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耕耘的人脉,硬是没让腾飞厂医疗设备的销售渠道建立起来。
  这些贸易公司本以为这样就能让腾飞厂知难而退,实际上也的确跟他们想象的一样,第二天应洪小松的要求,京城各大医院的采购负责人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儿,没有半点儿要买的意思后,腾飞厂就提前退出了此次军转民产品展销会。
  随后的几天双方在小报上和医院系统内你来我往,无非是一个想要守住营垒,不准外人进入;另一个尝试攻坚,意图打开销路。
  看似你争我夺的好不热闹,但各大贸易公司却觉得,他们这次依然稳操胜券,毕竟类似的攻坚战这几年他们打过不少,比如机床设备、比如矿山机械、比如精密仪器等等。
  只要国内的厂家做出同类型的产品,他们就会尽其所能的打压,各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甚嚣尘上,在凭借高昂的回扣和人脉关系,可谓无往而不利。
  在医疗设备这一块尽管是第一次与国内企业进行攻防战,但各种设备在进口上来说,套路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腾飞厂想要虎口拔牙,很难!
  哪怕领导航空系统的部委在背后暗中使劲儿也不行,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部委能玩儿转飞机,可医院这块他们还是没啥经验,除了下属医院外,其他的也只能干瞪眼。
  直到军转民产品产销会结束后的一个月,某权威媒体上突然发表了一篇名为《在改革大潮下,国内产品的出路——一论进口替代的重要性》
  文章以客观公正的视角阐述进口替代对国家工业、国防、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点明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即以技术为核心,脱离重复的,低端的,低利润的粗放生产,依靠国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进行高端的,附加值大的进口替代产品生产。
  从而形成以国营企业为技术基干,沿海乡镇企业为辐射加工群落,层次分明,市场明晰的改革新格局。
  文章一出,哪些贸易公司就有点儿懵,他们不是傻子,权威媒体发表的文章那都是代表着上层的意思,他们的人脉再强,给的回扣再多,也达不到那种高度,顿时就觉得这天似乎要变。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二论,三论随即出来,哪些贸易公司就不是懵了,而是开始瑟瑟发抖,因为这两篇文章了细数国营某厂在医疗设备进口替代上的努力,本来可以把价格压到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
  结果却因为某些单位的不作为,一小撮人的利益熏心,导致该企业不但产品销售不出去不说,还造成巨额亏损。
  文章最后呼吁,国家职能部门要对这样的企业加以扶持,纠正某些单位的错误做法,严厉打击一小撮别有用心之辈,给国营企业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如果说第一篇文章只是掀起波澜的话,那后面的两篇就是滔天巨浪,特别是为国营企业那一番近似哀求的呼吁,立马赢得国内几乎所有企业的一致赞同。
  没办法这年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国营企业,乡镇企业还是新生事物,至于私营企业只能躲在角落里猥琐发育,所以文章的呼吁立马就团结了大多数不说,直接把贸易公司推到了对立面。
  一些有背景的国营贸易公司还好,那些只为了赚钱的皮包公司可就惨喽,本来他们利用进口产品跟国内企业竞争就招人恨,如今被点爆,立刻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但要被一巴掌拍死不说,临了还要在尸体上踩上两脚。
  与此同时,京城的卫生系统也掀起了风暴,严查各大医院采购方面的弊端,由洪小松亲自主抓,着实拿下去不少人,其中有很多都是一个月前去腾飞厂展台参观的实权人物。
  新上来的领导又不是傻子,虽然前任下课的理由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清楚,根子上还是在那几篇文章上,找到了病灶,照方抓药就行。
  于是京城医院的气涡轮机采购单雪花片儿一样的堆进了腾飞厂。
  连京城医院都动了,标杆儿效应立刻显现,各地医院的单子都不同腾飞厂的销售去跑,就填满了庄建业的办公室。
  由于气涡轮机是牙科常用设备,加之订货的医院又多,粗粗一算,气涡轮机的订单量超过四万台,以一万五的单价算,就是六亿的产值。
  当然,这只是总产值,以目前腾飞厂喷气动力办公室的产能,今年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大的订单,绝大部分只能放在明年完成,可既便如此这个数字也是相当吓人。
  不过在这一波进口替代风潮中得利的不仅仅是腾飞厂,其他厂子也或多或少的赚到了好处,其中最厉害的就要数国营517厂了,一番骚操作后,借着那几篇文章的东风,率先推出了无叶风扇,打出的口号非常响亮——我们不做进口替代,我们只会创造核心科技!


