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火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野火时代-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前中国所有的连锁零售商,不论是做百货公司的还是做超市的,只要有志做大做强的,都在拼命学习“八佰伴”的模式。

    华坤超市连锁集团自然也是学习“八佰伴”的一员,但顶多只能算是优等生,却不是翘楚。

    学得最成功的是亚细亚连锁商场,这家商场的创始人王遂舟更是在1995年登上了中国95年度的十大商业风云人物。

    1988年,王遂舟通过关系向供销社借款5万元,又把这5万元存进银行贷出40万,再把40万存进另一家银行贷出200万。

    得益于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监管松懈,还真让他成功了。

    短短九年时间王遂舟的亚细亚连锁商场谷子突破20亿元,全程疯狂模仿“八佰伴”的扩张模式。

    很不幸,在这个关口上,亚细亚商场也倒闭了,仅亚细亚的总部商场,一家百货商店而已,就拖欠银行7000多万,拖欠货款总计1亿多元,不少亚细亚分店,更是被愤怒的供货商哄抢商品物资抵债,连桌椅板凳都搬光。

    陆坤由衷庆幸早在一年多前便放慢了华坤超市的扩张步伐,进行战略性收缩,储备大量的现金。

    而今,在其他零售商们发不出货款、还不上货款的时候,华坤超市竟然主动提前向采购合同期内,合作密切、缺乏现金流的合作伙伴提前发放货款。

    这波操作简直让苦得想上吊的供货商们感激涕零!连带着,以前对华坤超市疯狂压货款的怨气也烟消云散了。

    别的不说,全靠同行衬托。

    华坤超市这次属实仗义!


………………………………

第七百七十六章 【探讨】

    当然,这场危机同样也是华坤超市的难得机遇。

    危机之中,现金为王,谁手握资金,谁就更具话语权。

    这段时间,华坤集团除了提前结清供货商货款外,还进一步巩固与传统供货商的密切合作关系,并且悄咪咪的收购了八佰伴在澳门的几家分店,将其更名为华坤…八佰伴。

    陆坤原本还看上了八佰伴在上海的分店的,只是抢不过上海第一百货这个上海地头蛇。

    同时,陆坤也忌惮上海第一百货掌握着的上海第一八佰伴的股份,即便拿下了日本人手里的股份,将来双方也有扯不完的皮,这才退而求其次。

    他记得,上海八佰伴貌似是以中资为主的合资企业,想要实现独资掌控,难度非常大。

    孙博文自从将澳门八佰伴分店收购成功后,又打起了大中国区除去上海第一八佰伴外的其他分店,尤其是无锡、镇江、马鞍山、南京、南通等城市的八佰伴分店更是被他圈为并购目标。

    但无一例外的这些收购计划都失败了,还被人家怼地满头是包。

    最终,这些分店大部分花落江苏华地集团。

    倒不是华坤超市出不起价钱,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华坤集团目前在北方诸省的根基太浅,人微言轻,远不如人家本土企业知根知底,看着顺眼。

    除却与正大集团谈判收购其旗下莲花超市外,华坤超市也盯上了亚细亚商场等零售品牌。

    只不过亚细亚商场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太糟糕,相当一部分资产都是属于劣质资产,因此需要多加调查筛选,才能甄别出具有前途的门店。

    收购了澳门八佰伴分店只是起步,接下来接受并且将对方的门店与华坤超市融为一体,这才是关键工作。

    底层员工现在不必大量更换,可收购来的企业,高层肯定是要换的。

    不说全部踢走,大部分肯定是要下台的。

    而这就需要华坤超市这边填充了,因而不少人都得到难得的机遇,就此升职加薪。

    后续其他超市、大卖场品牌完成收购后,同样要历经这一波操作,保证华坤超市对新加入分店、卖场的掌控力。

    下午的时候,市场部总监徐志强一脸疲惫的走进陆坤的办公室。

    “陆总,现在还只是接收几家大型门店,咱们的人手就已经捉襟见肘,再往后。。。。。。”

    虽说华坤超市历来注重人才梯队培养,但这次大扩招,一下子购入数十家上百家门店,人手压力的确不轻。

    “挖人!”陆坤思忖片刻道,“如今经济形势不好,同行的优秀人才,咱们得积极的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尤其是东南亚那边,先期还是从那边招聘管理人员比较合适。”

    语言文化差异是个大问题。

    华坤超市自身的人才队伍里,对东南亚文化了解透彻的并不多,如果贸然塞一大堆人过去,在本就新易主的情况下,容易军心不稳,造成无法平稳过度。

    是的,正太集团已经正式向华坤集团的收购提议表露兴趣,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二三月份就可能正式签订合同,目前双方的主要争议只在价格层面。

    “对了,把人事部总监给我叫过来。”陆坤把徐置强打发走,转而又冲助理吩咐道。

    也不知道人事部是干什么吃,都这么久了,招聘会还没弄好。

    眼下都快进入十二月了,不把春招抓好难不成还等人家毕业了再招聘?

