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
  陈凡倒也不急,他却是不紧不慢,向大家讲解着河西走廊。
  “可能现在我们交通比较方便了,拥有了各方面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现代我们中国人想去哪里,只要有钱,哪里都可以去。不但可以去,而且很快就能到过。但在古代,那可不一样。大家可以看我们中华的地图,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实是相对隔绝的。”
  “相对隔绝?”
  “是的。”
  陈凡点头,然后拿出了一张中华地形图。
  中华地形图与普通的中华地图有一些不一样。
  普通的中华地图是平面的,他看不到每个地区的地型,也看不到整个地区的海拔。
  但地形图却不一样。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更为简明的知道中国地形的情况。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中华虽然地大物博,但东边临海,南边也临海。所以,在古代那种情况之下,出海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汉人不可能大规模出海,同样,其他一些海外国家的人也很难来到我们中华。那么,中华要沟通世界的话,应该走哪里?”
  顺着陈凡的话,众人盯着地图。
  很快,不少人直接就往青藏高原那边看去,或者往云省那边看云。
  陈凡也知道他们会这么看。
  因为这是现代人的思维。
  可古代人,却不这样想。
  陈凡继续说道:“看来大家都比较聪明啊,知道往西南。那么,我们往西南看一看,西南方是青藏高原。大家想一想,古代的时候,我们能过得去吗?可能单独几个人或许能过去,但大规模绝对不可能从这一边行走。所以当时唐朝的唐玄奘,他并不会往西南,往云省那边。再加上,古代那时不管是西南还是南边发展的都不好,汉人很难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存下来。”
  是的。
  虽然现在南方富庶,但在古代,那可真不怎么样。
  古代整个经济文化与人口的重心,都是在中原一带,以及北方的黄河附近。
  哪怕就是在宋朝,南方也没怎么发展。
  比如当时朝廷将苏轼贬到广省。
  现在想想广省那么发达,可在宋朝时期的广省,却是不毛之地。
  当然,不毛之地还有海南。这个地方,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所以基本上,不管是西南,更或是南方……我们中华都无法与世界接触。
  此外。
  从三国时期也能明白。
  为什么魏晋能打败蜀国,打败吴国?
  那是魏国在北方,北方有着众多的人口与资源。
  可蜀国有什么,除了成市平原之外,啥也没有。
  至于东吴,长江以南也没有特别的发展,人口并不多。
  多打几仗,蜀国与吴国的国力都受不了。
  那么。
  既然南边,东边,西南不可以,众人又往北边看云。
  “凡哥,不是还有个北方吗?”
  “北方啊,我们再来看。”
  陈凡指了指地图:“北方看起来可以,但北方的蒙古高原也不低,海拔都在1000多米以上。所以,他同样是被一座大山阻档着。另外,你别想去北方了。过了黄河,那就是人家匈奴人的地盘。人家匈奴人不来打你算好的,你还想去北方?”
  “那怎么办?”
  “当然有办法。”
  陈凡用手一指:“比如西北这一边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与蒙古高原之间,这里地势平坦,水草密集,几千年来有许多的游牧民族在这里生存。通过这里,汉人就能进入西域。通过西域,中华便能与世界沟通。但是,别看现在河西走廊是在我们版图之内,但在汉朝之前,河西走廊一直掌握在西域各个部落手里。在秦朝时期,这里是被乌孙与月氏人占领,而后月氏又将乌孙打败,接着,月氏又被匈奴打败。最终,河西走廊基本上落入到了匈奴人手里了。”
  “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中华的势力范围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大。在那个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不知道中华,中华同样不知道其他一些世界的情况。直到,张骞出使西域,让汉武帝看到了,原来在西域竟然有这么多国家。原来在西域,匈奴也不是一家独大,他同样也有对手,也有威胁。”
