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有人在家里大骂赵氏不仁,片刻之后便成了黑羽卫的刀下亡魂。难怪,众人都怕了他。
“李世子,打扰了。”十八娘说着,拉着沈庭寻了张桌子便坐了下来。
只见那人眼睛一亮,直直地看着沈十八,问道:“你认得我?”
十八娘蹙了蹙眉,复又笑道:“红衣黑羽,复又一身贵气,除了世子,小女子想不出第二人。”
“哦。”那人不再说话,低下去头去,又端起酒杯来,不知道在思量着什么。
沈庭已经唤小二,端了牛肉黄酒上来。这一路上他已经了解了,他这阿妹,英气不输男儿。他们一路疾行,也没有听她叫过一声苦累。
“你理这厮作甚,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活阎王,阿兄我的脑袋都悬在他的刀下呢。”众人对黑羽卫怕是怕,却也是暗地里不齿的。
沈十八踢了沈庭一脚,这个傻子,当着别人的面,便说三道四的,这等行径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这李世子,名子期,出自镇平王府,他的父亲出自陇西李氏,是当今圣上的义兄弟,当年两人都追寻唐王打天下。改元之时,又替当今给世家当说客,可谓立下不世之功,父子二人都简在帝心。
李子期不足弱冠便执掌黑羽卫的半壁江山,正可谓是少年英才。只可惜他有胡族血统,为世家不容,当年评四公子,方将其排除在外。
沈十八偷偷地瞥了李子期一样,沈庭的声音便是压低了也不小,适才的话,想来他全都听到了。
谁知李子期正好也看将过来,那眼神像是要将她看杀一样。
十八并不惧,不管哪辈子,她都是绝不输阵之人。
李子期看道沈十八在看他,却快速的垂下眼眸,轻声喃呢:“你不怕我?”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羽毛划过。沈十八知道,他在问她。
“横竖都是人,小女自问无亏心之事,缘何要怕你?”她并不怕他。她是闺中女子,便是日后嫁了人,也只在内宅行走。他是朝廷鹰犬,怎么看也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处去的,她无所畏惧。
只是阿兄们到底要走经济仕途,这个人轻易却也是不能得罪的。
李子期不再说话,沈十八渐渐地也将心思放在了父亲身上,她初到长安,虽然有些事情早已知晓,可是在此之前,她并不在意,也没有深入的打探。
“阿兄,可以告诉我长安沈宅的事吗?毕竟,我还没有拜见过父亲呢。”她说着,好似有些难过,有好似不甚在意。
他们的父亲沈泽,在长安,也算是个人物,如今正是吏部尚书。可他最出名的并非能力,而是美貌。
一个以美貌闻名多年的世家子。想当年他初入长安,少女贵妇夹道相看,鲜花香帕美果,铺满了整个街道。他却不以为动,独宠一人。
“父亲最是看中武夫人,你若去了,可别顶撞于她。武夫人有三子,沈瑜沈琅沈瑞,均比你年长;两女,沈珂比琴娘略长,沈玉比你小一些。”沈庭说完,担心的看着沈十八。
他是男儿,又鲜少在长安,对于家中事务,知道的也并不多。可是他不傻,武夫人再好,到底不是他们的亲娘。
“父亲擅画,不喜武,你去了,也别在他眼皮子底下练武;沈瑜已是两榜进士,他是父亲亲自教导的。你也莫要得罪了他。”沈庭越说越是担心,那一家子,竟是谁也不好得罪的。
当年他看到了母亲惨死的画面,有一段时间,恨极了武氏,大发脾气,将沈瑜房中地功课撕了个粉碎。父亲大怒,将他捆了,打得死去活来的。
也就是那次,外祖赶了过来,救下了他,将他带去了边关。后来虽然回长安必住家中,却也父子生疏,形同陌路。
沈十八端起酒壶,给沈庭斟了满满一碗。
“阿兄且放心,区区庶枝,又有何惧。”
沈庭的消息和她了解的差不多,沈瑜的确是很有出息,大楚近年来已经恢复了科举取士,沈瑜虽是世家子,却也一路凭真本事夺得探花,如今算是世家读书人中的风流人物。
沈琅却是个整日捉鸡斗狗的纨绔子弟,颇有诗才,在教坊之中也算是略有名气;沈瑞年纪尚幼,也在进学。
倒是沈宅里没有正室,武夫人一人为大,长安城里的人竟然将这些阿猫阿狗充作嫡出子嗣了,这让她很不高兴。
乱了嫡庶,便是乱了根本。
贱妾所出,安能与正室相提并论?她沈十八,就是来长安拨乱反正的。