    要知道,真正的人才,哪怕是就业形势再恶劣,人家也不愁没处去。

    在这个节骨眼上,招收优秀人才的难度,可比之前小多了。

    。。。。。。

    在别的企业痛苦哀嚎的时候,陆坤名下企业大动作频频,显然瞒不住人。

    安桂的几份大报,陆坤每天都粗略的看了一下,然后在安桂日报与安桂经济日报上看到了有关华坤集团的报道。

    虽说华坤超市不张扬,但由于收购了好些个零售品牌的门店,造成的行业影响还是很大的。

    安桂经济日报上还称华坤集团抓住危机中的给予,走上了快速扩张的步伐,年初稳固了安桂、广东、湖南、贵州四省的零售市场后,逐渐北上,同时将触手伸向海外。

    安桂经济日报还猜测,一旦华坤集团完成收购目标,华坤超市的门店数量很可能就此突破650家,成为全国门店数最多的零售商。

    陆坤简单的看了一下,报道的还不算太夸张,只是在简述事实,老生常谈。

    倒是安桂日报直接把华坤集团收购扩张的事放在次版头条,让他有些意外。

    按理说安桂每天大事小事、上层指令那么多,华坤超市到处撒钱在省外收购一些零售商的部分门店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谁叫这是经济危机中安桂经济领域难得的风景呢?

    出了开篇以一种大气磅礴的笔触称赞了一番华坤集团的强生存能力与雄厚实力外,安桂日报还着重探讨了关于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道路无题。

    文章以华坤超市收购八佰伴、亚细亚商场部分门店例,明确指出,零散的小型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未来前途渺茫,大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模式,整合行业资源,增强企业影响力与盈利能力。。。。。。

    陆坤瞧着,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外就是鼓励大中型企业吞并小企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将实力弱的企业淘汰出局。

    总之,就是说得很玄乎。

    但陆坤却不以为然。

    哪个大企业不是从小企业起步的?真要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玩弱肉强食那一套,只会催生出一大批臃肿的大型企业,同时打击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儿。

    再者说了,企业也不是说越大越好,有时候强行并购一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型企业,不仅对自身无益,反而会给自身企业拖后腿。

    一味的求大求全,绝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甚至还会将企业自身埋葬。


………………………………

第七百七十七章 【失业大军】

    红尘呀滚滚,

    痴痴呀情深,

    聚散终有时。

    留一半清醒。。。。。。”

    陆坤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换鞋呢,就瞅见刘丽萍带着俩儿子在客厅唱歌,母子仨玩得还听欢乐的。

    家里几个孩子都继承了他的歌唱天赋。

    尤其是小光头。

    陆坤记得这小家伙刚学会说话不久的时候,陆坤自个儿闲下来时哼唱《那一夜》,结果这小子只是听了一遍就记住了,完后一段时间里动不动就嗷着嗓子唱“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那一夜,你满脸泪水。。。。。。”

    后来这小子每次见着家里有外人在,也不怕生,放开嗓子就唱,每次都把人逗得乐呵呵的。

    完事人家哄他继续唱的时候,他就傲娇的背过身子,留给对方一个潇洒的后脑勺。

    他人太小,也就勉强能记住几句顺嘴的歌词。

    你让他继续唱,他会认为你在刁难他,想看他出丑。

    “爸爸,你唱不唱?”

