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框很想说:不屑你妹,要不是靠笔仗炒作,《明报》当年会销量大涨,成为现在香港的三大报之一?
倪框见金镛那样子,知道今天别想再涨稿费了,只能以沉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两人大眼瞪小眼憋了会儿气,金镛才说:“这样吧,稿费给你涨成千字410元,绝对不能再涨了。”
倪框叹气道:“410就410吧。”
见搞定了倪框,金镛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问道:“这两天的《东方ri报》你有没有看?”
倪框说:“现在是元旦假期间,好多报纸杂志都找我约稿写新年特别文章,我每天供10份刊物的稿子,哪有时间看报纸?”倪框扬了扬他带来的《星岛ri报》说,“这上面拿我跟康剑飞比较的文章,还是我儿子拿给我看的。”
金镛从抽屉里翻出两份《东方ri报》,递给倪框说:“康剑飞的新小说连载了,你先看看。”
今天已经是1981年1月2号,《飘渺之旅》已经在《东方ri报》连载了两天。
倪框一句话也不说,直接在金镛办公室里翻着报纸看起来。
刚开始倪框对《飘渺之旅》还颇不屑,认为康剑飞又要玩那套穿越历史的把戏,甚至想嘲笑其黔驴技穷。可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因为小说笔头一转就从地球到了火星,火星上傅崇碧与花媚娘的一番修真者斗法也远比现在的武侠小说jing彩。接着情节又是一转,居然到了一个有中国古代历史环境的天庭星。
等把两天的连载内容看完,倪框已经不由地流下汗水,紧张地说道:“这种若是流行起来,武侠和科幻探险小说可就惨了!”
“是啊。”金镛点点头。
作为资深的顶级小说家,金镛与倪框在看了《飘渺之旅》后,看到的远比其他人多。
普通读者看了《飘渺之旅》,只会觉得新奇好看。可金镛二人读了之后,却看到对武侠和科幻探险小说的巨大威胁。
从打斗场面来说。动辄移山填海,完爆武侠小说的内功轻功;从情节发展来说,以星球为场景,将各种不同的元素融入其中,可以随便开副本。足以抢走科幻探险小说的风头。
若是这种流行起来,那以金镛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以及倪框为代表的科幻探险小说,那就是面临着读者流失的危险。
倪框问道:“《东方ri报》卖得怎么样?”
金镛说道:“《东方ri报》前段时间的销量有些回落,不过康剑飞这本宣传了很久的新书一连载,昨天的销量再度回复到15万份以上。至于今天的销量,估计还会涨不少。”
…………
…………
1981年1月3ri。
吴成刚特意在街头转悠。不时地留意一下路边的书报店和报摊。《飘渺之旅》虽然他没有署名,但毕竟是他写出来的,前几万字也是他修改的,所以吴成刚特别在意这部小说的读者反映。
吴成刚走到一家书报店。问道:“老板,《东方ri报》……”
老板没等他说完,就已经打断道:“今天的《东方ri报》售完了,明天再来吧。”
吴成刚问:“《东方ri报》很好卖吗?”
老板说道:“怎么不好卖?本来《寻秦记》完结以后。买《东方ri报》的人少了一些,但《飘渺之旅》一连载。这几天买报纸跟抢劫一样。
吴成刚假装问道:“《飘渺之旅》真那么好看?”
老板笑道:“不是我讲大话,卖了这么多年报纸,《飘渺之旅》简直绝了。这种小说也只有康剑飞才能写出来,别的人哪有那么神奇的想象力?”
吴成刚有些失落,老板从头到尾都是在夸《飘渺之旅》的创意,根本没提小说的文采。
走出书报店,吴成刚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跟自己表外甥争什么?而且这小说本来就是康剑飞的创意。
吴成刚来到巴士车站,等了一会儿终于等到巴士,准备搭乘巴士回家。
车上的人特别多,吴成刚只能挤在人堆里拉着横杠,却听见旁边有人在说:“喂,阿布,你怎么还没看完?快给我看看。”
“再等等,我把第二遍看完再说。”
“什么?你居然看第二遍,我说怎么看这么久!”
“马上就好,谁叫你自己不买一份报纸。”
“哪里买得到,早就卖完了。”
“你不会订报啊?”