  “为了对抗匈奴,汉武帝就改变了原来的防御策略,他开始主动进攻匈奴。在进攻匈奴当中,首当其中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河套地区,一个是河西走廊。收复河套地区,那就解除了匈奴对于长安的威胁。夺取河西走廊,那么匈奴就没有立足之地。当然,从战略地位来看,河西走廊比之河套地区还要重要。因为,一但打通河西走廊,中华便能彻底沟通西域,与世界相连。”
  这么一解释,众人对于河西走廊便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所以河西走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在这一条走廊当中,先后诞生了极其灿烂的文化。像在这一条走廊里诞生的莫高窟,还有月牙泉,当然还有玉门关,JYG……等等。”
  为此。
  陈凡还真个自驾游来到了河西走廊的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这一些地方。
  不过与之古代不一样。
  古代这一些地方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现在。
  这一些地方,都成为了旅游圣地。
  比如像月牙泉。
  以前这里是丝绸之路一众商人在这里歇脚补给的地方。
  但现在。
  月牙泉里的泉水已经没有了。
  至于里面的水哪里来的,这是当地旅游部门专门给它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水资源。
  “凡哥,按您的意思,夺取了河西走廊,那就意味着中华开始与世界沟通。”
  “是的。”
  “不仅如此,夺取了河西走廊,我们还能将西域纳入自己的版图。”
  “没错。”
  陈凡点头:“要想将西域纳入自己版图,第一步,那就必需夺取河西走廊。如果连河西走廊都不在自己手里,那汉朝根本不可能控制得住西域这么一大片地方。”
  “明白了,明白了。”
  一众粉丝不时的点头。
  虽然他们不是什么历史专家,甚至有一些都算不上历史爱好者。
  但通过陈凡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还带着众人来到现场。
  此时,他们却是深刻的明白了河西走廊对于中华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过。
  就在这时。
  他们又是激动的问道:“凡哥,这么重要的河西走廊,又是谁打下来的呢?”
  “大家猜?”
  “卫青,一定是卫青。”
  众人大声的吼道。
  不得不说。
  在此前陈凡的讲解当中,卫青简直将他们刺激得不要不要的。
  在他们的脑海里面,只是一想,卫青就浮现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想不到别人?
  这完全不能啊。
  除了卫青,哪个人能将凶奴打得这么惨的?
  哪个人,有本事对付得了匈奴?
  只是。
  陈凡摇头:“并不是卫青。”
  “不是卫青?”
  众人一愣:“不是卫青会是谁,难道是李广?”
  “这个,也不是李广。”
  陈凡摇头。
  李广虽然是名将,但打防守战还好,打这种攻城掠地战,李广压力很大啊。
  “那是谁?”
  众人不断的思索。
  他们想找到一位很牛逼的大将来。
  像这样的牛逼的地方,他们知道,一般的大将根本打不下。
  只是想来想去。
  在他们脑海里面,根本找不到。
  “凡哥,我感觉除了卫青,真没有谁有能力打下河西走廊。”
  “是啊,我也感觉,卫青无敌。”
  “一定是卫青。”
  唉。
  没办法。
  在另一人没有出现之前,卫青说是无敌也是可以的。
  但这会儿。
  相对于卫青,陈凡却更为喜欢另一位人物。
  “好吧,告诉你们吧。”
  “这个人不是卫青,也不是李广,而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陈凡激动的说道。


第二百五十八章:武将最高荣耀,封狼居胥……
  “卫青的外甥?”
  “霍去病,这个名字怎么好像听过。”
  “去病,弃疾……我草……霍去病难道就是获得武将成就最高之人?”
  虽然大家对于霍去病并不是很熟悉。
  但是。
  当大家回忆起来的时候,他们记起了此前陈凡讲辛弃疾之时,提到过的霍去病。
  虽然当时仅仅只是提了一下。
  但……
  那一位传说中的大将,一直都让他们激动不已。
  “啊啊啊,啊啊啊……今天终于要讲霍去病了。”
  “我感觉,霍去病一定要爆。”
  “激动,大家不要拉我,不要拉我……”
  这会儿。
  已经有人大声的吼了出来。
  “那个,凡哥,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
  “是的。”
  “他比卫青还厉害?”