    小光头一脸兴奋的把话筒递过来,眸子里满是期待。

    “你给我放好,我吊吊嗓子。”

    陆坤把公文包交给他,让他帮着放去书房,自己则松了松袖口与领口的扣子,轻咳几声,一本正经的模样让几人不由得把目光投过来。

    “铁门啊铁窗铁锁链,手扶铁窗我望外边。。。。。。”

    刚引吭高歌两句,陆明哲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到他身后,双手一使劲差点没把他推趴下,往前踉跄了一下。

    陆坤刚想口吐芬芳教训他几句,眼瞅这小子一脸怒容,也不好意再说了,直接展开臂膀把他搂入怀里,对着他的小脸蛋一顿猛啃

    这小子不如小光头省事好哄,脾性大着呢。

    老一辈的都说头顶两个璇儿的男孩子,比较一根筋,这话倒是应在陆明哲身上了。

    “我说你这人。。。。。。”

    刘丽萍有点受不了自己对儿子这种表达父爱的方式,有些无语道。

    他能一本正经的跟儿子将道理,也能没个正形的跟孩子玩闹,偶尔还以把儿子欺负为乐,把儿子气得直哭鼻子。

    “没事,男孩儿自小多受点打击,将来更坚强。”陆坤张口就来,胡说八道一通,试图掩盖自己的恶趣味。

    傍晚的时候,陆坤又接到了李尔福的电话,邀请他一起盘下香港的一家影视公司和院线,被他毫不客气的拒绝掉了。

    他对自己有很强的自我认知,对电影对娱乐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也没多大兴趣,两世为人加起来,看咸湿片比看电影多多了。

    况且,这玩意容易和洗钱沾染上,他不愿意沾。

    或许李尔福需要将自己的一部分身家洗白,但他则没那个必要。

    他有那个自信,前世不论,这辈子没几个同时代的商人能比他更干净的了。

    。。。。。。

    1998年的元旦,不似往年般热闹,反倒显得极为萧条。

    1998年初,不禁民营企业迎来了倒闭潮,外企、国企同样也跑不了、都在大规模倒闭,失业人员陡增,社会消费也在持续收缩。

    现如今,哪怕是升斗小民都知道,经济不景气。

    以往的铁饭碗,如今也不再那么炙手可热。

    啥叫铁饭碗?

    子女教育有子弟学校,天冷了有职工澡堂,无聊了还有厂办电影院娱乐,退休了甭管儿女成不成器,还能把自己的职位直接传给他们,生病了有职工医院,人死了单位还帮忙料理后世。

    典型的高福利、大锅饭、平均主义,人浮于事。

    企业变成了小社会,生老病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结果是什么呢?

    国企的非经营性费用支出,绝大部分都占到了总体管理支出40%以上。

    也就是说,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国企在跟私企外企竞争的时候,要平白多出近40%的管理成本。

    这一极大弊端,在这次的经济危机中第一个显现出来。

    所以,人们看到的,面临倒闭困境最大的,不是外企私企,反而是人们认为最靠谱的国企。

    相当一部分国企都是资不抵债,各种包袱一大堆。

    为了给国企兜底,以前一直都是政府直接拨款,改革开放之后变成了银行当国企奶妈,经年累月下来,银行都差不多要被国企掏空了。

    今年国企起码有上千万,乃是几千万职工被迫下岗。

    在如今这种经济大形势下,唯有改革、甚至改制,才有可能继续安置这些下岗职工。

    这种想法和决策都没有问题,只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显现了不少问题,平时被掩盖住的弊端,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贪污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反应很快,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范围太广,目标太多,根本差不过来,只能抓几个典型从重处罚。

    眼下下岗职工还只是心慌,成天担惊受怕,再过几个月,很大一部分人没米下锅的时候,那才叫真的惨。

    现在已经有一些花边小报报道什么下岗职工没有收入菜市场捡烂菜叶、怕丢人大晚上翻垃圾牌捡瓶子卖钱之类的,在小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议论。

    “当家的,咱们家的员工,能不裁就不裁,成不?”刘丽萍靠在陆坤身后,被报纸上的夸张描述吓得心惊胆战。

    “放心吧。”陆坤捏着她的小手轻声道。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开始,他就以提高员工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为由,裁汰了一批人。

    不过,那倒是无碍,毕竟他们那个时候有很宽裕的时间可以轻松找到一份工作。

    至于经济危机下的裁员计划,哪怕是各人事部门积极主动提交上来的,也被他直接压下了。

    如果可以,他希望一个不裁。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对经济危机,很多人的心理恐惧远大于经济危机的实际影响,很多方面都是人的恐慌情绪,人为的放大了危机的影响。

    事实上,这次的经济危机主体在国企,他们一直以来都靠政策靠银行兜底,积累了沉重的债务。

    而中小企业,一直都是后娘养的,想要从银行贷款跟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所以尽管体量小,但负债大多较轻。


………………………………

请假

大概请假一天吧。

    昨天和谐之后思路被打断,一时间卡文卡得厉害,坐电脑前都快一个小时了什么也码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