹅的,大家放心吧。”
科考任务中,生物学家总会有几次去观察企鹅,如果科考队不去,还带着邱青干什么……
等到整个队伍踏上灰黑色的土地,已经是中午了。
或者说是,首都时间的中午。
“终于有一次冒险是在白天能看到的了,不用熬夜。”
“谁叫是我们的领土呢。”
方宏:“大家可别想错了,在很多年以前,全世界的大小国家一起发布公约,任何国家都不会对南极大陆宣布主权。”
南极是靠着公约决定了的,而现在国际上争论的重点是北极。
丹麦、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四个国家,分别想要证明北极在自己领土的大陆架上。
当然了,中英法德为首的非北极圈国家绝壁不可能让他们得逞。
北极之所以是争论热点,是因为航道提供经济,经济决定一个国家的决策,至于南极,没有航道优势,开发矿产也比较困难,所以各国非常默契的表现了一把风度。
其实都是扯犊子的。
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在“南极冰点”测到了…89c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南极仅剩下海拔4083米冰穹a最高点。
为此,我国不甘示弱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昆仑站,并在南极矿产最丰富的区域建设夏季科考站泰山站,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建设。
目前除了老美的南极点站之外,就昆仑站位置最好,因为南极点其实只是学术上的南极中心,而昆仑站是南极的地理中心。
南极点站、昆仑站以及俄罗斯的东方站,给南极中心区域包成了三角形,霸占了这一区域的科考资源(法国迪威尔站在南纬八十度以外)。
不过目前,南极点站有往国际站点发展的趋势。
到了下午三点,一行人终于看到了中山站的全貌。
“看到没有!中山站!”
远处,建筑物罗列排开。
“元旦之前,我们国家完成了中山站的终极改造。中山站、长城站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包括综合楼、车库、综合库、空间物理观测栋、连廊、废物处理栋、污水处理栋、锅炉房、高频雷达机房、室外总体和油罐基础等建筑单体30余栋。”
“中山站去年还是一个夏季科考站,从今年开始,就成为了全天候科考站,我们的科学家可以在极夜环境下在这里进行科考。”
“之前这里铁皮房居多,现在多了很多永固建筑。”
王教授经过:“懂的挺多啊,的确,从今年开始,我们就有两个南极冬季考察站点了。”
现在是火热的夏季,全南极上百个科考站热火朝天。
等到冬天,就只剩下几大强国有科考站活动了,到时候的科考项目,就不存在被其他国家探知的可能性了。
“站里的人出来了。”
方宏:“目前,中山站的科考人员有……”
王教授一把捂住了方宏的嘴:“大嘴巴,这种事情是保密的,保密条款你没背啊!”
方宏:“条款上没这一条啊。”
王教授:“可以说大概几十个,或者一百多,二百多,不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人,懂了么?”
方宏点了点头:“哦,目前科考站和科考船的人,不加我一百多,加我……。”
没的说,方宏的嘴又被捂住了。
方宏仔细思考了一下,的确是不能说啊,加自己刚好二百人……
“666,枪哥死于话多。”
到站,科考人员忙着处理设备,方宏则是被邱青拉走了。
方宏今天的任务是腊八宴。
中山站目前一共有五个厨师,其中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是光学家,还有一个兼任雷达操作师……
这种环境下,所有的人基本上都多专多能,没几手绝活,你都不好意思申请入队。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南极科考队员们忍无可忍要求总部支援厨子,于是从去年开始,来了两个科班毕业的专业厨师。
从阿根廷带来的牛羊都是整头整头的,不过这里一切都是机器完成的,包括切割牛羊。
方宏需要三个厨师帮忙打下手,然后自己来主厨。
和西餐主厨不同,方宏需要自己掌勺。
“腊八节,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甚至都还没有除夕,后来佛教传入国内,传统腊八和佛教节日混合,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腊八节最重要的食物就是……”
“腊八粥,八宝粥!”
“小样,都学会抢答了。”方宏笑了笑:“不过抢答错了,腊八粥被传为八种食材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腊八粥本名叫做七宝五味粥,材料一共七种,不过为了适应各地的变化,产生了八种主材的腊八粥。”
“是不是甜咸之争?”
