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此同时H公司在原材料与销售终端两个方面狠劲儿的一拧,腾飞厂想不死都难,届时别说两亿美元,就是二十亿美元,H公司都会轻松揣进口袋。
  意识到这点,李斯特在佩服林德曼的同时,也对这老家伙的顺势而为的手段非常忌惮。
  或许开始崇信宗教的林德曼脾气越来越差,思维也开始变得混乱,可一旦他开始认真对待一件事,林德曼依旧是那个老谋深算的林德曼。
  “相信过不了多久,腾飞厂便不复存在,到是我希望你能过去亲自掌管这个曾经领我们头疼的厂,把它待入正轨后再回来,你知道,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航空制造公司,兼并腾飞厂是关键一步……”
  林德曼依旧絮絮叨叨的对李斯特交代着,可说着说着,却忽然顿了一下,旋即骂了一句法克,这才愤愤的继续说道:“该死的中国,合资,合资,就不能用兼并这个词嘛?反正都是要听我的,兼并与合资又有什么区别?”
  李斯特被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最近林德曼经常这般神经质的发脾气,私人医生说,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
  对此,李斯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绪,悲哀绝对是谈不上,但高兴也不至于。
  “你怎么不回答?”
  就在李斯特胡思乱想之际,林德曼的一句话终于将他重新拉回现实,连忙应道:“额……刚才走神了,您说什么?”
  “我是说,等会儿跟印尼国家航空制造集团的执行总裁苏西洛见面时,要表现的好点儿,毕竟一个腾飞厂还是太小,加上印尼国家航空制造集团,那才算真正的在美国航空领域立住脚!”
  李斯特闻言不由得又打了个寒颤,此时此刻他很想找那个私人医生问问,老年痴呆前兆难道都会让人精明如斯?若是如此的话,还有谁能挡住林德曼称雄的脚步?
  然后不容李斯特多想,一个矮小且身量圆滚,穿着一身夏威夷衬衫的亚裔中年人便快步走过来,见到林德曼便热情的伸出手:“嗨,林德曼先生,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
  “我也是,苏西洛先生!”说着,林德曼伸出手与苏西洛用力的握了握。
  ……
  同一时间,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中心的某个写字楼里,行动者航空系统公司总裁兼CEO埃文斯,也与一个日裔男子握手道别,等他将人送走,转过身,冷峻的面庞立即浮上兴奋的潮红,旋即隔着玻璃冲着里面的欧文使兴奋的晃了晃拳头。
  早已等待哪里的欧文立刻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等庄建业那熟悉的:“是我”刚一出口,欧文便压抑着激动说道:“Boss,我们这边可以了。”


第350章 重新招标
  “什么?腾飞厂准备改装发现—2?”
  就在李斯特与苏西洛见面后的两天,H公司便收到这么个消息,随即李斯特便去找林德曼,林德曼在看过简报后,神情有些古怪,不是惊讶,而是一种类似巫师看着被自己诅咒的将死之人流露出来的怜悯。
  是的,李斯特没看错,就是怜悯。
  “1945年我有幸成为首批进驻日本的占领军,某日我们的军营外来了个身材瘦弱的日本女人,看到我们的大兵出来,就解开和服露出她的身体,代价只是一个黑面包。”
  李斯特这边还在猜测林德曼究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林德曼突然岔开话题,说起他在日本服役的往事,随后回过身,看向正推轮椅的李斯特:“看看,一个无助的女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都会不惜代价的活下去,更何况是一家企业。”
  说着把身子转过去,看着远处晃晃悠悠缓步走来的苏西洛,抬起胳膊冲着对方招了招手,然后继续说道:“如果腾飞厂没有动作我还要担心下他们会有什么阴谋,如今却不用想那么多了,改装发现—2,准备在国内销售,就算他们国内不重视知识产权,这样高端的东西又怎么可能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能消化得了的?”