她当真是为鲁氏不值,自己的夫君竟然独宠妾室,还获得满城赞誉。简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门开了,门开了,快去排队。”
坐在城门口等着京城的平民百姓们嚷嚷着,迅速的站起身来排成长队。有个老农的手里还拎着两只母鸡,发出咯咯的叫声。
“阿兄,走罢,咱们进城。”西屏掏出银子付了钱,便去牵马。
沈十八回头看了一眼,一旁的李子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她打马上前,与沈庭一道,飞快的从城门一侧飞跃而入。
所谓贵族,有高于民之权力,自有高于民之责。某些人若是不明白,便让她来告诉她,世家的真面目。
第六章 下马威
沈宅离长安城城门不远,兄妹二人很快便到了乌衣巷,那左边最里的一家便是。朱漆大门镶着铜钉,略有些斑驳,一看便不是浅显人家。
常年关闭的大门,今儿却罕见的打开了。台阶上新撒了水,扬了尘。
一位身披雨后天青色薄纱的女子,在奴仆的搀扶下,焦急的等待着。一水的金玉头钗,在晨色中闪闪发光,煞是耀眼。
与时下风靡的丰盈美不同,她若柳扶风,瘦弱的下巴,小鹿般的眼睛,让人一看便心生怜惜。连沈十八都忍不住赞叹,好一个美人。可惜,是她最讨厌的那一种。
一见到沈十八,她便急忙迎了上来,泪眼婆娑,“我的儿,我日盼夜盼,可算把你盼来了。一路可安好。”
她说着,竟然拿起帕子抹起泪来,好一幅慈母态。
“这位大娘,可是认错了人?十八的阿娘福薄,已经仙去十三年了。”沈十八不经意地躲过武氏,惊讶的问道。
武氏微微一愣,潸然泪下,“每每想起姐姐,我也是心痛难耐。十三年了,每逢年节,夫君都不忘姐姐。”
十八娘好笑的看着武氏,直看得她哭不出来,方才启口:“妾自然应当跪拜正房夫人,这是本分。”说罢径直的走过身去,也不看那武氏一眼。
“你算是个什么东西,也敢这样对我娘?”说罢从武氏身后冲出一个红色的姑娘,她的脸蛋圆圆的,因为生气,整个脸都红红的。
沈泽与武归都容貌大盛,竟然有这么一个容姿平平的女儿。
十八娘横眉以对,竟生生的将那小娘看退了几步。
“没有给玉娘请教养么么吗?怎地如此无理,不敬嫡姐,还敢动手不成。”她的声音极其悦耳,像四月的春风一般,语里的话却又是句句严寒。
武氏一个激灵,赶忙上前拉住了女儿。沈玉因是幼女,又颜色不佳,她难免偏疼了几分,平日里被一大群人恭维着,竟是不显。如今看来,竟是被宠坏了。
“快给十八娘请安。”武氏拽了拽沈玉,可是她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只犟着头,怒目而视。
十八娘摇了摇头,看似有些忧心。又拂了拂袖子,径直踏进门去。戏已经唱得够多了,她可没有心情让周围的人看猴戏。
她可以想见,不出一日,今晨发生的事情便会传遍长安城。
她沈十八可是世家女的典范,错的怎么会是她?
沈庭看着这么一出,也歇了行礼的心思,快步跟上沈十八,进府去了。
剩下武氏,只觉得整个五脏六腑都火烧得疼。多少年了,在这长安城里,还是第一次有人,如此不把她放在眼里。
她以为又来了一个沈琴,万万没想到,竟然来了个鲁氏,和她当年一样,锋锐得像一把利剑。可是下场又如何,刚过易折,如今也不过是一黄土。
“回去罢,让人通知大人,说十八娘已经归来了。”
说罢也跟着回府了,剩下的奴仆们面面相觑,这沈府的天,怕是要变了。不知道今夜的风会往哪边吹。
沈庭走到十八娘身旁,担忧的问道:“不是说让你不要对上武氏吗?十八娘怎地如此……如此无礼?父亲回来怕是要生气了。”
十八娘停住脚步,看着沈庭的眼睛,正色说道:“洗脚贱婢,安敢唤我为儿?世家之中,绝无妾室扶正之事,她再贵,也不过是妾室尔。阿兄且把腰板挺直了。”
她沈十八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妾室能翻了天的!沈泽能做到吏部尚书,绝不是昏庸之辈。
她不相信,沈泽为了武氏不续娶,是因为钟情。若是他真有那么专情,那阿娘又怎会生下他们兄妹四人,甚至最后一个她,几乎和沈玉,是差不多的年纪。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武归身上一定有什么,让沈泽极其看重。
不背信弃义,往往只是利不够罢了。
沈庭被她的话震惊得无以复加。在这长安城里,没有谁会质疑武夫人的身份,她就是当家夫人。甚至连他和沈琴,都唤了她十年母亲。