方宏:“没错,就是甜咸之争。在周公瑾……不是东汉的周瑜,是南宋周密先生的《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七宝五味粥的主材,分别是胡桃、松子、乳蕈、柿、粟、栗、豆。而在北方做法中,会加上肉丁或者豆腐,做成咸味,南方则是加上大枣作为甜味。另外还有一个西南和中部几省吃辣的省份,做法是加入腊肉,所以今天我要同时做三道不同的腊八粥。”
把一种菜在全国不同的做法做出来,这还是方宏第一次在直播里干这个。
“腊八粥的米,属于细粮,豆属于粗粮,胡桃松子属于果仁,乳蕈属于菌类,柿属于果类,基本上囊括了素食中最重要的几种食材,可以调理血气、润肺通气、驱赶风寒、益脾养胃,正儿八经的万能,和板蓝根治百病不同,七宝养胃粥各种微量元素充足,非常补,又不是大补,适合长期养体食用。”
(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人类的力量
(qi点正版,与我同行)
大型的气球,目的地其实已经可以算作是太空了,虽然最低的轨道卫星也比这个高几十倍,不过相对于外太空,这也算是低层太空。
邱青指了指基地的很多方向:“这些地方是不可以拍摄的。”
“……”
“我突然响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啊,什么?”
邱青:“美国人一年一度的电影日又来邀请我们了,不过,我们一般就对付了事,这一次,你可以代替我们去和他们玩儿。”
“什么鬼?南极大陆上这么有趣吗?”
邱青耸肩:“你知道的外国人多动症缠身,而且很多站点的基地建设没有我们的好,所以他们经常互相联系,免得失去社交活动。我们就不一样了,三个站开用,加上正在建设的第四个站以及雪龙号科考船,随时都有好几百号人在南极大陆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没工夫陪他们瞎闹。”
搞了半天,方宏终于明白了这是个什么事情。
这是几年前美国南极点站建成后发起的,每一年各国的站点都会拍摄一些短片或者小电影参赛,包括模仿真电影情节什么的。
方宏疑惑:“我可以用纪录片参赛么?”
邱青吐槽:“美国人会吐血的,大家都是玩儿票而已,你的可是电视上播出的节目……”
“那就好,那我就用这个参赛。”
水友吐槽:“不给活路啊。”
方宏咧嘴一笑:“像我这么任性的,还有十好几亿个。”
邱青笑了笑:“带你去休息吧,明天咱们去英特兰的科考站串门。”
方宏拒绝:“别,他们会砍死我的……”
“对哦,你被英特兰列为不欢迎名单头号人物了,哈哈哈哈,我还准备带你去看他们的斯巴达参赛片呢。”
英特兰今年的参赛片是穿个裤衩披着红斗篷装斯巴达砍雪人,二到南极洲了。
酒足饭饱的美国人一窝蜂的走向了冰盖,他们要回程了。
说起来两个科考站直线距离并不远,不过他们得从更南端绕行,如果从冰面直接来回,容易掉海里,毕竟气温是零度,不是零下。
“枪哥,好不容易来南极,不写首歌?”
方宏伸懒腰:“什么鬼,要什么自行车,睡觉去了,今晚,终于不用被风吹了。”
这一夜,空调温暖,梦无比香甜。
在南极第一个完整的日子,方宏哪儿也没去了。
王教授带队,和邱青等十多个人一起去了英特兰的基地,具体是什么事情,估计也是合作科研项目,并不像邱青说的那么简单。
至于船队和船员,已经在放下所有设备后,重新回到了船上,再度。
雪龙号虽然经常肩负有给南极送补给的任务,不过自身还要肩负测量五大洋水质以及研究海洋微生物的任务,所以也走了。
基地里留下了三十个人,这些人,将会在中山站过年,直到南极的夏天结束,一部分人会启程回国,另一部分国内来人和留下的人一起进行冬季勘探。
不过方宏也有任务,那就是训练几个科考员。
这一次,中山站要发起一个国内首度进行的科考项目,需要科考员熟练攀登设备。
至于直播嘛,没有冒险,当然是暂停一天了。
一月十三日,直播再度开启。
方宏和一众四名科考员加上王教授一起,等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
“枪哥,这是哪儿啊?”
“枪哥,这里不是中山站吧?中山站在海岛上,冰原上,这里是雪原啊。”
方宏看了看表:“没有错,我们现在在南极半岛上。”
“我去,枪哥,你们在等什么?”
方宏微微一笑:“等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水友们等会儿能不能知道会发生什么,真没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方宏的银行卡密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