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就知道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
看着眼前那一个像鸟一样的图腾,陈凡说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图腾的名字叫做玄鸟,宋国与商朝一样,都是以玄鸟为图腾。”
“陈凡老师,这好像不太对吧。”
“怎么不对了?”
“春秋战国是属于周王朝旗下,周朝已经消灭了商朝,怎么会允许他其中某一个诸侯国仍是以前朝的图腾进行祭祀呢?”
“这个之前其实我讲过。”
陈凡解释说道:“周朝当时虽然打败了商朝,但并没有完全将商朝所有的贵族消灭掉。或者是为了保护有生力量,也或者是与商朝某些贵族妥协,更或者是其他,周朝除了分封自己这一边诸侯之外,也对商朝一些贵族进行了分封。比如,周武王就分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并且让他以商朝的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周武王死后,武庚发动叛乱,随后被周公平叛杀死。随后,周公又封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同时,也扔让宋国贵族以商朝原本的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所以,我们也就能在宋国的都城里面,见到商朝的玄鸟图腾。”
这一说,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果然是陈凡老师,陈凡老师来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顶……”
此时考古现场也来了一场互动直播。
“多谢陈凡老师,要不是您,估计这个问题得难倒我们几千年。”
“什么几千年,就是多查一些资料的问题。”
“不过,陈凡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您看这个文物上面,他好像提到宋国也是春秋五伯之一。”
这时。
另一位工作人员带着陈凡来到了另一个刻有铭文的青铜器上面说道。
“这里的伯同霸,五伯也就是五霸的意思。”
陈凡继续说道:“其实春秋五霸并没有一个固定排名,比较认可的,那就是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第二霸晋文公。至于后面的其他诸侯,各方都有各方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至于宋国为什么是为春秋五霸之一,这里有多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宋国与普通春秋诸侯国不一样,宋国是来自商朝的贵族,所以严格上来说,宋国并不算是完全属于周朝,他的地位只在周朝天子之下,但却完全超过其他诸侯国。所以,他的身份就很高。”
“其二,可能是宋国比较仁义吧。”
当然了。
要说春秋五霸里面,后世无数人都怀疑这里面宋襄公是一个水货。
毕竟其他一些诸侯霸主,虽然达不到像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水平,但到底能称霸一方。
但宋国的宋襄公倒好,一没有称霸一方,二还被楚国打败,成为了一个笑柄。
“宋国比较仁义?”
工作人员人有一些不解。
“是的。”
陈凡点了点头:“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起吧。
“宋国因为地位超然,所以他的待遇非常高。因为宋国人很会经商,所以在春秋时候发展的很好。原本宋国只拥有一个不到百里的地盘,慢慢的,宋国已经拥有了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曾经将公子昭托付于宋襄公,后来齐桓公死后,齐国为了抢夺君主之位发生内乱。宋襄公于是就带着几个诸侯国,一路护送公子昭回到齐国,最终,公子昭成为了齐国国君,是为齐孝公。”
“因为此次事件,宋襄公的威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宋襄公也开始有一些沾沾自喜起来。于是,他就想学齐桓公一样,邀请一众诸侯国会盟,成为盟主,也就是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但宋襄公的想法是好的,可一众中原大国根本就不理他。这让宋襄公很是苦恼,一众诸侯国不理他,宋国又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摆平一众诸侯国,怎么办呢?”
