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好,有压力,但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而且,我们已经决定将大多数的制造业撤出北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利润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员工的生活压力会小很多,我相信,各家企业的内部生态环境也会变得轻松一些。我们在员工的生活题上,一直是很关注的,应该比目前大部分的国企都更关注,企业嘛,以人为本也不是随便瞎说着玩的,瞎说着玩的企业,也别指望真能做到世界最佳。”
“所以,我们现在真的很好,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已经是比烂的大环境里,我们的房地产库存压力很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情况,肯定比国有银行要好,理财保险、信用卡、电子支付这样的新形态业务,那就好更多了……哪怕是制造业,我们做的东西都是竞争比较小的,至少55%的产品领域,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都是外资。现在嘛,我们中国企业最不怕的竞争对手就是外资,最怕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内的同行。”
徐腾说的是实话,说完才觉得自己有点太傲娇,这种机会应该是诉苦才对,想了想,他补充一句,“我们好,不代表中小企业好,因为我们站在中国工业体系的顶端,我们是大白鲨,如果我们都有问题,那真的就要出大问题了。但是,下游和配套的中小企业万一都垮了,我们也得垮。”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挺尴尬的,这也太傲娇了啊。
“我们这几天听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坏消息,难得听到一个好消息,大家要鼓掌。”领导倒不觉得徐腾傲娇,这是好事,要是所有企业老板都这么傲娇,那才是真正的好事啊!
领导话声刚落,集体热烈鼓掌,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小徐理事长,我们领导最近非常忧虑,见到你才能高兴一下,机会难得,我们再给你十分钟时间,多说几个好消息吧。我知道,你的好消息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嘛。”邱领导是真高兴,让徐腾过来汇报一下华银财团的真实情况,这就是他的主意,现在看来是一招好棋。
“芯片产业的22nm生产线和液晶面板的9代线引进问题,我在美国期间基本搞定了,但是,很多东西不能说。”徐腾继续说一个。
“好!”四五位领导,大大小小的领导都要鼓掌,热烈鼓掌。
“商用飞机的业务,我的计划是直接收购美国的塞斯纳飞机公司,几个大股东那边,我这两天都沟通过了,难度不是太大。有塞斯纳公司这个渠道和资源,我们的产品线就更丰富,和国际配套企业的沟通也会更便利,我们手里的筹码多,他们也就不敢怠慢我们的合约和工期。这样的话,至少arj21要过faa的难度就不大了。至于c919,我再慢慢想办法,白宫不可能不掐,但是,总有办法,另外,我的意思是将编号改成c180,留下足够的后续编号空间慢慢发展,这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干就要干个一百年嘛!”
“好,那就改成c180。”在座的领导都已经无可挑剔了。
“还要说吗?”徐腾感觉自己也说的差不多了,他还是要保留一些秘密。
“现在大环境还是很紧张的,难得能在你们华银财团找到一些好消息,那肯定不嫌多嘛!”领导很高兴啊,都在喝茶,都在抬手鼓励徐腾大胆吹!
徐腾反正就是那样,也没有什么积极表功的感觉,挺淡定的,视线低垂的思考状,就看着自己的茶杯。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想来想去,决定只说最后一个好消息。
“我们实际已经绝对控股arm和amd了,这两家公司的总部其实都在爱尔兰,我们的利润还是转移出去,贸易上还是要进口高端芯片,甚至还是有可能被美国禁售高端的服务器芯片,真要遇到这种情况,让美国炫耀一下就算了,没必要罗嗦。不管是通用芯片,还是服务器芯片、手机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我们在架构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世代性差距,22nm生产线一旦到了江州,2014年左右完全突破相关技术的话,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高科技封锁和禁售就是他们自娱自乐了。华银财团从1998年开始介入芯片行业,迄今已有12年了,再过几年吧,这个问题就差不多是解决了80%。14nm的工艺,主要的核心设备,我们得自己想办法,尤其是光刻机,合资也好,外商独资也好,必须在国内搞,其他的设备,这几年应该就会陆续突破,我估测未来五年,咱们的芯片产业,整个产业链都会有全面性的突破,毕竟,12年了,努力了12年,总该有个好结果。”
“现在的问题其实有点复杂,今年的话,我们国家的芯片进口总额是1200亿美元,其中1/2进口是来自美国,到了2015年,这600亿美元的进口也被抹消的话,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暂时说不清楚。”徐腾说完了。
再一次鸦雀无声。
美国2009年的对华贸易逆差已经创纪录,3300亿美金,今年肯定又要创纪录,这个水平已经让美国无法再忍,再忍下去估计就要打核大战了。
2015年,如果各个方面都在进步突破,每年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变成4000亿美元的话,徐腾都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的局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 这不是钱的问题,对吧?
