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朐懈鞲龌髌疲钪赵氛剿溃刑优堋!
当然。
具体的故事比陈凡说得更为复杂一些。
袁谭因为与弟弟的矛盾,后来还投奔过曹操。
但也正是郭嘉的计策,却是让曹操对付起两兄弟变得容易了许多。
不过,郭嘉的计谋又何止是这,陈凡接着说道:“207年,曹操为了以绝后患,灭掉逃往乌桓的袁尚与袁熙。只是曹操的其他谋士却说,如果我们去打袁尚。那么投奔于荆州的刘备必定会说动刘表攻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那可如何是好?对此曹操也是十分不放心,他其实是非常欣赏刘备这人的。更后悔将刘备放走,这会儿刘备在投奔刘表几年之后,经过了几年休养,兵马又壮大了不少。而荆州的刘表实力也很强,以曹操对于刘备的了解,曹操有理由相信,他一旦去北边攻打乌桓,刘备必然会攻打他的大本营许昌。”
“但这个时候,郭嘉却说道,让曹操放心大胆的去攻打乌桓。曹操就问,为什么,难道不怕刘备吗?自己要是去了攻打乌桓,许昌可没有多少兵力了。郭嘉就说,就算是许昌一个兵也没有,刘备也不会来。曹操本想再问,郭嘉则说,不是刘备不想来,实则是有人不会让刘备来。这个人,其实就是刘表。为什么刘表不会让刘备来呢,事实上,刘表虽然接纳了刘备,但其实他也在防着刘备。”
“另外,郭嘉还对曹操分析,打袁尚反倒是期次,最为重要的是借打袁尚攻击乌桓。因为乌桓在曹操的北面,此前一直都骚扰大汉的边境。这会儿袁家几个儿子又跑了过去,这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对曹操发动威胁。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这一个威胁彻底铲除。事实证明,郭嘉的计策完全正确。曹操在攻打乌桓之后,刘表果然防着刘备,没让他来攻打曹操。同时,曹操在灭掉北方的乌桓之后,终于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这几场谋略。
可以说,听得众人大呼过瘾。
“爽。”
“是啊,好爽。”
“没想到谋士在战争当中竟然发挥着如此强大的作用。”
“嗯嗯。之前听关羽,听赵云杀得敌军落花流水,我感觉很爽。现在看到郭嘉以一人之力,献策大破敌军,我更是爽得不行。”
是的。
听惯了之前哪些武将厉害,打仗怎么样,众人多少对于武将有了一些免疫力。
当然。
三国里的武将完全是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武将不一样,他们更为突出了他们的个人战力。
所以三国时期的武将又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武将更爽一些。
至少。
你很少听其他历史时期的武将是亲自跑过去斩杀敌人大将的。
可三国时期的谋士,那就是其他历史时期没有怎么听过的。
就算是听过,也没有如此神机妙算。
或者其实此前历史当中也有不少谋士,但却没有写得如此详细的。
而当郭嘉出现……一下子让他们体会到了一种此前从来没有过的爽感。
这就像看小说,突然看到了一个新的类型一样……那种新鲜,那种刺激,当真是每让一个细胞都不断跳动起来。
“凡哥,讲得太好了。”
“好喜欢听这样的谋士。”
“继续,继续啊。”
众人不断的在公频上发送信息。
陈凡却是暗自叹了一口气:“可惜,远征乌桓的时候,因为长途拔涉,又因为水土不服,一时染上了重病。而在曹操攻下乌桓之后,袁尚与袁熙两兄弟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曹操正想攻打公孙康。就在这时,郭嘉给曹操献上了最后一策。”
“什么策略?”