  说着叹了口气:“航空制造业之所以门槛高,不单单是技术,还有市场,一百八十套系统,三百余架无人机,中国没那么大的缺口,要怪只能怪腾飞厂那个庄去年的时候手段太过激烈,已经把他们国内市场全部填满了,无人机又不是厕纸,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林德曼话说得很慢,但却十分自信,看着简报上说腾飞厂在联系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准备改装已经生产出来的发现—2无人机系统,然后在本国国内消化掉,林德曼就是一声冷笑。
  别看这段时间林德曼把H公司的大权交给李斯特打理,自己崇信宗教无所事事的模样,实际上这老家伙无时无刻不在研究腾飞厂。
  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林德曼比腾飞厂自己人都要了解腾飞厂。
  如今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是个什么情况他不知道吗?现行的产业政策他不清楚嘛?林德曼心里跟明镜似的。
  可他还是拿着两亿美元为诱饵,对着腾飞厂下了死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腾飞厂的存在,中国国内的无人机市场已经饱和,特别是去年腾飞厂与H公司的几家有关联的外包公司竞争之后,更是让腾飞厂的高端无人机彻底站稳脚跟。
  可既便如此,总销量并不高,也就不到二十套的模样,按一套四架无人机和两架备用机这种顶格配置计算,腾飞厂也只有六十架的产量。
  六十架,连H公司欧洲订单的零头都不到,可见中国市场的容量非常小,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去年刚刚接受腾飞厂的TY—2系列无人机系统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又怎么可能舍弃刚上手的新机,又去采购腾飞厂的发现—2?
  就算退一万步,发现—2被这些单位采购,最多也就是二十套,六十架而已,可如今腾飞厂的库存可是一百多套,三百多架,如何能消化得了?
  所以林德曼判断,这不过是腾飞厂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既然是无奈之举哪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要知道这个时候腾飞厂是做多错多,改装就意味着投入,林德曼不相信跳进航空发动机和专业航空制造设备这两个大坑的腾飞厂,资金不会出问题。
  既然如此非但不用担心,反而对志在吞并腾飞厂的H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毕竟鱼在鱼网里安安静静的还能多活一阵,一旦求生欲太强,瞎折腾想逃生鱼就会不断的被渔网切割捆紧,反而死的更快。
  如今腾飞厂就是H公司用渔网困住的大鱼,稳稳当当还能坚持坚持,可要是折腾……
  “腾飞厂那边就让他们先闹着,左右逃不脱的,今天你就跟苏西洛把事情定下来,然后忙完欧洲的事情就去中国,跟他们的政府提出我们最诚挚的合资意向,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完成我们对腾飞厂的兼并。”
  林德曼又是絮絮叨叨一大堆,但最后的指令却很清晰,李斯特点点头:“是的,先生。”
  “走吧,苏西洛人不错,至少比那个庄更让人放心!”林德曼说着,脸上便露出和蔼的笑容,与走进的苏西洛如几天前一样握了握手,然后交代了几句,就自己推动轮椅自顾自的离开继续自己的海边漫步,只留下李斯特和苏西洛两人。
  “三百八十四架发现—2无人机我们即将完成生产,预计下周就可以运往欧洲。”等林德曼走远,苏西洛挺着圆滚滚的肚子,一脸傲然的说着:“所以,我希望贵公司能在了结尾款的同时,再加两个点的成本费,你知道我们集团为了生产这批无人机,在雅加达重新建造了厂房花费不小。”
  这就是明摆着坐地起价的节奏,李斯特脸上很惊讶,心里却非常不屑,觉得苏西洛比庄建业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产品都造完了,还涨价,莫不是脑袋被雅加达的榴莲给砸坏了?
  心里想归想,但李斯特面上却没有流露半分,反而为难的说:“两个点可能不行,你也知道我们H公司马上就要在纽交所上市了,最近公司内部的审计很严,所以……我们公司不可能答应你的要求。”
  听了这话,苏西洛的一张胖脸立刻就垮下来,可还没他的说话,李斯特便叹了一口气继续道:“不如这样,我在夏威夷有套别墅,咱们也是相处不错朋友,正巧听说您夫人过两天就过生日了,全当是生日礼物送给您夫人。”
  本来脸色阴沉的苏西洛闻言立马如同夏威夷海滩上的灿烂阳光,笑得就跟个被晒黑的弥勒佛,什么增加两个点的成本费,早就抛到加勒比海去了:“我相信我夫人会很喜欢,既然如此……我后天就安排印尼船运公司,向欧洲发货。”
  “那就太感谢您了,苏西洛先生!”
  若非林德曼要求要今天就把事情敲定,李斯特绝不会用一栋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就解决了这两天困扰在双方之间涨价的难题,在他看来用这件事彻底压垮印尼国家航空制造集团更划得来,不过为了把腾飞厂这个难缠的对手先搞定,忍一下印尼人的贪婪似乎也并无不可。
  于是李斯特又跟苏西洛聊了一阵,约定明天就把后续的合约签署完毕,苏西洛便满意的舔着肚子就此离开。
  送走了苏西洛,李斯特就准备去找林德曼汇报一下,可还没等他动作,林德曼身边的一位助理便匆匆忙忙的跑过来,李斯特皱着眉问:“怎么了?”