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绝对是未来十年最复杂的国际问题,华银财团的出现,不仅没有缓和这个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个问题。
大陆和台湾的两岸贸易倒是有渐趋平衡的趋势,当然,这种越来越平衡的趋势对台湾而言,绝对是有点悲剧性的。
徐腾提出这个问题后,到博鳌参加第七届中国企业峰会的几位领导都非常关注。
在企业峰会结束的最后一天,徐腾和邱领导单独谈了一个下午,对很多计划都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华银财团单独投资大飞机制造业,这显然不太可能,政府肯定要继续提供优惠的政策性贷款。
中央的决心是很强的,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会提供超过300亿rmb的政策性贷款扶持,华银财团自身也能凑集300亿rmb。
看起来很多,其实加在一起也仅相当于英特尔在14nm技术研发和生产线领域的总投资。
90亿美元的总投资,能不能将c180和arj21搞出来,能不能做到盈利,这都很难说,徐腾估计不太可能,所以,华银财团长远来看还是会逐步撤资,但一定会留下一家很优质的上市航空企业,交给央企掌控。
徐腾只是通过一些谈判和博弈,增加筹码,确保华银财团的利益最大化。
这些年,中国科技产业有两个领域进步神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一个是高铁,另一个是光伏和风力发电所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前者和华银财团没什么关系,后者则是主要由华银财团主导和推动。
欧美对光伏领域的反倾销政策对华银财团的影响不大,因为华银财团旗下的华腾高科集团,在匈牙利、墨西哥都有生产线。
目前在全球光伏市场,华腾高科占据了30%的光伏晶片产能和3/4的铸锭炉及配套设备市场,每兆瓦的发电成本已经和火电持平,预计到2015年,比火电低1/3是有可能的。
唯一的问题是光伏发电不稳定,白天有电,晚上没电,晴天有电,阴天没电,夏天有电,冬天就没法提了。
虽说不稳定,幸好是有中央的政策罩着。
华银财团这些年和东电集团联合投资的光伏电站项目,基本都有国网集团背书,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别人的光伏电站能否顺利发电,他管不了,反正他的电站都能顺利并网。
当然,华银财团和东电集团联合,可以用本系统内部的水电站、火电厂调剂,再加上中央和省政府的各种清洁能源补贴、税收扶持,赚钱还是没问题的。
这还是回到今年博鳌企业峰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上,在这种全球经济环境极差的局面下,特别是在国内,大企业都没问题,中小企业真是度日如年。
据徐腾所知,有很多私企老板也投资光伏电站和风力电厂,上网这一道关卡就闯不过去,因为大家都在投资,即便本来答应能让他们的项目并网,华银财团和东电的项目并网以后,他们的项目就没办法并网了,只能是白瞎。
因为光伏电站多了以后,对整个电网的运行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华银财团在各个省投资的光伏电站项目又比较大,一旦并网,其他的项目就只能慢慢在煎熬中等待审批通过。
甚至有几个省,本来答应支持一些企业的并网,而华银财团的新项目距离并网还有几个月,为了给华银财团让出并网的空间,就将原先的承诺取消了。
在中国,大就是一种美,大就是一种力量。
今年,徐腾也特意参加博鳌中国企业峰会,为全国的中小企业站台,说几句不冷不热的好听话,其实啊,徐腾心里很清楚,中小企业的艰难和华银财团这些大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华银财团这样的大企业,大财团,在各个领域享受到的税收政策、土地优惠,包括在审批程序各个方面,都拥有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那些实惠。
比如,华银财团的汽车产业之所以集中在江淮省,就因为省里基本不会实打实的收税,而华腾汽车集团和中腾集团之外的各种中小配套企业就没办法享受这种待遇了。
说一句难听的,华腾汽车集团基本就是江淮省的亲儿子,省投、江钢、淮煤、省高速……四大省属国企都没有这么亲,所以啊,何止是大量减税那么简单?
