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还有一系列欧洲那边的人群,学者。
……
很快。
不少欧洲那边的学者便开始与陈凡的观点进行互动起来了。
“陈凡老师的观点非常有意思,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
“嗯,匈牙利在欧洲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以前我们一直觉得奇怪,不过,现在我们好像有突破口了。”
“那么,开始吧。”
不少欧洲那边的史学家一下子好像打了鸡血。
他们纷纷开始寻找一系列的证据进行支撑。
首先。
匈牙利人与欧洲人,他们的人种就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与欧州很多人其实是很不一样的。
是不是很奇怪。
都是在欧洲,为什么人种会这么不同?
其次。
从匈牙利的历史来看,匈牙利人并不是本土所在的土著,他们是外来民族。
这是他们的史书记载的。
不过欧州那边的史书记载比之中国这一边更不详细了,此前他们也是头晕。
但现在。
他们感觉,匈牙利的祖先应该是从亚洲那边迁徙过来的。
也正因为迁徙的原因。
所以从语言上来看,匈牙利与欧洲一系列的语言也完全不一样。
是的。
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虽然他们并不一样,但他们其实有很多相同的。
本质上来说,他们在最早的时候是同一个语种。
但这一些语种,与匈牙利语却完全不同。
这么一看,你就会发现,匈牙利与欧洲有些格格不入。
此外。
姓名也一样。
欧州大部分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
但匈牙利人不一样。
匈牙利人与汉民族一样,姓在前,名在后。
不只是姓名。
包括地址也是一样。
他们写地址,也是先从城市,再到街道,然后是自己的家,这和亚洲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可在欧洲,没有人会这样写。
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
匈牙利语与突厥语存在着800多个单词字义上是一样的。
至于你问,突厥又不是匈奴。
事实上匈奴并不是一个民族,他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突厥就是匈奴里面的一支。
第三,从文化来看。
匈牙利的文化与欧洲也很不一样。
相反,与中国倒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他们的饮食,他们在饮食这一块也有不少与中国是一样的。
他们那里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菜,叫做土豆烧牛肉。
呵呵,不知道的你还以为是来到了中国。
此外。
他们还有一个民族乐器,唢呐。
你没有看错,就是唢呐。
唢呐也是匈牙利的民族乐器。
是不是很神奇?
如果将这一些全部加起来的话。
可能。
暂时还是不能证明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但至少,你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怀疑了。
……
“陈凡老师,陈凡老师。”
“朱台长,什么情况?”
“跟我走。”
“去哪。”
“北蒙。”
“北蒙?”
百家讲坛的影响力实在是有一些大。
大到。
这不仅让整个媒体都是议论纷纷。
与之同时,北蒙那边却是发现了一个重料。
“去北蒙做什么?”
“您之前说的燕然勒石的证据,可能要找到了。”
“啊……”
陈凡一愣。
他还准备着开讲第二期百家讲坛呢,没想到就来了一个炸。
要知道。
虽然陈凡讲了不少历史,但也不是所有的历史都能找到证据。
比如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到现在为止,陈凡也不知道狼居胥山在哪里。
至于燕然勒石的燕然山,于狼居胥山一样,也不知道在哪。
不是这个地方不存在,而是几千年过去,地名,山名,早与原来完全不同。
2000多年之后再去当时窦宪的证据,那就太难太难了。
就算是有证据,很有可能也消失于时间的长河当中。
“我去,朱台长,你说的是真的?”
“我还能骗你不成,北蒙大学那边负责人给我打了电话。”
“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去。”
“哈哈哈,激动吧,陈凡老师,我也十分的激动。走,我们边走边说……”
东方卫视这一边的动作,自然也被一众看客注意到了。
好吧。
不注意到也不行。
为了增加这一次事件的影响力,东方卫视直接就来了一个全程直播。
“我靠,陈凡老师准备去哪?”
“好像去北蒙。”
“北蒙?”
看着东方卫视电视台,陈凡与一众工作人员前往北蒙,不少观众无比的意外。
“听说,北蒙那边有两个牧民在蒙古高原的杭爱山上,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他们不知道这个石刻是什么意思,于是就上报给了北蒙大学历史系。但北蒙大学历史系倒是认识这里面的字,但却不知道石刻里面记载的内容是真是假。直到,当陈凡老师在百家讲坛说到窦宪【燕然勒石】之后,北蒙大学就打电话邀请陈凡老师前往那里进行辩识……”
此时。
画面当中,镜头对准着陈凡。
“朱台长,这个石刻是在哪发现的?”
“在北蒙的杭爱山那边,不过,现在北蒙已经不属于我们国家。”
“嗯。”
陈凡点头。
不过当时的北蒙与南蒙都属于中华。
“从窦宪北去三千里来看,确实符合燕然勒石这一个地点。”
2000多年过去,那里早已经不叫燕然山了。
所以。
很多人也不知道燕然山在哪。
“陈凡老师,您知道窦宪燕然勒石写的内容吗?”
