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贯穿一整个“七五”计划,甚至有些配套项目还要纳入“八五”计划继续推进。
也就是说,只要园里厂抱住这根大腿,就能肥肥的吃上五、六年,要是弄好了,直接啃到九十年代中期都没问题。
试问这么难得的好事情,难道不应该拼了老命去争取?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潘旭等园里厂的一众干部职工真的是把全部身家压到这个项目上,不但疯狂砸钱搞搞新机组研发,潘旭和其他厂领导更是把各自积累的人脉动员起来,明的暗的一齐使劲儿。
这还不算,潘旭一段时间干脆常住京城,跟着自己的老领导是各个部委到处跑,最后甚至给上级领导们做了几次技术汇报,这才最终把神木焦炭特大型项目给拿下来。
之后更是不遗余力的加大新品研发,只等着神木焦炭特大型项目一期完工,自家的新机组通过国家验收便正式安装。
哪成想他们园里厂这边新机组还没弄明白,人家腾飞厂拿着自产的新设备就把他们的给截胡了。
正所谓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何况腾飞厂夺的不单单是园里厂的钱财,可能是整个厂的全部身家性命,潘旭本来就心黑手狠,腾飞厂如此行径,直接就让他火冒三丈。
想也不想带着几个厂领导就去了京城,找到老领导想让他老人家再次出马把项目再夺回来。
本来和颜悦色接待他们一行的老领导,一听潘旭的来意,脸立马就垮下来,反问:“小潘,你们跟腾飞厂都在大西南,他们厂到底搞了个什么东西,你们就没好好打听打听?”
“打听了,就是临时起意折腾的破烂玩意,据说整体技术并不成熟,卖给地质局十台设备,没多久就坏了五台,庄建业不得不亲自出马帮着更换……额……难道这些事有什么不对?”潘旭越说,老领导脸色就愈发古怪,到最后潘旭不得不止住了话头,问了一句。
老领导无奈的一笑,也没回答潘旭的话,只是留下一句:“什么时候你们的柴油机组能烧煤气,在过来吧,不然就算把这条老命搭上去也没戏!”
说完,老领导起身就走,半点儿犹豫都没有。
第321章 联合
潘旭一行人眼瞅着老领导离开,集体都懵了,什么情况,备用发电的柴油机组烧煤气?老领导不会是老糊涂了吧?
可不管老领导如何,他们园里厂也不能就这么打道回府,因为已经把全厂的身家压上去的园里厂已经退无可退。
既然老领导不帮忙,那就自己去找。
结果潘旭等人不找还好,越找心越凉,原来人家腾飞厂弄得那套设备跟他们园里厂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基于小型燃气轮机为基础的冷/热电联产装置,其他的附属设备都不算,光是小型燃气轮机这一块,就甩开他们园里厂一大截。
因为腾飞厂的D—30燃气轮机不但比园里厂同等功率的柴油机组小了三分之二还多,适应性更是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别说是煤气了,就是天然气、雾化的汽油、柴油,腾飞厂的D—30燃气轮机都能拿来做燃料,实在没有化石燃料,高纯度的酒精拿过来照样能用。
别的不说,光这一点就把园里厂的柴油机组按在地上各种摩擦,毕竟柴油机组只能使用柴油,而柴油又是国家管控的重要燃料,完全由国家统购统销,因此企业手上的柴油指标,都是人脑袋打出狗脑袋后,挣来的战利品。
正因为如此,各企业对柴油发电机组是即无奈,又离不开,只能每年把柴油指标往多了报,然后在跑到上级各种撒泼打滚的抢夺有限的指标配额。
而如今D—30燃气轮机的横空出世,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各企业在柴油指标上的束缚,天然气或许在国内还不是普遍性的东西,但煤气这玩意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国家向社会逐步敞开供应的基础燃料。
以至于如今京城、沪市等一些大城市的家庭里煤气罐已经开始普及。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中国是个典型的煤炭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前十的钢铁生产大国,想要炼钢,从煤炭中提取的焦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生产焦炭时,所衍生出来的煤气可谓源源不断。
所以这种副产品便成为国内少有的可以敞开供应的低廉且高效的燃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面是成天需要盘算,动不动就要在上级面前人脑袋打出狗脑袋,弄回来后还要节省又节省的柴油指标。
另一面是可以敞开了随便用,且价格低廉的普遍燃料,两项一对比,只要是企业负责人脑袋没被门给挤了,都知道该选哪一个。
更何况,D—30燃气轮机对于神木焦炭特大型项目来说还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燃料成本,因为他们生产焦炭本身就产生大量煤气,再以D—30燃气轮机为中介,神木焦炭特大型项目就可实现厂子的内部电力循环。
这对神木焦炭这样的特大型项目来说无异于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体现工业现代化最佳的载体和标志性设备。
换句话说,只要腾飞厂的D—30燃气轮机过得去,价格就算比柴油机组高出三、四倍,神木焦炭也愿意用,没办法,谁让腾飞厂的产品在燃料上不挑食不说,用了还能长面子。
不说别的,只要领导过来视察,领到这套设备面前,底气十足的说:“我们可以做到煤气自主发电,实现电能自助循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面子,里子,政绩,声望想要啥,来啥!