就这样,省里还天天担心有外省来挖墙角,担心徐腾不开心。
什么中小企业能有这种待遇?
何况华银财团是真正的跨国财团,利税转移的手段多种多样,前段时间,某沿海副省级城市全市核查工业污染问题,指责某法资化工公司在该市的工厂运营十年,一分钱的利税没交过,还污染市里的空气,这样的企业,市里不欢迎。
华银财团旗下的永泰化工集团,其实也差不多。
污染问题,华银财团自我监控和执行的非常严,利税问题,永泰化工集团这些年基本就没交过多少税,9条px生产线,750万吨的标准年产能,总产能占据国内的一半,24小时不停工的满负荷运作,和9个印钞厂差不多。
利税转移一部分,减免一部分,最后能交多少?
这几年,随着永泰化工集团在px产业链上的强势崛起,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px对华出口总额一直是逐年下滑,lg集团和现代化工前几年在韩国投建的工厂,刚建成就开始大规模裁员因为永泰化工的成本低,全面挤压了外资px产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徐腾和邱领导能聊的东西就太多了,从px到核电,到新能源,到汽车,最后是芯片、航空和中美贸易平衡的问题。
几个小时,基本就是邱领导在说,徐腾听着。
如果说2010年是全球经济真正开始比烂的元年,华银财团的制造业相比往年确实是不景气,压力很大,但和其他的企业比,特别是国内外的同行相比,那还是很不错的。
反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徐腾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正如徐腾自己说的,如果连华银财团都撑不下去,都有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可就真的严峻了。
别的都好说,唯一不好说的是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贸易顺差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时间更是在中国这边,保持一个对全球贸易顺差,并且维持的时间越久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一天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那一步譬如,军费超过美国,航母超过美国,军事力量超过美国,这就是中美霸权之争的关键扭转点。
等到中国有了7…8艘航母舰队群,战略核潜艇的数量、质量都与美国持平,亚洲就必然是中国的后花园,美国除了退出第二岛链,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
这是需要时间的。
在这个时间内,在中美贸易的问题上肯定不能将美国逼得太狠,逼得一点幻想空间都没有了,那就麻烦了。
徐腾还是有一点点办法的,扩大在海外投资,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变成中国对海外投资国的贸易顺差,转变成海外投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像现在这样集中在中国,这个矛盾太激烈,属于典型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中美洲、墨西哥、东盟、印度,这都是比较合适的中低端产能转移目标,至少是将对美国出口的那些中低端产能转移出去。
光靠华银财团是不行的,这需要一个国家政策方面的大引导。
华银财团是领头雁,可以配合政府,和投资国达成更多更广泛的协议,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广泛的融资和投资服务,配合国内中低端产能的转移。
徐腾和邱领导谈了几个小时,达成了这方面的默契,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同其他的央企一道,先做好相关的工作……这当然不是义务劳动,事情做到位,政策一出来,华银财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就赚了,股价一定是涨停。
什么叫最高层次的政商关系?
这就是最高层次的政商关系,邱领导只需要告诉徐腾,这个大政策正在制定和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推出,而且,不用等多少年。
这就够了,做为企业该做什么,该如何获利,徐腾自然是很清楚的。
当然,邱领导不说,徐腾也知道,一路一带的政策已经在酝酿过程中,只不过,还没有“一路一带”这个正式的说法,而是跨区域投资伙伴关系计划政府和政府之间达成顶层框架设计,鼓励国内企业到对方国家投资,从基建到中低端产能的全面投资合作,提高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对外出口和产业升级。
这是必须要推出的大政策,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太特殊,十年内还不具备转变成消费型国家的可能,或许要用二十年的时间逐步改革,才能逐步实现消费型国家的整体转变。
在这个中间的二十年怎么办?
一路一带!
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