“早知道就订了。”
“……”
吴成刚偏着头一看,却见两个年轻人正在抢一份《东方ri报》。不用说,那两人肯定是在看《飘渺之旅》。
巴士经过一家电影院,戏院门口那最显眼的海报,赫然就是《皇家师姐》。售票厅门口的买票队伍虽然没有前些天恐怖了,但想买票仍旧得排两三分钟队才行。
吴成刚突然强烈的感受到,他那个表外甥在香港居然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
175【1981年的开端】
read_content_up;
《飘渺之旅》连载的第十天,当小说中第二段小来临时,《东方ri报》的销量亦跟着大增,突破xing的达到了16万6千份的销量,香港社会亦开始对这部小说的进行聚焦。
从笔来看,《飘渺之旅》远远不如金镛的小说,更加达不到古龙的艺术内涵。可报纸连载的作品,说穿了就跟后世的网络小说一样,都是一种消遣物,只不过是刊印在纸质载体上而已。好的坏的作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观众多数都只看其情节jing彩与否,不问采之优劣。
后世读到的那些武侠小说,都是经过无数人修改校对的,别说是行语句,就连情节都有大幅删改过。像原始版的《shè雕》和《神雕》中,设计毒死杨康的乃是秦南琴,生下一代大侠杨过的,同样是这位奇女子。可惜经过金镛人的修改过后,秦南琴与穆念慈合二为一了,在不少书迷惋惜的同时,这番修改亦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
古龙就常常感叹,说他的小说谬误太多,没时间像金镛那样反复修订。其实古龙的担心是多余的,他死后自然有各大出版社帮他修订。
至于倪框的小说,那就更没得说了。最多的时候,倪框一天供十多份稿,你认为在这种神速之下,他能写出多好采的小说来?
说起来倪框的字跟康剑飞有得一拼,倒不是说他的字写的太丑,而是为了追求速度潦草得令人无法直视。香港能轻松阅读倪框手稿的人,数量不超过十个,熟悉倪框字迹的那几个老排字工,工资比普通排字工多出一半多。
《寻秦记》出来之后,批评康剑飞的人。都是在说这部小说内容太多,没有一个说康剑飞笔太烂的。
而《飘渺之旅》连载了近两个星期,读者和一些小说评论家们惊奇地发现,这部小说居然还没出现女主角。不少人都说,《寻情记》由于内容被人诟病太多,康剑飞这次改邪归正了。
首先公开夸赞《飘渺之旅》的同行,是以给古龙代笔而出名的黄鹰。像康剑飞拍的《僵尸先生》,来就应该是黄鹰写的小说,可惜被康剑飞无耻地抢先拍出来。
也许就是因为《僵尸先生》。酷爱鬼怪奇想的黄鹰对康剑飞印象非常好。这次《飘渺之旅》火爆之后,他第一个在专栏里提笔写道:“《飘渺之旅》能在短短时间里,压过同时连载的其他小说,靠的就是新奇的创意……结合现代元素与宇宙理论在仙侠小说当中,情节设计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全新的世界当中,令人读之不忍释卷……
读康剑飞先生的小说,最大的乐趣就是他能不停的带给你新的惊喜,让你永远猜不到下面的情节。只从创意来说,在香港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与康剑飞先生相比,《寻秦记》是如此,《飘渺之旅》也是如此。这一点从他导演的电影中就能看出来。他从来不拾人牙慧拍老旧的东西,每一部影片总能给观众以全新的东西……”
作为一个小说家,倪框一般都窝在家里写小说,或者是找朋友喝酒。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而一些知名报纸因为要向倪框求稿,也一般不会拿着《飘渺之旅》去找他添堵。
直到有一天在出席电视台节目时,丽视的主持人随口说出《飘渺之旅》的名字,让倪框来发表评论。
倪框一瞬间脸sè就变得难看起来。接着又飞快地掩饰自己的情绪,干笑道:“《飘渺之旅》不错。不过嘛。呵呵,还不值那千字500的稿酬……”
此话一出,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就有报纸报道。
有的报纸说,倪框嫉妒康剑飞稿酬太高;有的报纸说,倪框在隔空挑衅康剑飞;也有的报纸说,倪框是在变相批评《飘渺之旅》写得太烂。
一时间,倪框被推倒风口浪尖,攻击臭骂者有之,力挺倪框黑康剑飞的也不在少数。
金镛看了报纸,对着倪框叹息道:“你怎么在电视台说这种话?”