园里厂的柴油机组怎么比?一开动跟地震一样,人领导远远看上一眼就立马躲开,连给你装13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仅仅于此园里厂也不是没有希望,毕竟国内的经营环境比较特殊,不是你的产品好就能称霸一方,要是没有强力的支持,也不是没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性。
园里厂之前能够拿下神木焦炭特大型项目,并不是靠着产品有多厉害,而是在一个个环节上把关系做了个通透。
所以眼见产品比不上腾飞厂,潘旭就准备复制下之前的成功,哪怕没了老领导他也不怕,毕竟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潘旭的人脉也没那么浅薄,再加上先前跟老领导一起跑批文,也认识了不少能人。
所以潘旭干脆自己领着园里厂的得力干部亲自跑。
结果没跑几天,便越跑越心寒,原因很简单,无论是部委领导,还是所谓的能人,一听潘旭要把神木焦炭的备用电力系统项目重新夺回来,脾气好点儿的直摇头,不好的直接就把他们骂出去。
这让潘旭等人很是不解,不干就不干,骂人算什么,不过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儿,于是便打听到底怎么个情况。
可不管问谁,一个个都讳莫如深,半个字儿都不透露,潘旭无奈只能发狠,找个了关系靠得住的能人,然后用钱终于是砸出了些许蛛丝马迹。
“我说旭哥,你就别忙活了,别说是你了,就是某个上级老领导也动不了这事儿了,电力、石化、煤炭三个基础行业大联合,哦……对了还有个航空,四大产业大联合,个顶个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你说说,谁敢动?谁动谁死!”
能人被潘旭灌得五迷三道的,说话的舌头都直了,可这话听到潘旭的耳朵里已经不是晴天霹雳了,而是彻彻底底的世界崩塌。
潘旭不是个蠢人,之前是当局者迷,没有仔细去想里面的内在原有,如今被人这么一说,他那里想不到庄建业这又是祭起了惯用的联营大招。
航空工业方面就不用说了,从去年下半年民航系统改革开始,日子是一天比一年难过,加之国内订单的不给力,以至于不少航空厂只能寻求与国外航空巨头合作,成为人家的高级代工工厂。
沪市与麦道公司合资的MD—80客机生产厂只是一个开头,之后东北的奉天厂开始承接波音737垂尾和水平尾翼的制造。
西北的长安厂高级一点儿,能成产波音737和波音747的机翼或部分机身结构件儿,就算是成功厂也没幸免,为其他几个代工厂生产必要的批量零部件儿。
如此这般,虽然保住国内航空工业的工人队伍,技术人才以及相关生产线,令庞大的产业集群能够生存下去,但也遭到不少人,特别是那些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的批评。
觉得国内航空工业在这么下去会失去自主性。
因此主管航空工业的部委领导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属于其下属的腾飞厂搞出了基于D—30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冷/热电联设备,备受指责的部位领导简直能把自主研发的腾飞厂当成宝贝,树立典型啥的都是小儿科,撸起胳膊直接下场充当腾飞厂的超级推销员都不会皱下眉头。
所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世人证明航空工业从来不是别人的附庸!
