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公就想起那次他在皇上面前说漏了恭王的嘴,恭王被皇上足足关了两个月不准出宫,他被恭王抓去剃光了头发做马甩子的事。便决定回去如果皇上不问,他坚决不说,如果皇上问,他……也只能酌情而讲了。
这小爷的手段,他是领教过的。
阿九连连点头,跟着宋恬久了,别的没有,忠心他还是有的。
吴嬷嬷去了半日,却什么也没打听出来:“……和侯嬷嬷上次告诉太太的一样,七姑娘在侯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除了和夫人姑娘们在花厅里坐着,就只去了园子里一趟,也并没有遇到什么人。今儿街上人少,竟没有人看到七姑娘怎么遇到的恭王。林家小子嘴严得很,问来问去,也就只说是恭王撞了七姑娘的马车,别的便什么也不肯说了。”
她却不知道,宋恬一进莫府便就让阿九去找林聪串通了说词,她又能问出什么来呢?
上午莫少璃走后,莫骏就去了长宁侯府和长宁侯许亦天写诗论酒,直到下半晌才回来。
听说女儿惊了马,便匆匆赶来凤仪苑探望,见莫少璃安然无恙他方放下心来,细细问了缘由后说道:“以后可要当心着!这样的天气,倒要留家里最好。”竟半句也没有去问恭王。
莫少璃心中感慨:到底是亲爹,心里只有女儿,王爷什么的都是浮云。
镇国公府。
沈策捏着手里的白玉簪看了半响。
今天总算赶得及时,在西寺街把那股作妖的流民全部除了去。虽然抓来的两个活口嘴还没有被撬开,但他从流风惊云描述的对方武功路子里已然猜疑,这些流民尽是宋恪手下的暗卫乔装。
前世他数次刺杀宋恪,与宋恪手下的暗卫交手多次,早已把他们的功夫招式了然在心。
“爷,那帮兔崽子居然在西寺街粥锅里下药!要不是咱们赶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遭了毒手!灾民何其无辜?许王他……实在狠毒了些。”惊云向他回报愤然说道。
沈策自然清楚宋恪为什么要对灾民下手。
宋恒如今负责京畿赈灾,米粮又都经他之手,他还又在西寺街施粥。若大批灾民因为吃了他们的粥米而死,他和宋恒都脱不了干系。
到时宋恪再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推波助澜……
宋恪……何止狠毒?
今天在西寺街惊云就是看到有灾民正要喝下了药的粥,情急之下一剑挑飞。那碗滚烫的粥才会落到莫七姑娘的马车的马背上,惊了她的马。
想到莫少璃,沈策捏着手里的簪子转了一下,目光落在簪头的合欢花上,眼神不自知的变得柔和。
簪子是在他下马时从衣服间滑落下来,也是地上雪厚,竟丝毫无损。
当时她的脸正好扑到他的胸前,簪子应该是那时候撞下来掉进了他的衣服里罢?
想起那张贴在他胸前的玉脂般的小脸,那双如星似水的眼眸……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在沈策心中荡漾开来。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八章 尾声
半响,沈策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从椅中站起身来,东找西找翻出个小巧的沉香木雕花匣子,把簪子放进去,把匣子放入书柜的暗格中,锁好。
他坐回椅中看书。半天却连一页书也没有翻动,又站起身来,打开暗格,取出匣子,拿在手中看。
片刻之后,缓缓把匣子放回暗格内。
还是寻机,还了她罢,留着……徒乱人心。
没过两日,杨雅云果然又下了帖子来。这次是请莫少璃过府品茶,并邀了韩明兰一起。
莫少璃欣然前往。
程诺已经写信告诉了她那天惊马的缘由,说道:“……幸而姑娘安然无恙,否则在下岂不罪孽深重?”
他又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张纸,详详细细的把施粥的情况和灾民的现状都告诉了她:“……沈三公子和楚王都是极用心做事,真心为百姓的人。姑娘大可安心。”
于是莫少璃便也没有什么不安心的了。
在威远侯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而后回府。
又过了一日,阿九从宫里带着东西来莫府:“……簪子是恭王赔给七姑娘头上戴的;黄金是恭王赔给七姑娘买车马用的;鱼是恭王砸开御池的冰捞来送给七姑娘吃的;这些玩意儿,是恭王送给七姑娘解闷儿的……”
莫老太太看着堆了满满一桌的东西,直笑得眉花不见眼花,连声请阿九坐下喝茶:“上次姑太太拿来的茶,快给公公泡上!”
阿九摆了摆手道:“王爷说了,让咱家亲手把东西交到七姑娘手上。烦请老太太请七姑娘来收东西!”