“不吐不快,一冲动就说出来了。”倪框亦是后悔不已,录节目的时候他倒是爽了,可之后的麻烦太多,搞得他不得安宁。
从此之后,媒体记者见到倪框之后,总要提几个关于康剑飞的问题,让倪框头疼不已。
《皇家师姐》的上映,与《飘渺之旅》的连载前后相差不足一周的时间。看似毫无干系的小说与电影,在宣传上却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味道。
看过《皇家师姐》的观众,在听说《飘渺之旅》是康剑飞的小说后,许多都会抱着好奇的心理去看。而《飘渺之旅》的读者,在等着小说连载之余,也会有一些专门冲着小说作者去看《皇家师姐》。
《皇家师姐》在香港与台湾同时热映,《飘渺之旅》亦在香港狂卖。就在这个时候,《搭错车》率先进入南洋各国上映,而《僵尸先生》在韩国也开始上映。
其中《僵尸先生》在韩国的上映乃是金公主代理发行的,这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谈妥了,康剑飞也没好意思将金公主踢到一边去。
《僵尸先生》上映首ri,观影人次就达到了9万多人。上映三天后,观影人次猛涨到34万,狂扫韩国票房。
(韩国票房统计方式非常奇葩,只统计观影人次。
另外在80年代初,由于韩国zhèngfu的限制令,每年在韩国上映的港台片加起来不会超过15部。
美国电影因为驻军原因,基上每年在韩国上映20部以上,大都是供美军和韩国中、高层收入家庭观看,普通韩国观众更喜欢看港台片。
至于欧洲和印度电影,见鬼,这玩意儿在韩国放映给谁看?在1985年以前,韩国人就没看过欧洲和印度电影。)
在刚刚过去的1980年,韩国最卖座的电影就是程龙的《师弟出马》,其观影总人次近100万(汉城为43万人次,全韩观影人次是首都的两倍多)。
而1981年刚刚才到,《僵尸先生》就在韩国掀起了票房风暴。甚至连孩童的游戏,都在模仿《僵尸先生》里的闭气情节,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仅仅半个月的时候,《僵尸先生》在韩国的观影人次就达到146万,远超程龙的《师弟出马》。当然《师弟出马》跟康剑飞的《开心鬼》一样,也受到了韩国社会政局动荡的影响才会很低,因为程龙之前的《醉拳》和《蛇形刁手》,在韩国的观影人次都是接近200万的样子。
今年韩国的政局已经渐渐平稳下来,此时韩国的电影票价为08美元左右,《僵尸先生》在韩国半个月的累计票房就已经有116万美元,折合港币934万。
不过之后也赚不到多少了,因为这些票房大多是韩国首都汉城贡献的。此时韩国全国总票房,也就汉城票房的2倍左右,也就是说韩国其他地方的票房收入只稍微比首都多一点,地域发展极为畸形。
不过再过一二十年,随着韩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国票房会增长至首都票房的五倍多。
现在《僵尸先生》已经在汉城及周边地区放映半个月,马上就要到其他小城市继续放映,最终票房估计不会超过1300万港币。
东南亚那边,台湾电影在南洋地区的票房情况一向很好,而且观众都直接听国语对白,根不用再重新配音。最近两年的台片,要么粗制滥造圈钱,要么拍些让人看不懂的艺术电影,南洋的片商已经大大减少台片的购入量。
当之前十多年台片培植起的电影市场还在那里,喜欢看台湾电影的南洋观众不在少数。《搭错车》卖入香港还要配粤语对白,所以在台湾上映之后,便直接拿到南洋各国放映。
南洋的院商们早就成了jing,《搭错车》一卖过去,他们就疯狂地重炒康剑飞和林清霞的绯闻。既不宣传导演,也不宣传主演,指着康剑飞这个投资人和编剧狂炒,搞得许多观众还以为电影是康剑飞和林清霞拍的,稀里糊涂就被骗进了影院。
如果这是部烂片的话,观众估计看了之后就会骂娘了。
偏偏这是一部好电影,就如同平行空间里一样,《搭错车》在南洋一上映,就是一片赞誉之声,又叫好又叫座。
趁着这个机会,风行唱片公司把《搭错车》的原声碟也买过去,电影还没落画,唱片就已经在南洋地区卖了近100张。而苏芮也开始在南洋各国来回奔波,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巡回演出,
后来有人说,1981年的东亚是属于康剑飞的。从这年的元旦开始,香港、台湾、韩国、ri、东南亚,康剑飞的作品都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狂cháo。就好像在东亚地区点爆了一颗原子弹,康剑飞的大名突然之间传遍各国电影圈。
程龙以前是票房保证,各国的院商和发行商一看到程龙主演的片子二话不说就掏钱。但从1981年开始,这些电影商人只要看到康剑飞的名字打在上面,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会造成抢片风cháo。
————
我那个去,以前搜集的资料里没有韩国的电影票价,这一章老王找资料就找了两个钟头。
176【龙哥的野心】
read_content_up;
《皇家师姐》、《僵尸先生》、《搭错车》,这些康剑飞的作品同时在数个国家和地区狂卖。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