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耻家族-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既然预判a股涨到顶点,后面就要暴跌,我不套现离场,难道要和亿万股民一起等死吗?

    民众不这么想,因为华银财团离场的资金高达几千亿,就是你离场,所以暴跌了。

    实际上,还有一些思想特别极端的民众认为华银财团和徐家,在a股2007年底抽出股市的资本高达上万亿,这种说法太危言耸听,没人相信。

    只要是有理智的人,稍微想一想,都觉得这不可能,但是,还真的接近真相。

    从2007年的5月到10月,华银财团从股市套现的资金规模总额确实超过1万亿,准确的说,1。43万亿,这么多的资本从a股撤走,为什么没有立刻引发雪崩?

    原因很复杂。

    从撤走的顺序上来说,徐家的资本优先在5月底,7月中旬以前撤出,华银财团则是6月底至9月份撤出,关键因素来了,华银财团旗下的证券公司、银行代理了42支阳光私募,以及更多非公开私募基金。

    这些资本是10月份撤出的。

    同时,徐总采取了一种抵押沽售的经营模式,你没有钱购买股票,又想买,只要你能拿出抵押资产,即可购买华银财团持有的股票,很多证券公司,不仅是华银财团的华夏证券、华泰证券,其他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也会代理这些业务。

    他们得到统一的指令,劝说你用抵押的方式购买哪些股票。

    这个交易一旦成功,抵押合同就会折价处理给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银行,从始自终,徐家和你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这是其中一种策略。

    实际上,徐总和华银财团采取了大量的手段套现离场,同时保证a股资本市场不受直接影响,在这1。4万亿的撤出资金中,徐总实际占有资本约有1/3,华银财团占据40%。

    这个数字绝对真实,简单点分析,在2005年底至2006年,徐家通过海外信托基金,从欧美抽回的国际资本就超过500亿美元,超过60%的资本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

    这是一场豪赌,而且是计划周密,从十年前就开始徐图推进的徐氏计划。

    从总额上来说,私募资本的入市规模更大,套现离场的收获却最低,原因就在于,控制私募的老板背后的大老板先跑了,然后才是老板跑了。

    鉴于a股在2007年底的暴跌,国内各大私募基金的业绩都差强人意,年中大赚,年尾大亏的情况很普遍,华银系控制的这些私募基金,业绩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这里面的水很深,很深,只要证监会严肃清查,绝对是能查得清的。

    讲真,a股在2007年10月底的暴跌,固然有大量资本撤出的原因,但是,直接导火索就是证监会出台的印花税,从1%提升3%,引发了大规模的市场恐怖,导致最后留在a股撑盘的散户和机构疯狂逃走。

    绝大多数的私募基金,只是提前几天“预测”到这个信息,开始清仓离场。

    证监会现在跑过来大张旗鼓的调查华银财团,绝对是乘机甩锅。

    证监会帮倒忙,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幸好还有美国保守派的资深**参议员给了一波神助攻,至于这波神助攻的背后有没有福尔摩斯小姐的协助,那就无人得知了。

    总之,徐腾和华银财团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一劫。

    十多天后,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证监会又自打耳光,给出了一个相对公允的结论,华银财团资本撤离a股的周期,要早于股市崩盘一个月左右,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客观来说,即使华银财团是a股在2007年崩盘的罪魁祸首和直接因素,那又如何?犯法吗?

    当然,赚这种钱,活该遭到报应。

    徐腾也没有埋怨谁。

    这段时间,徐腾很平静,还是那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华银财团通过a股在2007年的大起大落,获益良多,直接将几千亿的负债抹消。

    从2002年到2007年,华银财团就一直在用银行借款和保险金收购上市资产,负债累累,正是利用2007年的特殊行情,一举消弭了内部的层层抵押风险。

    所以说,徐总交给徐腾的华银财团是一家非常健康的企业财团,作为代价,东窗事发时,徐腾总要承受这些非议。

    这也是徐腾在2008年的个人身价暴涨的原委,因为在2008年,华腾公司及其下属产业集团负担的那些巨额债务,基本清空殆尽。

    无所谓了,钱都赚到口袋里了,别人骂几句又如何?

