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力之门-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浩东拿手指敲着车窗玻璃,“说你自己的看法。”

    孙洋笑了笑,“我也基本上同意。”

    徐浩东笑着说:“说话不要说一半留一半,是会憋死人的,所以你继续。”

    “嗯……还有议论,说你的权术手段很高明,浚如既是一道坎,又是一颗*。下面的副市长要想往上走,就得跨过浚如这道坎。而一旦班子里出问题,浚如的权力就可以被放大,甚至可以与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并驾齐驱。当然,*如果爆炸,首先会把自己炸裂。”

    徐浩东咧嘴一乐,“孙洋,你排名仅次于浚如哟。”

    孙洋忙说:“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徐浩东哈哈大笑,“根据心理学理论,说自己没有想法的,恰恰是有想法的,这是定理。”

    孙洋苦笑了一下,“浩东,我又中你的招了。”

    “承认了就好。”徐浩东收起了笑容,“人嘛,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时刻准备着,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于你,孙洋同志,我有一个基本评价,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还没有摆脱当办公室主任时的思维方式。比方说你的那个绿色农业十年发展规划,洋洋洒洒五万余字,主要目标是绿色农业产值三百亿元,出口值两百亿元,我觉得是小家子气,太小家子气了。”

    孙洋忙问:“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徐浩东说:“你可别忘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对你的产值三百亿元和出口值两百亿元,我不感兴趣。我的理想目标是,在未来的十年内,云岭市的农业产值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能达到绿色无污染标准,或者说,就是基本消灭非绿色农业。”

    孙洋点着头说:“我懂了,我的目标有点狭隘了。”

    点到为止,徐浩东笑着开门下车,“副市长同志,我今天不管饭,你回家去吧。”

    目送孙洋驾车离开,徐浩东这才推门上楼。

    岳母已经驾到,并迅速地当家作主,徐浩东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生活节奏了。

第0450章 美好的错误

    家里有三个女人正在欢声笑语,老婆许云洁和岳母大人还有陈医生,正应了那句老话,三个女人一台戏。

    岳母大人的到来,并没有让陈医生离开,岳母认为家里需要一个医生,反正徐浩东现在也不差钱。而陈医生也乐于留下,于是,两个年龄一样的老太婆一拍即合。

    更主要的是,现在家里也不缺住的地方,好朋友李勤军的父母搬去与儿子同住,房子空了出来。徐浩东出钱将房子租过来,墙上打个门洞,两家的房子连成了一家。

    只是让徐浩东不解的是,自打岳母大人驾到,许云洁的孕吐不治自愈,不仅象个没事人似的,而且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用徐浩东的话讲,以前为了减肥只是半个女人吃饭,现在相当于两个大男人在吃饭。

    今天是许云洁去医院孕检的日子,徐浩东当然关心,进门就问孕检的结果,“小洁,检查都正常吧?”

    许云洁将病历往徐浩东面前一拍,“看你干的好事,不正常。”

    徐浩东没看,也看不懂,而是忙着问陈医生:“陈阿姨,出什么问题了?”

    陈医生伸出两个手指头晃了晃,笑而不语。

    徐浩东不解,“什么意思?”

    许云洁白了徐浩东一眼,“傻样,真傻还是装傻?”

    徐浩东真是傻傻的样子。

    岳母笑着说:“又是双棒。”

    这下徐浩东懂了,因为云岭一带的说法,双棒就是双胞胎,“这个这个……这个不会吧?才两个月多,医院那些机器搞错了吧?”已经有了小雪小东一对双胞胎,他不相信他还有这种中彩票一样的好运气。

    陈医生笑着说:“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能查出这个结果,只是暂不能确定男女。”

    徐浩东惊喜地问:“陈阿姨,你确定?”

    陈医生点了点头,“十分确定。”

    “呵呵……”徐浩东搓着双手,傻傻地笑着,“这是一个错误,一个美好的错误,作为市委书记,可是我,可是我该如何向组织解释呢?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三个女人都笑弯了腰。

    笑过之后,陈医生说:“徐书记,我还是市计生协会的理事,我们开会经常说,在现在放开二胎的政策框架内,想多生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头胎生一个,二胎生多个,用足政策的最大范围。徐书记你就是典型,别说一胎两个,就是一胎三个四个五个,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徐浩东笑着点了点头,“是不违法,不过我会有四个孩子,所以只要计划生育政策还在,我这个市委书记啊,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就失去了发言权喽。”

    许云洁说:“姐夫,你知道小雪小东知道这个消息后,是怎么说的吗?”

