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回到舒婷。年轻的舒婷也响应了上头的号召,前往了农村。舒婷前往的那个农村,叫做太拔公社。这个公社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属于地地道道的山区,当地主要种植烟叶、小米椒、茶叶、柚子,自然条件比较差。舒婷跟着社员们顶着烈日垒梯田,双手经常磨出血泡。她与村里的姐妹起早贪黑上山采茶,还要提防毒蛇毒虫攻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十分辛苦。与舒婷一起来插队的同学,回到宿舍经常累得哭鼻子。”
虽然号称知青。
但其实当时的舒婷并不大,只有17岁,相当于高中生。
其他些知青,大都与舒婷的年纪也差不多。
“只是农村虽然广阔,但也并不见得就那么精彩。刚开始一些知青来到农村还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一长,也就变得无聊起来。特别是与城市比起来,农村什么也没有,想买点东西吃个夜宵都不可能。于是,休息的时候,很多青青便会聚在一起要么闲聊,要么打扑克。这当然是正常的社交活动,可是舒婷却喜欢看书,她搜集当地一切能找到的图书,在灯光下读唐诗,宋词,她还分门别类抄了好几本优秀诗歌。诗歌读多了,舒婷也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她在纸上写道:哥哥吹笛子,爸爸爱喝茶,妈妈在葡萄架下养鸡鸭……虽然她的笔触还很稚嫩,但在文学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后来,她创作的《船》《致大海》等诗歌,被人谱上曲子,在插队青年中流传开来。”
“舒婷在农村的知青生涯只有3年,虽然3年的时间不算长,虽然这三年也没有给舒婷带来什么财富,同样看起来舒婷在这三年的知青生涯里面,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在这三年的知青生涯里面,却在心志上对于舒婷是一个很好的磨炼。所以,后来舒婷很多的一些诗,都受这三年知青岁月的影响。”
舒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十本书也写不完的大时代。
虽然陈凡只是了了数语。
但陈凡所说的舒婷,以及她背后所处的时代,却是处处吸引着众人。
哪怕陈凡所说的故事极其的简单,没有一丝精彩,以及高潮处。
但众人亦是听得津津有味。
“三年之后,舒婷回到了城市。不过,虽然舒婷身为知识青年。但城市里太多知识青年了,并且,那个时候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也并不是很高,舒婷回到城市之后也没有太好的单位。而且,舒婷所谓的知青,他只是比农村大部分人读书多一些,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回到城市之后的舒婷做了很多的活。像挡车工,水泥工,炉前工,后来还去了灯炮厂担当了一名焊锡工。因为这一些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大多是流水作业,但舒婷没有太多的抱怨,她就在流水线上工作了8年时间。后来,她还以《流水线》为名,写了一首诗。”
【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在我们头顶,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应该来说,初开始写诗的舒婷水平并不见得怎么样。或者说,有的时候,诗人也不见得首首作品都是经典。所以,这首诗应该没有太多的人记住。如果你知道舒婷当了8年流水线工人,或许你会有一些印像。不过,虽然初开始舒婷的诗没有太多的关注度。但舒婷因为对于文学的爱好,她却一直没有放弃。”
“再后来,舒婷认识了圈内的一众诗人。一次,在与诗歌界的友人一场谈话当中。舒婷的一位前辈谈到了对于爱情的观点,他说自己看过很多漂亮的女人,但这一些女孩却没什么才气,笨得很。也有一些有才气的女孩,但却不漂亮。还有一些即漂亮又有才气的,那脾气就大得很,无法接受。
这位舒婷的前辈感慨,要找一位十全十美的女孩真的太难了。舒婷听了这翻话感觉有一些不舒服,她觉得自己这位前辈有一些大男子主义,虽然这看起来无可厚非,很多的男人都有大男子主义,但舒婷却认为爱情面前,男女应该平等。只是到底这人是她的前辈,她也没有怎么过多的反驳。但回到家,舒婷便一口气创作了一首诗作《橡树》,后来发表时,改名为《致橡树》……”
关于爱情。
应该是几千年人都在述说的主题。
与之同时。
无数的诗篇,故事,传说,都与爱情有关。
舒婷的这首《致橡树》同样也是如此。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诗里面橡树代表的是舒婷理想当中的另一位。
而木棉,则代表舒婷自己。
只是虽然木棉代表的是舒婷自己,但舒婷在这一首诗当中并不明面上写木棉外貌漂亮,美丽。而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对比,衬托木棉的品格,信念以及抱负。
正如下面的诗句: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直播间里。
陈凡来了一次诗歌朗诵。
或许。
以前对于这样的现代诗,或者说是对于这样的现代诗朗诵,不少人都没有什么感觉。
很多人都觉得,现代诗就是大白话。
可那些诗人硬是要将大白话认为是诗,他们也没办法。
他们左右不了诗人的想法,也没啥权力。
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不听,不看,不去研究。
但……
现在。
当昨天海子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众人突然却是发现。
怎么好像这大白话也有诗歌的味道了。
此时。
一首《致橡树》,同样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觉。
虽然这种诗味与唐诗宋词不太一样。
也没有他们的逼格。
更没有他们的意境。
但诗味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的独特。
当你细细读后,突然让你产生一种感动,让你感觉这句子美得不行,让你感觉这不是普通的大白话所能达到的。那么,这样的大白话,那就是诗了。
“听起来很有感觉。”
“果然是凡哥,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我突然发现,现代诗好像也有点意思。”
“我要背下来,回头朗诵给我女朋友听。”
“哥,这首诗的主人公是女性。”
“我知道,但我宁愿当我女朋友橡树旁边的木棉。”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直播间内不少人讨论的好不激烈。
但《致橡树》确实是一首难得的诗歌。
这首诗在前世还上了语文教材。
不只上了语文教材。
这首诗在前世也都是无数人引用。
同时。
当年舒婷创作出这一首诗后,一时也是引起了强烈凡响。
许多年轻男女都会引用这一首《致橡树》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甚至是人生观。
……
“各位,这首诗怎么样?”
