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大师兄欺负我?”猪八戒忙向唐僧告状。他自认在武力上斗不过孙悟空,就立马向唐僧靠拢。
唐僧眉毛一皱道:“悟空,怎可如此鲁莽?”猪八戒向他状告孙悟空,他心中十分欢喜。
孙悟空撇撇嘴,不与唐僧争吵。他限于徒弟的身份,若与唐僧争论,必定吃亏,故而讷言敏行。
猪八戒见唐僧和孙悟空不睦,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暗道:“师傅和师兄不睦,我就能从中左右逢源,以后日子好混了。”
孙悟空火眼金睛,早已看穿猪八戒的打算。他心性刚强,术法通天,根本不屑那些蝇营狗苟。
“悟能,师傅希望你在取经路上勇挑重担,这取经的担子,以后就交给你了!”孙悟空将行李从白龙马身上取下,交给猪八戒。
猪八戒脸色发苦,可怜兮兮望向唐僧。
唐僧老脸一红,他被孙悟空抓住言语漏洞,又做不来出尔反尔之事,只能装作看不到。
挑担子,是取经路上最苦,最累的活计,孙悟空将挑担子交给猪八戒,就是要惩治猪八戒。
唐僧三人有两担行礼,只有一百余斤重,对于金仙境界的猪八戒来说,并不算什么。
可是,取经行礼中有一件贵重物品,谓之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需要在取经所经过的国家,加盖大印。一国之印玺,寄托一国之国运,有山河之重。
随着取经路线延展,经过的国家越来越多,通关文牒上国印也会越来越多,取经担子也会越来越重。
可以料想,当取经队伍接近灵山之时,至少要路过上百个国家。那时取经担子怕是有千万斤之重,即便猪八戒有金仙境界,要挑在肩上赶路,也是不易。
“是!”猪八戒未寻来唐僧庇护,只能老老实实将担子挑在肩上。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多心经
孙悟空将猪八戒教训一顿,然后将铁棒扛在肩上,在前引路;白龙马驮着唐僧,走在中间;猪八戒挑着担子,行在最后。
三人一马径直向西,行走一月有余,过乌斯藏国,迎入眼前的是一座高山。
在西游世界中,各个国家分界线常以三川地理为界。国与国之间常有天堑,这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天然长城。
“悟空,悟能,可识得前面高山?”唐僧勒住马问道。这一路行来,每遇高山密林,唐僧都要事先询问,心细如发。
猪八戒抢先道:“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他得罪孙悟空,只能抱紧唐僧这颗大树不松手。
唐僧问道:“这位乌巢禅师是什么底细?“
猪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却不知他的底细。“师徒们说着话,不多时,到了山上。
此山美景处处,山顶有祥光环绕,令人见之忘忧。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好一处仙家福地!”唐僧驻马赞道。
孙悟空眼观六路,指着前方香桧树上的一个草棚道:“那不是乌巢禅师?”
唐僧举目望去,但见一株大树之巅,修着一个窝棚,窝棚中端坐一个相貌英俊的僧人,僧人身上散发万道祥光,这些祥光显化于外,或为麋鹿衔花,或为山猴献果,或为青龙蜿蜒,或为彩凤翔舞,一看就非凡俗居所。
唐僧忙滚下马来,向禅师拜道:“小僧东土大唐唐玄奘,见过高士。”
乌巢禅师双手虚拖,不让唐僧下跪,口中谦逊道:“圣僧请起,失迎了!”
“你是猪刚鬣?”乌巢禅师搀起唐僧,向猪八戒说道。
猪八戒道:“老禅师,我给你作揖了!”
乌巢禅师说道:“你能进入取经队伍,跟在圣僧身边修行,也是你的造化。”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直盯着乌巢禅师,却未看穿禅师本相,只知他是得道高僧,却看不清底细,不由冷哼一声。
“这位是。。。。。。”乌巢禅师望向孙悟空,疑惑道。
孙悟空冷笑:“何必装模作样,你会不认得俺老孙?”孙悟空曾大闹天宫,闻名三界,以乌巢禅师的修为,不可能不认识孙悟空。
唐僧见状打圆场道:“这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
乌巢禅师略一稽首,笑道:“久仰久仰!”口气中却并无任何久仰之意。
唐僧怕二人闹僵,请教道:“敢问禅师,此处距离西天大雷音寺还有多远?”
乌巢禅师道:“百里路尚未行出一里。而且过此山之后,虎豹横行,前途多艰矣!”
