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耻家族-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什么事,正常做客,吃顿便饭。”徐腾否认自己为了建行的事求援,没有这个必要。

    “反正呢,小萧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尽量调解,在给你打这个电话之前,我已经给宋行长打过电话,确实是无法调解。我个人认为建行那边提的几个交易呢,总体还是合理的,既然你都拒绝了,这个合作呢,我个人也觉得是没办法继续了。”郑总是绝不可能坐在徐腾这边说话的,无论何时都会帮着建行。

    这个道理就不用分析了。

    徐腾也没指望郑总帮忙,不坑人就行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徐腾确实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听着。

    听不到徐腾的回话,郑总又想了想,做了决定,“那我们就明天下午见面吧,我下午3点在办公室等你和老李,你放心,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我知道,我懂!”徐腾的心情有一点点的小沉重,因为当初接盘这些国内的银行股时,华银财团和徐家都牺牲了不少筹码。

    在国际资本市场,很多东西不是你有钱,你想买,你就能买到的,你手里要有东西交换,这就是筹码。

    徐腾将电话挂了之后,随即就给身在沪州的李达霄打电话,让李达霄连夜安排专机过来,明天一起去和郑总谈判。

    哪怕是对华银财团而言,这也是一个超级大的谈判。

    在2009年11月底的这个阶段,工行总市值是270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50%,位居全球银行市值第一,建行的涨幅大致相当,总市值也超过2000亿美元大关,位居全球银行市值第二。

    是的,相比徐家和华银财团在2007年末至2008年12月期间,陆续收购三大行股份时的价位,这些投资已经翻涨了一倍。

    而且,徐家和华银财团是用杠杆收购,实际动用的资金不到70亿美元,堪称是小投资,大回报。

    那又如何。

    徐家放弃的筹码是入股美国银行的机会,在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的同期,徐家和华银财团全面建仓,在美国银行股价最低谷的阶段吸纳了大量筹码。

    在这一年里,美银股价从最低谷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15美元,徐家和华银财团为了达成交易,被迫将手中的筹码半路卖给了高盛和淡马锡,才将三大行的股份收回。

    徐家当然被迫做出这个牺牲,就是因为郑总的一席话——所谓鼎力支持,时隔一年,屁股一调,就变成了所谓的强扭的瓜不甜。

    不甜你妈,fk!

    徐腾不生气才怪呢。

    他和徐总都很清楚,美国银行在次贷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冒险并购美林证券绝对是华尔街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收购,而且也将是美国银行一跃而上,成为美国第一大金融财团的契机,堪称是哈佛商学院级别的经典案例。

    全球的投资机构都在抛盘,徐家疯狂收割筹码,还为美国银行提供融资,乘机拿下更多筹码。

    如果徐家长期持有这些筹码,到今天再转让,绝对是一次惊天的好买卖。

    即使不转让,徐家也将跻身美国银行的三大股东之一。

    fk!

    徐腾现在想想真心觉得自己太傻,他和徐总都犯傻了。

    虽然内心凌乱,翻腾着一阵阵的怒火,徐腾还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这个亏,他吃的有点大了,因为他和徐总都知道美国银行的市值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没想到,恢复的速度这么快,这么猛,一年时间就从总市值370亿美元飙升回2000亿美元的级别。

    这个原因很简单,不是美国银行的财报有多么漂亮,前景有多么好,而是美国金融业惨遭重创,只剩下高盛和美国银行两根巨擘,还能继续维持良好的营收。

    第二天的下午3点。

    徐腾和李达霄准时抵达郑总的办公室,这是级别最高的央企,领导办公室却远不如徐腾的办公室那么旷阔奢华,很简单,就是普通的领导办公室。

    毕竟是准国家机构。

    郑总没什么大变化,还以前的那个样子,不高,也不算太胖,白净斯文,带着眼镜,五十多岁,头发就已经花白。

    见到徐腾和李达霄,郑总还是挺热情的,亲自为两人倒茶,热情的邀请他们坐下来。

    不管华银财团是什么级别,在中汇公司和郑总的眼里,还都处于小儿科的级别,至少郑总有这个错觉。

    正如以前的每次见面一样,郑总还是坐在自己的位置,看着办公桌对面的徐腾和李达霄,笑呵呵的示意他们喝茶,不用急。

    “小徐啊,其实我知道你们华银财团为了收购三大行的股份,付出了不少代价,总的来讲,这也是我们在决策上的一个失误,以为让外资入股就能提高我们的经营能力,有助于各家银行的国际化进程。”郑总倒是很坦诚,这本来就是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无缘无故让外资银行和投行大赚一笔,令国人诟病多年。