朗诵完这一首《致橡树》,陈凡对着镜头向大家说道。
并且。
镜头里面,陈凡还露出一幅比较愉悦的表情。
面对如此。
众人哪会不知道陈凡想表达什么。
只是大家这么久关注陈凡,也算是掌握了一套对付陈凡的办法。
随即不少粉丝纷纷回道:“不错,不错,果然牛逼,这首诗不比《面朝大海,春暖开花》差。”
“对,我也觉得。如果从爱情方面来看,无疑,舒婷的爱情观比之海子更为成熟。”
“不过,凡哥,您想说啥?”
众人反问。
陈凡说道:“我不想说啥,我就是说,现在大家应该不会认为我就是海子吧。”
“哦哦,不会了,不会了。”
众人纷纷打出否定的回答。
这让陈凡松了口气。
虽然当文抄公是挺爽的。
不过陈凡抄是抄了过来,但真要是属上他的名字,他还真有一些不好意思。
可就在陈凡以为众人不这么想的时候。
突然,一众粉丝又是再次说道:“凡哥,虽然我们觉得您可能不是海子,但我们怎么感觉你就是致橡树的作者。”
“啥。”
陈凡一愣:“你们认为我就是舒婷?”
“对啊。”
“兄待……舒婷是女的!!!”
“我们知道。”
“可我是男的。”
“你是男的?”
“难道不是?”
“怎么证明?”
“我去,你们……”
陈凡有一些抓狂:“信不信我脱裤子了……”
“有本事,脱。”
众人异口同声回答。
与之同时。
漫天的“脱”字……刷满了屏幕。
第三百四十五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脱自然是不可能脱的。”
“这要是脱了,那不得封号啊。”
不过。
陈凡也知道,一众粉丝们是向他开玩笑。
他们不可能认为自己是舒婷。
而且刚才陈凡也说了。
今天他所说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这都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所以更多的人是将他当成是一个故事这么简单。
“大家不要闹,我们继续讲故事。”
虽然说的是现代诗。
但陈凡更多时候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讲解这一些诗歌。
正如刚才舒婷这一首《致橡树》。
如果不讲舒婷的故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首诗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
而为什么这样的一首诗歌,他会拥有这么大的名气?
是这一首诗歌用词用的好吗?
还是这一首诗歌的作者名气大吗?
并不是。
舒婷在当时只是诗歌圈内的小萌新,根本没有什么名气。
至于这首诗歌的用词,与大家评价现代诗一样,都是大白话。
可就是这样的大白话,他却深入人心。
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有感而发。
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再结合自己的想法,与之同时契合了社会大众男女平等,男女恋爱也应该平等的心理。
于是。
这一首诗歌便知名远扬。
也同时。
舒婷也靠着这一首诗,让她成为了国内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
不过说到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舒婷只是其中一位。
如果要讲朦胧诗派,那就必需提一提另一位诗人。
这位诗人的名字叫做北岛。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北岛却是朦胧诗派开创性人物之一。在朦胧诗派,北岛的年纪最大,也是当时最早开创朦胧诗派的诗人之一。”
“北岛原名赵震开,他是江浙湖市人,离我们所在的杭州并不远。但他很长的时间里并不在江浙生活,而是在北市。但与舒婷不一样,北岛没有当过知青,在他成年之后,他就在北市一家建筑队担当建筑工人。如果没有诗,或许北岛可能一辈子与建筑打交道。”
“1970年,北岛与几个朋友在北市各个旅游景区游玩。这个时候,有位朋友在船头开始朗诵起一位叫做【食指】的诗人的诗歌。这给北岛有着强烈的震动,他没想到,原来诗可以这么写。原来诗可以不需要格式,也可以不需要押韵。随后,北岛便开始写诗。”
北岛原来并不是以北岛为笔名。
之所以取名为北岛,实则是因为当时他与朋友“芒克”想一起创办一本叫做《今天》的杂志。
于是北岛就说自己得取一个笔名。
但一时之间不知道取什么笔名好。
他的朋友则说,你是南方人,但却一直在北方生活。
而且此前他写过不少诗,都与岛有关。
加上北岛看起来比较冷,看起来也比较独立。
于是芒克就说,干脆取名叫北岛好了。
北岛感觉这个笔名挺适合自己,也就一直使用了北岛这个笔名。
“与之舒婷写诗不太一样,舒婷是一位女性诗人,可能她更多的是关注爱情,关注自己的人生,关注脚下这片土地。所以她的诗歌比较细腻,也比较委婉。但北岛不一样,正如他的笔名。北岛是一个思想非常独立的人,他不随波逐流,也不从众,他喜欢自己独立的思考。”
“那个时候,国内的局势有一些不好,经常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也不敢说太多。而此时的北岛,便将当时所看到的一系列化为了笔下的诗。曾经,他写过一首叫做《回答》的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这首诗前世很多人都读过。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北岛所写的。
同样。
这首诗,也是对于那个时代发生的一些乱七八糕事物的一个回答。
当然。
对于那个时代发生的荒谬的事件。
北岛不只写了这一首。
陈凡继续说道:“除了回答,还有一首诗歌,也极具有代表性。这首诗歌,叫做《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