    整个2009年的5月到6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围绕徐腾和华银财团的社会舆论就一直在反反复复,直到美国参议员的神助攻出现,才最终彻底扭转局面,转危为安。

    在这场来来去去的争论中,徐腾做为一个财团掌门人,一个青年银行家的角色,愈发显得突出,完全超出了人们对他的既定印象,那种科技新贵的印象。

    整个企业界和国内的财经界也开始意识到,徐腾做为一个财团的理事长,做为华银财团的第二代掌门人,相比徐总那一代人,显然是更现代,更国际化,才能彻底的改革整个财团,使得华银财团更加优秀。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华银财团的一枝独秀已是蔚然大观,众所皆知的事实,特别是在这一波的舆论大辩论中,更多的人,差不多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华银财团的实力是极其恐怖的。

    在证监会的调查报告公布不久,徐腾决定射出最后一支箭,亲手终结这场大辩论。

    6月14日,他在宁州的柏悦国际酒店,和amd董事会主席、执行总裁会晤,在僵持了数月之后,终于同意了amd董事会的要价,签署合资协议。

    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

    徐腾维持了最初和江南省的协议,将合资企业安置在宁州市,这也是amd董事会的选择,双方都看中了宁州市的多所211和985名校,看中了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以及宁州市承诺给出的条件。

    华腾公司旗下的华腾电子集团公司,同amd公司启动了一个总额200亿美元的合资计划,双方各出资一半,在宁州建立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芯片设计和生产中心,主要覆盖cpu和gpu两个领域。

    amd公司实际上拿不出这么多钱,约有75亿美元是华银财团提供的长期融资,等于是做了一个无本的买卖,提供技术和x86授权,以及amd集团自身持有的大量技术专利。

    对此时的amd公司而言,这无疑于雪中送炭。

    对svb硅银公司而言,也是如此,因为svb硅银公司已经是amd公司最大的股东,并且占据着董事会超过1/3的投票权。

    签署协议时,江南省的领导几乎都到场了,只是台前有两位主管领导陪同,其他领导都在柏悦酒店的套房里等待整个商务仪式的结束。

    签完协议,徐腾和amd董事长海克特博士稍作寒暄,随后就借故离开,将会场的主人身份留给华腾电子集团公司和罗红岩。

    徐腾匆匆回到省领导的那间套房,在这里见到了郑省长,两人也算是相识已久。

    这一次,郑省长是双手合十的感谢徐腾,主动起身和徐腾握手,拍了拍徐腾这位青年企业家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感谢的话,郑省长就不多说了。

    彼此心里都明白。

    徐腾这一次是顶着沪州的压力做出最终的决策,就在两天前,沪州还派了另外一位副市长,前来游说徐腾改变主意。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徐腾在沪州这个篮子放的鸡蛋越多,得到的待遇越高越好,受到的钳制也就越多。

    这种事是一个基本事实,基本国情。

    徐腾也没什么好说的,郑省长对此洞悉颇深,彼此心里都明白,沪州的前车之鉴,他是不会犯的,特别是a股事件闹得这么大,反而是让更多人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华银财团潜伏在暗处的资本力量更强大,或者说,徐家所能掌控的国际资本更强大。

    这就意味着,谁都不能将华银财团视作一个纯粹的民营企业,谁要这么想,谁就会吃亏,江淮省吃过亏,沪州也吃了亏。

    协议定了,合同签了。

    郑省长可以将心放在肚子里了,可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搞清楚,毕竟徐腾也不是随时随地能见到的资本家,既然见到,总是要问的更清楚一些。

    两人就在房间里聊了十几分钟,对于芯片产业和这家合资企业的前景,郑省长摸了摸底,问清楚徐腾的长远规划,是否值得省里真正押上更多的赌注。

    答案是肯定的。

    徐腾要借助amd解决计算机领域的cpu和gpu业务,除此之外,华银财团通过华腾电子集团公司,还接手了龙芯的业务,这也是华腾公司和中科院多年的合作项目。

    国家对此寄予厚望,有多位领导人视察过龙芯公司在北方的总部。

    大众和国内普遍都有信心,因为这是华腾公司的项目,背靠华腾公司这棵超级大树,龙芯绝对不缺乏支持,但是这几年中,徐腾并未向龙芯公司投注太多资金和扶持。

    原因很简单,龙芯作为mips指令集的cpu,天然的自绝于微软帝国之外,只能使用linux系统,不管是pc产业,还是手机业务,都不占据任何优势。

    何况,华腾公司和arm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极其特殊的,整个华银财团也是全力主攻arm指令集+安卓系统,而安卓系统又是腾讯和谷歌的联合业务,腾讯持有双方合资系统公司的40%股权,及专利权的35%。