第272章 市场被抢了
  不得不说孟江林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把腾飞厂的进军医疗设备产业的消息透露给那些靠进口医疗设备吃饭的贸易公司,并利用擅长的舆论攻势不断在旁边对贸易公司摇旗呐喊,造成一种对腾飞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是想整垮腾飞厂吗?
  当然不是,之前腾飞厂内忧外困之下,腾飞厂都没有垮掉,孟江林不相信就这点儿小风小浪就能把腾飞厂这条大船给掀翻。
  所以孟江林的目的从来不是想把腾飞厂怎么样,他需要的只是让腾飞厂手忙脚乱,无暇顾及无叶风扇而已。
  事实证明,他的策略非常有效,腾飞厂和那些外贸商因为医疗设备的销售渠道打得难解难分,双方几乎投入了全部的资源,各种互掐。
  而孟江林则二十四小时蹲在517厂,利用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无叶风扇的相关技术,组织厂里的技术核心没日没夜的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517厂终于造出了他们自己的无叶风扇。
  恰在此时权威媒体上的几篇评论文章开始发酵,与腾飞厂对阵的贸易公司纷纷落败,对此孟江林并不奇怪,想当年腾飞厂击垮夏皋厂时,他可是全程关注过的,很清楚腾飞厂在媒体方面的实力。
  想在这方面跟腾飞厂争雄,别说几个顶着贸易公司的小皮包公司了,就是实力强劲的517厂也无法与腾飞厂相抗衡。
  所以贸易公司落败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只不过孟江林料到了腾飞厂会胜,却没想到那几篇评论文章会给自己如此大的助攻,进口替代,以技术为核心,树立国企支柱,辐射乡镇企业,这简直就是对无叶风扇最好的诠释。
  这么好的舆论环境,再加上517厂对无叶风扇技术的完全掌握,这要是不放出去大赚一笔,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于是孟江林立即开动,打着核心技术,安全第一的口号,将台式无叶风扇率先推向市场。
  定价198块,比普通的台式风扇还要便宜两块钱,加上无叶风扇更加现代、简洁的外观,更加安全的使用体验,更容易清洁的整体构造,再配合进口替代,发展技术的舆论环境,刚一上市立即就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首批投放到市场上的一万台很快就买断货,各地经销商的订单雨点般的朝着517厂砸过来。
  一些头脑灵活的经销商发现无叶风扇的商机,不顾劳累坐几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517厂,日夜不停的在厂门口守着,只要装满无叶风扇的货车驶出厂门口,他们就会蜂拥而上,把身后一蛇皮袋子现金往跟车的出纳面前一抛,就上车搬货,不管好的坏的,转眼就被抢光。
  至于托关系、找门路、囤货倒货的更是比比皆是……以至于517厂上上下下都发了一笔小财。
  总而言之,517厂借着无叶风扇彻底站稳国内电风扇领域龙头老大的位置。
  短短半个月无叶风扇的销量就突破六万台,产值突破一千万,按照这个程度计算,明年517厂光电风扇这一块的销售额就能轻松突破亿元大关。
  孟江林很得意,产值破亿,在这个年头不说是佼佼者吧,但也不是谁都能达到的,所以这些天笑容就跟长在脸上似的,就没消失过。
  没事儿更是喜欢背着手在厂里乱转,没办法,那颗躁动的心已经没法让他安静的坐在办公室,至于厂里的日常工作,自然是以“现场办公”的形势解决。
  这不,刚从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里出来,孟江林便想起一件事,笑呵呵的跟身边的一众跟随的厂领导们吩咐道:“今年的预计收入可以再往上调一调,财务这方面着手计算一下;
  我刚才看仓库里的备货不足,眼看就要到年底了,各家各户都要买些电器当成年货,咱们的无叶风扇的销量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所以呀,采购这方面一定要把原材料备足;
  还有工装和技术部门,零配件的生产还要优化,再把产能往上提一提,上级不是说了,让帮扶帮扶船舶系统里的困难厂,咱们吃肉也得给兄弟厂喝点儿汤不是,所以零配件儿这块还得抓起来……额,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孟江林说了一大堆,脚步始终没停,身后的一堆厂领导一个个就跟小学生似的,一边拿着小本儿记着,一边迈着小碎步紧紧跟着,那状态就跟大首长莅临视察一样,谦卑而又隆重。
  不过这些517厂的领导们却没一个人敢露出半点儿的不耐,很简单,孟江林不但在对外的商战中狠,对内的管理更狠。