“郭嘉说,其实曹操根本不需要去攻打公孙康,他只需要按兵不动,过一段时间,公孙康就会提着袁尚与袁熙两个人的脑袋过来。曹操就问,为什么会这样。郭嘉说道,此前袁氏父子曾经就想过夺取公孙康的地盘,此时两人为了逃命,也不想想应该往哪逃,竟然逃到了公孙康那里去了。如果我们去攻打公孙康的话,公孙康肯定会联合袁熙与袁尚一起。但,如果我们不去攻打公孙康的话。公孙康就会想,我们其实并不想攻打他,说不定反而还会向我们示好。”
“不得不说,郭嘉简直就是个鬼才。在袁熙与袁尚两兄弟投奔公孙康的时候,公孙康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他正想着,如果曹操来打自己,那就联合这两兄弟一起对抗曹操。可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曹操不但没有来打自己,反而还回到了大本营许昌。为了向曹操示好,公孙康直接就杀了袁熙与袁尚,并将两个人的人头送给了曹操。曹操大喜,上奏汉帝封公孙康为襄平侯。”
这一次计策。
可以说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完全铲除了袁绍所有的势力。
“妙,太妙了。”
“有这样的郭嘉,曹操何愁不能统一天下啊。”
“咦,凡哥,刚才您说什么,这是郭嘉献给曹操最后的一计?”
就在众人暗自称好的时候。
众人便想起,陈凡刚才所说的最后一计。
“是的,就是最后一计。”
陈凡也是点头。
“为什么是最后一计,难道郭嘉后面投奔了刘备?”
“噗……”
陈凡笑道:“如果郭嘉投奔了刘备,那估计汉朝的天下又得姓刘了。”
说到这里,陈凡不免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前世有人曾经说过。
如果刘备一统了天下,再次恢复了汉室,那天下会怎么样?
这个话题一出,无数人都参与了讨论。
而在这讨论当中,最为让大家赞同的,那就是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那估计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者是1000年后,统一国家的仍然会是姓刘?
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汉朝的历史有关。
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
西汉灭亡之后,东汉竟然仍能崛起,这已经是个奇迹。
如果再让刘备一统天下,再一次刘姓成为汉朝的皇帝,那所有人都会认为整个天下就是刘姓的。
是的。
有一有二,但不能有三。
次不过三。
一但过了三,那就会形成质变。
不要说不会有这个可能。
绝对会有这样的可能。
看看周朝一样。
周朝一共将近有800年历史,也就是说,他们统治了差不多800年的时间。
也正因为统治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哪怕到了后面的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天子已经没啥势力了,但他仍还是周朝天子。
各个国家,仍没有想反周朝。
最多,他们就是去打其他的国家,对于周朝仍是行天子之礼?
为什么?
就因为大家思想被禁锢了,认为周朝天子就是周朝天子,他是与生俱来的,他就是天子。
至于其他的国家,最多算是国王,也就是诸侯国而已。
这也让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一众边有,都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
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周朝这才彻底结束。
这有一些像电视剧《寻秦记》一样。
如果不是古天乐对秦始皇说,天下还能一统,秦始皇还不知道天下可以统一呢。
这自然是题外话了。
……
“那个啥,凡哥,您别告诉我,郭嘉快要死了。”
众人被这个想法给吓住了。
“我靠,不会吧,不会吧。”
“我刚刚喜欢上了这样的一个谋士,你就告诉我快死了?”
无奈。
现实就是这样。
郭嘉在曹操消灭袁绍所有势力之后,英年早逝了。
“是的。”
陈凡也是一叹,只能点头。
“凡哥,郭嘉才多少岁?”
“只有37岁。”
“这……”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刚看到一个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
大家还没有回味过来呢,却告诉我,郭嘉要死了。
“这这这……”
众人有一些不能接受。
陈凡也无奈,说道:“得知郭嘉死去,最为痛心的是曹操。在曹操众多谋士当中,曹操认为,最为了解自己的是郭嘉。在军营当中,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在严格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曹操就是很喜欢他,认为郭嘉“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另外,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些乱七八糟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但可惜。天下还没有平定,郭嘉却比曹操先走了。
后来曹操每当战事失败,一次又一次都念及郭嘉。
特别是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仰天长叹,说道,如果郭嘉在此,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甚至。
前世很多人提到郭嘉,都会感叹一句: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第二百二十四章: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这句话其实是有一些夸大的。
陈凡对此并不是十分同意。
毕竟其实郭嘉与孔明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同。
至于为什么在前世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只不过是有一些巧合罢了。
郭嘉是在207年去世的。
而孔明,正是在207年出山。
再加上郭嘉确实对于曹操帮助非常大,不少喜欢郭嘉的人士,也就有了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话语。
当然。
这一句话虽然有一些夸大,这其实也在另一方面证明郭嘉在计谋方面确实拥有着过人之处。
“太可惜了。”
“天妒英才啊。”
“郭嘉,没想到,三国时期竟然有这样天才的谋士。”
众人无不是长叹可惜。
而这时,陈凡却说道:“相比之郭嘉的可惜,有一位谋士,他的谋算不在郭嘉之下,他还投奔过好几位诸侯。他曾经还设计将曹操的儿子杀死,并灭了曹操手中的大将典韦。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谋士,后来却身在曹营,最终位居三公,并得到善终。”
“凡哥,有这么吊的人?”
