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他看来有些得不偿失。
一件有价值的宝贝几百万上千万,买个几件,一个亿都没了。
有一个亿,投点什么不好?
虽然后世的股东玉石珠宝字画之类的炒得也很热,但到底还是没有炒地皮暴利。
偶尔买点,当做留给自损后代的退路也就算了,他可没想过将‘收藏’变成一份事业。
像李尔福那样的,虽然身家丰厚,但如果没有产业做支撑,其实社会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
要不然前几年,他也不会挖空心思,想着转型。
现如今,李尔福的主业虽然依旧是倒卖古董,但产业链已经进一步延长,跟云彩省建立了翡翠玉石联系,跟安桂省建立了木材、香料联系、跟广东省建立了电子厂联系、制片厂联系。。。。。。
简而言之,李尔福的产业是大而全,却又普遍大而不强。
也正因如此,最近他的现金流有些吃紧,裁汰了不少门店的店员,关闭了不少店面。
据他所说,原本他在泰国仰光有近二十家店,但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担心社会秩序失控,他已经把大部分宝贝都转移回国内了,剩下唯一正常营业的一家,也全是赝品。
“我现在在香港,看了不少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报道,如今这边的形势很不好。”
李尔福的话语里带着浓浓的焦虑,“听说你最近吃进去不少产业?”
“这倒没错。”
陆坤也没隐瞒,一个是没必要,一个是隐瞒不住。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大家都在扩张,不是并购民企,就是接盘国企,趁着危机扩张,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至于隐瞒不住,或许外人看不清他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但李尔福这个老狐狸,铁定能猜出来三五分。
“你跟我说说,这对大陆有什么影响?”
李尔福凝神问道,末了还补充了一句,“我最近都在香港这边处理相关的资产,之后打算把钱投到大陆,你看行不行得通?”
香港经济如今就是一个火药桶,就差点燃引信了,大量的资本都在出逃,港股一片绿油油,经济形势很糟糕,民众信心严重不足。
李尔福看得很清楚,香港经济即便是挺过了国际炒家的这次攻击,自身也会伤筋动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疗养,才能慢慢恢复生气。
陆坤想了想道,“投资大陆肯定是要比投资香港更有前途。虽说大陆的营商环境和各项制度和香港还有差距,但这对生意人来说,却更容易发财。”
营商环境好,不代表钱就好挣,同理,制度健全,反而不利于不法商人钻规则漏洞,这也是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明知自身制度、规则漏洞一大堆,也没有急着堵上的原因。
留着那些规则漏洞,可以作为‘鱼饵’,吸引大鱼上钩。
至于什么时候选择把漏洞补上,这个就得看心情,等收网的时候,一个也跑不掉。
………………………………
第七百八十四章 【救命稻草】
过了还不到一周,李尔福干脆风尘仆仆的从香港跑到南明来,就为了跟陆坤探讨投资内地的事情。
“陆老弟,你老实跟我说说,内地政府是不是要全力救市了?”
李尔福原本有些浑浊的双眼绽放着一抹精光,满含期待道。
随着两会日子越来越近,政府大力救市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在他看来,这是内地政府在主动释放信号,试探民间反应。
如今不光香港经济形势差,内地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民间方面出口创汇企业大批破产倒闭、国企负债难捱,社会失业率陡增、国企方面拍卖改制与组建股份制公司模式疾速推进。
内地政府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经济层面依旧有系统系崩溃的风险。
如今几乎所有企业主都在仰着头注视着政府的一举一动,作嗷嗷待哺状。
“全不全力不好说,但救市举措肯定会有的,内地可以还握着不少牌,远没到弹尽粮绝的时候。”陆坤略一思忖,抬手示意他一起到沙发坐下谈。
“在我看来,政府肯定会执行更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
陆坤抿了口茶,冲他笑笑道,“两者一个是更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个则是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李尔福皱眉,挠挠头,抬手示意道,“你详细说说。”
他自知文化不够,有很多东西听不明白,得先记下来,然后花时间用心琢磨,才能深刻理解一些专业名词的内涵。
“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很好理解。政府一定会吸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谨防金融体系发生垮塌性风险。”
为什么现在一大堆国企被拍卖?