这意思是东西不是给莫府的,而是给七丫头的?
莫老太太就有些愣住,却也不敢质疑阿九,只好让红芙去凤仪苑把莫少璃请来。
听说是宋恬送来的,莫少璃知道那位爷的性子,便也没有推脱,让雪鸢和绿珠把东西一股脑的都搬回了凤仪苑。
阿九笑眯眯的和她告辞,回去交差。
回到凤仪苑后,雪鸢把阿九送来的东西一一取出来给莫少璃过目。
莫少璃看着那支快要超过她脸大的硕大的富贵牡丹白玉簪,哭笑不得。
宋八皇子还真是……画风清奇依旧啊!
听说宋恬送来百两黄金赔偿车马损失,吴氏后悔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是她没有接莫少璃先送来的那三十两银子,这一百两黄金岂不是就归她了?死丫头是不是早算到恭王会送黄金来,所以才会先送了银子来堵她的嘴?
凤仪苑里。
莫少璃从木盘中拿起一锭银子看了看,又放了回去,嘴角微微露出一丝嘲弄。
她并不知道宋恬会送金子来赔偿车马。
但,吴氏终究还是眼皮子太浅。
所以,会毫不推脱的接她的银子。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时间转眼到了除夕。
灾情未除,大量灾民无家可归,滞留在棚舍里。宋渊为安抚民心,下旨京城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官员间不得大肆宴请宾客。
因而这个春节,京人过得简单而平淡。
到了初一,天竟忽然放了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暖融融的阳光落在冰天雪地上,只照得整个京城如琉璃世界一般。倒像是一夜醒来,忽然换了天地似的。
此后几日,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冰雪消融殆尽,已经有灾民开始陆续回家。
沈策让宋恒又去向宋渊求来一道圣旨:但凡是归家的灾民,如有房屋需要修缮者,每户可凭官府黄册登记,领取修缮费五两。
圣旨一下,本来还在犹疑观望的灾民,也都开始纷纷开始返籍回乡。
雪灾之患终于渐渐到了尾声。
正月初八这日,又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的好天气。
干清宫。
“老话说‘头八晴,保太平’!今儿这天气哪,准保预示着咱们大周今年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刘公公笑呵呵的对宋渊说着。
宋渊皱了一个月的眉头这两天也舒展了开来,听了刘公公这吉祥话,心情越发高兴起来,就说道:“这天是晴了,雪也消了,灾也过去了,可是这年呢……也过去了!老八因为那道禁令都跟朕闹好几回了!嫌着今年过年没年味儿。”
刘公公笑道:“皇上,这年可没过完呢,离上元节可还有好几天呢!”
“可也是!说起来也该好好热闹一下,除除这晦气了!”宋渊从榻中坐起了身。
当天,皇上便解除了烟火禁令,并言道正月十五上元节,将会在皇宫门外设灯摆彩,到时他会亲自到皇城城楼上与民同乐。
皇榜张出,京城中被禁锢了许久的过节情绪瞬间爆发,顿时家家爆竹声响,户户张彩结灯,热闹气氛竟比往年过春节时尤甚。
百姓走亲访友遇到时都是满面笑容,除了恭贺新春外,总忘不了互相感慨:“……多亏楚王和沈三爷,要不然咱哥俩哪还能坐在这里喝酒,只怕已在地下相见喽!”
“谁说不是呢!楚王和沈三爷可真是咱京城百姓的救星!”
“沈三爷粮食都献了两万石!更莫要说银子!还亲自在西寺街熬粥!”
……
朝中宋渊也是龙颜大悦,这些天他听到最多的话便是“爱民父子”“英明神武”“一代圣君”,虽然知道是奉承之词,但听到耳中,仍然让人心情舒畅。
高兴之余,自然要论功行赏。
楚王宋恒为君分忧,爱民如子,赏金赏银赏房子,外带升官。宋渊当即下旨任命宋恒为北直隶巡抚,开春后全权负责常平仓修建设置事宜。
翰林院编撰沈策协助楚王赈灾,献粮两万石,筹粮五万石,薪炭无数,深谋远虑,为民着想,赏金赏银赏宝物,外加升职为翰林侍讲学士,成天子近臣。
一时间,京城中更是人人必议沈三爷。
大周朝自建国以来唯一出身勋贵的状元郎;以翰林院编撰之职助皇上破茶税案,深得皇上信任;雪灾中为百姓捐粮筹米,成天子近臣。
以上是家长们讨论的重点。
在小姐姑娘们的眼中和心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沈三公子不仅年纪正青春,相貌更是动人心。
额……重中之重,他还没有定亲。
这些八卦,雪鸢和莫少璃通常都是背着紫萱偷偷说。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九章 上元
“姑娘,那天在西寺街沈三爷救姑娘的时候,因为场面太紧张,奴婢只看到沈三爷的侧脸,姑娘您看清楚他正脸没?他长得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惊为天人’?”雪鸢说着话,把手里剥好的橘子用帕子托着递给莫少璃。
莫少璃吃着橘子用力点头道:“嗯嗯,看清楚了!他那样子……怎么说呢?是挺‘惊为天人’的!”
