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但我现在好激动,我感觉,琵琶行似乎已经超过了长恨歌。”
“你的感受是对的。”
某大学中文系,一众学子,以及那些中文系导师,这时亦是完全的目瞪口呆。
他们可以说是读过太多太多的诗作了。
也研究过太多太多的诗词。
可能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些职业习惯,觉得诗歌也就是如此。
可是。
一首琵琶行,却是让他们完全沉醉其中。
这一首诗歌,他已经不仅仅单单体现了他的文字艺术。
更为体现的,还是他的结构艺术。
是的。
就如这位琵琶女所弹的琵琶曲,其高潮一波接一波的结构形态,那就可以完全秒杀其他的诗歌。
但……他们知道。
看起来,这首《琵琶行》还未结束。
是的。
刚才陈凡念的,只不过是《琵琶行》的第一部分。
陈凡继续念道: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是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也好理解。
他说的是琵琶女自述身世。
但你以为,白居易要讲的就是琵琶女吗?
并不是。
所以。
这才有了第三部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与第一部分一样,第三部分又是一系列的金句爆出。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但琵琶行的经典,又怎么会是这一些金句呢。
当你听到最后一句,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
你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这首琵琶行到底写的是谁了。
没错。
琵琶行只不过是明着写琵琶女,实则暗里写白居易自己。
琵琶女是明线,白居易则是暗线。
明线与暗线相互交杂,层层推动,直到最后……才引出诗人的真正意图。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虽然与白居易不一样,但他们在很多地方似乎又是相同的。
只不过,一个是被商人抛弃,另一个却是被朝廷贬谪。
当然。
在这里面,这里面有没有当年那一位湘灵的影子,那就看你怎么看了。
一曲琵琶曲结束。
白居易这首《琵琶行》也就此完结。
现场所有人没有一言。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面对着如此经典,面对着如此千古之诗篇。
他们一瞬间不知道用什么语话来描述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
哪怕。
他们嘴角里刚想喊出,我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面对着如此传世之作,我草……简直是玷污了这幅作品。
或者。
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琵琶行》里的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有人的安静,就是被琵琶行彻底给震撼住了。
但这一边的安静。
整个央视综艺频道的收视,已经破了17个点。
……
“兄弟,醒醒。”
“怎么了?”
“节目结束了。”
“啊……结束了?”
“你看,陈凡老师都下台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舞台,无数沉浸于其中的观众这才醒来。
但哪怕如此,他们仍是喃喃自语:
“长恨歌。”
“琵琶行。”
“诗魔白居易。”
而另一边。
对于那些亿万观众,对于那些无数在直播间内观看直播的朋友。
他们却大声的吼出:“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
第一百八十三章:老杜是谁?……
【深入分析长恨歌的艺术手法。】
【从长恨歌到琵琶行,他们的共通之处。】
【琵琶行,唐诗的最高峰。】
白居易两期讲解,可谓是将唐诗推上了最高峰。
同样,也将白居易送上了大唐最为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这位号称诗魔的诗人,单单一首长恨歌,他就可以将所有其他诗人秒杀。
更不用说,还有更进一步的琵琶行。
“精彩,昨天晚上的唐诗何止三百首简直太精彩了。”
“是啊,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看到了属于我们大唐的风采。”
“大唐有这一些诗人,这才是大唐。”
“我太喜欢长恨歌了,特别是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
“我更喜欢的是琵琶行,这首不管是艺术手法还是结构架设,我都觉得比长恨歌高上一筹。”
“哈哈,我两首都喜欢……”
是的。
这几天,基本上整个媒体,无数的话题,全都被《长恨歌》与《琵琶行》包围。
当然。
还有无数其他的一些主播。
为了蹭流量,他们亦是纷纷解读这两首诗作。
除此之外。
一系列的学校,高等学府,中文系学院,一众语言学者……他们亦是不断的研究这两部作品。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知道,长恨歌与琵琶行,不只属于大唐的最高峰。
而且,这两首诗歌,又将大唐的文化推至了一个新的境界。
……
“各位同学,怎么样,昨天晚上的唐诗何止三百首如何?”