“当然有。”
“不可能吧,投奔好几个主公的,估计后面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就像吕布,只投奔了三个,都被称之为三姓家奴了,最后也挂了。”
“所以这位谋士,才堪称天下所有谋士的榜样。”
“这人是谁?”
“其实之前说过。”
“哦哦,想起来了。”
这时。
众人想起此前曹操与张绣的战斗。
当时张绣投降了曹操,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的婶婶。
一怒之下,张绣直接掀了饭桌,差点将曹操给灭了。
最后还是曹操儿子曹昂将他的战马给了曹操,后来又有典韦护驾,曹操这才保留住了性命。
“凡哥,您说的是不是张绣?”
“不是。”
陈凡摇头:“张绣是一方诸侯,但他这个人有勇无谋,真正让他如此神勇的,而是背后的谋士,贾诩。”
是的。
陈凡在讲完郭嘉之后,要讲的就是这位贾诩。
虽然陈凡很喜欢郭嘉。
但,陈凡同样也很喜欢贾诩。
甚至。
某种程度上来说,陈凡更佩服贾诩的明哲保身。
这种保全自己的能力,陈凡认为,他比之郭嘉都更为牛逼。
毕竟郭嘉虽然算无遗策,但郭嘉为人也很傲气。比如在军中经常违反规定,曹操就是喜欢他,所以并不处罚他。这样的高傲得势之时自然没有问题,可一但失势,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要知道曹操这个人,心胸虽然宽广,但这个宽广也得看人,而且也得看时候。当你对他有用的时候,他宽广的不得了。可当你对他没用的时候,他直接就可以将你给杀了,比如为他立了无上战功的许攸。甚至,最后他还赐死了荀彧。
“贾诩,凡哥,贾诩这么厉害?”
“是的。”
陈凡点头:“事实上,他在没有投靠张绣的时候,就已经威名远扬。甚至,他还被称之为三国第一毒士。”
“三国第一毒士……”
听到这个称呼,众人咂了咂舌:“那这么来说,贾诩不是什么好人了?”
陈凡则摇摇头:“三国时期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就像曹操孙权刘备,难道曹操是坏人,还是刘备是好人……并没有。”
陈凡继续说道:“要说贾诩,那就得从董卓开始说起。”
说起来。
贾诩的一生绝对比之任何一位谋士都精彩。
他的精彩程度,要是其他一些谋士敢这么干,早就没命了。
但也就只有贾诩。
“贾诩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以举孝廉出身,官拜郎官。后来董卓进军,拥刘协为帝。而此时的贾诩看到汉朝已名存实亡,然后他就投奔了董卓。并且跟着董卓,为董卓献上了不少计策,还打败了孙坚。但后来董卓被十八路诸侯打败,退守长安之时又被王允设连环计所杀。一时之间,董卓的部下李傕和郭汜……等一些大将非常害怕,一时做鸟兽状,四处逃离。”
“而就在这个时候,贾诩却是挺身而出,他对众将说道,如果我们现在这样慌张逃跑,就算是一股小部队都能将我们给消灭。与其如此,还不如带兵再继续攻向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报仇成功,那当然最好。如果报仇不成功,再逃跑也来得及。”
“众人觉得贾诩的建议有道理,调转兵马,又杀向了长安。结果就是李傕、郭汜一路烧杀抢掠,还真个打到了长安,并将吕布也给打败了,还杀了王允。原本他们这些逃跑的部将,竟然又控制了长安。不过贾诩这一计虽好,但西凉军并不是什么好鸟,这一重新再打回来,整个长安已然生灵涂炭。”
说到这里,陈凡停了下来。
众人听完了贾诩的计谋,这才明白此前陈凡所说的贾诩为什么被称之为三国第一毒士。
不说其他。
光这一条计策,直接就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