“那么,他的人品是不是也真的像大家说的那么好?”
“这个吧……”
莫少璃缓缓咽下口中的橘子,说道:“容貌比较直观,人品么就不太好界定了……一般来说,大家对于偶像级别的人物,说起来总是难免会有些夸张。”
“姑娘,什么叫偶像级别的人物?”
“额,就是……”
“姑娘,二姑娘来了!”负责在外面站岗放哨防紫萱的绿珠勐地咳嗽了一声,扬声对屋里禀道。
“快请二姐姐进来!”莫少璃从榻上站起身向外迎去。
话音刚落,裹着一身大红色羽缎斗篷的莫少琬已笑吟吟地走了进来,看到莫少璃起身,忙说道:“大冷天的,妹妹快坐着别动!”
“二姐姐这是打哪里来?”
“刚才我跟着娘去了嘉善堂老太太那里,出来后想起许久没有来凤仪苑看七妹妹了,就拐个弯来看看。”莫少琬解下斗篷递给身后的玉莺,笑着说道。
“妹妹这屋子里真暖和!”
“我见天还有些寒!就让人多烧了个火盆。”莫少璃笑着请莫少琬坐下,拿起雪鸢刚剥好橘子,掰了一半递给她。
两人慢慢吃着橘子说话。
莫少琬道:“七妹妹上元节可要去看花灯?”
莫少璃穿到这里也已有两年多了,年也过了两三个。但因为先前她一直在孝中,每年上元节都只能窝在凤仪苑里,最多只吃几个元宵意思意思就算过节,并没有在这天出过门。
虽然她不是特别爱热闹的人,但对上元节心里却一直有别样的感觉。
在古代,上元节是个极浪漫的节日,而大周朝的上元节就更比春节还要热闹。
家家灯彩,处处管弦的沸反盈天自不必说了,最引人的是这个节日对女子的宽容。平日只能深藏闺中,轻易不可抛头露面的闺中女子,在这天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出街游巷,通宵达旦。男女甚至可以结伴游灯河,相约黄昏后。
所谓的男女不亲,礼教大防,这一天完全会被人忘到一边。
这样的自由,莫少璃自然十分向往。
虽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没有她什么事儿,但她还是很愿意去亲身去体会一下“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何况前两天宋渊下旨解禁的时候说了,今年上元节朝廷会在皇宫外设巨型灯轮,琉璃灯山,并且他也会在当晚亲自到皇城城楼上与民同乐。不难想见,今年的上元节会比往年更热闹。
可是一想到莫老太太和吴氏那一关,莫少璃就不得不歇了心思。别的不说,单是莫家家规,姑娘家不能独自出游这一条,她就没有理由反驳。
为这事儿她已经纠结好几天了,到现在却也没有想到好的破解办法。
此时被莫少琬提起,莫少璃难免长叹道:“我倒是想要去呢,可是祖母和大伯母怕是不会同意。”
“你自己去她们当然有理由阻拦,但如果是和我还有哥哥一起去呢?”莫少琬笑道。她自然晓得莫老太太和吴氏的性情,知道莫少璃担心什么。
“二姐姐的意思是你和四哥哥也会去?还可以带上我?”莫少璃喜道。
“不然呢?”莫少琬伸手捏了捏她的脸。
“又长了一岁,眼看就是大姑娘了,还是这么贪玩,听到出去玩就乐成这个样子!”
她口中虽这么说着,心里却也忍不住叹息。
七妹妹也是可怜,平日等闲不得出门,连上元节也要打着她的幌子才能出去。她今年就要出阁,到时留了七妹妹一个在莫府,也不知道会怎样。
这么想着,莫少璃不由对莫少璃又多了几分怜惜,陪她说了半天的话,直到吃过晚膳才离开。
莫少璃却不知道自己在二姐姐心里竟是这么的可怜,满心都在为能够在上元节出游而欣喜。送走莫少琬后,她立即招手让紫萱等人团团坐,共同商议上元节出门的事宜。
首先,绿珠肯定要跟着去的,防打防抢防盗贼,全指着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