除了这些国企效益不好,负债一大堆外,银行体系本身也积累了不少风险,烂账一大堆。
要是继续给国企当奶妈,一个搞不好,自身都得玩完。
为了确保金融体系不出问题,政府必然会抛弃一大堆没什么前途的国企。
综合来看,那就是秉持‘国退民进’的总基调,通过推动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接手国企的方式,化解政府、银行、国企三者的金融风险,实现风险转移。
“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是多方面的。”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前几年国内的投资的确是有些过热。
一些热门行业更是出现严重的投资过剩,大量的资本涌进那么少数几个赚钱行业,又缺乏健全的投资引领机制,生生把行业做烂,使得行业失去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机会。
这种盲目投资引发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加剧。
热门行业产品供给过剩,冷门行业产品普遍供给不足。
尽管政府一直都强调政策调控,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但往往挡不住人们的发财热情。
有很多时候就是你越调控,它就越过热,甚至热到国家出面猛踩刹车,车子还要继续往前冲刺的地步。
如今经济危机在亚洲地区肆虐,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的经济也变得低迷起来,相当一部分人持悲观情绪。
反应到经济大局数据上的,便是出口、投资、消费都在迅速转冷。
国家倒是想挖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这项事业不是那么好做的。
有一个问题必须直面,那就是失业率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没几个钱,即便手里有钱的老百姓,也不敢乱花钱。
李尔福粗磨思忖了一会儿道,“这些天我也学着看《新闻联播》了,听着也说要拉动内需,但具体怎么个拉法,我倒是了解得不多。”
李尔福把东南亚与港澳台的一部分产业打包甩卖了之后,手里有了不少现钱。
他不可能让那么大一笔钱闲在账上,得筛选出有前途的行业企业投出去。
“政府要拉动内需,首先肯定得先把存款利率降下去,鼓励老百姓消费。”
中国老百姓爱存钱这个特点,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
但是一旦存钱不划算,利息追不上通胀,甭管老百姓主动还是被动,社会消费都会涨上去。
陆坤继续道,“与此同时,政府肯定会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企业贷款发展。”
如今的民企资本还很薄弱,如果政府想将手头的一大堆负债严重的国企甩手,必然得在信贷上对民营企业有所倾斜,要不然民企也没那个能力接盘,国企只能砸在政府手里。
“这些跟咱们都没多大关系呀。”李尔福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国内的小微企业很难拿到银行贷款这点他是有所了解,但关键是无论是他还是陆坤这样的,在贷款这事儿上,银行从来都是把他们当做大客户,极少有设卡的情况。
“李老哥你先别急,接下来的就跟咱们有关系了。”
陆坤笑笑,“如果不出意外,政府又要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了。未来几年,水泥、刚才、煤炭等商品价格,怕是要暴涨!”
李尔福听了这话,眼神一亮,旋即又疑惑道,“你确定?我在香港可是听说了,内地政府近几年的财政赤字一直都很高。”
在内地居住这么些年,他也算是明白了一些事情。
基于中国大陆特殊的国情,在很多方面,西方经济学那一套,有很多都不适用,甚至有些地方完全是相悖的。
陆坤笑笑,压低声音道,“我得到确切消息,政府有意放开以往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扶持房地产行业发展。”
“真的?”
“左右等两会开完,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就会落地。”陆坤面上轻松,但内心情绪却很复杂。。
想要在如今的经济局势上突围,放松房地产限制,无疑是一条出路,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活下去。
但怕就怕政府觉得房地产太好用了,把房地产看做是救命稻草,每次一遇到事就把房地产拉出来,让它当做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最后刹不住车,驶向悬崖。
………………………………
第七百八十五章 【戏言】
前些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大搞基建,如今很多项目都还没完全完成呢,一时间肯定不能再搞那么大一批基建,只能将目光放向房地产这个拉动相关行业最多最明显的行业。
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曾流传着一句戏言,叫做“炒房兴邦,实业误国”。
实际上就是出口萎缩,国内消费市场狭小,遍地工厂形成生产相对过剩,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这种局面要等到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才有根本性改变。
事实上,为了扶持企业渡过难关,政府这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采购规模和力度。
不过这个跟陆坤和李尔福都没什么关系。
这玩意,几乎是专属于官方背景的人。
为什么联想等一批科技企业在这个时候大爆发,可不就是政府采购力挺的嘛?