现在沈十八告诉他,他错了,那个他不敢得罪的人,不过是个玩意儿。在他心中,沈十八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他突然觉得,琴娘的婚事,也不用担心了,虽然十八没有开口,但是她一定可以解决的。
“带我去琴娘的住处。”武氏都要避其锋芒,引路的女婢自然不敢玩什么花样,径直的带着十八一行去了沈琴的听兰院,仔细一看,她的手还有些微微的发抖。
听兰院在沈府的西北角,是一个极大的院子,离主院也不算远,这个武氏果然是有几分手段的。
只见那屋檐的一角挂着几个铜铃,风一吹便发出叮铃铃的响声,甚是悦耳。院子里满是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不亏听兰院之称。
虽是满地兰花,名品却甚少。
有几个丫头婆子正坐在一角,玩着叶子牌,屋子里传来女子阵阵咳嗽声。
沈十八怒从中来,这一大清早的,不伺候小娘,竟窝在这里玩耍。不愧是贱人当家,也太没有规矩了。
“西屏,替我把这几个刁奴捆了。”西屏身手极佳,制服几个普通人,简直太简单不过了。
只见一个管事婆子从房内冲出来,怒道:“你是什么人,来我们听兰院里撒野。我们夫人最是仁善,奴婢也是人,人人平等,她们犯了什么错,你要将她们抓起来。”
这个话倒是新鲜,她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家奴竟然与主家平等了。若是在范阳,这个婆子早就被杖毙了。
她如今担心沈琴,也懒得理会,没得失了身份。
“可是阿兄带着十八娘来了,咳咳……”一道女声便随着咳嗽声响起,她的声音软糯,不像是北方人,倒像是吴地软语。
听声音,便知道,这是一个娇弱美人。
这定是她的阿姐沈琴。
“阿姐,十八来看你了。”
屋内女子一听,掀起珠帘,便走出门来。
第七章 当头棒喝
只见她面色苍白,脚步虚浮,明明一副病弱之像,却衣着华美异常,大红色的襦裙上用金线绣满了艳丽的牡丹,头上插着三支明晃晃的金步摇,她身形不稳,步摇一动一动的晃得厉害。
“十八娘,也不是什么大错,放了他们罢。”这个女子,便是她的嫡姐沈琴。
沈十八娘看着她,不由得悲从中来,恨不得立马提剑斩了武氏贱婢。沈琴好好的一个世家贵女,被她养成什么样子了。
“阿姐身体不适,快进屋里歇着罢,几个刁奴,别费了心神。”她说着,不由分说的将沈琴搀进了屋子里。
沈琴的屋子里格外的清凉,尚在初春,竹塌轻纱便摆了出来,一把瑶琴放在小案几上,看上去略有些旧,一看这屋主人便经常抚琴。
博古架子上挤得满满的,却是瓷器青铜画卷种类繁多,看不出主人的喜好,倒是那尊最显眼的美人瓶,一看便是仿货。
难怪她在范阳,就曾听认说笑,沈琴眼高手低,一身珠光宝气。
“阿姐体弱,又是初春,怎地就垫冰丝?”这冰丝价值不菲,通常是在盛夏之时用来解暑的,冰冰凉煞是清爽,只是闺阁女子用得不多,怕体寒于子嗣有妨碍。
沈琴却是摇了摇头,连身坐下,“母亲怜惜我,这冰丝少见,她也只得了这一点,巴巴地送了过来,为了这是,玉娘还大闹了一场。”
沈十八喉头一梗,便是沈庭也神色莫名起来。
“你觉得武氏待你何如?”
“甚好,我此番急病,母亲亲自照料,一宿没有合眼。便是待亲儿,也不过如此罢。”说着,她摸了摸头上的步摇,复又说道:“就是这步摇,也是我有三支,珂娘和玉娘各两支。”
沈十八抬眼看了下站在屋子一角的女婢,又看了看沈琴,“你先下去吧。”
那婢女抬起头来看了眼沈琴,抬脚便走出门去。西屏见状,自觉关了房门,守在门口。
“你觉得武氏待你如何?”
沈琴有些奇怪,“十八娘适才不是问过了吗?”
她与十八并非初次相见。前年她回范阳簪花时还是见过的,那时候她梳着双丫髻,说话声音清冷,对待她与旁人并无太多不同。她虽然心下黯然,却还是送了她自己精心准备的锦被。
她在范阳并无旧友,原本以为簪花礼会冷冷清清的,却不想十八唤来一帮小娘,硬是给她赢得了体面。
所以得知妹妹要来,她的内心极其欢喜,她终于也有个说话的人了。
可是十八娘到底是孩子心气,对后母武氏仇视异常。
“听闻那武氏为姐姐择了一门佳婿?户部尚书的嫡孙孙连成。姐姐可愿嫁过去”十八娘坐在床侧,转了转手指上的玉扳指,看着沈琴的眼睛,轻声问道。
沈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