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以合作的名头,腾飞厂帮着统购统销,等着零度厂的电化学打孔装置列入国家“七五”计划重点装备项目之后,腾飞厂与零度厂便借着国内如火如荼的联营趋势,也顺势搞起了联营。
只不过与其他国企专门找看似容易控制,且活力十足的乡镇企业联营不同,腾飞厂找的联营伙伴无不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存在。
电力部门和地质局就用不说了,一个是各类行业的必需品,没了这东西生活都得不能自理;另一个虽然低调,不显山不漏水,但却是各种项目前期必不可少的支撑,不然只需一段模棱两可的勘探报告,就能让你雄心万丈的项目彻底悬空。
零度厂虽然比不上那两个腾飞厂联营的厉害角色,但依然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存在,毕竟国内生产工业制造设备的企业不少,但专门生产航空专用生产设备的,就只有零度厂一家。
所以双方的联营打一开始就是腾飞厂全面托管的节奏,没办法,零度厂从上到下就没一个懂经营的。
这也算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年部委建厂时,赋予零度厂的职责就是瞄准国外先进技术,研制自己的航空专业加工设备,尽快填补国内空白,助力航空制造加速发展。
所以部委抽调的零度厂干部也是以懂技术,抓生产的为主,因为那时也不涉及到什么经营不经营的,部委统购统销,零度厂搞好科研生产就好。
哪成想时代说变就变,开放的大门开了,国外的先进设备排着队任国内企业挑,专门组建的零度厂的地位自然直线下降,再加上改革的力度一年强过一年,没有经营能力的零度厂不困难才没天理呢。
正因为如此,腾飞厂想不托管都不行,因为这不只是几个零度厂领导的决定,也是广大零度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没办法,谁让腾飞厂的待遇好,福利高,到了年限还能分到住房,这对刚刚经历过苦日子的零度厂来说,简直就是梦想中的存在。
也就是这年头没有兼并重组这一说,不然零度厂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投入腾飞厂的怀抱,彻底变成腾飞厂人。
不止是零度厂的普通职工欢迎腾飞厂托管,就连厂长魏广平也是如此,他本身就是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对权力看得很淡,与之相比他更喜欢科研和生产。
除此之外,魏广平还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一个能影响国家重点计划制定的人,那就是个金大腿,这要是不抱住喽,那脑子就真被驴给踢了。
就这么零度厂在联营的第一时间就痛快的交出人事和财务两个大权,再加上之前统购统销的经营权,腾飞厂事实上已经掌握了一家企业最核心的三个大权。
说腾飞厂是零度厂的靠山也好,太上皇也罢,总之在诸多零度厂的干部职工眼里,庄建业这个腾飞厂的掌门人,跟他们自家的厂长没差区别。
所以解东的热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止是解东,随后上前的魏广平也是一样,握着庄建业的手说道:“哎呀,庄厂长,真没想到你能来的这么快,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真是捡到宝贝啦。”
“究竟是什么东西,让魏厂长、老林和老彭评价这么高?又是发财,又是宝贝的,说真的,我这好奇心是真被勾起来了。”
“庄厂长,你还是叫我老魏或者魏工的好,毕竟我现在就是个科技工作者。”庄建业话音未落,魏广平便连连摆手,郑重强调,随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高,不高,一点儿也不高,老林和老彭还在里面做试验验证,咱们进去看看就知道,这东西有多重要!”
魏广平兼任电化学打孔装置这个“七五”计划国家重点装备项目的总工程师,对这个头衔,魏广平看得比厂长可重多了,所以如今的零度厂上上下下都叫他魏工,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叫他厂长,这位一股无名火能把对方烧成灰。
庄建业他倒是没办法烧,但还是强调一下,搞得庄建业有些讪讪,心说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好在庄建业脸皮厚,见魏广平揭过去,也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跟着就进了厂房,随即一组宽大的矩阵式立柱便出现在庄建业的眼前,庄建业怔了一下,便惊呼出声:“这是……柔性工装技术!”