    这就像汽车产业的市场换技术一样,喊了这么多年,所有的技术进步,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努力,外资根本就是来赚钱的,傻子才帮你提高技术水平。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特别是领导层居然还迷信这一套,否则也不会自毁本国核电三代技术,力捧美日的ap1000,差点彻底失去在全球三代核电技术上的话语权。

    高铁算是这么多年吃的亏中的极少数成功案例,说到底也是某人的业务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及中国铁路行业自身的奋发努力。

    就拿建行以40亿美元的超低价位,向美国银行和淡马锡转让14%股权的交易来说吧,真要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几千万美元聘请国际咨询公司,从美国银行和汇丰银行挖一些高层职员,基本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谓为了便于在美国上市,最后看来也是一场笑话,还不都回到a股了?

    反正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犯的小错还是挺多的。

    “你们华银财团能在一个合适的阶段,将这些股份收回,重新变成民族资本,这还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我们也没想到华银财团发展的这么快,现在已经和三大行水火难容。怎么说呢,同行是冤家啊!”郑总无奈的摇头,仿佛是真为徐腾和华银财团感到可惜。

    郑总似乎也挺为难,毕竟现在要谈的交易规模太大,纵然是他,想要逼迫华银财团低价割肉,那也是会闹出大事件,搞不好是能让他黯然提前退休的大事件。

    郑总挠了挠头,还是很慎重的继续考虑一番,才和徐腾提出交易的价码,“农行呢,现在还没上市,这就没办法按照对等的市值进行交易。这样,咱们按照净资产核算,对等交易!”

    徐腾现在要能打人,立刻就能给对方两个大耳光,对等你妹!

    当然,他这么绅士的青年银行家,素来是有风度的,不会打人。

    他就是这么静静的看着郑总,嘴角牵着一抹冷笑,终于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品了一口热茶,什么话也不说。

    逼急了。

    他就将三大行的这些股份交易给私募基金和海外投资机构,总还是有人愿意按照市值接盘的。

    届时,这帮人能说什么?

    他不要农行的股份,还不行吗?

    “老郑啊,你自己想想,我们会同意这个交易吗?”李达霄不用和对方太客气,一,两人很熟,二,华银财团还不是对方这个级别能欺负的。

    徐腾在这里呢,难听的话当然是李达霄来说。

    “确实啊,我这个提议也不太好。”郑总呵呵笑着,他就是试探一下李达霄和徐腾的反应,运气好,万一同意了,他不就是给国资委做了一笔好交易?

    郑总在这种事情上的人生经验很简单,很多时候,你不试一试,根本不知道私企老板有多怂,试一试,吓一吓,很管用。

    当然,对华银财团就只能试一试,不能吓,否则最后被吓着的,搞不好是自己。

    “小徐,老李,咱们都不是外人。其实呢,建行那边抱怨几句呢,我是不当回事的,这次请你们来,主要是有领导在最近金融业改革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咱们国内比较大的国有银行,工行,建行,中行,交通银行,你们都有持股,比例还都不低,上面的意思是不利于正常的金融秩序……!”郑总原本想好了,只能试一试,不能吓,问题是他这么多年和私企打交道的惯性就是一试二吓,屡试不爽,忍不住就来吓徐腾了,结果话都没说完。

    “哪位领导?”徐腾变得很严肃,直视郑总,要对方给一个准确点的答案,他现在就去找领导当面交涉,只要不是正国级,他总能约到时间。

    “这个……说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是内部会议。”郑总后悔不迭,他就说吧,吓唬华银财团的结果,搞不好会将自己吓着。

    华银财团过去一直没有持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股份,直到次贷危机爆发,华银财团收购了建行的外资股份后,有领导认为这个事不错,建议加快。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华银财团在五大国有银行中的四家都持有大额的股份,除了农行,只要是上市银行,华银财团的持股数额都不低于10%。

    这个问题,其实真没什么。

    华银财团所得到的回报不过是在每家银行都派有一位独立董事,别的好处基本没有,在中行那边,双方关系不错,华银财团可以内部融资,建行、工行和华银财团的实际关系早就差到了极点,一毛钱的贷款融资都拿不到。

    双方的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客户的问题上。

    很多人都想不到,高高在上的银行,为什么对大客户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就以电力系统为言,每年有多少工程款,多少业务流水,多少工资,多少住房贷款?