“为此,宋襄公就想到,何不拉笼在南边的楚国,借大国的声威去打压其他小国。宋襄公将想法与一众大臣说了一下,但首先反对的就是宋襄公的哥哥目夷,他说,宋国国力微弱,远没有当时齐国,更没有现在的楚国强,远不足于称霸,弄不好的话反而可能会招惹祸端。但宋襄公不听,于是主动向齐孝公与楚成王发出邀请,邀请他们来到宋国盂这个地方召开盟会,讨论订立盟约的事情。”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当你的欲望达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去想了。
他就想做成这样的一件事,他就想完成前人几百年都没有完成的事业。
这就像现代某些国家一定要称霸全球一样。
哪怕有一些国家没有这个实力,他们都不须挺而走险。
宋襄公就是如此。
“宋襄公兴致勃勃的准备赴会,兄长目夷又劝他说:君上要多带些兵马,以防楚王不怀好意。宋襄公却说:那怎么行,我们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带那么多兵马干什么。在开会的时候,宋襄公和楚成王都想当盟主,双方争执不休,可楚国实力强大,附和楚国的诸侯国多,宋襄公还想争辩,结果楚成王直接掀桌子,然后派手下大军将宋襄公给抓了起来。还好宋襄公多少有一些朋友,鲁国与齐国在一旁劝解,同意楚成王作了盟主,才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来后,憋了一肚子气,他恨楚成王,也恨同楚成王一个鼻孔出气的郑国国君。他决定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带兵直攻宋国。楚、宋两国军队隔泓水对峙,楚军在北,宋军在南,楚军仗着人多,大白天强行渡河,向宋军进攻。
这时,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趁楚军还未全军过河,我们冲杀过去,一定能胜利。可呆气十足、愚不可及的宋襄公却说:不行,我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结束,我们就杀过去,还算得上是仁义国家吗。这时,楚军已全部上岸,正乱作一团的排队摆阵,目夷又对宋襄公说:楚军立足未稳,我们杀过去,可能还能胜利,否则,我们就危险了。宋襄公说:你这个人太不仁义了,人家的队伍还没排好,怎么可以进攻呢。可是,话没说完,大队的楚军洪水般的冲杀过来,冲得宋军纷纷溃逃,宋襄公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在几个忠心的大臣保护下,宋襄公才得以脱身。”
有的时候历史比之戏剧都更为难于让人相信。
很多人不敢相信。
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君主?
当陈凡说到宋襄公竟然如此打法时,整个直播间全都给吓傻了。
“我的神呐。”
“这逗逼,打仗还让别人先上岸,上岸不说,还得让他整理好队伍?”
“陈凡老师,您在逗我,您在逗我,您一定在逗我。”
众人当真是笑得有一些肚子痛。
见过打仗的,没见过如此打仗的。
如果现实的打仗真有这么仁义,那这个世界就和平多了。
“宋国大败的消息传遍宋国,人们议论纷纷,埋怨宋襄公不该和楚国交战,更不该那样打仗。公子目夷把这些议论报告了宋襄公,宋襄公满不在乎地说:依我看,讲仁义的人就应该向我这样打仗,比方说,见到已经受伤的人,就不要再伤害他;见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要抓他作俘虏……目夷气得吐血,说道:打仗就要消灭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你何必打仗,如果见到头发花白的人不抓,那就干脆让他把你抓走……得了……”
这自然是目夷的气话。
但一年之后,宋襄公就病逝了。
“好吧,我突然有些明白陈凡老师为什么说宋襄公太仁义了。”
“果然是仁义啊,差点都灭国了。”
“不过,光这个就能成为春秋五霸?”
不少人对于宋国是春秋五霸的定位有一些质疑。
虽然名声上来说,宋襄公确实还可以。
但太过于菜鸡。
人家齐桓公多屌,要会盟诸侯就让几十个诸侯国过来,我来当盟主,你是否有意见?
结果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
可宋襄公自己没实力当盟主,却一心想为当盟主,进而称霸诸侯……这就是找死了。
不过。
陈凡也补充说道:“其实呢,有的时候也不怪宋襄公。各位可能不知道,春秋前期各国之间的打仗都比较文明,关于宋襄公提到的楚军还没有过水,楚军还没有整理部队不进攻一事,确实是发生过。甚至,不只是这一些,还有更多令我们匪夷所思的例子。比如,春秋前期两国要打仗了,先下战书,对方要是没接,那就不能攻打他们。同时,还不允许偷袭。如果碰到胡子花白的人,不能将他们给抓走,也不允许再去攻击已经受伤的士兵。”
“还有这样的规定?”
“还有,如果打不赢的话,那就可以逃跑。如果逃到50步以外了,你就不能再去追击。”
孟子有一句话叫做,50步笑百步。
事实上。
在春秋前期,50步是可以笑百步的。
因为逃到50步就不会被对方追击了,你也不需要再逃100步。
“另外,如果追击的时候发现对方军队的战车坏了,很多时候还会帮他修好。修好之后,再让他们跑,然后继续追。”
当陈凡将春秋前期诸侯各国一系列的打法说出之后。
整个直播间,只有三个字出现:“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第三百章:百家争鸣,墨子登场……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不只是直播间内众人。
包括考古队一众工作人员,这会儿也都懵逼了。
毕竟。
之前如果只说宋襄公,大家会觉得宋襄公傻,别人可不会这样。
可是。
在陈凡说到春秋前期之时的战斗规则,众人更是感觉不可思议。
“我怎么感觉有些不真实?”