    徐腾对龙芯的定位很清楚,就是主攻服务器市场,兼顾mips指令集+linux系统的pc产业,实际上是主攻军方市场,而他和amd合资的这家华通芯片公司,才是主攻亚太区域pc市场。

    最终,amd在美国的母公司会专注gpu和fpga市场,将cpu业务转入华通公司,原因很简单,徐腾和amd的判断几乎完全一致,未来市场增值最大的地方是fpga。

    所以,徐腾收购是全球fpga排名第三的lattice,这也是他唯一能下手的目标,而amd和英特尔锁定的两家收购目标,则是fpga的第一和第二巨头。

    其实,以fpga目前的市场规模,这三大公司也没资格称作三巨头。

    徐腾出手最早最快,抢在美国察觉之前,先行用海外基金收购lattice,将总部迁移到爱尔兰,再用华腾公司和凤凰资本完成最终控股。

    amd的收购案则是正在启动,目前看来,英特尔下手最晚,瞄准的目标最强,估计肯定是要支付一个天价的并购合约。

    徐腾大致说了说这些事,郑省长肯定是没听明白,反正cpu是什么,他还是清楚的,既然在徐腾和华腾公司的战略规划中,宁州的折价华通芯片公司主攻亚太pc市场的cpu产业,要和英特尔正面竞争,郑省长就放心了。

    英特尔确实很可怕。

    但有徐腾在幕后运作这个产业,郑省长感觉问题就不大了,至少能争一个国际第二大的名额吧?

    第二大cpu公司不行,第三大cpu公司总没有问题吧?

    对于这一点,郑省长还是很有信心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那些年,说不完的事

    徐腾在江州已经停留了半年有余,华银财团内部逐渐传出流言,据说,华腾公司的总部会重新迁回江州,就在江州长江大学的华腾科学中心。

    这是在2006年开始兴建的建筑群,位于长江大学的夜莺山附近,距离长江创业中心和长江科技大厦很近。

    这里原先就是长江大学的教育规划用地,以5个亿的价格转让给华腾公司后,修建了7栋大楼,很现代的几何风格,延续了长江大学的芝加哥建筑学派风范,只是更现代。

    徐腾特意在江州等了半年,终于率领华腾公司位于江州的团队,迁入新的公司总部。

    这一次,徐腾没有再延续往日的春园风格,而是选了一位年轻设计师的方案,用一种更科技化的风格装修他的办公室。

    本质上,他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区别,每天也要努力工作,处理整个财团的业务,只是不需要工作那么久,只是要尽可能的信任下属。

    江州之夏历来是大雨延绵无尽,一下就是十几天,明清两代的江州更是久涝之地,十年之中有六年是洪水肆虐,所以在明清两代,江左之地的治所都是在淮州。

    民国时,江州才成了省会。

    早在南北朝时期,这一代更是洪泽之地,湖水涟漪,号称是“都梁城外,百里湖山”。

    徐腾在江州度过的这个夏天,一直都在下雨,天空总是乌云密布,翻滚不息,而在江州之外,关于华银财团和a股的舆论还在纷争不断。

    大麻烦已经是安然度过,眼下只是要慢慢消除隐患。

    徐腾曾经怀疑自己是无需成长的那种人,事实并非如此,他正越来越懂得更多道理,比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窝。

    他在沪州的生活还算是开心,对事业的帮助很大,但显然不如在江州时开心……至于事业,讲真,他还需要在乎吗?

    所以,肯定是过的愉快更开心咯。

    城市本身并无差别。

    关键不在于城市,而是朋友圈子,生活圈子。

    如果有人询问,你和徐腾是朋友吗?给予肯定回答的人,大概会有一百多个,但徐腾心中的朋友,加在一起也就是二十来个。

    这二十来个朋友,一半都住在江州,也无意离开江州。

    这半年里,徐腾一直在想,他为什么要离开江州,就因为在沪州更有利于华银财团?

    晕!

    这个道理,徐腾用了几年时间终于相通了,其实没什么大的差别,他不否认,华腾公司的员工肯定很喜欢沪州的繁华,毕竟以他们的收入,即便是在沪州都属于金领阶层。

    他是老板,他的心情和喜好,显然比员工的心情和喜好更重要。

    所以。

    徐腾做了一个有趣的决定,将华腾公司迁回江州办公,整个华银财团的金融中心继续留在沪州,譬如,华夏银行、华泰保险、长江银行的总部、富信银行的中华区总部,依旧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