“老师,太精彩了,看得我激动不已。”
“老师,我也是,我特别喜欢长恨歌。原来我对于安史之乱没有太大印像,但读了长恨歌之后,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了。”
“老师,我喜欢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老师,我更喜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老师,我喜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好了,好了……别念了。”
老师打断了众人,然后说道:“之前说好的,你们必需背诵其中一首。”
说到这里,老师莫明的一乐:“长恨歌与琵琶行,你们选哪个?”
“啊……”
一众学子目瞪口呆。
一度他们太过于兴奋,倒是忘了要背诗。
当然。
如果是一般的诗,说背就背,这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可是……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彻底傻眼了。
“大胖,长恨歌多少字?”
“好像800多字。”
“琵琶行呢?”
“不包序的话,600多字。”
“我去……”
不管是哪一首,都是超长篇。
这哪里是什么背诗,这是背课文啊。
不。
这比之背课文还更为让人吐血。
毕竟之前背课本很多不是全篇背,有的是一个段落背。
可现在。
你说背诗,自然得全篇背啦。
“老师,我挑字数更少的琵琶行。”
“老师,我也挑琵琶行。”
“老师,我挑战一下,挑长恨歌。”
不少学生开始选择。
不过。
也有一些豪气万千的:“哈哈哈,不就是背诗吗?我最为喜欢的就是背诗了,长恨歌算什么,琵琶行算什么,我两首都背。”
“有志气,我也来,反正我也喜欢背诗。”
“哈哈哈,加我一个。我感觉背起来相当的爽快,老师,明天两首诗我都背给您听。”
看着一众学子如此的好学,讲台上班主任欣慰的点点头:“行,今天下课。”
……
“凡哥,凡哥,上线,上线啊。”
“哥,我好累。”
“知道您累,这不叫您上线放松放松嘛。”
“我不上线,上线又得被你们给烦死。”
“怎么会,怎么会,凡哥,快抖又不是央视直播,你看,你在央视做节目的时候都不敢吹牛逼,但在快抖上,你想吹牛逼就吹牛逼,你想要小礼物就要小礼物……”
“搞得好像你们会刷小礼物一样。”
“凡哥,这次真刷。”
“那行,上线吧。”
白居易结束之后,照例休息。
只是一干粉丝又是纷纷@陈凡,想让陈凡上线。
陈凡感觉一众逗逼粉丝说得也有道理。
央视做节目与快抖直播不同。
央视不说排练累,做节目的时候也累。
快抖呢,就是讲故事吹牛打屁,也属于放松了。
刚上线,随即陈凡便听到数架飞机轰轰的声音……飞过。
“【禛言】送主播一架飞机。”
“【无非公子红妆】送主播一架飞机。”
“【冬月守护】送主播一架飞机。”
这般飞机送出的感觉,陈凡还是感觉挺爽的。
虽然钱不多,但只要有钱陈凡就开心。
“凡哥,怎么样,我们刷小礼物了吧。”
“看到了。”
“既然收了小礼物,赶紧给我们讲故事呗。”
不少粉丝白了陈凡一眼。
明明这家伙已经挺有钱了,还天天叫大家刷小礼物。
虽说谁也不会觉得钱多,但总这样叫,是不是太财迷了?
不过陈凡也有个优点。
那就是。
不管小礼物是大是小,只要刷了,陈凡便非常的满意。
陈凡摊了摊手,说道:“又讲故事,央视刚讲完,哪里有这么多的故事。”
“凡哥,少来啦。央视是央视,快抖是快抖啊,快抖才是您的家是不。”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所以,你就赶紧吹牛逼给我们讲一个,让我们虚荣虚荣。”
“那行吧……我想想讲什么。”
陈凡点头。
真要说故事,陈凡还真是一大堆。
别说是故事,就是唐朝一大堆诗人,陈凡也不可能完全讲得了。
想了想,陈凡想到了另一位人物:“之前央视讲了诗魔白居易,今天我们不讲诗人,讲一个有点特色的。”
“谁啊?”