第322章 狠人
电力、石化、煤炭三大基础产业按理说应该没有航空工业这般不遗余力的驱动力,毕竟他们三家那是躺着都能赚钱的行业。
这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后,这三家管你航空工业附庸不附庸的,又不跟他们有半毛钱关系,问题是如今是1986年,而不是二、三十年后GDP直追美帝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刚兴起几年,国内的物资供应依然不足,不少地方的民众日常生活还需要各种票证才能获得,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体制在国民经济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落实到能源领域依旧如此,不说别的,各地方频繁停电,甚至有时候需要拉闸限电,就是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资金的短缺,比如大型发电设备没办法自主生产,再比如输变电技术落后等等,但不管怎么样,电力短缺的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汽、柴油等化石燃料的产量也不大,不然柴油就会用指标的方式进行计划性的配给了,而是会敞开供应,究其根本还是冶炼方面的产能上不来,无法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需求。
煤炭到是国内最常见的能源,然而煤炭在国内开采是没问题,但工业化的深加工却推进的缓慢,这直接影响的是国内钢铁的产量。
国家想要发展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铁;打造高效的交通网络,生产汽车、火车、轮船,需要钢铁;提高国防现代化,研制飞机、坦克、大炮还需要钢铁。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钢铁就是工业的骨骼。
正因为如此,钢铁产量关乎国计民生,而煤炭深加工最重要的便是提炼钢铁冶炼所需的焦炭,由此衍生出来的副产品煤气变成了焦炭厂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做二次深加工当然可以,只不过需要继续投资建厂,这又是个大项目,这可是重型工业,资金投入可不是几个小钱能解决的,谁来买单?
最好的办法只能出售,一般的民众消耗终究有限,还是企业是吞噬能源的大头,如果国内的所有企业全部使用腾飞厂的那款能够把煤气单燃料的D—30燃气轮机,岂不是焦炭厂的煤气也可以成为一项不错的盈利项目?
如此,不但煤炭行业得力,同时也减轻电力和石化两个行业因为能源短缺而带来的压力,可谓妥妥的数赢的局面。
面对如此局面,园里厂的柴油发电机组怎么争,在腾飞厂面前他们还能以大厂的身份抖抖威风,可面对几个霸王龙级别的基础产业,园里厂这点儿小身板儿还真不够看,随随便便一个出来就能一巴掌把园里厂给拍死。
难怪老领导想都不想转头就走,就这局面十个老领导帮到一块儿估计没啥卵用,除非能拿出比腾飞厂的D—30燃气轮机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设备,可不管是潘旭还是园里厂有这个本事吗?
于是兴致而来的潘旭只能无奈的败兴而归,旋即开始托关系去联系庄建业,希望这位从不走寻常路的腾飞厂少帅能够高抬贵手放过他们园里厂一马,不然巨额的成本收不回来,他们园里厂崩塌可就在眼前。
可现在的问题是,潘旭肯低头,却连庄建业的边儿都摸不到,托了好些个人,个顶个都跟老宋一样,敲敲边鼓可以,堪大用的一个也没有。
其实也不怪老宋等人如此小心,实在是庄建业这些年凶名太盛,一年多前的夏皋厂以及部委的刘局长就不说了。
最近的浣城小刘和517厂的孟江林却是让所有人看到这位年轻企业负责人的手段。
小刘身败名裂已经不注意形容其下场之惨,想翻身只能希望下辈子了。
孟江林比小刘强了一些,但也没强哪儿去,因为这位517厂的老厂长除了没进去以外,身上的骂名跟小刘相比是只多不少。
尤其是前不久腾飞厂将之前不挂牌的无叶风扇电机正式贴上枫叶牌商标,并宣布在该领域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后,孟江林喝了一夜的闷酒,第二天就跟上级提交辞呈。
真的是没法干了,自己在前面跟着一群乡镇企业杀的是难解难分,血流成河,腾飞厂却靠着垄断无叶风扇电机,是左右逢源,赚了个盆满钵满,双方都被腾飞厂坑的不要不要的。
尤其是517厂,几轮血战下来,原本盈利能力极强的好厂子,愣是被打成了筛子,距离完蛋就只有一口气儿吊着。
那些之前工资、福利优厚的517厂干部职工自然把所有怨气扣在孟江林头上,要不是他这个厂长非要争什么电风扇龙头,掀起价格战,517厂怎么可能是如今的光景。
于是孟江林在一片骂声中下台,没多久便病倒住院。
如此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那些被潘旭请托的干部谁还敢往庄建业跟前凑?刚开始或许没啥,可过段时间,谁敢保证小心眼儿的庄建业不会找后账?
说实话,潘旭也是怕庄建业找后账,不然也不可能低着头求这个,求那个的,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眼瞅着巨额亏损的园里厂,已经没办法再跟腾飞厂叫板,一旦庄建业看准火候,照着他之前封杀腾飞厂一样,给他们园里厂也弄个封杀,那园里厂就真的要咽气儿了。
所以潘旭急,发愁,一个劲儿的抓头发……
庄建业是真不知道潘旭已经身处绝境,不然他却绝会伸出自己温暖的手,让潘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