    徐浩东哦了一声,“他们知道了?他们都说什么了?”

    许云洁说:“小东说,老爸真棒,老爸厉害,小雪说,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徐浩东哈哈大笑,“象是当姐当哥说的话。”

    岳母笑着起身,“吃饭吃饭,你们小两口吃了饭再乐。”

    人逢喜事胃口开,晚餐时,徐浩东不但多吃了半碗饭,还独自喝了两罐啤酒。

    饭毕,徐浩东照例要去书房夜习,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只要不出门不会客,用一半阳台改建而成的书房,就是他个人遨游知识海洋的天地。有时读书,有时上网,偶尔也匿名去几个聊天的地方逛逛,吹牛侃大山,也是他喜欢的放松形式。

    书房不到七个平米,除了一桌一椅全是书,几乎没有第二个人的位置。许云洁倒是常来,但那是鹊巢鸠占,自怀孕之后,她就没来过这个让她压抑的狭窄空间。

    今晚很是难得,徐浩东刚进书房,许云洁就尾随而至。而且,身体象蛇似的,直往徐浩东怀里钻。

    徐浩东往外瞟了一眼,小声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许云洁嘻嘻窃笑,“想得美,我当妈前,休得碰我。”

    徐浩东噢了一声,“那就是有事求我。”

    “嗯,陈阿姨的儿子陆少卿,是八方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

    “等等。”徐浩东立即警觉起来,皱起眉头说:“小洁,你什么意思?是你要帮人家开后门?还是人家找你开后门?”

    “什么呀,你先听我把话说完么。”许云洁伸手,在徐浩东的胳膊上掐了一下,“你徐大书记光明正大、为官清正,谁敢走你的后门?陈阿姨来咱家已有一个多月,要开后门的话,应该早已开口。还有,陈阿姨与你的红颜知己刘玉如也有师生之谊,她要想找你开后门,完全可以通过玉如姐,那效果比她自己出面要有效一百倍。”

    这倒也是,陈医生就是刘玉如介绍来当家庭医生的,“你说,是什么事?”

    许云洁说:“你们组织部要调配干部去青山山区工作,陈阿姨的儿子陆少卿是第二批人选之一,拟任青山山区某乡乡长,但还没有确定。而陆少卿本人也还没做决定,因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也想调他,并提出在先。组织上让他自己决定,他拿不定主意,陈阿姨知道后,想向你请教,去哪个地方工作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徐浩东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啊。”

    许云洁说:“姐夫,你也看到了,陈阿姨除了是个医生,基本上是个老实人,就这种无关原则的事情,她都不好意思开口,要不是咱妈问起,她也不会主动说的。”

    徐浩东点了点头,“那么,我找陈阿姨聊聊?”

    “必须的。”许云洁欲拉徐浩东起身。

    “等等,我先侧面了解一下这个陆少卿。”说着,徐浩东打开电脑,进入政府内网,调出了陆少卿的个人档案。

    个人履历不错,陆少卿,三十三岁,毕业于东江大学机械系,二十三岁参加工作,在市属重型机械厂工作过四年。六年前调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技术科,先后任副科长、科长,两年前调到八方镇担任分管工业的副镇长,一年前兼任八方镇党委委员。陆少卿在省报经济专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农业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运用》。此次选拔干部去青山山区工作,陆少卿第一次考核获第十二名,第二次获第七名。

    找到《农业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运用》,粗看一遍后,徐浩东关了电脑,和许云洁一起回到客厅。

    岳母和陈医生二人,已完成了家务,准备坐下来看电视。

    徐浩东微笑着问道:“陈阿姨,你出来打工,你家里人是怎么看的呢?”

第0451章 人更需要有目标

    陈医生告诉徐浩东,出来打工是全家的一致决定,不是为钱,而是闲不住。她老伴退休前是园林管理所的工程师,现在返聘任园林管理所苗圃的管理员,老两口的共同愿望,是起码工作到七十岁。

    徐浩东又问,家里还有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陈医生为什么不在家带孩子?