  “从影响力来说,霍去病比卫青厉害多了……就算是功绩,也不弱多少。”
  “我去……这这这……”
  在这里面当然也有一些对于霍去病不是很熟悉的。
  毕竟。
  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直从最开始的时候关注过陈凡。
  有的可能是中途关注陈凡的。
  也有的可能是最近关注陈凡的。
  所以。
  有一些人可能知道霍去病绝对是巅峰级的存在,但有一些人对于霍去病还是表示怀疑。
  当然。
  他们也知道陈凡能够介绍的大将,绝对不可能简单。
  可卫青实在是太牛逼太牛逼了,他们实在是无法想到,还有人比卫青还牛逼。
  ……
  当然。
  陈凡也知道。
  关于霍去病的一生,他得慢慢与大家讲。
  之所以慢。
  其实陈凡也不想讲快。
  虽然霍去病的一生足够的灿烂,如果讲快了,那还真让陈凡有一些不舍。
  没有再说其他,陈凡便从霍去病的母亲开始说起:“与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私生子。霍去病的母亲叫做卫少儿,也就是卫子夫的姐姐。只是,年少之时的卫少儿与卫子夫,以及卫青一众兄弟姐妹一样,身低地位都非常低,过得也很不好。直到卫少儿渐渐长大,她也成为了平阳侯家中的奴仆。有一次,有一位叫做霍仲孺的人来平阳侯家中做事。两人都很年轻,不自觉就发生了关系。但发生关系之后的霍仲孺只觉得这只是一夜情,自此再也没有与卫少儿联系。而10个月之后,卫少儿却怀孕,生下了霍去病。”
  “因为霍去病年幼体弱,卫少儿怕带不大,于是就给他取名去病,就是去除病痛的意思。这里面,辛弃疾的名字,就是从霍去病这里来的。当然,如果没有卫子夫,或许霍去病只能算是普通人一个,甚至连普通人也不如。但是,在卫子夫得到汉武帝恩宠之后,卫子夫的兄弟姐妹所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霍去病也接到了宫中,有了良好的教育。而随着舅舅卫青在战场中建功立业,年少的霍去病一直梦想与舅舅一样上阵杀敌。”
  有的时候,陈凡也暗叹汉武帝这时的运气简直就是超级棒。
  在他宠幸了卫子夫之后,上天随即给他送来了汉朝有史以来最为牛逼的两位大将。
  其中之一,就是卫青。
  另一位,那就是霍去病了。
  而相比之卫青。
  霍去病比之卫青还更为的传奇。
  “虽然霍去病是私生子,但身份的提升,也让霍去病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有一件事,对于霍去病影响很大。汉朝自建立以来,一直都深受匈奴的影响。甚至是高祖时期,匈奴还将高祖围了几天几夜,哪怕就是后面的文帝,景帝,也深受匈奴的威胁,只能一直通过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但就算如此,匈奴取了汉朝皇氏的子女,但还是时不时入侵汉朝,这也成为了汉朝所有人心中的痛。”
  “直到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让汉武帝看到了西域的风彩。随即,他准备改变对于匈奴的策略。由原来的防御,改成对于匈奴的主动出击。但当时的情况,虽然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可几十年来,汉人一直都无法抵抗匈奴。所以,当时汉武帝提出这样的策略以来,让很多大臣都非常担心。而此时的汉武帝却力排众议,豪言,寇亦可往我亦可往……这句话对年少的霍去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发誓立志报国。”
  “汉武帝也很喜欢霍去病这位外甥,甚至还想亲自教霍去病兵法。但霍去病却说,打仗这种事情,有谋略就可以了,不必要看兵法。这话看起来很狂,但霍去病不是一个笨人。相反,他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总结于前朝对于匈奴的失败,他就在想,难道前人对于兵法不熟悉吗?肯定熟悉呀,前朝同样也有一系列的大将,他们个个都是熟读兵法,他们个个也很厉害,但是,面对匈奴时,也一样失败?
  所以,他就认为,单纯的只学这一些兵法没用。而且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碰到什么样的事情,那就应该怎么样应对。此外,这一些上古兵法虽然厉害,但这一些兵法大都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写出来的。在那个时期,这一些兵法对应的是各个诸侯国。用这一些兵法对付各个诸侯国,这自然没问题。可是,面对着与各个诸侯国不一样的匈奴,那就未必有多少作用了。”
  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秋战国虽然一直在打仗,但其实用现代人眼光来说,打的都是内战。
  虽然偶尔也会打匈奴人,但打的都比较少。
  对于当时的中华民族来说,匈奴可是外族。
  他们的作战特性与一众诸侯国,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
  在霍去病眼中,他是认为完全按着兵法未必能有效对付匈奴。
  这自然是年少霍去病的片面之词。
  不过。
  虽然片面,但霍去病对于打仗却有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123年,定襄北之战。卫青率领部队攻击漠南的右贤王,这一战,卫青虽然歼灭了匈奴不少主力,但自身也损失很大。不过,这一战的时候,年仅18岁的霍去病却跟着舅舅第一次出战。在出战之时,汉武帝封霍去兵为剽姚校尉,剽姚的意思是又快又猛。汉武帝知道霍去病虽然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