  凭借着其高超的手腕儿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孟江林早把那些对他有意见的厂领导踢的踢,开的开,没一个有好下场的,以至于剩下的除了应声虫就是应声虫,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怎么都不说话?这么大个厂子,每天订单就这么多,难道就我看到的这点儿事儿?”见众人都不说话,孟江林笑容不便,但声音也顺势沉下来。
  身后的厂领导们都一哆嗦,终于有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战战兢兢的说道:“昨天沪市的两个百货经理打来电话,说我们发过去的无叶风扇有质量问题,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先全额交货款,就没货,这是517厂的规矩,以后那两家百货彻底断掉吧,还有吗?”孟江林非常霸气的剥夺了两家沪市国营百货的无叶风扇经销权,轻松的模样,就跟捏死两只蚂蚁似的。
  而其他人见状都不约而同的摇摇头,孟江林也懒得再问,眼看就要到办公楼,索性就走了进去,临近自己的办公室,不耐烦的挥挥手让众人散去,自己则进了办公室,疲惫的伸了下懒腰,准备躺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可就在他刚躺下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孟江林皱了皱眉,起身很不耐烦的接起了电话,可以听对方的声音,竟然是上级领导,登时什么火气都消了,一番寒暄后就听上级领导突然问:“对了,江林同志,最近京城百货里出了好几种牌子的无叶风扇,价格比你们的还要便宜,只有108块,质量听说不错,你们要注意呀,可别让人把市场给抢了去。”
  前一句话孟江林还没当回事儿,可当他听到售价只有108块时,脑袋轰~~的一下就炸了,笑呵呵的脸立时就僵在哪里……


第273章 两头通吃
  108块,比517厂的售价整整低了90块,还质量不错……
  要知道198块的售价517厂的利润就没多少了,毕竟里面的核心电机以517厂的能力还是太复杂,成本迟迟降不下来,之所以定了这么一个比普通风扇还低的价格,无他,只为了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而后推高电风扇的整体技术门槛,最后做到517厂一家独大的局面。
  却不成想自己的宏图霸业刚刚开始,就遭别的狙击,孟江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腾飞厂。
  所以孟江林跟上级领导闲聊了两句后,赶紧放下电话,立即拨通个号码,等接通后便急急的吩咐道:“让人问问,腾飞厂那边是不是也上了无叶风扇……哦,对了,再看看沿海的乡镇企业是不是又不安分了,如果他们瞎胡搞,把原料给我断掉!”
  说完便挂上电话,不过刚进办公室时的睡意,这时候却全没了,烦躁的在办公室里走了两圈儿,慌乱的心这才平复下来。
  如今能跟517厂形成全方位竞争的只有腾飞厂,至于那些沿海的乡镇企业,野心是有,但天生的缺陷导致他们在材料和技术上差得太多,也正因为如此,自己才会在电风扇的零配件方面下这么大力气。
  既然有需求,那就有钱赚,既然有钱赚,为什么不赚?
  更何况,如果517厂掌握了源头,不就等于控制住国内的电风扇市场,到时还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至于效果那是没的说,517厂能够成为船舶系统内的盈利单位靠的就是这套从源头控制的手段。
  无叶风扇当然要复制这套办法,只不过相关的配件儿517厂的要价很高,就是为了让参与无叶风扇的沿海乡镇企业无力跟自己竞争。
  “还应该是腾飞厂!”
  思来想去,也只有腾飞厂有实力,有动机,跟自己打价格战,想通这一点,孟江林可谓热血澎湃,既然在其他方面压不住腾飞厂那颗躁动的心,那就在商场上真真正正的厮杀一场,不就是价格战嘛,517厂还玩儿得起!
  就在孟江林下定决心准备大干一场时,桌上的电话再次响起,孟江林立即拿起来,迫不及待的问:“是不是腾飞厂搞得鬼?”
  “厂长,还真不是,这次降价风潮是沿海的四个乡镇企业干的,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叶轮电机,不但价格比咱们的便宜三分之一,质量也比咱们的好,再加上沿海遍地的配件儿作坊,成本比咱们低一半儿都不止。”
  “什么?”听了这番话,孟江林的一双眼睛都快突出来,整个人忽然晃了晃,可还是咬牙挺住:“怎么不是腾飞厂?”
  这话孟江林只是下意识的自言自语,可电话那头的人却不知道,还以为是厂长追问,便赶紧答道:“腾飞厂现在遇到了些麻烦,根本没工夫去弄电风扇,这是我在腾飞厂的朋友说的原话,据他说,事情还挺大的,他们庄厂长很生气,准备下狠手搞死对方。”
  孟江林闻言不自觉的吓了一个哆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