“按史书上记载,燕然勒石是窦宪请班固所写,题目应该叫做《封燕然山铭》,所写的内容应该是记录当时窦宪北击匈奴的情景。”
不过整个铭文陈凡不记得了。
陈凡只记得这里面最后一句诗。
说着。
陈凡不自觉便念了起来:“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意思也很简单。
他说的是: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这便是史学家班固所写。
……
次日。
在陈凡办完一切手续之后,陈凡与朱台长等一众东方电视台工作人员,还有几位国内这一边的史学大家,前往了北蒙。
此时。
北蒙大学历史系,以及北蒙那边的学者,负责人,也在杭爱山等候着众人。
“陈凡老师,您好,您好,我是北蒙大学历史系讲师,也是这一次的负责人,我的中文名字叫做卢爱明。”
“爱明老师,您的中文说得真好。”
“北蒙与中华渊远流长,不只是我,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人会说中文。”
一翻客套,卢爱明带着陈凡等人来到石刻所在地点。
并且。
卢爱明还向陈凡介绍着当时的情况。
“当时发现这一块石刻的时候上头并不是很重视,好在我发现图片里的字迹,所以才向上头请示。结果,在我看到您在百家讲坛的节目时,我才明白,这一块石刻上面的内容。”
一众观众,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镜头。
此时。
镜头拉长,横扫到了整个的杭爱山。
这里处于蒙古高原。
2000多年之前,大汉曾经带领着一众部队北征匈奴。
“看,就是那一块石刻。”
众人纷纷上前。
只看到前面一个小山坡上,显现着一块摩崖石刻。
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看情况,这一块摩崖石刻,前期得到了北蒙大学这一边的保护与清理,字迹采用的是以隶书的方式刻之。
陈凡有些激动,登上了脚手架。
这会儿,镜头已经对准了这一块石刻。
字首正是陈凡之前写说的:“封燕然山多铭”。
“我的天。”
“真是封燕然山铭。”
“啊啊啊……”
电视机前一众看客激动的叫了起来。
陈凡忍着激动,读起了《封燕然山铭》的内容: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
读完。
陈凡又进行翻译了一遍: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古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
冒顿就是匈奴单于,他首次统一了北方,建立匈奴帝国。
所以封燕然山才有写,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最后的辞曰,正是此前陈凡在路途当中所念的诗句。
而在这一刻。
东方电视台收视,彻底炸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纵横西域50国,“班超”万里封侯……
“许量,你不是说将陈凡老师请到我们央视了吗?”
“台,台长……陈凡老师答应东方卫视那边做完节目之后就来我们央视。”
“还要多久?”
“这个……我这边也没有具体的时间。”
“你干的好事。赶紧的,你再不将陈凡老师拉到我们央视,别人都以为东方卫视就是央视频道了。”
……
“何老师,今天晚上有个节目,你来负责一下。”
“这个,我今天休假。”
“知道,帮个忙,下周我给你再批几天假。”
“台长,今天晚上?”
“对。”
“好像今天晚上东方卫视有陈凡老师百家讲坛的课。”
“呃,好像是。”
“台长,这不行……碰到陈凡老师,我怎么顶得过。”
“你都顶不过,那就没有人能顶得过了。”
“啊?”
“别啊了,其他人和你一样,一听到百家讲坛,个个跟我请假。没办法,台里就你最具人气了,只能你出马。”
“台长,可我出马也搞不定啊。”
“你尽力吧。我相信你的,就这样说定了,挂了。”
“台,台长……”
……
“可惜,封燕然山铭不能搬到我们这里。”
“朱台,不要可惜了,放在北蒙也好,毕竟,当年班固写的封燕然山铭就在那里。要是搬回来,反倒是没有那么有意义了。”
“这也是。”
从北蒙回来,朱台长有些遗憾的说道。
不过。
能在北蒙发现班固写的封燕然山铭,这无疑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
不说东方卫视这一边。
在东方卫视直播这一次事件之后,整个国内都是沸腾了起来。
“陈凡老师,您看,现在网上关于我们这一次前往北蒙的热度一直还是居高不下。不少网友评论,如果能找到当年霍去病的狼居胥山就好了。”
“别遗憾了,都过去2000多年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关键性的物证。只要我们知道这一些事件,知道当年我们的先贤做了哪些事,也就可以了。”
“说的对。不过,没有陈凡老师您,我看大众也不可能知道。所以,您看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都说,希望您去修史。”
“修史?”
陈凡一愣,然后说道:“现代可没有史官这个工作,修不修史也没必要。”
“不不不,太有必要了。很多网友,以及学者教授们都表示,要了解我们自己,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经历了哪些。但几千年来,很多的一些重大历史都消失于时间的长河当中。这也造成了,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历史的真相。到了我们现代,我们才真正明白历史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但可惜,在此之前,我们也并没有太多的办法。直到,陈凡老师您出现。”
朱台长看着陈凡,无比激动的说道。
“朱台长,你别这样看着我。再说,私自修史是不被允许的。之前我怎么说来着,那个班固,就是私自修史,最后被抓了起来。”
当然。
这是陈凡开玩笑。
2000多年前的汉朝与现在不一样。
现在这么开明,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但就算是再开明,修史也不是乱来的。
这又不是写小说。
小说可以瞎扯。
史书要是瞎扯,影响之大,难于预计。
所以。
哪怕现代再开明,也不能随便修史。
只是陈凡这般说,朱台长却是说道:“那如果是被上头允许呢?”
“上头?”
“陈凡老师,中华档案馆那边联络过我,寻问了一下您这边的情况。可能,未来不久,他们就会找您。”
“啊……”
……
“谁有百家讲坛的门票?”
“你要干嘛?”
“我1000块收一张。”
“我靠,1000块,蛮舍得啊。”
“还行吧。不过,如果能够在现场听一次陈凡老师的课,这1000块又算得了什么。”
“那好,我有。”
“卖给我。”
“不卖。”
“为啥?”
“你不是说了吗,如果能够在现场听一次陈凡老师的课,这1000块又算得了什么吗?”
“那我2000块。”
“2000块就想买一次现场听陈凡老师上课的机会?”
“3000。”
“3000虽然不错,但你是不知道现场听陈凡老师课是什么感觉。跟你说,上堂课我同学听了一次,他说这一辈子都值了。”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