唐僧立即明白乌巢禅师与取经幕后人物有联系,他来此志在警告自己,取经任务正式开始,需要与妖族交手了。
“请禅师指点路途!”唐僧一语双关道。
乌巢禅师笑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唐僧闻言大喜,他一直羡慕孙悟空的上天入地,降龙伏虎的本事,此时能得高人传经,自是喜不自胜。
乌巢禅师也不避讳孙悟空和猪八戒,直接口吐佛音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孙悟空闻听多心经,脸上露出肃然之色,他已从经文中窥出乌巢禅师的本相,或者说乌巢禅师故意暗示出自己的本相,警告孙悟空。
多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说的正是观音菩萨。这篇多心经,也是观音的不传之秘。
孙悟空已是金仙境界,佛法修为尚在唐僧之上,此多心经他只听一遍,就明了大意。
多心经是一篇无上秘法,直指大罗金仙境界。若金仙境高手常诵此经,就能分化心神,渐臻大罗金仙之境。
观音尊者又称作千手千眼观世音,就是因为她分心千用,故能千手千眼,因为她分神亿万,故能慧眼观世界。
这部多心经是观音的修行体悟,金仙境持之,足以平稳过渡至大罗金仙。
“此经高明异常,可惜不符合俺老孙的路子。”孙悟空暗自叹息。
猪八戒神游天外,他对到家双修之术研究很深,对佛家经典却知之不多,这部经书他根本无法领悟玄妙。
唐僧性情聪慧,只一遍就将全部经文记住,别看他双眼放光,实际上并未领悟精髓。
“唐三藏,你可领悟此经?”乌巢禅师看向孙悟空,问道。
唐僧低头道:“弟子已将经文记忆心田,日后定当细细揣摩,朝夕诵读。”
孙悟空见乌巢禅师紧盯自己,知道观音等待他作出承诺。观音肯将多心经当众说出来,自是希望孙悟空能沿途教授唐僧。
“师傅,不必同他解释,你若有不懂,问我便是了!”孙悟空拉着唐僧向前走。
唐僧未明其意,向乌巢禅师道:“请禅师指点西去路程。”
乌巢禅师笑道:“此去千山万水,只需秉着一颗诚心,自能到达西天。”我说完此话,他脚下升起祥云千朵,瑞气万条,腾空而起,瞬间消失不见。
”师傅,请上马!“孙悟空见乌巢禅师离开,请唐僧上马,引导白龙马继续向西行去,不过乌巢禅师有言在先,他心中警惕性大增。
猪八戒似懂非懂,他虽认识乌巢禅师,却觉得三人之中,似乎他与乌巢禅师距离最远。他眼睛闪动,瞬间打定主意,先臣服孙悟空,暗中观察形势,再做打算。
第四百六十六章 诱饵
唐僧自从得多心经之后,朝夕念诵,无有休止,却未修出神通法术,不觉心中郁闷,却不敢表露出来。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悟空,为师感觉这两句最是得心,你以为呢?”唐僧与孙悟空接触日久,已知孙悟空的佛法造诣在自家之上,故而时常请教。
孙悟空说道:“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师傅,佛法重悟,懂了便是懂了,不懂便是不懂,旁人插口不得。佛法即是大道,大道无形,道可道不可道,说出来便是错了。”
唐僧撇撇嘴,哪里肯信孙悟空的话,就说道:“悟空,你当年修习法术,是怎样的?难道也是顺序渐进?”
孙悟空摇摇头,如实道:“当年老孙在山中跟随师父修行佛法,听师父讲经七年,只觉新潮汹涌,直喜得抓耳挠腮,却是心中有景道不得。师父走到我身边,在我头上敲了三下,宛若三道清流,从百会涌入,过黄庭穿九窍,透涌泉而出。
我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再睁开眼,只觉整个世界都与以往不同了。老孙纵身一跃,直入九霄,诸般神通法术,不学自生。”
猪八戒满眼艳慕,道:“大师兄,你这是顿悟啊!相传有上古大能,枯坐万载,一招顿悟,就能直入大罗金仙。”
孙悟空撇撇嘴,道:“这样的人老孙没有听到过,老孙七年学佛,一朝顿悟,直入天仙,已是最了不得的成就。”
唐僧将信将疑,向孙悟空道:“悟空,要不你向我头上敲一下。”
孙悟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却扭扭捏捏道:“不行,不行。你是师傅,我是徒弟,我不能做犯上忤逆之事。”
唐僧转向猪八戒,猪八戒头摇的像拨浪鼓,双手摇摆道:“师傅,千万别找我,我学的是双修之法,哪会“当头棒喝”?您要是学床第之术,老猪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僧心中苦恼,却不能逼迫二人,就转向林间,在一颗颗树枝上巡视。
“悟空,你去将那根树枝摘下来,为师要用。”他指着一个儿臂粗的树枝向孙悟空道。
孙悟空纵身飞上大树,将一根光滑的杂木树枝摘下,递给唐僧道:“师傅,你可要轻点。”
唐僧咬咬牙,双手握住树枝,朝自己头上一击而下。
“呀哟,痛!痛!痛!”唐僧下手不容情,额头上顿时鼓起一个大包。
“师傅,你没事吧!”