    陈医生说,儿媳是她最中意的学生,现在也是市妇婴医院的骨干医生,她们婆媳关系胜过母女。儿媳来自农村,弟弟在外当兵,儿媳就把父母接来,一方面帮着照看两个孩子,一方面也是享受城市生活,还按有关政策在市区落了户。这么一来,陈医生两口子才有了重新就业的机会。

    徐浩东点头表示理解,象这样的家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云岭这个走在时代前头的新城市里,至少有十几万个这样的家庭。而象陈医生两口子这样的老有所为,据徐浩东所知,至少也有上万,也渐成时尚。

    应该让社会学家来研究这种形象,徐浩东心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才是标准的模式,而不是为了进城而进城。

    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徐浩东才转入正题,“陈阿姨,你儿子陆少卿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吗?”

    虽然徐浩东问得随意,也面对带微笑,但陈医生还是不好意思,甚至红起了脸,“徐书记,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是不是可以问一问你?”

    “当然可以问,这与开后门无关。”徐浩东摆了摆手,微笑着说:“咱们云岭市委有个重要举措,就是在人事调整中,可以有条件地让当事人自己有选择的机会。比方说你儿子陆少卿,他现在就有选择的机会,要么去青山山区工作,要么调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市委组织部考虑整体人事选择,充分尊重个人意愿,所以允许他自己做出选择。”

    陈医生说:“对对,我儿子自己吃不准,所以,所以他就托我问一问你。”

    岳母乘机问:“浩东,陈医生家离着不远,你看可不可以打个电话,让小陆同志过来?”

    徐浩东微笑着摇了摇头,“打电话可以,把人叫过来就变味了,陈阿姨,你打通电话,让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就行了。”

    对徐浩东说的这个办法,陈医生心领神会,拿出手机,打通儿子陆少卿的手机后,也不说话,直接将手机放在了徐浩东的面前。

    徐浩东说:“陈阿姨,你可以跟少卿同志说,我的看法只能作为参考,包括其他人的看法也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应该由他自己负责。人一生中的机会很多,成败都在于对机会的把握,但对体制里的人来说,个人选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为组织的决定至高无上,个人成败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努力奋斗。”

    “对公务员来说,一般二十三岁开始,真正能奋斗拚搏的时间只有三十年,因为五十三岁以后,要么已成定局,要么已在高位,我是个特例,不足以参考。那么对少卿同志来说,可以把三十年分为三个阶段,他今年刚好三十三岁,刚好完成了第一个十年。少卿同志在市重型机械厂工作过四年,这叫基层锻炼,后来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技术科工作,当过副科长、科长,这也是基层锻炼。两年前调到八方镇担任分管工业的副镇长,一年前又兼任八方镇党委委员,这更是基层锻炼。少卿同志还在省报经济专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农业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运用》,文章言之有物,写得很好,这说明他在基层的工作是成功的,他已经超额完成了仕途的积累。”

    “十年内从普通公务员晋升到副科级,不快但也不算慢,属于中规中矩。但现在又晋升到正科级,借云岭市升格为地级市的契机,又跳了一级升为副处级,这相当于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少卿同志已跨上了新的平台。这就需要调整心态,放宽眼界,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新的挑战,因为第二个十年才是仕途的关键,逆水行舟,迎风而上,不进则退,说的就是这第二个十年。”

    “有一点必须明确,根据《关于云岭市升格后机构设置和人事调整的方案》,少卿同志只是名义上的副处级,调动工作以后,实际上还是正科级,两到三年以后,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副处级,这在个人档案上都是明确记着的。比方说我也是这样,我提为副厅还一年不到,至少还需两年才能晋升为正厅,所以以三年为最低的晋升期限,我至少在两年内不能再有晋升的机会。象我们的代市长孔正豪,一下子从副处到正厅,可谓史无前例,他副处尚欠一年,正处到副厅三年,副厅到正厅三年,这都是最低限期,所以在他的个人档案里,明确注明七年内不能再获得晋升的机会。”

    “对少卿同志来讲,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有三大好处。一是回家,他本来就是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派出去的,人脉关系无需培养。二是驾轻就熟,容易发挥,工作上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更容易出成绩。三是工作环境舒适,朝九晚五,更方便与家人在一起。但也有三个不好之处,一是不易开发自己的潜能,二是容易染上机关病,易于陷入平庸,三是个人晋升机会不多。”

    “在机关工作轻松,因为这叫条条工作,主要以执行贯彻为主。而在乡镇工作比较辛苦,因为这叫块块工作,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在基层工作最能锻炼人,最能培养一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