    华银财团和建行在电力系统的交战规模,堪称是白刃战的水准,都杀红眼了。

    过去,建行和工行在这方面也有激烈的竞争,很多单位经常是两个存折,工资卡是建行的,奖金卡是工行的,没有杀红眼,因为大家都有基本的成本核算问题。

    华银财团就不同了,东边不赚,西边赚,经常将价码抬的非常高,高到工行和建行都很难承受的水平。

    另一方面,华银财团是必须和四大系统搞好关系,玩的都是立体****往往和这些系统的某家单位,同时谈十几项合作,这里面的水就太深了,有些事做的很绝,工行和建行是真没什么好办法。

    这不是说四大系统的几十万家企事业单位,各种金融服务都被华银财团独家垄断,但也确实占了一半,剩下来的一半,工行、建行、交行、中行、农行……还有各种地方银行都在哄抢,连各地的农合社都在拼命圈地,对于往年占大头的工行和建行而言,这能开心吗?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全国一半省市的供电局,现在的工资卡都是华夏银行的卡,这在过去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

    为什么是这种局面,那就只有上面的人清楚。

    一定要问原因,那先问问国网公司是怎么收购智利电网公司30%股权,又是怎么挤入巴西电网市场,怎么挤入泰国市场的。

    这里面有很多事,国网都不方便出手,全部是华银财团负责搞定,还要帮国网融资,甚至要组成联合财团共同出资收购。

    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全部坦白从宽,那要几万卷纸才能登记清楚。

    这么多的事,基本只有一部分是银行能干的。

    这样的事,四大系统各不相同,多不胜数,无数的利益相互纠缠,十几年下来,最终在这几年形成了全面性的大突破。

    这里面的关系和共同利益,早已复杂到不是哪位领导发怒,说几句狠话就能改变的。

    难道你以为中汇公司的这些领导没干预过,难道你以为建行、工行没有反应过情况,难道你以为没有其他的领导指示过?

    改革很难啊。

    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可能放弃手里现有的利益,我现在天天过着吃肉的日子,你凭什么让我回到过去,继续过着喝稀饭的日子?

    徐腾不否认,下面的人在办事时,不排除有人急于求成,送钱送礼之类的,那你以为建行的业务负责人不送礼吗?

    华银财团现在还不够大,暂时只是拼命盯着四大系统,没有进一步的扩张,再过几年,你以为徐腾就会止步?

    全国这么央企,这么多大型国企,这么多优质的公司,华银财团一定会全面开战。

    别的不说,华银财团将央企、大型国企的盘口抢下来,工行的全球第一银行的地位就肯定保不住了。

    工资卡。

    工资卡,工资卡。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的工资卡在华银财团,你过来办业务,本来是想将活期转定期,一不留神,搞不好就将定期转理财基金、转保险、转股票、转网银、转债券、转信用卡,这些业务不就都来了。

    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下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金融业的生态环境,和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工资卡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性,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但绝对没有在中国这么复杂,这么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主体结构不仅是国有经济,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储蓄型金融国家。

    同时,央行对存款储备金的要求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这些零零种种的特点不断,不断,不断放大了工资卡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性。

    徐腾一点都不着急,就慢慢听着李达霄和郑总交涉,他不用说什么,因为他手里的筹码是非常多的。

    只要他不想卖股份,谁也奈何不得他,穿小鞋就穿小鞋,他又不是没有嘴巴,不能告状吗?

    谈来谈去,一直谈到晚上7点钟。

    这场谈判依然没有任何结果,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华银财团和中汇公司之间的矛盾,还是华银财团和整个国有金融体系之间的矛盾。

    郑总终于急了,开出一个最后的谈判价码——华银财团在工行、中行持有的股权不变,在交行和建行持有的股权,置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