“师傅,我给你揉揉。”
孙悟空和猪八戒抢至唐僧身边,嘘寒问暖。
唐僧颤巍巍起身,扔掉手中树枝,泄气道:“看来为师成道时机未至。”他才不会承认自己想走捷径呢!
孙悟空帮腔道:“是啊,是啊!当年老孙尚诵经七年呢,师傅资质定然是胜过老孙,那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如今师傅才诵经半年,自然不见成效。”
唐僧走向白马,声音落寞道:“出发吧!”他心中何尝不知,孙悟空乃天生石猴,禀天地灵气而生,修道资质万年难得一遇。孙悟空尚需要七年成道,他只是**凡胎,所需时间根本无可计算。
“也许待我白发垂垂时,依然不能悟通佛经,成就大道。”唐僧心中蓦然升起一股悲观情绪。
孙悟空虽性情刚直,其实却是心细如发,他感觉到唐僧的异常,也觉得先前戏弄唐僧有些过分,就安慰道:“师傅,你只要一心向佛,等到达西天之日,自能立地成佛,一切神通法术都不是问题。”
唐僧泄气道:“我自长安出发,那时刚刚入秋,在五行山收了你,在福陵山收了八戒,至今已将近一年,可是一只妖物未曾遇到,何时能够到达灵山?”
师徒四人名为上西天取经,其实三人心中都清楚,取经的目的是扫荡妖族,若不能击杀足够的妖怪,根本不可能到达灵山。
“师傅,休要着急,老孙替您探探路。”孙悟空纵身跃上云头,手搭凉棚,将方圆千里景物尽收眼底。
“师傅,前方山高岭峻,崖陡壑深,山路两旁白骨处处,山涧之中冤魂飘荡,料想是一处妖怪巢穴。”孙悟空降下云头,向唐僧禀告道。
唐僧闻言心中一喜,装作惊慌道:“悟空,前方若有妖物,我等该如何是好?”他很快入戏,进入状态。
孙悟空尚未说话,猪八戒抢先道:“师傅放心,有老猪九齿钉耙在,定能护卫你平安通过此山。”
“哼!”孙悟空不悦冷哼一声。
猪八戒缩缩脖子,讪讪从唐僧身边退开。
孙悟空道:“师傅放心,凭俺老孙的法术神通,哪个妖怪敢来招惹你?”
唐僧心中焦急,暗道:“我就怕妖怪不敢招惹我啊,若没有妖怪抓我,我如何立下功德,获得功果?”
他不能明说,只得暗示道:“悟空,妖怪是否知道我们已经到了?”
孙悟空摇摇头道:“我们行踪隐蔽,那妖怪又距此上百里,只怕尚未知道。”
“最好能够瞒过妖怪,让我们平平安安过去。”唐僧入戏太深,语出真诚道。
孙悟空顾不得同唐僧计较,向唐僧身边的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打了个眼色。
四值功曹等人齐运法力,唐僧头顶顿时放出万丈金光,方圆百里都能看到。
这还不算完,金光浓郁至极点之后,如海市蜃楼一般,在金光中出现一道幻影,那影像正是唐僧的模样。
唐僧如一个放大十余倍的人参果,端坐虚空之中,浑身散发异香,更有微弱毫光闪烁,散发出无穷的吸引力。
猪八戒也看清天空中唐僧的影像,握紧手中钉耙,暗道:“妖怪啊,妖怪,快来抓唐僧吧,老猪也能取得一些功果。”他已臻金仙境界,心中希望能够在这次取经过程中,借助人族气运晋升大罗金仙,故而十分上心。
第四百六十七章 表演之战
师徒三人雄赳赳、气昂昂,直向黄风岭而去。
黄风岭上黑气滚滚,就连风中都含着腥臭,常人避之唯恐不及,哪里敢从岭上经过?师徒三人佯装不知,冲上岭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