“这是打仗还是小孩子过家家?”
“春秋前期打仗这么文明?”
直播间内一众粉丝仍是有一些不敢相信。
对于此。
几位工作人员也是不明白,问道:“陈凡老师,这是不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当然,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看法,确实是有一点。”
陈凡点头:“或者不说是以现在,就是古代除春秋之外的一众时代里,也觉得这太逗逼。但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虽然各大诸侯国的实力已经强于了周天子,但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况且春秋前期各大诸侯国打仗并不是为了灭国,只是为了争霸,所以杀不杀死太多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将对方打败,那么,你就能称霸一方。”
“另外,春秋前期参战的并不是平民,而是贵族,平民是没有资格参战的。所以春秋前期打仗的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太多人。大家都是贵族,所以相互之间也就比较客套。大家实力强弱,有的时候一看就知道,后面再象征性的走一下过场也不是没有。”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周礼对于春秋前期各大诸侯国的制约。”
前面几点,都不是太重要。
真正重要的,那就是周礼。
“陈凡老师,什么是周礼?”
“周礼是周公制定的一部关于周朝的礼节方面的书籍,内容包括说话,走路,饮食,祭祀,占卜,军事,婚丧,音乐……等等。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一部作品呢?”
“其实这也是为了维护统一的需要。”
周公对于周朝来说,确实可以说是另一位圣君,虽然他并没有担当君主。
但他对于周朝的影响无比之大。
甚至,还影响着后世几千年。
“周朝之前,虽然也有一些礼节方面的书籍,一些规则,但这都是比较粗浅的,不是很系统,也不是很正规。而在周朝打败商朝之后,周公就认为,为了周朝的统一,周朝有必要出一部有关于礼节方面的书籍。这个书籍,那就是教周朝所有子民懂得什么叫做礼。只有所有子民懂得什么叫做礼,那么,整个国家的统治才能稳定。”
只是陈凡这话让大家有一些不懂:“陈凡老师,这里我有一些不懂,难道大家懂礼了,就能维护周朝的统治,周朝就不会被灭亡?”
“理论上是可行的。”
陈凡点头:“比如周礼规定,臣子必需向君主行礼,诸侯国必需向天子进贡,所有诸侯国都必需听命于天子……等等。如果这一些诸侯国,这一些臣子都能做到这样的义务,那么周朝绝对不可能灭亡。但就是因为大家后面慢慢不听了,所以周朝的统治才开始渐渐衰退。直到春秋时期,虽然春秋时期一众诸侯国也不怎么听天子的了,但面子还是得给。与之同时,此前几百年遵守下来的礼乐在内心还是根深蒂固。就像宋襄公一样,他就是一位一直坚守周礼的君主。说简单一些,周礼就像我们平常生活的一些风俗习惯,你从小到大都是按着这么来的,所以他对于当时的人们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制约。所以在春秋前期,尽管周天子实力很弱,但混得其实还可以,也没有太多的危险。”
“而什么时候这种制约没有了呢,那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春秋末期大家已经从开始的诸侯争霸,转到灭国扩大地盘了。原来的打仗方式再也不适合当下这个时代,所以到了这时,一系列的兵家,大将,也都先后出来。而孙子兵法里面,兵者,诡道也……一定程度上也能说这是周礼崩坏的开始。”
当然。
这也不能说这是孙子的错,或者说是孙子兵法的话,更或是这个时代的错。
孙子没错,孙子兵法也没有错,这个时代更没有错。
至于他们没错,为什么礼崩乐坏?
其实也很简单。
很多时候一部书籍,或者是一部法则,能够有效时间达100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周礼在周公推出,直到春秋末期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周礼已经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务。
不可能周礼一直亘古传流,搞到几千年后一众现代人也要遵守吧。
也正因为礼崩乐坏,周天子到最后也就完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众诸侯国根本就没有将周天子当一回事了。
在他们脑海里面,已经没有了周天子这个概念。
“原来如此。”
“没想到,这里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