老百姓一看,政府都出面支持了,那还等什么?跟着一起买买买呗!
这也导致了经济危机中,相关一批企业反而业绩暴涨。
不过,这一类大多与科技企业有关,国家层面忧虑科技企业会因为这次危机出现断层,所以扶持力度尤为突出。
心如电转,陆坤故意露出一个得意的表情,“去年十一月,我就组建了一个房地产集团,砸了3个多亿资金在各地拿地。”
李尔福愣了一下,旋即攒拳在陆坤肩膀上锤了一下,笑道,“行啊你,有发财机会怎么不喊上兄弟我?”
“现在上钩也不迟,你可以入伙嘛。”陆坤嘴上求饶道,心中却暗道鱼儿总算是上钩了。
李尔福这家伙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疯狂卖卖卖,手里头的资金,陆坤心里是馋得很。
“你真的肯让我掺一脚?”李尔福心头火热。
对于陆坤对经济的分析,他并没有否认。
中国大陆政府其实早在96年的时候就曾释放信号,要对房地产行业松绑。
吹风吹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政策落地了。
陆坤一挥手道,“不是什么大事。那个房地产公司叫九州地产,我投了3亿人民币,石头投了1千五百万人民币,现如今法人代表就是石头,也是他在管着。
左右就是咱们几个人说了算,你想掺股,只要我和石头点头,那还有什么不行的?”
“真的?”李尔福快速思考了一下,“我要是投一个亿,能给我多少股份?”
陆坤琢磨了一下,抿了口茶,慢悠悠道,“我跟石头商量过,我投3个亿,持股88%,他投资1千五百万,持股1。5%,此外,他作为公司管理者,享有不稀释股份比例5%,此外有二十二位骨干持有员工股0。86%,另外剩下9。64%的股份用去打点了。
你也知道,地产行业不比别的,咱们要想安安稳稳赚,肯定得将一部分利益分享出去。
再说了从长远看,分润出去的利益虽然不少,但得到的回报也足够丰厚,无论是拿地、银行贷款还是拆迁,都会官面力量帮助。”
李尔福点点头道,“这个我懂。”
亚洲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是人情社会,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来了,很难混得开。
陆坤思忖了一下,“这样,你投一个亿,我可以做主给你25%股份。”
大方点并不碍事,因为陆坤这会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将三亿资金投入房地产是不假,但他也悄悄拿一亿资金投资了建筑公司与建材装饰公司。
别的不说,水泥、砂石、砖之类的建材,随着政府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放开房地产限制,这些建筑原材料必然供不应求,赚钱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只要石头还稳稳把控着九州房产,合作的建筑公司、建材公司、装饰公司,就只选他名下的马甲公司。
所以,拉李尔福进房地产公司,并在股份上大方点,陆坤总不会吃亏。
要不然,他名下的建筑公司、建材公司、装饰公司等,可能还需要忍受一段时间低利润时期,不利于回本与发展壮大。
“当真?”李尔福惊喜道。
陆坤认真点头,“这个我能做主。”
如今九州地产的话事权被他紧紧握在手里,这个主他还是能做的。
哪怕李尔福拥有25%的股份,也无法撼动大局。
他现在是想变着法儿的借李尔福的鸡来下蛋,将来无论是引入其他投资人,还是实行增资扩股,李尔福的持股比例都会降低下来。
他相信自己的财富增值速度,会远远快于李尔福的财富增值速度。
“不过,李老哥,丑话咱们得说在前头。”
陆坤面色变得严肃起来,“老哥你可以派遣财务人员监督九州房产的财务使用情况,自身也进入董事席,但不得直接参与公司管理事物,且在前三年,没有一票否决权。
这个是为了企业发展考虑,还希望老哥你能理解。”
至于三年后?
陆坤说不定都进行两波增资扩股了!
到时候顺带着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