第310章 大礼
也难怪庄建业会如此惊讶,实在是柔性工装技术在现代航空制造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众所周知,飞机制造是个庞大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也正因为如此,长久以来,飞机制造无法如汽车一样实行流水线作业,只能以飞机型号为核心,实施设计、制造和总装。
正因为如此,用于对飞机部件儿固定、旋转、移动、模具等工装设备,一般都是按照具体的飞机型号进行单独设计,独立配套。
如此模式下虽然保证了飞机再制造时各项参数的精度和一致性,贯彻好飞机设计指标,但这种一个萝卜一个坑似的工装配套,因此通用性差,局限性多,往往在飞机型号订单交付完毕或是被迫下马后,这些工装设备也就随着型号一同退出历史舞台。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运十的工装设备,不是其他厂不想用这些设备,问题是运十的工装设备只能适用于运十这一种型号的飞机,除非其他厂造的飞机与运十的参数一模一样,还能用一用,要是稍微变化一下,这些已经固定死的工装设备便半点用都没有。
所以这种随着型号下马而淘汰一大批价格不菲的工装设备,不是生产企业大手大脚的浪费,而是生产机制和工艺水平的双重限制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那有没有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飞机,且可以对不同部件儿,不同角度都可以灵活使用的工装设备呢?
当然有,早在六十年代,美国的航空巨头们便研制出一种基于多矩阵立柱真空吸附的柔性工装技术。
并应用到数种不同型号的飞机上,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配合数控机床的高精度,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让美国的飞机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柔性工装技术极佳的通用性和灵活多变的控制角度,让美国的航空企业节省近一半儿的工装设计时间。
而传统的飞机制造的工装设计绝不是个轻松的活计,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比飞机设计轻松多少,也因为如此,传统的飞机制造,不但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完全是技术密集与人力密集相互叠加的产业。
而柔性工装技术的出现,却彻底颠覆了传统一机一型的工装模式,利用立柱矩阵的可伸缩性,婉如游乐城里的人形倒影板,可以按照不同型号,不同参数,对预加工部件儿进行固定,移动甚至翻转,完全不受机型和参数的限制。
按理说这么好的东西,国内的航空制造业不会无动于衷,早应该想到才是,更何况这种矩阵式的柔性工装技术基本原理很简单,后世游乐场里的人形倒影板就是用的同样的原理。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整个世界除了美国一家会造外,连同样处在超级大国之列的苏联都没有同类技术,欧洲尽管应用了柔性工装技术生产自己的客机,但用的依旧是美国生产的设备。
如此简单的原理,居然只有美国一家会做,想想都不可思议,但细细追究却又不得不释然,因为这项技术跟航空发动机一样,不在于原理,而在于最核心的精准测量与控制技术上。
要知道飞机上的任何部件儿,都是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的最优解,孩子在游乐场里往满是立柱的人形倒影板一趴,就能勾勒出一个人形轮廓,飞机的部件儿要是这么随意,那飞机制造就不可能成为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玩的明白的高端产业了。
正因为如此,柔性工装技术的关键便是每个矩阵立柱在固定部件时抬高几何,伸缩几许,是要保持静止不动,还是需要多方位调整。
这看似简单的变化,单纯用人力检测和计算显然很不现实,小的部件儿还好,可如同波音747客机;C—5战略运输机;B—52战略轰炸机这样的大家伙,多少人才能一根立柱一根立柱的量出来?
当然,就算是不怕费劲,用人力去填,真的量出来了,可人终究不是机械,总有打盹,犯糊涂的时候,万一测量时不小心走了个神儿,数据差了几个小数点,后果可能就是机毁人亡。
正因为如此,柔性工装设备中必须有一套集位置控制,精确测量,移动定位于一体的综合操控系统。
在这方面美国可谓独步全球,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柔性工装技术才能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国内在七十年代有过类似的项目,可由于整套控制系统太过复杂,尤其是应用计算机方面,国内飞机型号的部件数据库完全空白,所以在卡了几年后,无奈只能放弃。
别说国内,就是在航空领域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在这方面也不如美国,不然怎么越是冷战后期,苏联在航空领域就越被美国甩得越远,不单单是单纯的飞机设计上,就是苏联引以为傲的产能同样跟不上美国人的步伐,根子就在这里。