  助理连忙把一份文件递给李斯特,急急的说:“有四个欧洲客户发来急电,说我们的发现—2不符合欧共体制定的核污染防控新标准,准备重新招标!”
  “什么?”李斯特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顿时空白一片。


第351章 欧洲标准
  这个消息别说是李斯特脑袋有些发胀,就是在海边散步回来的林德曼看了也觉得有些头疼,荷兰、比利时、丹麦还有意大利,这四个国家居然同时暂停采购H公司发现—2无人机,重新向全球进行相关设备的招标工作。
  荷兰、比利时丹麦这三个低地国家也就算了,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亿美元的份额,意大利停止采购的话那就有点儿要命了,要知道仅这一个国家就将近三亿美元的大单,占到整个欧洲市场的30%,是H公司无论如何也要保住的。
  更何况,临近交付的时候突然曝出这种事情,本身就很不寻常,内中曲折势必要牵扯许多,于是林德曼在得知情况后闭着眼睛想了十几分钟,然后拿起电话一连打了好几个。
  很快就从一位美国外交官哪里得到了大概的情况,原来H公司横扫半个欧洲,拿下超过十亿美元的无人机订单后,立即引起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核心的担忧。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美国航空巨头拿无人机这根钉子准备打入欧洲,从而掀翻整个航空制造业的企图,法、德两国看得很清楚。
  这要是其他行业也就算了,反正美国是带头大哥,当小弟的没那个实力,你想争就给你拉到。
  问题是如今欧洲在航空制造业上攫取的可是超额利润,不说别的,成立没多久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每年在客机一项的利润就数百亿美金,已然成为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这两个欧共体核心国家的支柱型产业。
  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通过对航空工业的整合,强化的不单单是产业的竞争力,还有欧洲内部的政治融合。
  换句话说,通过航空产业的高度闭环,极大的促进了欧洲由分散合作到高度统一的历史进程,具备极大的政治意义。
  既有外在的经济利益,又有整合内部的政治意义,欧洲航空工业不可避免的就成为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核心的底线。
  也就是说,美国在其他方面可以横,但碰了这条线,对不起,咱们哪怕是一家人也要亲兄弟明算账。
  而如今,美国的航空巨头们借着支持H公司的机会不但碰了,还准备用脚丫子给踩断,法国和德国自然就跟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怎么也要反抗一下。
  于是便利用他们在欧共体内的影响力,搞一个欧洲人最喜欢弄的东西,那就是制定所谓的欧洲标准。
  然后用欧洲标准一套,唉~~H公司的发现—2几个指标不符合欧洲的条件,算了算了,回去再改改,等改好后再过来投标。
  如此看起来很人性化,毕竟人家白纸黑字儿写得明白,按照要求做就行,问题是等你改回来,人家欧洲自己的航空企业就把自己的产品拿出来了,再竞标,欧洲自然选择自己的产品。
  你要抗议,人家来一句:“不是我不想要你们的产品,你也看到了,XX公司的产品更符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所以,很抱歉,希望我们下次合作愉快。”
  欧洲人用类似的做法坑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美国这个老大哥,当时空中客车公司刚成立时,为了销售A系列客机,欧洲人就是这么干的,结果就是波音、麦道的客机在欧洲市场份额大幅下降,A系列客机却逐渐走高,最终牢牢站住欧洲这个片庞大的航运市场。
  如今欧洲又来这一套,显然是故技重施,拖延时间,问题是当年波音、麦道棋差一招,难道历史经验值满满的H公司还能被欧洲人再坑一次?
  于是这天晚上,林德曼煲了整整大半夜的电话粥,将波音、麦道、通用、诺斯罗普、洛克希德等涉及航空产业的巨头聊了一个遍,然后又跟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等媒体的负责人交换了意见。
  随后便让李斯特连夜飞回纽约,随后转机前往欧洲。
  林德曼相信,动用庞大资源的H公司,绝不会让历史重演,欧洲人想拖延时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不管这些,无时无刻的核泄露不断加重欧亚大陆的核污染。
  其他时间倒也罢了,H公司面对耍了两百年流氓的欧洲人也没办法,可是现在,在苏联切尔诺贝利的神助攻下,谁耍谁流氓还真说不准。
  事实也的确如此,就在李斯特返回纽约并在第二天登上美联航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航班时,美国各大媒体在航空巨头们的受益下,开始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核污染下,欧洲民众的苦难生活。
  其中的一篇由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马丁撰写的《八千米上的漂浮物》,以一种独特的上帝视角和灵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看似梦幻实则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欧洲在核污染的笼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