“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凡哥,大娘也有得讲?”
“呵呵,这位大娘可了不起啊。”
这会儿不是央视做节目,只是快抖直播。
陈凡说起话来也比较轻松,偶尔也开玩笑。
清了清嗓子,陈凡说道:“公孙大娘是开元时期一位梨园艺人,她善长舞剑。她的剑舞惊动天下,每一次舞剑时,观者如山。后来,还被邀请到各个地方表演。很多的达官显贵都会去看公孙大娘的表演,据说啊,有一位张旭的书法家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然后就创作出了一幅狂草,后世人们都将他称之为草圣。”
“还有一位叫做吴道子的画家,也是因为看了公孙大娘的舞剑,懂得了运笔之道。最后,吴道子成为了画圣。”
这个故事一出,直播间内一众粉丝一瞬间懵逼了。
“草圣,画圣?”
“凡哥,这公孙大娘也太厉害了吧。”
“你大娘还是你大娘……这简直是奇人。”
“我其实有些明白,这个公孙大娘应该是和李龟年那样的传奇艺人。”
“李龟年是谁?”
“不认真上课是吧,王维写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就是写给梨园艺人李龟年的。”
“哦哦,记起来了。现在来看,公孙大娘应该比李龟年还牛逼。”
“看起来是。”
虽然陈凡只是刚开讲公孙大娘。
但陈凡讲的一系列人物都是有联系的。
哪怕没有联系,在唐朝时期也有其他人物进行参照。
“只是可惜,后来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公孙大娘一众梨园子弟走得走,散得走,只留下很少的几位艺人在表演。其中有一位叫老杜的诗人,有一次在一位官员的府邸碰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与公孙大娘的弟子聊后,老杜不免回想童年之时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场景。于是,他就按着童年的回忆,写了一首诗。”
陈凡还没有将这一首诗念出来。
这时。
一众人便纷纷问道:“凡哥,老杜是谁?”
“这个啊……是一位杜姓的诗人。”
“你说的是杜牧吗?”
“不是,杜牧是小杜,老杜比杜牧年纪大。”
“哦哦,小杜,老杜……哈哈,有趣。那啥,凡哥,有没有老王,老李。”
“有啊。老王也是挺厉害的,老李就更牛逼了。”
“都是诗人吗?”
“对。”
“比起白居易来呢?”
“老王比起白居易差一些。”
“老李呢?”
“吊打白居易。”
“滚……”
对于陈凡说吊打白居易,众人不由得纷纷给陈凡竖起了中指:“凡哥,虽然您是我的偶像,但是你要污辱老白,我跟你没完。”
“就是,老白已经到达唐朝最为巅峰的境界了,你说吊打老白,几个意思啊,敢不敢出来我们练练?”
“凡哥,虽说这不是央视做节目,但快抖上也不能乱吹牛逼啊。”
见众人纷纷吐槽自己,陈凡叹了一口气:“行行行,你们说的对。”
反正以后也要讲老李,就让他们先得瑟几天,到时候再震震他们吧。
“还是说回公孙大娘,说到哪了?”
“凡哥,您说到老杜想起童年的时候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然后就写了一首诗。”
“对对对,这首诗叫做《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意思也很简单明白。
就是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这名字取得很一般,大家对于老杜这首诗并没有太大兴趣。
毕竟老杜他们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他写的诗怎么样。
陈凡自然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不过。
老杜这一首写公孙大娘的诗,还真挺不错。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陈凡开口。
虽然声音不大,但这首诗哪怕声音不大,但气势也足够的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