一套工装美国人能造六个型号,四十多种部件儿,苏联只能造一个机型,两三种部件儿,其中的效率、成本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落后才怪呢。
好在苏联玩不转技术,就拼蛮力,只要能把飞机飞上天,制造环节成本、效率啥的都不是问题。
苏联可以这么玩儿,但国内航空业却没办法跟苏联瞎折腾,一来没人那么财大气粗,二来改革也让国内航空业渐渐明白效益的重要性。
尤其是腾飞厂,几乎就是赚钱眼儿里的典型代表,因此庄建业早就想在工装上下手,从而进一步压缩成本。
没办法,如今腾飞厂一共生产五个无人机型号,居然要用四套不同的工装设备,这就等于是多花三份钱,这也就罢了,如果哪天某个无人机停产,重金打造工装设备也就失去了价值,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基于此,庄建业很想把柔性工装技术弄到腾飞厂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问题是他有这个心,可没人给这个机会。
美国人在这方面看得很严,毕竟美国称霸世界的支柱就是航空制造业,而支撑他们航空制造业的便是他们独步全球的航空制造技术。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东西真不是你想买,人家就能卖你的,庄建业通过不同渠道希望搞一套设备回来,结果无不是碰了一鼻子灰。
可就在他无计可施,准备再等两年自己干的时候,林德曼老爷子居然就把这份大礼砸过来,着实是让庄建业惊喜的无以复加。
第311章 惯用手段
“还准备给你个惊喜的,没想到还没说,就被你给看出来了。”眼见庄建业一下子就道出眼前装置的名称,魏广平说不出是什么表情,可旋即又释然,佩服的点头:“也难怪腾飞厂会有今天的模样,你这个厂长不但董经营,而且还是个懂行的。”
说完又傻呵呵的笑起来:“不过这样一来,我们零度厂交给你们我也就放心了,至少啊,这肚子绝对饿不找了。”
“瞧你说的,有了这套设备,我敢保证,你们零度厂未来十年内,年产值至少过亿!”庄建业还没说话,彭川顶个安全帽,满是胡茬的嘴,一张口就给魏广平下了一个吓人一跳的断言。
是的,魏广平真的是吓了一跳,要知道如今靠着腾飞厂的统购统销,才勉强让零度厂年产值达到七百多万,年产值过亿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如今部委下属的数千家企业总,产值过亿的连是个手指头都不到。
零度厂能产值过亿,这有点儿太危言耸听了吧!
“魏工,老彭别的话你可以不信,不过机械设备方面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唉~~~魏工,你别告诉我,你就把这套设备从破烂堆里拎出来组装好了就完了,就没想过在此基础上仿制咱们自己的柔性工装设备?”
庄建业对彭川的判断很是赞同,点着头说了几句,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转头看向魏广平。
魏广平登时就怔住了,他还真没多想,庄建业不就是让他们整理运过来的设备散件儿嘛?说过要仿制嘛?自己怎么不记得?于是理直气壮的反问:“仿制?这个问题你也没提过呀?”
一句话不但庄建业差点儿跌倒,就是彭川也是一个踉跄。
总算是明白零度厂空有一身本事,怎么就能把日子过得惨兮兮的,眼前这么大的一座金矿摆在那儿都能视而不见,日子过不好貌似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想想也是,腾飞厂是从逆境中一路杀出来的,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对成本、效益市场前景早就深入人心,这便是当初黄峰所说的狼性。
所以这要是在腾飞厂,见到这种好东西,光一个项目负责人都能争破头。
没办法,这种柔性工装设备的前景真的太大了,不说别的,就是其优良的通用性,一年就能为航空制造厂节省上亿的工装设计研发费用。
正因为如此,这种产品一经推出,绝对会跟多叶轮喷丸成型机一样,成为各大航空制造厂追逐的爆款。
如此先不说一台设备的价格,就是后勤的维护和保养的服务费,都能让厂子躺着赚翻。
不说别的,腾飞厂销售的多叶轮喷丸成型机虽然现在整机的销售没啥起色,但整体的盈利却是整个腾飞厂内仅次于出口无人机的存在,比刚刚崛起的医疗设备利润率还要高。
究其原因便是每年的维护保养服务费和零配件销售费用始终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线上。
毕竟多叶轮喷丸成型机这类的先进航空专业加工设备,可不是自行车、电视机,拆开了随便捣鼓捣鼓就能搞好的,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生产厂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本不敢下手,而国内最专业的就是腾飞厂了,所以这钱腾飞厂赚的那叫一个心安理得。
如今又有一个比多叶轮喷丸成型机还要有价值的专业航空制造设备就摆在眼前,也就是魏广平这个只顾着搞科研的知识分子自顾淡然,庄建业和彭川早就满眼都是黄灿灿的金子了。
尽管魏广平眼里没有市场和盈利的概念,却有十分良好的服从性,眼见庄建业是真的想仿制柔性工装设备,还正皱着眉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